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较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效果的影响因素和现有辅助装载的挡煤板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现有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载技术。为更好地实现大功率化较薄煤层采煤机的适应性、可靠性与通用性,提出了一种解决较薄煤层采煤机装载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章立强 《煤炭工程》2019,51(10):166-170
为解决较薄煤层采煤机大功率化带来的开采装载问题,通过对较薄煤层采煤机现有挡煤机构与装煤特点的分析,提出了较薄煤层采煤机装载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思路,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新型挡煤结构。文章对该较薄煤层采煤机滑槽式挡料机构的具体结构、关键技术特点作了详细阐述,并对如何进行的优化改进、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做了详细介绍,便于较薄煤层采煤机滑槽式挡料机构得到更好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刘大同 《同煤科技》1994,(3):8-11,5
我局近几年重点科技攻关开发几种类型薄煤层采煤机,在生产试用和推广使用中收到较好效果,月平均产量接近同期中厚煤层产量,最高月产量曾达到61781t,并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试验中深深体验到薄煤层采煤机滚筒装煤工艺是制约薄煤层开采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也是研制试验几种类型薄煤层采煤机遇到的共  相似文献   

4.
《煤矿机械》2021,42(9):27-28
在综合机械化采煤中,采煤机的工况复杂,影响滚筒装煤效果的因素众多,尤其是薄煤层。传统改善装煤效果的做法是调整滚筒转速和叶片升角。为了更好地提升薄煤层滚筒的装煤效果,提出了优化滚筒叶片的解决方案。叶片靠近外缘的形状优化为弧形,并利用离散元方法对新型弧形滚筒进行了仿真,取得了良好的装煤效果。为改善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效果、提高薄煤层工作面的生产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使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在相同材料条件和运动条件下对薄煤层采煤机小直径滚筒两种转向进行仿真,探究滚筒转向对装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装煤过程中煤炭颗粒的运动轨迹研究装煤性能存在差异的原因。仿真试验得出:采煤机滚筒逆转装煤率为41.37%,采煤机滚筒顺转装煤率为27.51%,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煤机滚筒逆转对煤炭颗粒的作用更有利于装煤,分析结果可为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工作旋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崇  高争  姚恩广 《煤矿机械》2015,36(4):246-249
通过对薄煤层采煤机滚筒装煤性能的参数分析,并结合滚筒装煤的力学、运动学分析,得出了滚筒理论装煤量和装煤效率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0902工作面装煤效率低的原因,并对采煤机滚筒参数进行成功改进,解决了采煤机滚筒装煤效率低的难题,提高了工作面的生产效益,为滚筒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实际出发,归纳了薄煤层采煤机摇臂研发过程中传动链的几种布置方法:全直齿传动和直齿传动+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薄煤层采煤机摇臂在结构上可分为传统窄摇臂和C形摇臂2种。通过对薄煤层采煤机摇臂齿轮传动链和结构进行优化,使摇臂能够适应各种工作面不同的设计要求,更好地完成截煤和辅助装煤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效果差的问题,对鼓形滚筒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将累积装煤率作为评价采煤机装煤能力的指标,采用离散元法对传统滚筒与鼓形滚筒进行装煤效果的仿真研究,分析了传统滚筒与鼓形滚筒的装煤效率,最后对2种滚筒装煤效率和块煤率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鼓形滚筒筒毂锥顶半角β的增大,其装煤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当筒毂锥顶半角β=10°时,鼓形滚筒的装煤效率最高;与普通形滚筒相比,所优化设计的鼓形滚筒的截割比能耗更小、块煤率更大、装煤效率更高。研究结果可为薄煤层采煤机滚筒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采煤机几种滚筒结构特点,分析影响滚筒装煤性能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提供一些合理的参数取值范围及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薄煤层采煤机装煤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丽娟  赵名扬 《煤炭学报》2017,42(7):1892-1898
为了提高薄煤层采煤机的装煤性能及工作效率,运用理论分析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针对理论落煤量及理论装煤量与牵引速度、滚筒截深、滚筒转速、螺旋升角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PRO/E与EDEM建立了采煤机截割部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及煤壁模型,模拟了采煤机截割、破碎煤岩的复杂过程,并获得了相应的装煤率;基于正交试验法分析了牵引速度、滚筒转速、叶片螺旋升角、滚筒截深对采煤机装煤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显著程度。基于实际工况,得到了新型薄煤层采煤机的最优设计参数,为采煤机滚筒装煤性能的研究及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国产电牵引采煤机及展望其发展,分别从整机核心技术参数、关键零部件及易损件材料和综合机械性能、整机结构布置和大部件结构及连接方式(如摇臂、牵引行走部和行走箱)、机械过载保护、液压系统等几个方面对国产MG系列采煤机和美国JOY公司7LS系列采煤机、德国EKF公司SL系列采煤机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各项分析指标显示,国产MG系列采煤机无论整机核心技术参数,还是结构布置及材料性能等方面已几乎可以和进口采煤机相媲美,甚至有些方面国产MG系列采煤机的设计理念及结构优于进口采煤机,这是我国煤矿机械近30多年高速发展的成果。但采煤机仍然是综采设备中与国外进口设备相差最大的设备,特别是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美国JOY公司7LS系列和德国EKF公司SL系列采煤机依然领先于国产MG系列采煤机不少。这是以后国产采煤机发展自动化及智能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挡煤和动态特性低的问题,在分析现有截割部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该截割部将行星机构外置,放置于滚筒外侧,降低了滚筒筒毂直径,增大了叶片直径,提高了装煤效果。为保证截割部的动态特性,利用Pro/E和ADAMS对常用和该截割部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并以行星架的输出扭转振动角加速度幅值为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该截割部行星架输出扭转振动加速度小于常用截割部,波动较小,表明该截割部的动态特性较优。  相似文献   

13.
高档普采和经济型综采采煤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高档普采和经济型综采采煤机技术发展状况 ,介绍当前最具代表性的高档普采和经济型综采采煤机 ,对几种多电机驱动、横向布置的采煤机从主要技术参数、机身结构和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 ,对高档普采和经济型综采采煤机技术发展趋势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翟雨生  史春祥  吕晓  郭岱 《煤炭工程》2020,52(7):182-186
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随着厚与中厚煤层资源的不断开采,薄煤层开采成为必然选择。滚筒式采煤机因具有适应性强、性能稳定等优点,在薄煤层采煤中应用最为广泛。介绍了薄煤层滚筒式采煤机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各主要厂家薄及较薄煤层采煤机机型的优缺点,指出矮机身大功率成为薄煤层采煤机的主要发展方向。给出了随着功率的不断加大,薄煤层采煤机在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整机布置方式、高功率密度摇臂设计、高速高可靠牵引行走系统研究、紧凑型电控系统设计、装煤效果问题及拖缆问题,并分别给出了解决思路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模糊理论在采煤机螺旋滚筒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滚筒是滚筒采煤机的工作机构,它兼有截煤和装煤的功能。将模糊理论应用于采煤机螺旋滚筒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能充分考虑影响截割比能耗的各种因素的模糊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设计变量和选取约束条件及其隶属函数,并进行求解,使滚筒参数的设计结果更能符合工作实际,从而提高采煤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露天采矿机作为一种新型的露天采矿设备,经国外实践证明能有效地开采薄煤层,有选择性地进行煤、矸分采,减少矸石混入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回采率。作业过程中能将钻孔、爆破、采装、破碎等环节集于一身,极大地简化了生产环节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胜利一号露天矿5#复杂煤层夹矸层数多、煤层薄、发热量低的特点,提出使用露天采矿机有效地进行煤层及其矸石的分采,以提高回采率、降低含矸量,简化作业流程,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由于煤岩材质的不均匀性及掘进机截割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其他的岩石成分,导致掘进机截割过程中截齿受到的载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对截齿工作过程中的强度可靠性进行研究。结合有限单元法、神经网络技术和可靠性理论,对截齿在极限载荷状态下的静强度可靠性及可靠性灵敏度进行分析,获得了截齿关键尺寸对截齿可靠度的影响大小排序,从而为截齿的可靠性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参照国外采煤机的大修周期和设计寿命,根据兖州、晋城、大同、神东等地使用、大修引进和国产采煤机的经验,本着可靠、经济、实用、科学的原则,尽可能规范地制订了煤炭行业标准MT/T1003-2005《滚筒采煤机大修规范》。  相似文献   

19.
浅析薄煤层采煤机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薄煤层电牵引采煤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内薄煤采煤机的发展现状及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的使用配套情况,浅析了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薄煤采煤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极薄煤层采煤机的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分析我国目前极薄煤层采煤机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从优化滚筒装煤效果、弯摇臂的使用、及降低机面高度方面探讨了极薄煤层采煤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