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急性毒鼠药物的不安全性,国家已禁止使用,推荐使用慢性毒鼠药.慢性毒鼠药物多为抗凝血杀鼠药,近年来这类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患者逐渐增加,其临床表现及病程特点与传统的急性鼠药中毒不同,容易造成对该病的误诊误治.自2006年9月来.本院收治了15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的患者,现将其临床特点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谨防杀鼠药中毒徐希娴100083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投放杀鼠药是人们最常用的灭鼠方法之一,它具有简便、收效快等优点,但如对杀鼠药或拌有毒物的毒饵保管不当,被人误食或自服也会造成中毒。1杀鼠药的分类常用的杀鼠药,按其化学特性分为以下几类:1.1...  相似文献   

3.
由于急性毒鼠药物的不安全性,国家已禁止使用.推荐使用慢性毒鼠药。慢性毒鼠药物多为抗凝血杀鼠药.近年来这类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患者逐渐增加.其临床表现及病程特点与传统的急性鼠药中毒不同.容易造成对该病的误诊误治。自2006年9月来,本院收治了15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的患者,现将其临床特点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将我院收治的42例杀鼠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救治;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方式基础上加用抗凝血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杀鼠药中毒病情治疗效果、生命体征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及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血治疗杀鼠药中毒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应逐步规范禁用杀鼠剂中毒的临床分型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59  
禁用杀鼠药中毒的报道 ,在不少杂志上屡见不鲜 ,由于目前对氟乙酰胺 (或氟乙酸钠 )、毒鼠强中毒的临床分类尚无统一意见 ,往往影响了同类文稿的可信性与可比性。这样 ,不但不利于临床救治 ,同时也影响了论文的可靠性。为此 ,笔者建议对禁用杀鼠药中毒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临床分型意见。此意见在 2 0 0 1年 6月深圳全国复苏灾害与急性中毒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基本认可 ,现推荐在临床中试用和进一步完善。笔者提出此分型意见的主要依据是 :一、禁用杀鼠剂中毒除氟乙酰胺中毒有临床分型意见 (陈世铭 ,高建永主编 .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救治 .…  相似文献   

6.
抢救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18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祥  张惠敏  杨凤珍  王君 《新医学》2005,36(2):104-105
1引言 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为有机氟杀鼠药,虽然国家已明令禁用,但是目前国内仍时有中毒发生.氟乙酰胺具有独特的毒理作用,易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病死率高[1].本文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合并MODS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经验,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杀鼠剂中毒是内科急性中毒的常见类型,常因自杀中毒,也有误食中毒者。氟乙酰胺是一种高剧毒、高残留有机氟杀虫剂,近年来,由于不法商贩用于杀鼠药出售,从而造成氟乙酰胺中毒病例增多,我院1999年9月-2002年12月收治3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 2 0 0 1年 6月接诊了一起集体中毒病例 ,病人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泻、急性腹痛、头昏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病人凝血指标延长 ,少数病人镜下血尿、粪便隐血阳性 ,反映出较典型的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症状 ,病人经洗胃后立即用维生素K1、辅酶A、肌苷、三磷酸腺苷等治疗 ,后经防疫站检查证实为大隆 (第二代抗凝血杀鼠药 )中毒。患者经我院临床诊治 1个月左右均顺利康复。现将中毒病人各阶段血凝指标的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来源 收治入院的杀鼠药大隆中毒病人 93例 ,其中男性 74例 ,女性 19…  相似文献   

9.
溴滴隆是一种杀鼠药,主要是通过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的利用,从而影响凝血酶原的合成。此外毒素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导致出血。本院先后收治2例溴滴隆重度中毒患者,现就其护理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毒鼠强化学名称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是一种高效、剧毒、惊厥型的杀鼠药。一旦发生急性重症中毒,可表现为频繁持续性抽搐、意识丧失,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由于没有特殊有效的解毒药物,一旦急性中毒,死亡率极高。本次研究使用骨骼肌松弛药物联合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毒鼠强中毒3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家三例敌鼠钠中毒误诊报告浙江省丽水地区医院[323000]何锡喜,吕祝庆,吴大 敌鼠钠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抗凝血杀鼠药.1994年8月我院收治一家3例因用敌鼠钠拌稻谷中毒,曾误诊为多种疾病,现报告如下:[例1]男,64岁,农民。于8月2日入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和掌握昆明西部地区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更有效地提高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做好中毒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方法 收集2005-01~2006-12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急性中毒病例2658例,根据性别、年龄、职业、中毒原因、中毒途径和中毒物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中毒患者数前11位的分别为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解热镇痛药中毒、菜豆中毒、野生蕈中毒、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乌头碱中毒、多种药物混合中毒、杀鼠药中毒和抗精神病药物中毒;中毒年龄段以18~40岁最多(84.39%),男性以酒精中毒为主,女性多为自杀所致;中毒途径以经消化道最多(96.7%);职业分布以工人最多(51.8%),其次为干部、学生、农民和无业人员;中毒原因主要为误食(76.4%),自杀居第二位;就诊时间以18: 00~次日4: 00最多(79.5%);病死率为0.26%(7/2658).结论 急救物品的完善、充足的人员配备和医护素质的提高是决定中毒人群急救效果的关键.社会各部门应加强对普通公众中毒防范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杜仲兴 《新医学》2005,36(3):160-160,178
2003-09-02,29例(男28例,女1例)患者因同时进食面条后1~2小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而被送至我院抢救.入院时,22例轻症患者均出现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四肢及全身无力,无抽搐症状,神志清晰,生命体征正常;7例重症患者均出现头晕、眼花、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无咖啡色及异味)、烦躁不安,继而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瞳孔缩小,四肢发凉,频繁抽搐,抽搐时表现为双目上视,颈强直,角弓反张,双上肢屈曲,牙关紧闭,四肢肌肉抽动,但无口吐白沫症状.体格检查:106~140次/分,40~60次/分,6.8~9.8kPa/4.0~6.0kPa.听诊呼吸音粗,有多量痰鸣音,无水泡音,呼吸不规则,心率106~140次/分,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出现频发性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肝、脾不大,腹部平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因29例均为共同进食后出现不适,且重症7例抽搐表现为杀鼠药中毒特点,呕吐物也无异味,也无有机磷中毒的急性肺水肿表现(口吐大量白沫),故初步诊断杀鼠药中毒.  相似文献   

14.
冯应华  李伟 《临床荟萃》2000,15(14):655-656
氟乙酰胺是常见的有机氟杀鼠药 ,乙酰胺 (也称解氟灵 )是氟化物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我院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8月收治氟化物中毒患者 197例 ,给予乙酰胺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抢救治疗过程中 2 1例出现血尿。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7例中男 10 5例 ,女 92例 ;年龄 4个月至 3 8岁 ,平均 ( 7.0 6± 2 .3 5 )岁 ,其中 4个月至 3岁 112例 ,~ 14岁 71例 ,~ 3 8岁 14例 ;服杀鼠药量 0 .8~ 3 0 g ,平均 ( 5 .11± 1.68) g ;服药后至发生中毒的时间 2 0~ 15 0分钟 ,平均 ( 74± 2 4)分钟 ;出现中毒症状至就诊抢救时间 5~…  相似文献   

15.
刘春菊 《天津护理》2006,14(5):276-277
杀鼠药氟乙酰胺属有机氟类,为无色无味不易挥发的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氟进入机体后形成氟乙酸,进而合成氟柠檬酸,抑制乌头酸酶,使柠檬酸不能代谢为乌头酸,导致柠檬酸在组织内大量积聚,三羧酸循环过程受阻。出现一系列以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为主的临床症状。氟乙酰胺类灭鼠药引起的中毒近年来增多,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中毒患者21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禁用杀鼠剂中毒与MODS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禁用杀鼠剂是指卫生部早在 80年代已发文严禁使用的一类灭鼠剂 ,如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等。毒力极强 ,且都有明显的蓄积作用 ,人食用毒死的家畜可引起二次中毒[1 ] 。一、禁用杀鼠药中毒的流行现状禁用剧毒鼠药是当前杀鼠剂中毒的主要毒物。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毒控制中心对山西采样的 18种杀鼠剂中 ,15种为毒鼠强。另据不完全统计 ,自1997年以来全国除西藏、台湾外 ,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均有禁用杀鼠剂中毒事件发生。河南省 2年间报告杀鼠剂中毒人数为 2 75人 ,其中死亡 6 3人。 99年 2月广东兴宁罗岗镇某村 6户连续发生 2 9人…  相似文献   

17.
王蕾  张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370-4371
对我院2003-01~2007-03应用血液净化抢救各种急性重度中毒3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15~68(平均41)岁。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12例,药物中毒9例,杀鼠药中毒7例,乙醇中毒4例。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浅昏迷13例,深昏迷19例,呼吸衰竭11例,心功能衰竭8例,肾功能衰竭5例,抽搐16例,低血压23例。中毒至血液净化治疗时间6~48h。1.2治疗方法常规给予彻底洗胃,皮肤接触毒物中毒者,彻底清洗皮肤,更换衣服。给予利尿、补液、解毒剂等对症治疗。低血压及呼吸衰竭者给予纠正休克、呼吸兴奋剂、气管插管、呼吸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掌握一汽厂区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发病特点、发病规律,以有效地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时做好中毒防范的宣教。方法收集一汽厂区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医学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2 064例,根据性别、年龄、中毒的病因、中毒的物质进行分类及临床分析。结果中毒原因前几位的依次为安眠药、酒精、解热镇痛药、农药、一氧化碳、抗精神病药、杀鼠药中毒;中毒途径多为口服,自杀为主要原因(91.62%),极少数为误服(5.86%),中毒年龄段以18~40岁为最多(79.80%);男性以酒精中毒最为多见,女性以安眠药和解热镇痛药中毒居多;病死率为0.73%(15/2 064)。结论急性中毒占该区5年急诊总病例数的4.05%,中毒物种类繁多,自杀是主要原因,急诊医学科应高度重视急性中毒的抢救。  相似文献   

19.
敌鼠钠为慢性杀鼠药,敏感患儿误服后可致中毒引起广泛出血。大鼠口服该药急性中毒的半数致死量为15 mg/kg。我院1995~2004年采用以维生素K1为主,辅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维生素C综合治愈20例患儿,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敌鼠钠中毒患儿中,男6例,女14例,年龄2.5~10岁,均为误服后中毒,误服量为10~50 mL,误服后3~5d出现中毒症状。患儿发病前均无外伤史及出血性家族病史。1.2临床表现患儿误服后均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腹痛、腰痛等全身各处发生出血现象。有的患儿可有发绀、抽搐、昏迷、瞳孔扩大等现象,其中…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各种物质造成的中毒并不少见,导致机体中毒的物质包括生物性毒剂及化学毒剂。常见的:如剧毒杀鼠药类、镇静剂类、有机磷农药类所致的中毒,症状明显,病情危重,并可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目前有机磷农药死亡率达到了15%,剧毒杀鼠药死亡率达20%以上。而重症患者并发MODS者高达14%,成为ICU中危重患者重要死亡原因。既往的死亡率甚至可达49.3%。近年来,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BP)技术日趋成熟,其临床应用范围已扩展到各种临床上常见危重病例的急救,已走出了肾脏替代治疗的局限性,这一技术在国外ICU中普遍得到使用。HA型血液灌流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