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科自1990年1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6例因行经皮球囊导管瓣膜交界分离术而并发心包填塞的患者,均急诊行开胸止血术,并同时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均痊愈出院。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病人中,男2例,女4例;年龄31~57岁,术前均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Ⅲ~Ⅳ级。在行经皮球囊导管懈膜交界分离术中出现导管导入不畅和心悸、气短、血压明显下降、颈静脉怒张、面色苍白等症状和体征。X线检查见心包腔内有大量积血。急诊行开胸止血术,术中引出心包腔内积班平均230毫升,并同时于全麻…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护理1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身抗凝,抗凝效果如何,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生存时间均有直接影响。而抗凝过度可引起出血,抗凝不足可引起栓塞危及生命。精神病患者往往在各种精神症状的支配下而抗服药,或在抑郁状态的支配下一次大量服药企图自杀。2003年我院收治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伴精神病患者,由于自责自罪及抑郁状态的支配而拒绝服用药物,经心理护理、配合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及取得家属的支持配合,精神症状得以缓解。住院期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曹涌 《护理学报》2000,7(3):24-25
对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进行了论述,作认为:对于重症瓣膜病病人,术后强化呼吸道的护理,防止部并发症;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及时纠正低心排和心律失常;加强抗凝监测和心理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病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拔牙是一个手术过程 ,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为预防血栓形成 ,保护术后瓣膜功能 ,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剂 ,维持凝血酶原时间 (PT)是正常的 1.5~ 2 .0倍 ,因此 ,这类病人拔牙存在出血不止的危险。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7月 ,本组 12例此类病人在严密的防护措施下 ,均顺利完成拔牙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选择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7月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住院拔牙的病人 12例。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2 8~ 6 1岁。二尖瓣置换 6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 5例 ,2次二尖瓣替换 1例 ,换瓣术后时间为 3个月~ …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饮食、肾功能监测、血液透析、用药、病情观察等方面对1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病人进行护理,结果均治愈出院,认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较为常见,加强术后护理和病情观察可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回顾了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产妇的护理,产前做好心理护理,纠正心衰,改善心肺功能,预防感染:产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会阴部的护理,利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使用抗凝剂,密切观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本组2例病人产前出现心衰,1例剖宫产术后三天出现肺栓塞,经及时发现和处理全部治愈出院.认为加强换瓣术后妊娠妇女国产期的监护与护理是战少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已普遍开展,术后抗凝治疗不当所致的出血与栓塞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而加强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成了防止术后抗凝不当所致的出血和血栓的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术后正确采集PT标本,掌握食物、药物及其他疾病对抗凝效果的影响,有效的健康教育,规范住院期间抗凝治疗的护理,科学的出院抗凝治疗指导等已成为减少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分析2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足月剖宫产的护理.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9年10月份住院分娩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足月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对2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足月剖宫产产妇加强孕期监护、术前多科会诊,低分子肝素钠的合理使用及监测,术后转外科ICU持续心电监护及专人护理,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量等护理措施.22例产妇均顺利渡过分娩期,无一例发生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新生儿存活.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足月剖宫产产妇术前予低分子肝素钠的合理使用及监测,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子宫收缩、阴道流血量可防止产后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曾玲 《当代护士》2009,(10):11-13
总结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进展,包括手术方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春英 《护理与康复》2008,7(7):521-522
总结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误吸与患者心理因素、进食不当及手术因素有关,加强健康教育、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等对防止误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呼吸机的使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心脏瓣膜置换术常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对心肺影响较大,加上风心病术前对心肌及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术后心肺功能支持尤为重要。术后早期为了保证组织供氧,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1995年至2000年我院共施行瓣膜置换术106例,2例死亡,现将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回顾性总结102例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护理资料,发现心脏瓣膜病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出血、心律失常、感染、低心排综合征等。一般出现在手术后早期。认为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监护,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5.
总结9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认为术前的低盐饮食与利尿,术中体外循环的血液稀释,术中术后的脱水利尿治疗,术后进食量的减少导致钠摄入不足,未及时补钠是引起低钠血症的原因。为此,重视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功能,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术后按医嘱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及胃肠动力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血钠、尿钠变化并及时补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方法,提出护理中应重视病人住院抗凝护理及出院后的指导,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17.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介绍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方法及其检测,提出护理中应重视病人住院及出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采用全麻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精神状况及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功能障碍产生与个体因素,生理机能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原因有关。采取积极护理干预后,术后精神功能障碍症状消失。结论采取积极护理干预能够缓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功能障碍的症状,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抗凝药物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对6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抗凝药物,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定期复查PTT、PTA,严密观察,以防用药不当出现血栓或出血等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未发生栓塞,2例出现鼻衄,1例出现便血,通过调整药量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凝血四项数据波动小,相关并发症出现晚,患者再次入院时间明显推迟。结论:采用针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抗凝护理干预措施,实现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并学会参与共同完成抗凝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采用全麻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精神状况及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功能障碍产生与个体因素,生理机能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原因有关.采取积极护理干预后,术后精神功能障碍症状消失.结论 采取积极护理干预能够缓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功能障碍的症状,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