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结局尚未被阐明。目的:在年轻与年长发生糖尿病的比马印第安人中比较糖尿病性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 disease,ESR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于1965~2002年在Arizona比马印第安人中进行人群纵向研究。参试者分为两组: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20岁)和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20~55岁)。随访事件和人年按时间依赖方式以每10岁进行分层。终末期肾病的定义为因糖尿病肾病而接受透析治疗或者死于糖尿病肾病。主要观测指标:根据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计算25至55岁之间糖尿病ESR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在1856例糖尿病参试者中,96例为年轻发病。校正年龄及性别后,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者ESRD的发生率为每1000人年25.0例(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6.7~43.1),年长发病者ESRD的发病率为每10130人年5.4例(95%CI,4.4~6.4)(发病率比,4.6;95%CI,2.2~9.8)。在所有年龄段中,年轻发病参试者的年龄别ESRD发生率均较高。在校正年龄及性别后,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参试者的自然原因死亡率为每10130人年15.4例(95%CI,0.2~30.5),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为每10130人年7.3例(95%CI,5.9~8.7)(死亡率比,2.1;95%CI,0.8~5.7)。与无糖尿病的参试者相比,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的死亡率为前者的3倍(95%CI,1.1~1.8),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的死亡率是其1.4倍(95%CI,1.1~1.8)。在1386例具有所有协变量完整数据的亚组中(从糖尿病发病开始即进行观察),在校正性别、平均动脉压、体重指数(kg/m^2)、血浆葡萄糖浓度、吸烟、降糖药以及降压药后,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糖尿病发病年龄与ESRD发病率并不相关(风险比,1.0;95%CI,0.9~1.2)。结论:2型糖尿病较早发病与中年时ESRD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相关。其主要原因是20岁以下诊断糖尿病的个体在中年时已有较长的糖尿病病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不同资料提示,2型糖尿病的某些病因有赖于患者性别,而内源性性激素可能在其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举例而言,高水平的雄激素可增加女性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男性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 目的:很多研究观测了血浆睾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以及雌二醇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对这些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估。资料来源:采用关键词diabetes(糖尿病)、testosterone(睾酮)、sexhormone-binding globulin(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和estradiol(雌二醇)系统检索EMBASE和MEDLINE(1996年至2005年6月)收录的英文文献,检出文章的参考文献,并与作者直接联系。 研究选取:在检出的80篇文献中发现43篇前瞻性、横断面研究,这些研究共纳入6974名女性和6427名男性,均提供了病例和对照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s,RRs)或激素水平。 数据提取:由两名研究者运用标准方案分别提取有关研究设计、参试者特征、激素水平和危险评估的资料。数据综合:采用随机效应和汇总回归分析、汇总研究结果。横断面研究显示,与对照组(平均差异,6.1rig/dL;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2.3-10.1)相比,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睾酮水平显著下降(平均差异,-76.6ng/dL;95%CI,-99.4-53.6),而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睾酮水平升高,性别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前瞻性研究还发现,睾酮水平较高的男性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可下降42%(RR,0.58;95%CI,0.39—0.87),睾酮水平升高可增加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性别差异P=0.06)。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发现,与男性相比,SHBG更能有效保护女性,避免后者发生2型糖尿病(性别差异P≤0.01)。前瞻性研究显示,SHBG水平较高的女性其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可下降80%(RR,0.20;95%CI,0.12—0.30),而SHBG水平较高的男性其患病风险可下降52%(RR,0.48;95%CI,0.33—0.69)。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男性患者和绝经后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P=0.007)。 结论:该系统综述表明,内源性性激素可能在特异性调节糖代谢状态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睾酮水平升高可增加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可降低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SHBG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女性的相关程度比男性密切。  相似文献   

3.
《英国医学杂志》2010,(2):81-82
吸烟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于不吸烟者。根据一项针对中年成人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戒烟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其风险。在随访的前3年中,最近戒烟者比从未吸烟者,更易患糖尿病的比例高出73%(调整后的危险比1.73,95%CI 1.19~2.53),而继续吸烟者的危险比为1.31(1.04~1.65)。糖尿病的额外风险在戒烟后的最初几年是最高的,之后缓慢的下降,大约12年后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饮酒、吸烟与口腔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相关资料,病例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经病理确诊的新发口腔癌病例206例,对照为体检人群及其他科室患者584例。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估算饮酒、吸烟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饮酒与吸烟的交互作用。结果饮酒、吸烟可显著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调整OR值为2.06(95%CI:1.33~3.20),2.46(1.77~3.41);开始饮酒年龄越早、平均每天饮酒精量的增加和饮酒年限的延长,饮酒者患口腔癌的危险性增大。其中平均每天饮酒精量超过60g者与口腔癌有显著关联(P〈0.05),调整OR值为5.98(95%CI:3.26~10.95);吸烟且饮酒者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且不饮酒者的4.77倍(95%CI:2.71~8.39),烟酒乘积项的调整OR值为3.58(95%CI:2.45~5.24),调整后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为2.87(95%CI:0.73~5.02)、归因比(AP)为0.60(95%CI:0.33~0.87)、交互作用指数(S)为4.20(95%CI:0.95~18.66)。结论饮酒、吸烟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饮酒与吸烟二者有协同作用,可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Zhou J  Jia WP  Bao YQ  Ma XJ  Lu W  Yu M  Pan JM  Hu C  Xiang K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49-225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患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133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NAFL组和对照组,并进行体脂参数、血压、血糖、血脂谱:C肽、C反应蛋白(CRP)等检查。代谢综合征(MS)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诊断标准。结果(1)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NAFL的患病率为42.1%,50岁前男性NAFL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以后则低于女性(P〈0.05~0.01)。(2)NAFL组超重/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及MS的患病率分别为59.4%、66.4%、57.7%、7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随着代谢异常数目的增加,NAFL患病风险逐渐增加(趋势P〈0.01),其中4种代谢异常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其NAFL患病风险增加幅度为:男性11.1倍、女性10.6倍。(3)NAFL组体重指数、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谷氨酰转移酶、血尿酸及C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ST/ALT则低于对照组(P〈0.05—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体重指数、CRP、餐后30minC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与NAFL独立正相关。(4)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CRP水平升高(男性CRP≥2.11mg/L、女性CRPI〉2.22mg/L)的比例为:男性29.1%、女性33.8%;与不伴CRP水平升高者相比,NAFL患病率显著升高(54.4%比35.3%,62.0%比38.4%,均P〈0.01)。结论(1)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约2/5合并NAFL,后者与MS关系密切。(2)除了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及餐后C肽水平升高外,CRP水平升高与NAFL的发病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吸烟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于不吸烟者。根据一项针对中年成人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戒烟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其风险。在随访的前3年中,最近戒烟者比从未吸烟者,更易愈睹尿病的比例高出73%(调整后的危险比1.73,95%CI1.19—2.53),而继续吸烟者的危险比为1.31(1.04~1.65)。糖尿病的额外风险在戒烟后的最初几年是最高的,之后缓慢地下降,大约12年后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血压水平对2型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共收集5463例体检糖尿病患者,以基线不同血压水平分为5组,以eGFR<60 mL/(min ·1.73 m2)定义为肾功能不全作为终点事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及其他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观察对象中新发肾功能不全者为454例,5组患者发病率分别为5.5%、6.6%、8.9%、9.4%和14.7%(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第1组比较,第2组到第5组发生肾功能不全事件的 R R值分别为:1.12(95% C I:0.79~1.59,P=0.52)、1.44(95% C I:1.02~2.03,P=0.04)、1.40(95% C I:1.02~1.93,P=0.04)、2.17(95% C I:1.51~3.12,P<0.01)。结论高血压可增加糖尿病人群肾功能不全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来,肠促胰岛素激素药物治疗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途径,但其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尚未完全确定。 目的:根据同行评议杂志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或摘要),评价肠促胰岛素激素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96年至2007年5月20日)和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2007年第二季度)中有关肠促胰岛素类似物(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或增强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英文随机对照试验以及相关药品说明书、网站、参考文献、引文被引部分和最近的会议投稿摘要。 研究选择:比较肠促胰岛素激素与安慰剂或其他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疗程至少为12周,提供了非妊娠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A1c数据。 资料提取:由两位审稿人分别评价入选试验及选录数据,消除分歧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对一些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在355篇相关文献中,我们对51篇进行了详细的查阅,29篇符合入选标准。肠促胰岛素激素与安慰剂相比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GLP-1类似物加权均数差,-0.97%[95%可信区间{CI},-1.13%~-0.81%];DPP4抑制剂加权均数差,-0.74[95%CI,-0.85%~-0.62%]),且并不亚于其他降糖药。胰高糖素样多肽1类似物可减轻体重(与安慰剂和胰岛素相比分别是1.4kg和4.8kg),而DPP4抑制剂对体重无影响。胰高糖素样多肽1类似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多(恶心风险比,2.9[95%CI,2.0~4.2];呕吐风险比,3.2[95%CI,2.5~4.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使感染风险增加(鼻咽炎风险比,1.2[95%CI,1.0~1.4];尿道感染风险比,1.5[95%CI,1.1~1.7])。由于所有试验中只有3项试验为期30周或以上,故未能评价长期治疗的有?  相似文献   

9.
吸烟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于不吸烟者,根据一项针对中年人的大规模队列研究结果,戒烟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在随访的前3年中,最近戒烟者比从未吸烟者患糖尿病的比例高出73%(调整后危险比1.73,95%CI1.19~2.5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糖尿病足发生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精神疾病及自残行为等方面对糖尿病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所有入选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足溃疡组(n=31)和非溃疡组(n=38),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在精神疾病方面、自残行为、生活质量和抑郁症状等方面的情况将被评估和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溃疡组患者较非溃疡组在12个月内寻求心理治疗方面明显要少(0 vs 13.1%,P=0.024)。糖尿病足溃疡组患者有明显增加的饮酒倾向(41.9%vs18.4%,P=0.024),受教育程度更低(7.9±2.5年vs10.2±2.1年,P=0.035)和相应的低收入(1790±364元/月vs 2263±413元/月,P=0.043)。此外,糖尿病足溃疡组患者出现焦虑的情况相对更少(11.1%vs32.5%,P=0.022),而在体重指数(BMI)、吸烟和直接的自残行为等方面与非溃疡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健康意识较差,特别是在饮酒方面比例较高,可见这些心理社会风险均是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