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低渗透油田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常规方式下采收率低。CO2作为一种驱油剂,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具有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即CO2驱油技术在封存CO2,降低该温室气体对环境影响的同时,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通过探讨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和应用现状,指出CO2在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气藏在世界范围内分布范围广,储量大,在新探明储量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大,是全球油气资源增产的主要来源,合理高效的开发低渗透油藏中的油气资源,是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泡沫驱油作为继水驱、气驱之后新的驱油方式,结合了气体和泡沫的优点,以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了泡沫驱相对于其他驱油方式的优势,概述了泡沫驱油的驱油机理,简要分析了空气泡沫驱、氮气泡沫驱各自特点,对泡沫驱油在国内外油田的应用现状做了介绍。对泡沫驱油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并提出了泡沫驱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通过开展岩心注气物理模拟实验,探索提高低渗透油藏CO2驱油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实验表明,不同驱替压力下,注入压力越高,采收率越高,注入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后,采收率不再增加,采收率最高可达66.68%;并且注入压力增加,气体突破时间延迟;注入速度越高,采收率和换油率越高,CO2驱油开发效果越好,生产汽油比也越高;岩心渗透率高于1.26×10-3μm2时,渗透率增大,采收率差别不大,但相比水驱,采收率提高程度较大;岩心渗透率低于1.26×10-3μm2时,渗透率增大,采收率增大,但相比水驱,采收率提高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时位移效应和储层物性之间的密切关系。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是基质紧密,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良好。随着CO2注入量的增加,CO2粘性指进在低渗透均质油藏中变得更严重。同时对于低渗透均质性油藏,驱替压力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低渗透层的采收率。适当地增加有效压力有利于提高基质中的原油采收率。可以通过调整CO2的注采参数改善位移效应和CO2气窜。此外,CO2,原油和盐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油水粘度比。气体粘性指数相应变小。在碳酸盐水中形成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封堵高渗透层,使低渗透层的采收率增大。CO2酸性环境凝胶系统可以封堵大气窜通道,防止气窜并增大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压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差,注水难度大的情况,本文详细介绍了CO2驱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机理,并结合高89-1块注CO2先导实验区矿场实验取得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及认识为同类型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小益  曹堂路 《当代化工》2016,(10):2339-2342
针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低,注水困难的特征,通过分析具体油藏的地质、储层及原油物性和最小混相压力等条件,确定了该油藏满足进行CO_2混相驱的要求。使用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对该油藏进行模拟,对比连续注水、连续注气和周期注气三种开发方式,发现周期注气开发效果最好。当注停时间比为2:1时采出程度最高,分析其原因为注停时间比为2:1时,低渗透油藏能量的传播使地层压力重新均匀分布。对比不同CO_2驱替压力,发现当驱替压力在CO_2最小混相压力附近时采出程度最高,驱替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随着压力增大,采出程度越低,分析原因为储层发生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在全世界油气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大,气体驱替提高采收率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研究了二氧化碳气体驱替原油的影响因素,并利用长细管实验法测出了本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0MPa,研究了不同注入压力,不同注入PV数,以及以氮气为主的杂质气体,温度等因素对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影响,以期为今后二氧化碳气体驱油理论做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仍有大量原油残留在地层孔隙中,注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采收率。以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SK-1为主要处理剂,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低渗透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室内评价了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该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乳状液放置120min后析水率仍低于30%,稳定性较好;驱油体系还具有良好的润湿反转性能,储层岩心经过浸泡48h后,其表面接触角可以由110.3°降低至50.4°;在天然岩心水驱后继续注入0.5PV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能使采收率继续提高15%以上,驱油效果较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区块内5口采油井采取表面活性剂驱油措施后,日产油量显著提升,平均提升幅度均在2倍以上,达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化石能源利用过程中排放CO_2引起的温室效应问题,同时为满足油藏高效开发的要求,介绍一种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分析其驱油机理,并总结目前国内外EOR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现状,指出目前我国EOR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阐述了注CO2的优劣并与注N2做了比较。评价了不同注入CO2的方式的驱替效果。描述了适合注CO2油藏的筛选标准。结果表明:埋藏较深的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而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田适合注N2。  相似文献   

11.
高低渗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用岩心驱替装置对四种类型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和二氧化碳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相对低的岩心注CO2比水驱能提高采收率20%左右且注入压力比水驱油低很多。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变差,采油井产量下降快、采收率低的一些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由于注入水水质问题、储层的敏感性、开采过程中储层有效应力增加以及低渗透油藏过度压裂造成注入水沿裂缝窜流等是造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并且储层伤害具有动态性、叠加性和不可恢复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应注重注水水质精细处理和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合理控制注采速度,保持地层能量,优化压裂方案,避免因过度压裂引起的注入水窜流,不能有效地开采基质中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13.
王超  李瑞涛 《辽宁化工》2010,39(7):730-732
低渗透气藏和特低渗透气藏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储层物性差、地质条件和渗流机理复杂,造成气井稳产状况差、采收率低。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分析低渗透气藏和特低渗透气藏低产和低采收率的原因,总结现有技术条件下,提高低渗透气藏和特低渗透气藏的采收率和产量的对策、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董延军  李金阳  吴向阳  梅艳 《当代化工》2016,(10):2370-2373
CO2驱油技术是目前油田上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影响其 CO2驱油效果因素较多。油藏非均质性是其中一个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开展油藏非均质性对 CO2驱油效果影响的系统研究,幵在此基础上迚一步研究改善非均质油藏 CO2驱效果的方法。研究了层间非均质和存在窜流通道情况下,CO2驱变化规律,分析了两种非均质性对 CO2驱效果影响。结论阐明了两种非均质性对 CO2效果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低渗透砂岩油藏目前注水开发情况分析,以Y油层为例,针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的进一步挖潜所面临的问题,运用油藏工程、精细地震解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Y油层的主要开发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为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获得尽可能高的水驱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柴博  华溱  艾建强 《辽宁化工》2012,41(2):168-171
低渗透油藏受特殊的成藏条件、沉积环境影响,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半径细小,油藏渗透率低,一般小于50×10-3μm2;储层非均质严重,平面渗透率级差最高达几百个数量级;驱替压力大、存在一定的启动压力;天然裂缝发育且存在人工裂缝等特点;因此,在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如何建立起有效的驱替半径建立合理、经济的井网井距,对提高低渗油藏水驱油效率及采收率,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低渗透油藏唐157井区为例进行研究,建立了合适的井网井距.  相似文献   

17.
针对试验区块M低孔低渗、物性差及井间连通状况差等导致水驱效果差,产量递减较快等问题,为提高区块产量,考虑构造、井网完善程度的影响,利用撬装站作为注入平台,优选3口井实施减氧空气驱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试验区总产油量上升,注气后日产油增加0.3t,最高日增0.68t,含水率先上升后下降,由注气初期的2.3%下降至目前的1.9%,注气时能量恢复,产量上升;停注后能量下降,产量下降。持续稳定注气是井组稳产关键。气驱见效后,泵充满度提高,泵效提高,工况改善。综上,减氧空气驱相比较水驱开发具有优越性,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低渗油田采收率差异的本质原因,对大庆扶余与长庆长6低渗透岩心分别进行润湿性实验、驱油实验,并利用岩心微观解剖方法求取孔隙参数并计算含油饱和度,找到影响剩余油主要因素,解释两油田采收率差异原因。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岩心以水湿为主,长庆油田低渗岩心采收率高于大庆油田,其中岩心2-2采收率比岩心1-1高3.9个百分点;同级别低渗岩心大庆油田孔隙表现出形状和连通状况的复杂性与不规则性;相同孔喉比、配位数、迂曲度和形状因子条件下,长庆油田低渗透岩心含剩余油孔隙比例更小,驱油效果更好,该研究为低渗透油藏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