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2~4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8例,其中远端胃根治性切除6例,根治性全胃切除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各1例。结果: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时间(340±62)min,近端胃根治性切除362min,全胃根治性切除423min。术中出血量: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100~250ml,平均140ml;全胃根治性切除术300ml;近端胃根治性切除170ml,术中均未输血。清扫淋巴结18~37枚,平均23枚。无手术并发症。排气时间38~56h,平均42.4h;进流食时间2~5d,平均2.5d。8例术后随访12~14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早期及较早的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根治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1~8月32例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下D,根治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1、3、4、5、6、7、8、9、11p、12a、14v组淋巴结;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1、2、3、4、7、8、9、10、11组淋巴结;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清扫1、2、3、4、5、6、7、8、9、10、11、12a、14v组淋巴结;所有患者均于上腹部做辅助小切口行病灶移除及消化道重建。结果3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根治性远端胃切除18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2例,根治性全胃切除12例。远、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时间250~390min,平均325min;全胃根治性切除300—450min,平均347min。术中出血量:远、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50~250ml,全胃根治性切除术60—350ml,术中均未输血。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排气时间24—72h,平均38h;进流质时间2~5d,平均2.8d;无吻合口漏等手术相关并发症。30例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亦未发生切口和穿刺口种植。结论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创伤小且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间入路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分析临床中间入路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包括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7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4例。结果62例患者都成功实施中间入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平均时间:全胃切除术平均230 min,远、近端胃切除术平均19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全胃根治性切除术218 ml,远、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132 ml,术中平均淋巴结清扫:全胃根治性切除术22枚,远、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19.6枚。排气时间平均48 h;进流食时间平均4.8 d。术中均未输血,随访1~45个月。62例患者均未见腹腔肿瘤复发和转移,亦未发生切口肿瘤和穿刺口肿瘤种植转移(简称:切口种植)。结论中间入路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比传统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操作简单、易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2例均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0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全胃切除术7例,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85±60)min,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78±62)min,全胃切除术(323±8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40±52)ml,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96±85)ml,全胃切除术(234±76)ml;淋巴结清扫12~40枚,平均(25±10)枚;术后患者平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75 h.术后随访1~36个月,平均9.7个月,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行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对早期及部分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技术可行,同时具备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8月至2006年4月利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闭合处理脾动脉、脾静脉(直径<7mm)2例,丝线结扎加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闭合处理脾动脉、脾静脉10例,闭合处理胃短血管、脾结肠、脾肾和脾隔韧带12例,无中转开腹、死亡病例和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97min,术中平均失血89ml,患者均于术后1d开始进食,平均住院时间8.4d。结论: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中,利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闭合处理脾动静脉、胃短血管、脾结肠和脾隔韧带安全可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6.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于 2 0 0 1年 12月应用Valleylab公司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完成腹部手术 10例 ,闭合腹内动脉、静脉及组织束。未发生术中、术后出血及其它并发症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2 6~ 69岁 ,平均 5 5岁。手术种类 :胃癌根治术 3例 ,右半结肠切除术 2例 ,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 2例 ,直肠前切除术 1例 ,胃大部切除术 1例 ,空肠部分切除及阑尾切除 1例。2 .操作方法 :将需要结扎的血管分离 ,游标卡尺测量动脉血管直径后 ,用闭合钳钳夹闭合的血管 ,踩下闭合器脚踏开关 ,待听到提示音后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154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完成淋巴结清扫,剑突下取长4~6cm切口进腹,移除标本后完成消化道重建。结果 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0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52例。全胃切除手术时间(242.5±38.5)min,术中出血量(65.5±40.5)ml,淋巴结清扫(19.4±5.3)枚。远端胃大部切除手术时间(205.5±29.5)min,术中出血量(50.5±28.5)ml,淋巴结清扫(15.4±2.7)枚,术后1~4d排气。全胃切除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1.6±5.3)d,远端胃大部切除患者(8.7±4.9)d。154例随访3~36个月,(22.5±8.1)月,术后复发5例(1例术后11个月,2例术后23个月,1例术后27个月,1例术后34个月),远处转移9例(术后12、16.22、24、25个月各1例,术后18、29个月各2例),13例死亡。结论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早中期胃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 7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5,自引:13,他引:3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71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8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16例,近端胃大部联合脾脏切除术 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44例.结果 71例患者,除 2例中转开腹外,其余 69例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手术用时全胃切除 (343± 52)min,近端胃切除 (268± 62) min,近端胃切除联合脾脏切除 (312± 64) min,远端胃切除 (283± 44)min.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 (267± 220)ml,近端胃切除 (150± 103)ml,近端胃联合脾脏切除 (333± 116)ml,远端胃切除 (139± 84)ml.清扫淋巴结 (34.3± 11.8)枚 /例.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4.1± 1.1)d,下床活动时间 (3.5± 1.0)d,进流质时间 (5.0± 1.2)d.术后近期效果良好.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手术路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为42例患者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18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16例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毕Ⅰ吻合术,8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时间160~310 min,平均(218±34)min;术中出血量30~280 ml,平均(70±42)ml;清扫淋巴结数量16~32枚,平均(26±8)枚;术后分期Ⅰb期7例,Ⅱ期27例,Ⅲa期8例。结论:术者合理站位并选择合理正确的技术路线使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腹腔镜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应用LigaSure完成41例腹腔镜下单纯肾切除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及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中转开放、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4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及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35~240 min,平均146 min;术中出血量30~450 ml,平均163 ml;术后引流1~6 d,平均3 d;术后总引流量45~435 ml,平均229 ml;术后住院时间6~21 d,平均10 d. 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中LigaSure能安全高效地闭合血管及组织束,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是一种有效的血管控制系统,在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胃切除术24例。腹腔镜下探查腹腔、清除大网膜及预定范围的淋巴结,通过上腹部小切口完成胃肿瘤切除和胃肠重建。结果中转开腹手术1例。余23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4例。手术时间全胃(171.0±32.5)min,近端胃130、185及210min,远端胃(137.2±40.2)min。术中出血量:全胃(260±80)ml,近端胃190、220、250ml,远端胃(190±50)ml。清除淋巴结(18.4±4.3)枚。术后排气时间(1.4±0.8)d。术后住院时间(12.0±3.4)d。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3月。复发率21.7%(5/23)。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行、可靠,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患者占同期收治的胃癌患者总数的3.3%。其中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3%,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0.0%: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17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4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ROHX-en-Y消化道重建2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分别为pNo8例;pN.6例;pN27例;pN,1例。残胃癌Ⅰ、Ⅱ期患者生存时间(80.2±17.2)个月;Ⅲ期患者生存时间(31.2±9.2)个月;Ⅳ期患者生存时间(23.6±6.1)个月;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Ⅲ、Ⅳ期患者(P〈0.05)。术后生存率单纯残胃切除与联合脏器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姑息手术与标准根治手术及扩大根治手术组比较、不同分化腺癌组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病期早晚、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1年间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癌根治术后1、3和5年无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61%、33%和5%。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原发灶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及原发灶切除方式与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Laure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灶大小、Laure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是评价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微转移发生的因素和微转移的规律,为建立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结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期间行开腹(78例)及腹腔镜(5例)胃癌根治术清扫胰腺被膜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组织细胞病理学、免疫组化及PCR等方法分析选择性清除胰腺被膜的价值。结果:83例胃癌病人的胰腺被膜组织常规病理HE染色均未见癌细胞,而CK20和CEA检测的阳性率为24.1%(20/83)和26.5%(22/83);CK20 mRNA和CEA mRNA阳性率为分别为50.6%(42/83)和38.6%(32/83)。胃癌胰腺被膜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病人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应有选择地清除胰腺被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2月-2014年5月手术治疗的11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50例患者行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64例患者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短期疗效。结果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淋巴结清扫数目多、手术时间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6.1(3~30)个月,机器人组复发转移5例,死亡4例;腹腔镜组复发转移10例,死亡8例。结论对比腹腔镜胃切除术,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能获得较大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且出血量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刮吸解剖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采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实施刮吸法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胃上部1/3者10例,胃中部1/3者15例,胃下部1/3者30例。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35例,ⅢA期4例。采用门诊复诊、电话或信件等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0月。结果5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39例行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414-42)min,术中出血量为(273±11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9)枚,手术切除标本近、远切缘距肿瘤边缘距离分别为(5.8±1.4)cm和(5.14±1.7)CITI。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784±24)h,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为(95±17)h,术后住院时间为(12±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4/55),其中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5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5.9个月(12.0~55.0个月)。术后48个月累积生存率为54.8%。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为10.9%(6/55),其中腹膜转移2例、肝脏转移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例、残胃转移1例、骨转移1例。结论刮吸解剖法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Perforated gastric carcinoma is rare; however, it is a serious condition associated with complic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proper manage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to characterize its clinical course we reviewed available data on 16 patients with perforated gastric carcinoma. We collected data on the age and sex of the patients as well as operative findings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primary tumor. The depth of invasion and pres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also recorded. The Union Internationale Contre Cancer stage, extent of resection, and surgical method used were reviewed. We also reviewed published informat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perforated gastric carcinoma. The carcinoma was stage I in three cases, stage II in one case, stage III in three cases, and stage IV in nine cases. Many patients had distant metastases. Fourteen patients underwent gastrectomy. Two patients whose preoperative condition was poor died of surgery-related complications, but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carcinoma underwent an R0 resection (resection of the primary tumor with negative margins) and had minimal complicat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ho were able to undergo radical surgery was goo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stage of cancer. It is important to perform gastrectomy rather than repair the perforation first, and a proper lymphadenectomy should follow--thus a two-step surgery when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8.
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Han FH  Zhan WH  Li YM  He YL  Peng JS  Ma JP  Wang Z  Chen ZX  Zheng ZQ  Wang JP  Huang YH  Dong WG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14-111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994年6月至2004年3月完成胃癌手术692例,其中在胃癌D2、D3手术基础上联合脾脏切除45例,选择同时期完成的具有可比性的仅行胃癌根治手术的343例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因素、淋巴结转移率、切除脾脏后5年生存率。结果胃癌联合脾脏切除No10淋巴结转移率为15.6%,其中上1/3(U)区为11.5%,中1/3(M)区为33.3%,下1/3(L)区为0%。近端胃癌和胃体部癌、低分化及未分化腺癌、BorrmannⅢ、Ⅳ型、肿瘤浸润深度在T3、T4以及Ⅲ、Ⅳ期胃癌与远端胃癌、高中分化腺癌、Borrmann Ⅰ、Ⅱ型、肿瘤浸润深达度在T1、T2以及Ⅰ、Ⅱ期胃癌比较,其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期胃癌切除脾脏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单纯胃癌根治手术组比较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差异,Ⅲ、Ⅳ期胃癌切除脾脏以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单纯胃癌根治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Ⅱ期胃癌患者不应联合脾脏切除,Ⅲ、Ⅳ期胃癌联合切除脾脏也未能提高术后生存率,胃癌直接侵犯胰腺体尾部,脾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转移者,才有脾切除的指征。联合脾脏切除的手术适应证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胃癌穿孔的外科诊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诊断率为30.2%(13例),误诊率69.8%(30例,包括术中误诊2例)。单纯修补缝合术21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19.1%)、术后发生呕血、黑便8例(38.1%)、再穿孔3例(1.4%),平均生存期5个月;胃肿瘤姑息性切除术9例,术后早期死亡例、呕血1例,平均生存期18个月;胃癌根治术13例,无近期并发症,平均生存期27个月,5年生存率23.1%(3/13)。2例误诊者先行穿孔修补术,再手术时发现广泛转移,推动手术机会。结论 术前全面综合临床分析,术中注意胃癌穿孔的征象,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单纯修补术近期并发症多,平均生存期短;术中一旦明确胃癌穿孔,应积极行胃癌根治术或胃肿瘤姑息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