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统计报告指出,中国有大约50%的人生了病不敢去医院,主要原因就是药太贵。国家连续下调药品价格,但药价虚高问题却依然存在。有关药品价格的投诉居高不下。平价药店出现三年多来,受到百姓的极大欢迎。平价药店平均降价20%~50%,一方面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另一方面他们还希望平价药店的出现能带动目前虚高的药价降下来。可是它们现在的生存状态已经举步维艰。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去年充斥双耳的“价格战”一词,今年好像听得少了,逐渐被“平价药店”的说法所替代。但丝毫也没能掩盖住“价格战”的火药味。从去年哈尔滨的“宝丰”、“译林”到今年南京的“非常大药房”、北京的“德威治”以及连锁经营的武汉“汉深”,一片平价之声,好像没有平价药店的城市已是屈指可数。 各路媒体也在推波助澜,某个地方出现了平价药店。就成了当地媒体的明星。对平价药店的出现,业界也是褒贬不一,各执一词:  相似文献   

3.
川页 《中国药业》2003,12(10):6-7
虽然自有“平价药店”以来,褒贬之声从来就没停过,但时至今日,“平价药店”以燎原之势,在大江南北几乎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平价药店”呢?笔者在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平价药店”其实应称“低价药店”眼下,大街小巷时不时的就会冒出个“平价药店”来,人们也张口“平价药店”,闭口药店“平价”,可是,仔细想来,“平价药店”究竟与谁平价呢?这恐怕没有人说得清楚。是与国家制定的药品零售价格持平吗?显然不是,几乎所有的“平价药店”的零售药价都比国家制定的零售药价低;是和国营药店的零售药价持平吗?显然也不是,几乎所…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以来,武汉市零售连锁药店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一些药店大搞降价活动,许多所谓的“平价药店”纷纷出现,许多新闻媒体也跟风而上,爆炒药品降价风。一时间,江城药品经营市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虽然俗话说“一家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药店降价的风暴席卷全国。“平价”药店被媒体炒得火热。7月21日《羊城晚报》刊登题为“平价药店挤爆药价‘泡沫’”的消息,就广州为林大药房“平价”开张的“火爆”事件进行了报道,文章认为市场上药价这么高主要在于每个流通环节都要从中渔利,而且令医院“以药养医”特权的弊端暴露无遗,医院处方外流已是大势所趋云云。 其实,经过了几年来的无序和恶性竞争,医药流通环节的企业已是惨淡经营,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3个省市医药商业统计性亏损,2002年全国1.6万家医药商业公司的利润只有10亿元,七八千个药品中能够经营获利的不到十分之一。零售药店更是亏多赢少,在广州和深圳,多数新开药店(包括连锁)处于亏损状态,除了少数老  相似文献   

6.
平价风波     
最近,武汉和南昌部分药店扯出“平价”大旗,对所销药品大幅度降价,对当地市场造成强有力的冲击,反响巨大。如果影响仅及于此,外界也不会太多关注,重要的是其后,它们的遭遇竟惊人的相似!都受到了当地业界的指责,不明身伤人士的非法严重恐吓,武汉部分平价药房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遭砸遭纵火,令人无法不关注深思。  相似文献   

7.
鄂武 《中国药房》2002,13(7):447-448
湖北中联大药房是一家跨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异地扎根4年多 ,不仅在武汉市站稳了脚跟 ,而且发展至今已拥有90多家连锁药店 ,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消费者的认可 ,已走上了日益状大的坦途。谁知 ,市场风云突变。2001年11月底 ,“隆泰药品平价超市”以“降价60%”、“十点利”为口号 ,率先打响武汉降价第一枪。接着 ,规模更大的汉深大药房紧随其后 ,宣布实行大幅度降价销售 ,从而拉开了武汉医药市场“价格战”的序幕 ,再加上武汉市乃至全国部分媒体的大肆渲染 ,一时间 ,“平价”、“降价”成了武汉药品零售市场的惟一声音。面对突变的…  相似文献   

8.
何丹 《中国药店》2006,(12):28-28
继老百姓大药房北京开业前在报纸上大打广告“医保药冰点价”后,北京另一家平价药店好得快大药房,近日也在各大门店同时张出了巨幅价格公告——“医保药价便宜1/3”。二者不约而同地将目标指向了医院和医保药品。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药价比较并没有实际意义,是药店炒作行为。好得快大药房企划部经理谢伟平对此表示,前一段北京出现了一些医保药店药价高于医院的报道,引起了消费者对平价药店的误解,认为平价药店的医保药品也贵于医院。甚至有些郊区的顾客都拿着医院的单子到好得快药店来比价格。此次“好得快”全员行动,通过在医院实际处方购…  相似文献   

9.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句哈姆莱特的经典台词成了眼下哈尔滨药店商家心态的真实写照。发生在中央大街上的药价“血拼”让参与者精疲力竭,也让观战的业内同行胆战心惊。欲罢不能的价格战在给市场带来最初的良性效应之后,正陷入越来越恶劣的循环,对整个行业的危害已初露端倪。 药品价格虚高是综合因素造成的,仅仅从零售终端缩水是不公平的。一位药店经理这样说。透过中央大街,透过药品价格战,业内业外对医药商业愈演愈烈的竞争有了一些更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黄钟 《辽宁医药》2006,21(1):13-16
都说药业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按老百姓的话说,药价发高烧,并且持续不退。一段时间以来,政府关于药品的降价令、市场的平价药店的出现,医院的医药分家,似乎对高烧的药价都显得疗效不佳,看来这是一个不太好治的疑难病症。那么毛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医药界人士、专家学者、媒体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杨剑英 《中国药店》2023,(11):86-87
<正>线上医药电商流量日益见顶,线下医院药价比药店便宜。失去流量红利与价格战利器,药店如何打赢流量争夺战?从线上渠道看,2020年开始,全国医药电商B2C市场的销售增长开始放缓,流量见顶,价格战日益白热化,不少领域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从线下渠道看,很多药店常见的医保品种毛利越来越低,曾经消费者因为“药价比医院便宜”而来药店,但带量采购政策推行后,消费者的认知已经变成“医院药价比药店便宜”,  相似文献   

12.
龚毅 《中国药店》2002,(8):66-66
几年来零售药店血淋淋的药价大战在中国的许多城市打响。这种让价格说话的重新洗牌方式,也曾先后“洗”掉一部分不具竞争实力的零售药店。但随着一些大中城市的药价大战进入白热化,使原不该猛降的零售药价降至了最底线,不少药店已经到了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的地步。而另一方面,许多大中城市的一些大中型药店的零售药价又居高不下,使低收入的大众消费者望“药”兴叹。这些药价过高的零售药店,在药价大战的射程内或平价药店的区域里,消费者越来越少,日子越过越艰难。这种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就是使更多药店步入亏损直至倒闭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胡雪峰 《上海医药》2004,25(6):250-252
2003年,平价药店一度在药品零售业掀起一场喧然大波,从北京德威治、四川杏林、苏州粤海、西安长安怡康、南宁佳和、广州保利祝福你,到济南漱玉、杭州九州、徐州恩华、山西万民、南通永济堂等无不以平价作为旗帜,而“老百姓”大药房、“开心人”大药房更是形成全国性布局,所有这些无不触动了医药领域几十年来形成的利益格局。各地平价药店开张后多半是百姓抢购,然后同行携手抵制,接着是供货商将已供商品从店内撤走,最后厂家联合商家拒绝供货。虽然如此,仍然有许多平价药店生意红火。平价药店现象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广大消费者叫好之声不绝于耳;媒体先是一片褒,后又一片贬,沸沸扬扬;医药生产商和零售业则步调一致,口诛笔伐,认为破坏了药界的游戏规则,打破了现有的医药产供销平衡,并因此把目前平价药店的竞争称之为低级竞争、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在有些地方相关部门与本地药商联手封杀平价药店,限制其价格竞争行为。目前这场风波已经趋于平缓,回过头来客观地思考分析一下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平价药店的产生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据新华社信息,湖南中医学院附一医院最近打破行规,在医院内开起“平价大药房”,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平价大药房”内的同品种、同规格成药、西药价格为长沙市综合最低水平。据悉,这家医院“平价大药房”内的1500多种常用药品平均降价幅度为35%,最高降幅达88%。在“以药养医”、药费利润占据医院收入半壁江山的现状下,湖南中医学院附一医院为什么还将这块丰厚的“蛋糕”拱手相让呢?该医院表示,周围1平方公里内有57家药店,医院每年有50%的处方流失,药价如果不降下来,医院将面临艰难的生存处境。他们认为,“在医院看病,到药店买药”并不是老百姓…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两年来,平价药店在全国各主要大城市的发展大有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头,但对北京的影响却总让人觉得不温不火,关键因素可能就是平价药店没有从根本上引起以京城“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流通主渠道的重视。尽管这些主渠道企业也通过一些变相的措施降价,但却从没有一家企业正面宣传自己大幅降价。  相似文献   

16.
近一年来,药品价格这个敏感神经不断被触及,从三生、三九等厂家的药价主动跳水,政府定价药品的一再下调,到被媒体广泛追踪的医院药品招标采购,以及成都、哈尔滨、昆明等地药店的降价大战,打破了药品价格几十年不可变的传统,药品价格终于走向市场。价格战——这个市场竞争的老套路开始在药品零售领域发威,几十年一贯制的药店经营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时间硝烟弥漫,群情激愤,或参与,或观望,或彷徨……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武汉地区的零售药店纷纷打出一张张颇具诱惑力的降价招牌:“民兴”药品超市标榜“药品平均降价40%”;紧挨其旁的“致祥”药房不甘落后地宣传“降价40%以上”。其他诸如“零售药品批发价格”、“零售价平过批发价”之类的标语更是随处可见。 新一轮的价格大战又悄然打响。是什么点燃了价格战的导火索?降价后,药店、患者能否双方受益?  相似文献   

18.
8月 2 1日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宝山药监分局召开现场办公会。局长王龙兴代表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明确表态 :开设大型“降价药店” ,让利于百姓 ,让人民群众得益 ,有利于推动“三医联动”改革 ,我们是积极支持的。提倡和引导在内环线外 ,人口导入区 ,且 30 0米之内无药店的网点开设降价药店 ;鼓励华氏大药房、国大药房、复星大药房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开设降价药店。对降价药店开设实行快速审批 ,并加强对其日常监管 ,推进依法规范经营上海市药监局积极支持“降价药店”开设@捷迅  相似文献   

19.
近一年来,关于药店的报道,几乎都是一个主题:“竞争和降价”,似乎行业内除了你死我活的价格战洗牌之外已没有出路。的确,目前药品零售行业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要想在未来的商场竞争中立  相似文献   

20.
资讯     
《中国药店》2009,(4):16-16
发改委酝酿又一轮药品降价,浙江再次调整药价,天津百名“百姓药监”受聘上岗,深圳药店扩张减缓,默沙东收购先灵保雅,Walgreens引入新系统,罗氏制药468亿美元收购基因泰克,印度启动创新药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