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揭示石油羧酸盐界面活性的结构成因,深入研究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的复配规律,选取了平均碳数分别为23.16、26.01、28.70的大庆原油馏分作原料制备石油羧酸盐,优选了一种平均碳数和油酸钠碳数相近的石油羧酸盐并将其界面活性与油酸钠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外,针对矿化度较高(矿化度11948.4 mg/L)、石油羧酸盐可以在低碱甚至无碱条件下单独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红岗油田,考察了石油羧酸盐和石油磺酸盐形成的混合胶束对复配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碳数和油酸钠碳数相近的石油羧酸盐的界面活性远优于油酸钠,其原因是石油羧酸盐由不同碳链长度的分子组成,由于亲水亲油性(HLB值)的差别,长链分子和短链分子在油水界面上插入深度不同,混合胶束的极性基团之间的斥力较单一分子组成的油酸钠极性基团间斥力小,分子间排列较紧密,界面吸附量较大。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的复配体系在矿化度较高的红岗油田具有很好的复配效果,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比单剂好,达到初始界面张力的时间明显比单剂的短。石油羧酸盐单剂体系及复配体系中的混合胶束均使界面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石油酸酯和酯化高酸原油的热稳定性及腐蚀性规律。结果表明,石油酸酯在高温下会发生一定的分解,但石油酸经酯化后可有效抑制腐蚀,缓蚀率达95%以上;酯化降酸抑制腐蚀的程度与酯化高酸原油中金属羧酸盐含量有关,通过脱除原油中的金属羧酸盐及采用稳定的非均相催化剂,可降低石油酸酯分解反应速率,达到抑制腐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克拉玛依炼油厂自1959年建厂以来,石油加工能力已达165×10~4t/a,是集燃料油,润滑油及各种石油沥青为一体的现代化炼油企业。为了满足公路建设的发展需要,生产出大批量的100号道路沥青,克炼充分利用减压渣油,重脱油及脱油沥青等有利资源,为挖掘扩大沥青生产的潜力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针对直馏柴油纤维膜接触器脱酸技术的不足,采用西南石油大学研制的绿色脱酸剂对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生产的直馏柴油进行脱酸试验;采用水解法对废脱酸剂进行再生,同时得到石油酸副产品。结果表明:在绿色脱酸剂中有机胺质量分数为15%、剂油体积比为0.3、反应温度(相分离温度)为40 ℃、相分离时间为80 min的条件下,脱酸剂有效循环次数达到13次;废脱酸剂在再生温度为90 ℃、再生时间为8 h、溶剂油用量为4 mL/g的条件下进行高温水解再生,得到的再生脱酸剂用于柴油脱酸的有效循环次数可达12次;回收的石油酸的粗酸值达到205.5 mgKOH/g,满足一级品75号酸的质量标准要求(SH/T0530-1992)。纤维膜接触器绿色脱酸工艺完全消除乳化现象,脱酸剂可再生和循环使用,无三废排放。  相似文献   

5.
环烷酸腐蚀     
环烷酸腐蚀是在石油蒸馏塔的高温部位及转油线经常发生的一种腐蚀形态。存在于石油中的酸性物质统称石油酸,包括了脂肪酸、环烷酸、芳香酸和无机酸等,但环烷酸约占到了石油酸的90%,所以环烷酸几乎成了石油酸的代名词。原油中的环烷酸通常也就用(总)酸值来表示,即TAN(TotalAcidNumber)。当原油的TAN大于1.0mgKOH/g时,便称之为高酸原油。  相似文献   

6.
石油酸钠的水溶性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了不同馏分石油酸钠的水溶性规律,结果表明,石油酸钠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及水相中电解质的浓度是影响其水溶必的主要因素。升高温度有利于石油酸钠在水中的溶解;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石油酸钠加入量少,反而要求较高的溶解温度;Mr^-小的石油酸钠对Mr^-较大的石油酸钠具有的增溶作用;一定量的中性油也会增加石油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7.
汽油无碱脱臭与改善床层活性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油无碱脱臭原理及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中活性炭床层易失去活性而降低脱臭率 ,从而影响脱臭汽油的质量。根据活化剂性能及吸 -脱附原理提出活化剂清洗床层法和清洗 -载剂法两种提高活性炭床层活性的方法 ,对汽油无碱脱臭提高床层活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克拉玛依环烷基稠油脱油沥青、减压渣油及稠油馏份为原料,分别采用脱油沥青和减压渣油调合、脱油沥青和稠油馏份调合,以及脱油沥青加入增延剂三种工艺,制备水工沥青试样,试样检测结果表明:三种工艺制备的试样均满足2008年石油化工行业"水工石油沥青"产品标准中3号水工沥青的技术要求。通过对三种工艺所制备试样性质对比分析,以稠油脱油沥青加入增延剂调合工艺所制备的3号水工沥青性质最优。  相似文献   

9.
<正> 为配合航煤添加T305添加剂的研究,我们建立了测量航煤中微量石油酸的方法。本方法采用60~80目的活性粗孔硅胶1克,富集航煤中的石油酸,再用乙醚定量脱附石油酸。采用吡啶—硫酸铜显色,正庚烷作溶剂萃取比色,最大吸收波长为690mμ。本方法的相对误差为10%,整个实验约用3小时。由于采用硅胶富集石油酸,所以原则上对石油酸含量在1ppm以上油样均可分  相似文献   

10.
原油中石油酸的分析与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原油的总酸值的分析方法和石油酸的分离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总酸值和环烷酸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后指出,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和掌握的规律还不足以满足石油加工和石油酸腐蚀机理研究的需要,在石油酸的定量分离,石油酸组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1.
炼制辽河原油的炼厂,在蒸馏装置的加热炉炉管、转油线、塔的进料段等高温部位发现了严重的设备腐蚀问题,习惯上称这种腐蚀为“高温腐蚀”.以往.人们认为辽河原油的高温腐蚀是由环烷酸(应当称为石油酸引起的.我们考察了各种腐蚀介质的作用,发现石油酸钓是腐蚀过程的促进剂,它可使石油酸和H_2S的腐蚀作用增大数倍.  相似文献   

12.
水溶性醇类对石油酸钠增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馏分油碱洗脱酸和由碱渣中析油两种方法测定了石油酸钠对馏分油的增溶能力及水溶性醇类对这种增溶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少量的水溶性醇类可以增加石油酸钠对馏分油的增溶能力;大量的水溶性醇类可以显著降低石油酸钠对馏分油的增溶能力;但当水溶性醇类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其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对石油酸钠增溶馏分油能力的降低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4种典型石油酸酯基本性质的研究表明,石油酸二元醇二酯的倾点、密度和折射率比石油酸一元脂肪酸酯大。石油酸中脂肪酸含量的增加,将显著升高石油酸酯的倾点。石油酸酯类油可达到多种粘度级别(100℃下粘度为3~17mm^3/s),并具有良好的粘性能(粘度指数为90~115)和低的倾点(-58--20℃)。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原油中石油酸对复合驱油体系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的作用规律,以复合驱试验区原油为原料分离出两种石油酸和除酸油,分析了两种石油酸的结构和碳数分布,研究了其对二元驱油体系动态界面张力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石油酸和2#石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42和312,其碳数分布分别为10~15和10~25。700 mg/L的2#石油酸可使油水平衡界面张力(IFT_(eq))降为0.021 mN/m,而同浓度的1#石油酸仅能使IFT_(eq)降为0.095 mN/m。混合酸对降低界面张力有正向协同作用,两种石油酸复配可使二元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含酸体系的乳液稳定性与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相关联,含2#石油酸的油水乳状液体系的IFTeq较低,乳液的最终稳定性较高。通过对二元驱油体系性能与原料物性参数的分析,指出可以提高原料油石油酸含量来合成二元驱用磺酸盐,以增加二元驱油体系的乳化性能,获得较好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果。图9表3参12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复合溶剂抽提分离胜利原油减一线油中的石油酸,经优选表明,复合溶剂的最佳配比为:活性组分A含量为1%—3%,60%乙醇含量为97%—99%;抽提的最佳剂油比为0.15。经复合溶剂抽提,可脱除减一线油中80%以上的石油酸,减一线精制油收率达99.3%,石油酸收率达0.62%,粗酸值为157mgKOH/g,复合溶剂可回收重复利用,回收率98.9%。采用该工艺每处理lt减一线油,可实现增值约10RMB¥。  相似文献   

16.
油品开采过程中含氯采油助剂的加入导致石油产品中氯化物含量严重超标,进而导致大量有机氯化物进入重整原料油中,加剧设备和管线的腐蚀,引起催化剂中毒,造成管道堵塞,危害重整设备的正常运行。当前重整油脱氯技术主要有催化加氢脱氯、萃取脱氯、亲核取代脱氯、吸附脱氯等,探讨了各技术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吸附脱氯技术。脱氯剂是吸附脱氯工艺的核心技术。详细介绍了金属氧化物类、活性炭类、分子筛类吸附脱氯剂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分子筛类吸附剂的改性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用甲醇作稀释剂对碱渣进行脱油、脱脂肪酸钠的方法,只要选用适当的溶剂比和温度,即可制取纯度98%以上的环烷酸,并且不含脂肪酸。一、方法1.酸中和先用无机酸中和碱渣,使其 pH 值降至8.5。一是可破坏石油酸钠的增溶性,二是可使碱渣中的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被酸化而进入油相,以便在脱油过程中一起除掉,从而提高产品质量,pH 值不能过低,以防环烷酸被酸化造成损失。2.甲醇稀释沉降脱油  相似文献   

18.
方永奎  邱万忠 《炼油与化工》2005,16(1):23-24,27
研究了选用10X型分子筛脱除硫醇,草酸脱除碱性氮,同时用天然活性白土脱色。实验考察了剂油比、温度、时间对焦化汽油改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焦化汽油质量差的原因是含硫醇和碱性氮,分子筛脱除硫醇时,剂油比为4:50,温度50℃,时间30min,然后用天然活性白土脱色,剂油比4:50,常温,时间10min,汽油收率达90%,脱硫率达85.7%,硫醇含量达到国家标准(低于0.05%);草酸脱碱性氮时,剂油比为5:50,温度80℃,时间30min,同样用天然活性白土脱色,剂油比4:50,常温,时间10min,汽油收率达88%,脱氮率达99.1%;这对改变焦化汽油的质量具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文中  王凯 《润滑油》2015,(2):53-57
以环烷基减压渣油为原料,通过丙烷脱沥青、糠醛精制与沥青调合工艺生产环保橡胶油与重交沥青。研究结果表明:以环烷基减压渣油为原料,通过丙烷脱沥青可以得到品质较好的轻脱沥青油及脱油沥青;以轻脱沥青油为原料,通过单塔糠醛精制可以生产CA值13%以上的环保橡胶油,通过双塔糠醛精制可以生产CA值23%以上的高芳环保橡胶油;以脱油沥青为原料,通过沥青调合工艺,可得到满足交通部A级道路石油沥青指标要求的50号和70号重交沥青。  相似文献   

20.
石油羧酸盐和多种烷基苯磺酸盐均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复配体系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的表活剂浓度及碱范围比仅用烷基苯磺酸盐的体系大为拓宽.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复配体系可以较快地达到初始超低界面张力,对驱油有利;石油羧酸盐和烷基笨磺酸盐复配体系可在弱碱或无碱条件下和大庆原油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由于石油羧酸盐价廉且原料易得,复配体系中石油羧酸盐商品占主要重量分数,因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