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发病特点。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初次确诊的围绝经期冠心病女性患者60例(研究组),同期入院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绝经后,年龄〉60岁,老年组)80例及同年龄段男性冠心病患者82例(男性组)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家族史、血脂)、心电图、冠脉病变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患者比例低于男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该组,差异显著(P〈0.01);其他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心电图阳性率显著低于老年组(56.7%vs.87.5%,P〈0.01),与男性组比较无差异。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研究组以单支病变为主(50.0%),冠脉Gensini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比例与对照组无差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则显著少于老年组(6.7%vs.35.0%,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该阶段心电图阳性率低,冠脉病变相对较轻,但仍有相当多患者需介入治疗,应重视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疑似冠心病女性患者绝经前后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纳入2009年1月~2012年9月临床疑似冠心病的围绝经期女性111例,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n=42)和绝经后组(n=69),比较两组患者存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以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 与绝经前组相比,绝经后组患者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例更高(P<0.05)、冠脉复杂病变比例更高(59.42% vs.28.57%,P<0.05);但冠脉简单病变的比例则无显著差异(40.57% vs.40.48%,P>0.05).结论 疑似冠心病女性患者中绝经后的患者冠脉复杂病变比例显著增加,但冠脉简单病变的几率无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74例和老年冠心病组78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老年冠心病组。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老年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龄在50岁及以下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取经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0岁及以下女性冠心病住院患者共173例作为疾病组,同期收治的50岁及以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住院患者共49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疾病组中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家族史患者、血脂异常患者及高血压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疾病组患者舒张压、空腹血糖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体重、收缩压、停经年龄等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阳性患者比例,疾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尿酸、肌酸酐(肌酐)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组中,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占53.8%;多支病变患者占31.2%;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或正常患者占15.0%。受累的冠状动脉以左前降支及其分支最多,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结论50岁及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冠心病阳性家族史、血脂异常、高血压(尤其是舒张压高)及尿蛋白阳性。单纯停经而没有伴随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可能不会导致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这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最多见,相当部分患者冠状动脉仅轻度异常甚或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冠脉造影确诊的130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老年组(68例,≥60岁)和中年组(62例,<60岁)。探讨老年冠心病的特点,同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老年组的冠脉病变≥2支病变者占85.3%,显著高于中年组的48.4%(P<0.01)。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升高为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8~2.956,P 均<0.01)。其中性别为最明显独立相关因素(OR=2.935,P<0.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为主,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升高为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以45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n=119)为对照,回顾性分析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n=123)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64例(52.0%),糖尿病21例(17.0%),高胆固醇血症32例(26.0%),均明显低于45岁以上女性冠心病组(P<0.05);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组有心肌梗死病史43例(35.0%),与45岁以上女性冠心病组没有显著差别。与45岁以上女性冠心病组相比,冠状动脉造影零支病变和单支病变多见,三支病变少见,接受药物治疗和单支血管介入治疗者多见(P均<0.05)。结论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相对局限,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没有降低,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年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三支病变与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42例经冠脉造影三支血管病变青年患者与6种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占71.4%)患者具备3种和3种以上危险因素,≤2种危险因素患者仅占28.6%.结论 男性、冠心病家族史、大量吸烟及血脂异常是青年人冠脉三支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人冠脉三支病变具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三支病变介入治疗的特点和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行PC 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高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而需外科搭桥以及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结果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冠脉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多,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提示经介入治疗后症状和(或)体征缓解明显。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特点常为多支和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后症状和(或)体征缓解明显、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并发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发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50例,分为冠心病并发糖尿病组54例,冠心病非糖尿病组9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冠心病并发糖尿病组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54% vs 28%,P<0.01);糖尿病组病变血管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59% vs 46%,P<0.01);糖尿病组弥漫性病变血管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41% vs 15%,P<0.01)。结论冠心病并发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高血压病和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高;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构成比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未并发Ⅱ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收集150例80岁以上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并存疾病、冠心病类型、临床症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危险因素及其与病变支数和部位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并存症(109例,72.7%),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主要类型(90例,60.0%),冠心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比例为62例(41.3%)。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87例,66.9%),前降支病变最多(114例,87.7%),病变血管平均3.1支/例。冠状动脉重度以上狭窄76例(58.1%)。糖尿病、心肌梗死史、脑梗死在不同病变支数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与危险因素的数量有关(P<0.05)。结论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狭窄程度严重。糖尿病、心肌梗死史、脑梗死是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年龄为4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389例,根据年龄和性别分为中年女性(40~59岁)组、老年女性(60~75岁)组和中年男性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中年女性与同龄男性比较: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患病率女性显著低于男性(P〈0.01);糖尿病患病率女性与男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及严重程度女性显著轻于男性(P〈0.01);(2)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比较: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老年女性(P〈0.01)。结论:中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率均低于同龄男性及老年女性,冠脉病变也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预后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98例患者被分为CHD无侧支循环组(62例)、CHD有侧支循环组(20例)、正常对照组(16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HD组(无论有无侧支循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外(P〈0.01),其他CHD易患因素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侧支循环与无侧支循环CHD患者相比,主要CHD易患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无侧支循环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0%患者比率(29.0%比10.0%),心肌梗死(61.3%比30.0%)、室壁瘤(22.6%比0)的发生率较有侧支循环患者显著增加(P〈0.01)。结论:侧支循环存在与否与冠心病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研究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CHD患者根据其年龄分2组,老年组67例,非老年组61例。均详细询问有无CHD的危险因素并做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对危险因素做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大部分为多支病变,2支和3支病变占76.1%,狭窄程度99%以上者占59.7%;非老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占54.1%,狭窄程度轻重均匀分布。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有不同影响的是性别、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和年龄(均为P<0.01)。结论 老年CHD患者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狭窄程度大多较重;性别、高胆固醇血症、年龄、CHD家族史和高血压是影响老年人CH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2例,年龄45~81岁,平均(60.63±8.41)岁。按有无糖尿病(DM)分为DM组41例,非DM组121例,2组之间比较其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进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分析其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1.DM组与非DM组比较,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均差异有显著性,除HDL外,余指标均为DM组高。DM组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发生率高于非DM组(P<0.05);2.DM组病变血管支/人、多支病变、弥散病变、血管中重度狭窄病变数及百分比均高于非DM组(P<0.05);3.DM组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人数及百分比也高于非DM组(P<0.05)。结论:糖尿病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常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或肥胖等因素同时存在。女性冠心病伴发糖尿病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多支病变、弥散病变多、心肌梗死等危险心脏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惠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9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痛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169例和老年冠心病组125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痛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早发冠心痛组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血甘油三酯水平高于老年冠心病组(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略低于老年冠心痛组(P>0.05).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常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66.3%比45.6%),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44.4%比22.4%),老年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 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在早发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早发冠心痛以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6.
黎素军  许春平  曾波 《内科》2007,2(5):735-73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心病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18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血浆Hcy水平的测定。冠脉造影显示至少一支血管狭窄≥50%者为冠心病组(78例),血管狭窄<50%者诊为非冠心病组(40例)。冠心病患者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19例),双支病变组(27例),三支病变组(32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多支病变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单支病变组略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Hcy增高越显著,则冠脉病变支数越多。Hcy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的急性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危险因素的性别影响。方法:对337例疑诊冠心病(CHD)的中、青年患者行经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冠脉病变,及男、女性别的不同,分别将其分为男、女冠脉病变组及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各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及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1)男性患者中,CHD患者合并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吸烟(57.1%)和高血压病(42.9%);女性患者中,CHD患者合并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病(53.4%)和CHD家族史(33.0%);(2)虽然男、女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相差10岁左右,但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3)男、女组患者血管病变均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分别占73%和79%;Loge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性CHD患者合并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年数(β=6.61,P=0.01),女性为合并糖尿病的年数(β=10.75,P=0.001)和高血压(β=8.82,P=0.003)。结论:男、女两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是相似的,但危险因素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