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明英  周冕 《塑料科技》2008,36(9):64-67
分别以异丙醇、正己烷、异辛烷为主萃取剂,以二氯甲烷为辅助萃取剂,考察了主萃取剂种类、主辅萃取剂体积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聚氯乙烯(PVC)制品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EHA)萃取率的影响,并与传统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主萃取剂,在正己烷/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5:1时,PVC样品中DEHA的相对提取率最高,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5.3%~94.6%、1.02%~2.74%;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该提取方法简便、快速,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2.
PVC制品中增塑剂DEHP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荧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聚氯乙烯(PVC)制品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的方法。PVC制品中的DEHP经超声提取后,碱性水解生成邻苯二甲酸钠,将其置于pH值为7.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同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羟基邻苯二甲酸钠,测定其荧光强度可求出DEHP的含量。DEHP浓度在4.28×10-2~2.14m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4。本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PVC食品保鲜膜禁用"DEHA"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塑剂DEHA的学名是己二酸二辛酯,而不是己二酸二异辛酯,仅有微毒。用DEHA增塑的PVC薄膜经FDA认可,能用于食品包装。国家质检总局最近颁布的“禁止生产或进口含有DEHA(己二酸二异辛酯)”的公告应改为“禁止进口或使用含有DIOA(己二酸二异辛酯)”。  相似文献   

4.
5.
改性PVC中增塑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VC增塑剂的增塑原理、选用原则及基本性能,并讨论了具有低温性、光热稳定性及阻燃性的增塑剂对PVC制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增塑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HPLC同时测定欧盟限用6种增塑剂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并验证了用HPLC-UV测定各种PVC制品中欧盟限用6种增塑剂的方法;方法:以乙醚为溶剂,采用索氏萃取法提取PVC制品中6种限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以相对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1.03%~101.01%,RSD为0.094%~4.17%,检测限(S/N=3)分别为BBP:0.014 mg/L;DBP:0.081 mg/L;DEHP:0.066 mg/L;DNOP:0.015 mg/L;D INP:0.068 mg/L;D IDP:0.92 mg/L;结论:实验表明该方法对部分出口欧盟的PVC制品进行检验,可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增塑剂DOP在软PVC和PVC/ABS共混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震  夏琳  邱桂学 《塑料助剂》2007,(3):33-35,40
研究了增塑剂DOP对聚氯乙烯(商品牌号SG-3,SG-5)及PVC/ABS共混物力学和硬度等性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由于DOP小分子对高分子链的物理隔离作用,当DOP含量高于30%时,随DOP用量的增加,PVC树脂及PVC/ABS的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大,体系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硬度等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增塑剂的品种和相关应用,并展望了高分子增塑剂在软质PVC中的发展趋势.提出利用PET废料制备(DOTP),它是一种优良的PVC增塑剂.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增塑剂的品种和相关应用,并展望了高分子增塑剂在软质PVC中的发展趋势。提出利用PET废料制备(DOTP),它是一种优良的PVC增塑剂。  相似文献   

10.
1 概述 在PVC微孔泡沫片生产中,增塑剂是配方中的主要原料,它起到增加加工流动性、提高制品的弹性以及提高内在性能--断裂伸长率的作用.由于我国石油加工行业不够发达,增塑剂中的主要品种--二丁酯(DBP)、二辛酯(DOP)的价格相对较高,因此许多塑料制品厂家都在探讨如何掺混低价的辅助增塑剂,使其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保证产品质量.本文介绍了我厂在PVC泡沫片配方中掺混8720增塑剂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软质PVC中增塑剂在不同溶媒中的迁移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玉碧  徐国敏  罗恒  杨照  杨鸿波  谭红 《塑料》2012,41(2):41-43
研究软质PVC交联前后,增塑剂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在蒸馏水、3%乙酸、10%乙醇和橄榄油浸泡溶媒中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增塑剂在蒸馏水和乙醇浸泡溶媒中,前24 h缓慢上升后趋于平缓;在乙酸浸泡环境中,交联改性延迟了增塑剂迁移出来的时间;在橄榄油浸泡溶媒中,前24 h迅速上升后也逐渐趋于平缓,交联改性对增塑剂迁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凝胶含量越大,迁移率越小。无论PVC交联与否,增塑剂在不同溶媒中的迁移率大小顺序均为:橄榄油>10%乙醇>蒸馏水>3%乙酸。  相似文献   

12.
PVC增塑剂选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秋成  于进 《辽宁化工》1998,27(6):307-309,312
介绍了PVC增塑剂的种类及应用,并讨论了各增塑剂对PVC制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e ease with which plasticizer is combined with poly(vinyl chloride) resin is a measure of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critical in the dry blending of suspension PVC and the gelation of plastisols. By using commercial grade plasticizers, this study developed predictive equations for the following processing parameters of dialkyl phthalates in PVC:
  • Relative dry-blend rates in suspension PVC as a function of plasticizer viscosity.
  • Relative initial gelation temperatures in plastisols as a function of plasticizer molecular weight and solvating strength.
  • Relative final gelation temperatures in plastisols as a function of plasticizer solvating strength.
This information allows one to predict the relative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any dialkyl phthalate plasticizer for PVC on the basis of its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4.
PVC无毒增塑剂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聚氯乙烯的增塑机理,常用增塑剂的种类及其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柠檬酸酯类、环氧化合物类、偏苯三酸酯类无毒增塑剂,并展望了增塑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PVC中增塑剂迁移和抽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涛  于同利 《塑料助剂》2009,(5):13-15,27
讨论了聚氯乙烯(PVC)中增塑剂抽出和迁移的危害性和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影响增塑剂抽出和迁移的主要因素,如:增塑剂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环境温度、增塑剂含量、介质和时间。归纳总结了各种能有效抑制PVC中增塑剂抽出及迁移问题的解决办法及研究成果,主要为添加聚酯增塑剂、添加纳米粒子、使用离子液体、表面改性、表面交联、表面喷涂防护涂层等。  相似文献   

16.
苗红艳  顾丹  蒋平平 《中国塑料》2018,32(8):111-115
采用“二步法”将偏苯三酸酐(TMA)和甘油(Gl)经酯化、缩聚反应得到环保、可生物降解的偏苯三酸聚酯(P-Gl-TMAI)。将合成的P-GI-TMAI与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OP)分别添加到聚氯乙烯(PVC)树脂中进行塑炼实验,研究2种增塑剂与PVC树脂的相容性能、塑炼试片的力学性能以及耐迁移性能。结果表明,与DOP相比,P-Gl-TMAI与PVC的相容性较好;且前者塑炼试片的拉伸强度达18.99 MPa,断裂伸长率为454.89 %;在挥发性和抽出性试验中,P-Gl-TMAI制备的试片分别仅有3.02 %和15.31 %的质量损失率,其韧性与耐迁移性均高于DOP。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聚氯乙烯(PVC)塑料制品中一丁基锡、二丁基锡、三丁基锡、四丁基锡、一辛基锡、二苯基锡和三苯基锡等7种有机锡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利用三水合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DDTC)与有机锡的螯合作用,以甲醇-NaDDTC水溶液(2%,m/v)的混合溶液浸取PVC样品中的有机锡,经四乙基硼酸钠(NaBEt4)水溶液衍生化后,用正己烷萃取分离,再进行GC-MS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样品前处理过程、衍生化条件、色谱条件等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方法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回收率和精密度等。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50.0 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0~0.999 8。有机锡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5~0.025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7.64%~110.16%,相对标准偏差皆小于10%。结果表明,该法简便、灵敏,能很好地应用于PVC制品中微量有机锡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环保醚酯型增塑剂TP-95在PVC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环保醚酯型增塑剂TP-95和几种常用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的塑化效果、力学性能、耐寒性、耐热性及耐抽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的几种增塑剂相比,TP-95具有显著的增塑软化作用;随着增塑剂用量的增加,最低转矩明显下降,塑化时间缩短,塑化效果随之增强;与DOP和TOTM相比,TP-95表现出良好增塑效应及耐寒性;增塑剂用量均为50份时,TP-95的PVC开始热降解温度高于DOP和DOA;在水和环己烷介质中,随着随着增塑剂用量的增加,抽出损失随之增加;在环己烷介质中,TP-95的抽出损失为4.40%,低于TOTM和DOA,具有良好的耐抽出性。  相似文献   

19.
纳米复合聚氯乙烯抗增塑剂迁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卫平  钱欣  王旭 《塑料工业》2003,31(12):19-21,46
研究了纳米无机粒子复合改性半硬质聚氯乙烯片材中增塑剂在空气中的挥发损失和在甲苯中的迁移损失情况。结果发现,不同纳米粒子种类(CaCO3、SiO2、MMT)、形状以及添加量对增塑剂的迁移和挥发有着不同的影响,纳米粒子的复合改性提高了聚氯乙烯片材或薄膜的抗增塑剂迁移性能。  相似文献   

20.
抑制PVC制品中小分子增塑剂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固相氯化法和氯化原位接枝法对小分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了改性,得到的产物分别与PVC共混,并对其失重率、沸点、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含量为30%左右的氯化DOP,从PVC制品表面迁移出来的几率最小;DOP氯化原位接枝丙烯酸丁酯(BA)后作为PVC的增塑剂,当BA含量在1~10份时材料的失重较少,而BA含量在10份时材料的强度及韧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