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后尿道狭窄病因学、尿道损伤部位及外科手术处理的特点。方法 对23例小儿后尿道狭窄的损伤原因、损伤部位、术式选择及其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3例患儿,其中8例是由于肛门直肠手术误伤所至后尿道狭窄;所有患儿均行后尿道吻合术,15例痊愈、4例尿道狭窄、2例漏尿、2例尿失禁。结论 外伤是造成小儿后尿道损伤的主要原因,肛门直肠手术误伤是造成婴幼儿后尿道损伤的重要原因;经会阴尿道吻合术是治疗小儿后尿道狭窄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确诊为十二指肠损伤,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5例为十二指肠破裂;2例为严重十二指肠断裂:2例为严重十二指肠粉粹性断裂合并胰腺挫裂伤。4例单纯行十二指肠修补术,3例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胰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予十二指肠减压、胰腺引流等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探查,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症小儿胸部损伤的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17例重症胸部损伤患儿,其中男83例(71%),女34例(29%),车祸伤50例,锐器伤46例,高处坠落伤15例,挤压伤4例,枪弹伤2例.发生休克29例(32%).92例(79%)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等保守治疗,25例(21%)接受剖胸手术.结果 109例(93%)患儿治疗后恢复良好,8例(7%)死亡,均为多发伤,其中手术中死亡2例,分别为合并颅脑损伤和脾破裂.结论 小儿胸部损伤病情多样,正确及时的诊治措施是抢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下肢皮肤撕脱伤伴长骨干骨折采用骨牵引治疗的方法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1例本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0例,女11例,年龄2岁6个月至9岁8个月。受伤肢体:单侧24例,双侧7例。骨折部位:股骨干20处,胫腓骨干20处,胫骨干3处,肢体皮肤撕脱伤面积为120cm^2~546cm^2,平均面积为256cm^2。治疗主要采用多种骨牵引和撕脱皮肤修整呈网眼原位缝合。结果 获随访29例,随访1~5年,疗效满意。结论 下肢多种骨牵引术对治疗本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陈旧性肛门直肠损伤的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陈旧性肛门直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肛门排便功能障碍是陈旧性肛门直肠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会阴部肛门成形术5例,去神经带血管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4例,掌长肌游离移值4例,后矢状入路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2例,腹骶会阴直肠拖出成形1例,臀大肌移植术1例。本组病例术后除1例污粪外,余均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能力。结论 直肠肛门损伤再次手术处理要遵循个性化原则,根据损伤程度不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地改善排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1980年~1993年收治小儿胸腹联合伤17例,本文就其早期诊断与外科治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2例,年龄2岁~12岁,伤后12小时内明确诊断14例,25小时~32小时内明确诊断3例。二、致伤原因闭合伤6例,其中车祸4例,墙倒塌压伤2例;穿透伤12例,均为误伤,其中刃器伤10例,汽枪击伤2例。三、手术与结果开胸手术2例,剖腹手术16例。隔肌创口为0.6cm~12cm,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依次为脾、肝、胃、小肠、结肠、胰等。17例全部治愈。讨论胸腹部损伤同时并有隔肌损伤称胸腹联合伤。由于胸腹联合伤常累及胸腔腹腔多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总结我国儿童滑雪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滑雪运动损伤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的98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63.3%, 62/98), 女36例(36.7%, 36/98);患儿平均年龄为9.8岁, 范围在4.4~14.0岁;单板滑雪运动致伤患儿51例(52.0%, 51/98), 双板滑雪致伤患儿47例(48.0%, 47/98)。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分布、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受伤至就诊时间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总结儿童冰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结果 98例患儿中, 软组织损伤15例(15.3%, 15/98), 以膝关节扭伤(33.3%, 5/15)及大腿损伤(20.0%, 3/15)最为多见;骨折83例(84.7%, 83/98), 以胫腓骨干骨折(38.6%, 32/83)和尺桡骨远端骨折(20.5% , 17/83 )发生率最高。单板滑雪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为腕关节周围(27.5%, 14/51)及小腿(27.5%, 14/51), 而双板滑雪以小腿损伤最为常见(40.4%, 19/47)。35.7%(35/98)的患儿因不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泌尿器官意外损伤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泌尿器官意外损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2年至2012年我们收治的407例泌尿器官意外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收集资料包括患儿年龄、性别、家庭住址、损伤部位、致伤原因、治疗方式等。应用Excel2003和Spssl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共407例,男童236例(57.99%),女童171例(42.01%)。年龄3d至14岁,平均年龄(70.98±40.60)个月,其中〈1岁38例(9.34%),1~4岁131例(32.19%),5~9岁180例(44.23%),10-14岁58例(14.25%)。农村和城市儿童分别为237例(58.23%)、170(4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部位:尿道99例(24.15%,均为男童),肾脏92例(22.44%,男64例,女28例),阴囊及包皮29例(7.07%),膀胱24例(5.60%,男13例,女11例),睾丸25例(6.10%),输尿管18例(4.39%,男9例,女9例),小阴唇56例(13.66%),阴道39例(9.51%),处女膜28例(6.83%);合并两个以上泌尿器官损伤3例(0.74%,均为男童)。致伤原因:跌落伤128例(31.45%),交通事故86例(21.13%),异物62例(15.23%),撞击伤45例(11.01%),锐器伤53例(13.02%),挤压伤33例(8.11%)。非手术治疗249例(6i.18%),手术治疗158例(38.82%);均获痊愈,无一例死亡。结论儿童泌尿器官意外损伤男童多于女童,主要集中于5~9岁。肾脏与尿道是常见的损伤器官,跌落和交通事故是造成小儿泌尿器官损伤的主要原因。农村和城市的发生有显著差异,提示应根据生长发育和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预防儿童泌尿器官意外损伤的方案,以有效干预和控制儿童泌尿器官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9.
2008年2月至8月,作者将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用于小儿腹部手术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尾路行巨直肠及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肛门成形术后顽固性便秘的可行性。方法 患儿6例,年龄2~18岁,均为先天性肛门闭锁行会阴肛门成形术后合并顽固性便秘和充盈性大便失禁。钡灌肠示:直肠及乙状结肠高度扩张,蠕动差。6例患儿均经尾路切除直肠及远端乙状结肠,同时行肛门成形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05min(125min~265min),切除扩张肠管长度23.3cm(10cm~40cm)。术后2月~4月后,6例患儿均可控制排便:12月~30月随访结果示:患儿便秘均消失。6例中4例患1度污便,另2例2度污便,无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 尾路切除巨直肠及乙状结肠是治疗无肛术后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严重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小儿严重硬脑膜外伤性静脉窦损伤的诊治经过。19例中,采取上矢状窦结扎4例,上矢状窦修补14例,人造血管静脉窦重建1例。在处理静脉窦损伤的同时行颅内血肿清除及颅骨凹陷骨折复位术,其中7例开放性损伤患儿均行颅骨片一期植入术。结果全组痊愈14例(73.6%),肢体瘫痪2例(10.5%),死亡3例(15.7%)。术中平均失血量500 ml(200~4000 ml),其中8例出现失血性休克。3例死亡患儿均因术中严重失血导致不可逆性休克而死亡。结论小儿严重硬脑膜静脉窦损伤伤情重,处理困难,术中死亡率高。术前应根据颅骨骨折类型、部位及程度对静脉窦损伤作出诊断,充分准备,快速控制大出血,果断采取不同的止血及修补措施,以达到止血及恢复静脉窦通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手腕部肌腱神经损伤的治疗疗效与康复。方法 本组病例56例,合并神经损伤24例。经过严格清创后,尽快对断裂肌腱行改良kessler缝合,损伤神经行外膜吻合,术后树脂石膏外固定及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44例,按手功能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8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95.4%;随访病例中合并运动神经损伤者18例,优12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 对儿童手腕部肌腱断裂合并神经损伤,应尽早诊断,确定肌腱、神经损伤部位及程度,及时采用微创显微外科技术予以修复。术后合理运用药物及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其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儿童创伤性骺板及骨骺损伤的多排螺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骺板及骨骺损伤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X线平片或CT检查可疑骨骺损伤的33例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d至14岁,中位年龄7岁,男14例,女19例,病史为1h至3个月。分别行x线平片及CT检查,分析其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33例患儿共29处骺板受累,其中2例为双骨干骺端骨折,6例经多排螺旋CT证实排除骺板骨折,9例X线平片未发现骨骺损伤而多排螺旋CT发现骺板骨折。骨折位于肱骨远端8例,肱骨近端1例,桡骨近端2例,桡骨远端3例,股骨远端2例,胫骨近端1例,胫骨远端8例,腓骨远端1例,指骨2例,趾骨1例。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2例(6.9%),Ⅱ型19例(65.5%),Ⅲ型4例(13.8%),Ⅳ型4例(13.8%)。结论多排螺旋CT可以了解骨骺受累情况,直观观察骨骺移位以及关节内情况,及时提示临床进行相应处理,对病变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Pharyngeal perforations are uncommon in children and are usually secondary to instrumentation or external penetrating injuries. A delay in management can lead to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such as retropharyngeal abscess, mediastinitis, and airway compromise. We report three children who had pharyngeal perforation due to apparently innocuous injury and who developed serious complications. A high index of suspicion for a significant pharyngeal injury, use of lateral soft-tissue x-ray films of the neck, and flexible endoscopy in the emergency room can assist in early diagnosis when evaluating patients with oropharyngeal and penetrating neck injury. Prompt administration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local drainage, and debridement can evert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闭合性肝外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肝外伤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n=34)和介入治疗组(n=8),依据病史、腹部体征、有无合并伤、收缩压、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血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AAST)肝脏损伤分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恰当治疗方式。结果本组42例闭合性肝外伤患儿中,保守治疗34例,治愈33例,治愈率为97.1%,1例因脑疝死亡。1例包膜下延迟性血肿破裂予介入止血,1例肝右前叶裂伤活动性出血行清创性肝部分切除加肝修补术,2例胆漏和2例肝周脓肿患儿予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1例肺部感染;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儿痊愈出院。介入治疗组共8例患儿,治疗成功率100%,其中2例发生胆漏的患儿经B超引导定位穿刺引流,痊愈出院。所有患儿随访未见出血、胆道狭窄的发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收缩压、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及血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Ⅰ、Ⅱ级闭合性肝外伤患儿通过保守治疗可治愈,小部分患儿需要手术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Ⅲ、Ⅳ级肝外伤可首选介入治疗,既能明确诊断,又能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