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腐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为消除这一痼疾,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严厉打击行为,但是这些打击不仅没有取得原来预定的效果,反而腐败随着社会、经济等的发展,变的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腐败问题,特别是干部官员的腐败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道德败坏的所造成,而是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文章运用经济学,结合原湖北天门市市委书记张二江腐败案例对我国目前出现的腐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我国目前出现腐败的部分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对"一把手"腐败问题从委托代理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现行官员体制下,一把手上下级之间是特殊的代理链,代理链往上看时是单线的,往下看时则是放射状的,代理的效率关键取决于一把手.接着,本文建立了一个上下级官员之间的博弈模型,对腐败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对官员选择适当的工资水平而不是高薪养廉,对上级监督腐败进行激励和约束,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罚,降低监督成本,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揭示腐败链状现象,初步构建"腐前一腐中一腐后"反腐败制度链系统.认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必然要求与之相关的制度协同跟进,制度链中某一环节缺失会严重制约反腐效率,甚至诱发新的腐败行为.因此,现阶段我国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建设,提高反腐败成效的关键在于制度链的协同完善.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世界通病,惩治腐败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不仅与其本身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也与人们对腐败实质的不同认识有关。本文认为,腐败的实质是在既定制度前提下,不因公共权力使用的失误而给社会造成的社会净福利的减少,完全是一种负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5.
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相结合代表了政治学研究的新方向。结合行为科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行为理论 ,归纳出行为的“制度 -行为”模型 ,并运用于权力腐败研究 ,得到了权力腐败行为发生模型与腐败水平模型。权力腐败行为是腐败行为主体与制度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腐败水平取决于正式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制度现象,腐败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制度措施。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制度决定腐败的机理,揭示了中国现阶段腐败的制度根源:现有的制度导致公共决策领域的范围太大,腐败的机会增多;其次,现有制度导致公职人员行为的激励机制扭曲;最后,现有制度对腐败行为的约束机制不足,惩罚太轻,使得腐败行为的预期成本很低,腐败行为相对“廉洁”行为来说非常“合算”,使腐败行为大量发生变为现实。文章提出了反腐败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就一直处于深刻的转型过程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体制转型的顺利进行 ,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促进了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但不容否认 ,在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腐败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腐败的猖獗使经济制度劣变并使经济绩效恶化、腐败影响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权力运行中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不对称引发用权人的"道德风险",用权人利用"私有信息"或"隐蔽信息"谋取私利。防治腐败的一条有效的思路是从解决权力支持中信息不对称入手,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强化权力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9.
腐败现象的存在,其根由是权力寻租导致的,而权力寻租与租金的存在,其根由是政府强制性权力微观干预体制导致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期,政府强制性权力微观干预过多,这是导致大量权力性寻租腐败现象的根由。解决之道是:深化政治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权力管理机制建设并严格实施,提高权力寻租者的机会成本,构筑权力者的道德约束与心理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0.
腐败已成为困扰全球的一个大问题,在中国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政权巩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尤其是处在体制转型期的中国,更是经历着腐败滋生甚至蔓延的侵蚀。毋庸置疑,二十余年的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世人瞩目,但转型期的种种制度缺陷也助长了腐败行为发生的频数和规模。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即假设腐败者都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理性的经济人,从而揭示腐败滋生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应用博弈论剖析张二江的案例,探讨其走向腐败的经济道理.文章指出,政治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腐败的收益(π)和监督的成本(C)很高,而对腐败的惩罚(F)却偏小.因此,根治腐败的根本在于改善政治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和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软实力"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软实力"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国情、国力分析方法和新的认识范畴,不仅在政治层面上对国家治理和提升综合国力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经济层面上对增强国家、区域、产业甚至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同样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经济角度探讨"软实力"在影响资源配置方式、配置方向和配置效率方面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效应,不仅表现为直接的价值创造效应,还表现为激励动力效应、集聚整合效应、优化升级效应、创新增进效应和品牌放大效应等,揭示其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对"软实力"概念的经济学意义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反腐倡廉的思想十分丰富,其中,贯彻群众路线,发动群众运动来治理腐败的思想是其反庸倡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毛泽东所领导的廉政建设中,曾多次发动群众性政治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依靠群众争取反腐败的胜利,而又不走过去群众政治运动的老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恶魔”成为媒体热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法经济学思想为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解决途径。从理性选择角度出发,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是因为犯罪具有特殊的成本—收益结构。未成年人非经济学意义上完整的“经济人”,现行制度下未成人犯罪存在成本过低,惩罚面临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等问题,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存在责权不清、反向激励等现象。因而,在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以及惩制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成本的特殊性,需要微观化现有惩罚机制、理清未成年人犯罪的权利义务、构建多方位未成年人犯罪补偿机制的建议。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未成年人犯罪动机及特征,为探索更好的犯罪惩罚及补偿制度提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一个国内市场的经济学模型,来阐释美日两国电影产业之间不断变化的竞争平衡关系,可以验证如下假设,即日本的国产电影市场份额减少是因为对美国电影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对日本本国电影的消费速度。根据美日媒体产业发展的数据资料(1955-2000)得出的结论支持了这一经济学假设。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在晚清长期出任督抚,处理了大量教案,形成了独特的教案政策。张之洞严格遵守条约,镇压反洋教斗争;同时,依照条约,维护主权、保护人民利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张之洞的教案政策不可避免地带着两面性。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抗争在张之洞思想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7.
人性的关注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从女性视角出发,张爱玲的人性关注主要体现为对于女性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们一方面为旧的生活所拘束,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生活所威慑.新旧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陷入了一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为难处境.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将自己作为人的内涵一点一点地散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