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合物驱后期边角井调整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岛油田中二南区馆陶组3~5单元经过两年多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已累计增油28.2×104t.现已进入注聚后期,但边角井较中心井注聚效果差.为提高边角井的开发效果、延长有效期,对边角井的周边注水进行了调整,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边角井综合含水下降了7.0%,日产油增加117t,累计增油2.2×104t.调整边角井的经验为提高该区整体注聚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其它区块的降水增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锦州油田中高含水期聚合物驱特征分析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锦州油田5年来聚合物驱矿场实践进行了生产特征分析:注入井井口注入压力平均上升2.1MPa,注聚区8口注入井对应22口采油井几乎全部见到增油效果,单井平均含水由见效前的80%下降到65%;采油井见效后伴随聚合物产出且产出浓度快速上升,聚合物产出高峰早于产油高峰约8个月,产聚浓度约为井口注入浓度的40%~60%。为改善注聚效果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注聚措施,主要是实施分注以及全过程调剖,降低低效循环,扩大波及体系;采油井开展提液措施,扩大聚合物驱效果。  相似文献   

3.
孤岛油田注聚合物开发11年来,在完善注聚区注采系统、处理特殊油压井、治理层系间窜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和矿场实践,形成了一些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配套技术;同时运用数模技术在优化注聚参数、合理提液时机和提液幅度,对外围水井降水降压加快边角井见效的时机和幅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研究成果及时的运用于矿场注聚油藏的注采调整和现场管理工作中,明显的改善了注聚开发状况,取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4.
渤海油田AY井组聚合物驱调整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油田于2005年11月开始实施AY井组聚合物驱油试验。实施聚驱时,该井组的综合含水率已上升至57.9%,聚驱后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明显。但是,注聚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外围注水井B-14、A-12和A-13因提高注入量,导致注入水向A-1、A-4、A-2井突进,使这些井含水率上升了10.0%~22.2%;周围注聚井A-7、A-6等井的聚合物沿高渗透层向中心井AY突进,导致中心井含水率上升了32%,聚合物产出浓度上升了150 mg/L左右。通过措施调整,如外围注水井B-14、A-12和A-13转注聚、中心区块聚合物注入浓度由1 750 mg/L提高到2 500mg/L等,使得一些前期受外围注水井影响的井的含水率下降了8%左右,而且使中心井的含水率下降16%左右,聚合物产出浓度下降了100 mg/L左右。这些措施有效抑制了外围注水井突进及中心井聚驱突进,保障了聚驱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高浓度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实施效果,在认识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二次聚合物驱后和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开展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聚合物驱后注聚井附近的剩余油更少、含油饱和度更低,但在压力平衡、物性较差、井网不完善或断层遮挡等区域,剩余油较水驱更集中、含油饱和度更高.根据研究结果,在H2Ⅱ油组剩余油相对富集的潜力区部署3口新井,完善注采井网,新井投产初期产油量为10.5~22 t/d,含水率为20%~70%,使H2Ⅱ油组二次聚合物驱产油高峰期的增油倍比达3.04,表明聚合物驱阶段在剩余油富集的潜力区进一步完善井网,可进一步提高增油幅度,延长聚合物驱见效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从聚合物驱驱油机理出发,运用技术经济评价原理,研究聚合物驱油田开发项目的注聚时机。对聚合物驱项目进行数值模拟时,认为若注聚有效期最后一年的产油量等于项目的经济极限产量,最后一年的含水率等于项目的经济极限含水率,则该项目选择的注聚时机最优,项目的提前采油量接近于零,驱油效果主要为项目的“新增”经济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7.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是清水配清水注的聚合物驱开发单元。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于1997年1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目前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日产油水平由806t/d上升到1822t/d,综合含水由94.2%下降到84.9%,累积增油777194t。该区已于2000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目前仍处于注聚后增油有效期,清水配清水注聚表现出的特征良好,聚合物驱油的开发特点,在水井上表现为注入压力上升,注入能力下降,在油井上表现为日产油量上升,含水波动下降,在开发指标中表现为注水利用率得到提高。清水配注的聚合物溶液粘度高,聚合物段塞形成好,推进均匀,通过对注聚其间油水井动态变化的研究,在聚合物驱开发中要不断采取完善注采井网来建立良好的注采系统,消除层间干扰减少窜流,在低油压水井加交联剂防止聚合物突进,对难注入井进行补孔与提高注入压力来保证聚合物顺利注入,合理控制生产参数,及时进行注采调配协调注采关系,提高注聚质量等技术措施,聚合物驱油效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飞雁滩油田注聚动态特征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飞雁滩油田是胜利油区第一个综合含水率低于90%实施聚合物驱的油田.经两年多的聚合物驱,已见到较好增油效果,日产油量由注聚前651t上升到891t,综合含水率由86%下降到74.9%,反映了注聚见效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孤岛油田已投入注聚合物驱7个区块,注聚合物开发8年来,在完善注射区注采系统,处理极端油压井,治理层系间窜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和矿场实践,形成了一些比较合理的方法和配套技术,同时运用数模技术在优化注聚参数,合理提液时机和提液幅度,对外围水井降水降压加快边角井见效的时机和幅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研究成果及时的运用于矿场注聚油藏的注采调整和现场管理工作中,明显的改善了注聚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海上中低黏度油藏早期注聚合物见效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早期注聚合物的见效特征以及判别标准是目前海上油田实施早期注聚合物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将数值模拟与现场动态相结合,对以渤海油田LD10-1为代表的中低黏度油藏进行了早期注聚合物含水率曲线变化特征研究。中低黏度油藏早期注聚合物的含水率曲线形态取决于注聚合物时机界限,有漏斗型和无漏斗型两种变化形式。聚合物驱前水驱注入量大于0.0356PV为早期注聚合物出现含水下降漏斗的条件,与LD10-1油田早期注聚合物各单井含水率曲线特征相吻合。提出了早期注聚合物见效时间和聚效时间的定义,给出了单位含水变化率的增油率和单位含水增油率两个无因次参考指标,将其作为海上早期注聚合物效果评价的量化判别标准。得到了早期、中期、晚期3个不同时期注聚合物见效的量化标准,单位含水变化率的增油率和单位含水增油率随着注聚合物时机的延迟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下二门油田注聚区块不同生产阶段所采用的各种动态调整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提高了聚驱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油田的聚驱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大庆油田北一二排西块精细地质模型基础上,应用改进的Polymer软件对区块水驱-聚合物驱全过程进行了历史拟合,预测出了聚合物驱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并绘制了不同沉积单元水驱后和聚合物驱后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根据相渗曲线回归得到的残余油饱和度和渗透率的关系,计算了各网格块的残余油饱和度,以此为基础,统计出了不同沉积单元、不同沉积微相、不同厚度级别和渗透率级别的剩余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具有一定厚度的中低渗透油层剩余可采储量相对较高,应作为下步重点挖潜对象。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改善大庆油田注采开发现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N5试验区开展了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驱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采用小段塞多轮次的段塞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大段塞少轮次的段塞;最佳组合的段塞为凝胶(0.02PV)+聚合物(0.03PV),共计注入11轮次,注入总量为0.55PV;经过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后,其阶段采收率可在聚驱基础上提高10%左右,说明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方法具备进一步开发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用于锦州9-3油田驱油技术的聚合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油技术适用于非均质的中质和较重质油藏,与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比较起来相对简单,更符合海上油田安全环保要求。根据渤海锦州9-3油田油藏特性和聚合物结构性能,结合海上平台特点,研制出具有高效增黏、较好的抗剪切性、良好流动性和驱油效果的高抗盐聚合物3640D。该聚合物首次用于海上油田单井聚合物驱先导试验见到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正在进行中的井组聚合物驱试验也已初步显示出增产效果,表明聚合物3640D作为锦州9-3油田的驱油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海上类似油田的聚合物驱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实践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在分析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以及对大庆油田正在开展的三类油层注聚合物试验区开发状况分析,总结出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的主要做法:细分开采层系,严格控制注聚合物对象,减少层间差异,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三类油层聚合物驱需缩小注采井距至100m左右,以提高聚合物驱控制程度,完善井网注采关系。优选三类油层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需要考虑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并考虑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油层配伍性以及低渗透油层黏土矿物膨胀对渗透率的影响。图3表5参8  相似文献   

16.
罗二辉  胡永乐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4):111-114,149,150
首先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化学剂最佳注入程序为0.1PV聚合物前置段塞、0.45PV三元复合剂主段塞、0.05PV聚合物后续保护段塞,其次再依据聚驱后区块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了三套井网方案并开展了聚驱后三元复合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数模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与前一阶段聚驱相比平均可提高采收率12.9%,其中,水平井和直井的注采组合方案提高的采收率幅度最大,达到15.97%,所以聚合物驱后应综合考虑水平井的注采调整和三元复合驱的多重优势,以期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海上油田中有3个油田实施了聚合物驱开采技术,且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但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研究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合理接替技术,在调研总结中外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上,从工业化应用规模、矿场试验效果和驱油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海上油田的特点和条件,筛选出适合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残留聚合物的分布特点和聚合物驱后接替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了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与絮凝剂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可采用二元复合驱和聚合物再利用等提高采收率技术进一步开发;聚合物驱结束时,残留聚合物主要分布在主流线上;聚合物驱结束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时机越早越好;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增油降水效果及注入性均优于絮凝剂驱。  相似文献   

18.
陆相、多层、非均质砂岩油田部分油层因发育连续性差、渗透率低、层间渗透性差异大,造成现井网水驱控制程度低和层间干扰严重,致使水驱采收率低。由于进一步加密井网进行水驱开采经济上不可行,为此提出了井网加密和聚合物驱结合的方法,并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室内聚合物注入参数研究、方案设计优化、聚合物驱动态特征、分层注入工艺以及增产、增注措施的研究表明,在井距缩小到100 m的条件下,将厚度小于1 m、渗透率界于5×10-3~100×10-3μm2的油层组合,通过分层注聚、分质周期注聚,可提高采收率10%以上。结果表明,井网加密和聚合物驱技术结合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驱分层注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改善注聚层间吸水状况,有效地扩大波及体积。针对胜利油区油藏和水驱开发特点,以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研究为基础,对分层注聚采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注入可以有效地控制层间聚合物溶液的注入量,效果好于合注。在矿场应用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结合孤东油田聚合驱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温度、矿化度、pH值、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及配制参数等因 素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程度。pH值控制在7~9、温度在10~18℃、搅拌速度在80 r/min以下时,配 制的聚合物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Na+含量低于200 mg·L-1、Ca2+和Mg2+的含量低于100 mg·L-1、 Fe3+的含量小于20 mg·L-1时,有利于提高聚合物溶液粘度的保留率;溶解氧对HPAM溶液的粘度影响 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