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22,(3):12-13
全球温暖化导致气候变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气象灾害等自然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需要面对的重大科学问题.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所面临的各种气象灾害问题更加突出,利用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重力卫星GRACE提供了全球时变重力观测数据,为研究和...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正在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在社会商品价值创造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市场作为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和疏通技术成果流向生产领域的渠道,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中的科技伦理: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险社会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避免的境遇,风险社会中关于科技伦理的理解发生重大变化,也使科技伦理本身的发展面临重大问题与困境.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基于人类整体的和未来的根本利益具有普世意义的科技伦理价值观应当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科技伦理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循环、对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与对立的历史性批判是走出困境寻求出路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技术理性化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理性是人类理性与近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发展着的历史过程,技术理性化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据和合理性.同时,技术理性化渗透和展现在现代文化当中,从多层面暴露出其不合理性.但是,技术理性内在地包含价值之维,是包含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又高于二者的发展理性,当代文化为技术理性的合理化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相似文献   

5.
会聚技术,即以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技术等四大主要前沿技术融合所构成的全新技术领域(简称NBIC),把人类科技发展对象从人类周围的世界转向人类自身,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史无前例的巨变.美国各界对此展开了争论.大体上,争论可以分成技术进步主义与技术保守主义两大派.前者强调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和人类自由的重要性,坚持科学技术是解放人类的力量,主张发展会聚技术以超越人类的生物限制;后者则以F.福山、B.乔伊、L.卡斯等人的观点为代表,依据"自然"的神圣性,主张对应当严格限制超越物种限制的技术使用.本文撷取争论中的主要观点,从尊崇自然还是自由的价值取向、技术发展必然性两方面分析了双方的分歧,认为,我们应以人类福祉为目标,谨慎推进会聚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技术的本质是控制,技术通过精心算计的时间分割和空间变换,达到了资本所要求的高效率,从而越来越成为控制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凭借资本的力量,依托科学,重构了人的生活世界,并以现代化的名义向全球扩展,最终导致对人类社会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7.
这里针对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个是工程的社会影响究竟有多大?从历史发展脉络中我们看到了电气化工程促进了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人类社会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农业生产方式;改善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生活质量;推动了人类社会全球化变迁;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另一个问题是电气化工程的社会影响何以可能?通过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历史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哲学思想,我们看到了在工程中所蕴合的科技理论的逻辑性和经验性;工程运行的实用性和简单性;工程范式的历史性和转换性以度工程实践的建构性和境遇性等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技术负效应对人类的危害不断加大,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控制技术负效应的思想.虽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很好地解决技术负效应问题.本文认为,要想更好地克服技术负效应,需要对各种技术控制方式进行整合,通过揭示各种技术控制形式的关联性,构建控制技术负效应的机制,发挥技术控制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9.
2010年,是名副其实的"灾害之年",全球共有26万人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20亿美元,创下近40年来最惨烈纪录.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博弈下,地球的"自我反击战"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科技历史发展中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视野下发达国家科技政策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是一个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而“全球化”的发展又必然会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跃进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思想领域并采取了相应的科学技术发展政策。西方国家在实践科技政策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环境价值探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而蕴涵着巨大的环境价值,其广泛的应用却出现了对环境价值追采的背离。需要探析其深刻的认识论原因和社会原因,通过转变科学范式,确立科技创新的生态导向,为人与自然的积极平衡提供技术支撑,以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价值的回归。处于人与自然矛盾之中和市场经济压力之下,推进科技创新,改变科技落后状态是硬道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自然认知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自然认知的反思与重塑是人类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从殖民时代到独立运动再到全球化时代,拉美地区的自然认知经历了三次转变,分别对应于与身份认同的疏离、重逢与融合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既体现了当地居民如何透过自然认知去认识和构建自我,也体现了随认知变化的人与自然关系。了解拉美地区自然认知的转变为重塑自然认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中探索自身的发展模式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代技术论和产业技术观没有全面展现当代产业技术的和谐本质和发展趋势。和谐产业技术是产业生产活动中与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技术关系体系,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技术关系。技术造成的问题不能仅仅以更新技术来解决,技术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和谐产业技术价值实现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顿对自然价值的论证逻辑经历了从价值观的变化到价值本体化,再到对自然价值客观性的证明等三个环节。自然价值具有价值和事实双重内涵,自然价值论具有伦理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品性,它存在着价值本体化的思路,其存在论基础是近代哲学的二元论。人与自然界之间伦理关系的基础不是一个客观事实,而是由人确立的,它在本质上是人在实践中为人和自然界确立的一种价值论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休闲是社会发展的公共价值目标;休闲有助于劳动价值的实现;休闲对价值观念的发展具有规定性的导引作用;休闲催发生命价值的同一等四个方面对休闲的价值意义进行了分析,以期从价值层面对休闲做一功能性的界说.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的主要依赖于"四高四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引起的经济社会问题已威胁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面对资源、环境、市场三大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活力源泉来自于挖掘"软实力",即提升人力资本道德价值。人力资本道德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价值,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人力资本价值的整体水平,进而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与否有着深远影响。为此,本文研究人力资本道德价值提升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效应关系、效应机理和效应方式,试图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技术价值评价是技术价值观的基本问题,对此问题的阐释直接关涉到对技术本质观、技术发展观和技术伦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技术价值评价的原则和尺度是技术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技术价值评价原则和尺度的分歧决定着对技术价值的理解与认知的差异。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视域中,生存论的原则以及历史的和人性的尺度才是技术价值评价的根本原则和尺度。  相似文献   

18.
普特南重新审视了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历史和现实。他剖析了二分法赖以存在的经验主义背景,阐明浓厚伦理概念中的价值以及更一般意义上的价值与事实的交织,揭示出价值在科学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价值中立的幻想对于科学的实际后果。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城市建筑的非生态性阻碍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历史的联系。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态,再生建筑具有的生态价值可弥补现代城市建筑的不足:通过节省建筑所需资源和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量以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通过整合不同的社会领域并建设公共空间来促进人际互动;通过维系城市的文化传统来延续城市的历史记忆。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再生建筑通过强制性、体验式、持久性的景观传播向人们传递多维度的生态理念。北京798艺术中心是国内典型的再生建筑,分析其在景观传播中所体现的生态理念可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发达国家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成就赖以产生的文化环境,就是尊重个性,崇尚个人的独立进取精神和自主性。技术创新是面向可能性世界的自由探索活动,尤其需要个性化、多样化的洞察力和尝试。自主创新多以个性化自主创业为前提。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既来源于团体有组织的创造,也来源于个人独特的创意。技术全球化时代,个性化设计是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趋势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