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普胸手术中对循环、应激反应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研究组),每组1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研究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时、关胸时、气管拔管时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清醒、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对照组MAP、HR在插管后及术中显著升高,至气管拔管时达到高峰,与麻醉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同期研究组与麻醉前比波动不明显(p>0.05);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多于研究组。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老年病人普胸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苏醒、气管拔管时间,减少术后躁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胸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老年病人的全麻药用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胸腔手术40例,分为两组。复合组先行硬膜外穿刺,注入局麻药,测定麻醉平面,再实施全麻插管;单纯全麻组作为对照组,与之比较。结果 复合组BP、HR显著降低,全麻药用量显著减少,术后清醒时间缩短。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胸腔手术是较好的麻醉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万兆星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X):17-17,71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危重病人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6例高龄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23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EGA)组23例。分别观察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期间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EGA组均较GA组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早,麻醉效果EGA组明显好于GA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老年危重病人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肿瘤病人开胸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 5 4例 ASA ~ 级 ,年龄 6 0~71岁的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组为单纯全麻 2 6例 , 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2 8例。两组诱导用药和维持用药相同。连续监测 BP、MAP、HR、ECG、Sp O2 、PETCO2 ,并记录术中知晓、术后躁动 ,苏醒和拔管时间及全麻用药量。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 , 组的心血管反应 (MAP、HR、ECG异常 )明显轻于 组 (P <0 .0 5 ) ,术后发生躁动 组 10例 , 组 2例 ,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 组为 (2 4± 6 ) min, 组为 (18± 4 ) min,全麻用药量 : 组氟哌啶醇为 (12 .5± 2 .5 ) m g,芬太尼为 (0 .70±0 .0 5 ) mg,氨氟醚为 (2 2 .0± 4 .0 ) m g; 组分别为 (7.5± 2 .5 ) mg,(0 .4± 0 .0 5 ) mg,(10 .0± 4 .0 ) mg,两组比较 (均 P <0 .0 5 )。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肿瘤病人开胸手术 ,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 ,心血管反应轻 ,术后躁动少 ,苏醒和拔管时间短 ,全麻用药量少等优点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胸腹部手术创伤较大,术中要求镇痛完善,术后则宜尽早清醒,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老年患者术前常伴有合并症,致使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普遍高于青壮年患者,为了提高麻醉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我院  相似文献   

6.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危重病人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危重病人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6例高龄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23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EGA)组23例。分别观察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期间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EGA组均较GA组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早,麻醉效果EGA组明显好于GA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老年危重病人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广泛应用,近几年来,我们将该方法应用于行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高盛 《广西医学》2005,27(3):346-348
目的 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开胸手术病人循环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2 4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全麻诱导用安定0 . 2mg/kg、芬太尼4 μg/kg、异丙酚1.5mg/kg、琥珀胆碱1~2mg/kg。B组于诱导前取T6~7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 33%利多卡因试验量2ml,观察无脊麻现象后分次注入初量<15ml。两组全麻维持药物均用安氟醚、芬太尼、琥珀胆碱。于麻醉前、诱导后、切皮、去肋骨、病灶切除、手术结束时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及术后清醒、躁动情况。结果 B组术中麻醉维持全麻药用量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 0 1)。两组病人围麻醉期MAP和心率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 0 5 ) ,但切皮、去肋骨及术中各时点MAP、心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两组术毕至完全清醒时的各项观察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开胸手术病人可减少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在冠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在冠心病手术中易出现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较高,胸部硬膜外阻滞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我科尝试在冠心病手术中结合二者的优势应用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段连续硬膜外麻醉(TEA)复合全麻对普通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40例普胸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TEA复合全麻;B组20例,单纯全麻组。监测两组患者在麻醉前、诱导、插管、切皮、进胸及苏醒拔管和苏醒后10min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单位时间内全麻药的用量。结果:血流动力学方面,A组比B组在各时段更平稳,全麻药用量更少,苏醒恢复更快,呼吸更均匀、有效。结论:TEA复合全麻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加宁  姜太功  梁宏 《西部医学》2010,22(8):1401-1403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麻醉效果。方法 80例择期全髋置换术病人,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A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B组(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观察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1h、气管拔管时的BP、HR以及麻醉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结果 B组整个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5),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B组较A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期短,术后镇痛完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林毅 《重庆医学》2005,34(4):538-539
目的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情况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A组采用氟芬合剂、依托咪脂和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诱导,芬太尼、氨氟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则先行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观察无全脊髓麻醉征象和待阻滞平面出现后,采用与A组相同的方法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方法同A组,但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1.5%利多卡因5ml.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用药情况、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24h随访情况.结果(1)与全麻相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平稳,差异非常显著(P<0.01);(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少于全麻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3)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术毕到疼痛开始时间比较长,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优越于全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合并COPD需行胸腹部手术的24例患者随机分为复合麻醉组(GE组)及单纯全麻组(GA组),分别在手术时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及单纯全麻的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出导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等麻醉指标,FVC、FEV1/FVC、FEF25%~27%肺功能测定,以及肺炎、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GE组术后苏醒时间、拔出导管时间、VAS评分均少于GA组(P0.01);术后肺功能测定优于GA组(P0.05或P0.01)。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于COPD手术患者可提高麻醉效果,增强麻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T4~5或T5~6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同控制在T2~4~T8~10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探查时(T3)、气管拔管时(T4)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清醒、气管拔管时间及全麻药的用量。结果GA+EA组各项指标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而GA组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GA+E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A组全麻药的用量明显多于GA+E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中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循环功能相对稳定,麻醉用药量减少,苏醒快,缩短苏醒、气管拔管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46例择期布加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单纯全麻组;Ⅱ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分别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术中探查、术毕、拔管抽取静脉血测定血中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的值.结果Ⅰ组术中血糖、皮质醇测定值与麻醉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较麻醉前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Ⅱ组麻醉前后测定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布加氏综合征手术时内分泌影响小,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将期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心率变异性情况.结果:HRV治疗前后相比,观察组LF有显著性差异(P<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食道癌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全麻组(Ⅰ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Ⅱ组),每组各30例。Ⅰ组单纯静脉麻醉,Ⅱ组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术中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的用药量多于Ⅱ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长于于Ⅱ组,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比Ⅱ组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食管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5例择期胸科食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17例)和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组(GEA组,18例)。分别测定术前、术毕及术后24、48 h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①毛细管血浆黏度及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在术毕时均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P〈0.01),术后48 h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无差异。②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GEA组除术毕比术前明显降低外(P〈0.05,P〈0.01),其余各时点无明显变化;GA组无明显变化。③2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电泳指数在48 h内无明显变化。结论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术后的血黏度都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其作用一般不超过48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时,硬脊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对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低血压的发生机制.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Ⅱ级择期行胃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组(C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0例.C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先行T9~T12硬脊膜外腔穿刺、置管.两组均在全身麻醉诱导前予10 mL/kg乳酸林格液,试验开始后以10 mL·kg-1·h-1匀速静脉滴注.气管插管后行左桡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SVV、心排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外周血管阻力(SVR).C组经硬脊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4 mL.分别记录对照值(实验开始即刻)和试验开始后5、10、15、20 min的HR、MAP、CVP、SVV、CO和SV,并计算各时间点的SVR.结果 C组与G组间及组内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HR、CVP、CO和S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组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MAP和SVR均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C组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MAP和SVR均较对照值显著降低(P值均<0.05),亦显著低于G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G组在试验开始后的5~20 min的SVV呈轻度下降趋势,而C组有上升趋势,但两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间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下胸段硬脊膜外腔阻滞后,血压下降主要是由SVR降低引起的,其次才是血容量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硬膜外阻滞麻醉辅助全麻对开胸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变化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开胸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硬膜外辅助全身麻醉,40例)和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38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有创血压(MAP)、心率(HR)、血糖水平、麻醉用药量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t 2、t 3、t 4时刻观察组患者的MAP值均显著较对照组低;t2、t3时刻观察组患者的HR值显著较对照组低;t1、t2、t3、t4时刻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均显著较对照组低.OLV15、30min时两组患者血中PaO2浓度均较插管后TLV时明显下降,且恢复TLV时均显著上升;OLV15、30min时观察组患者的PaCO2浓度明显较插管后TLV时高,且恢复TLV时显著上升.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用药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均显著较对照组低.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辅助全麻可以有效保证开胸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稳定性,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