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慧  李筱  范湘鸿 《护理学杂志》2020,35(24):84-8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内科系统护理人员243人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护理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为17~60(28.37±9.26)分;不同子女个数、工作岗位、应对方式是护理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疏导,尤其关注高危科室、有子女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以缓解护士应激心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共情疲劳自我评估量表、职业认知度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4名临终关怀病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满意(30.41±4.82)分,职业倦怠(26.32±4.20)分,继发性创伤应激(31.68±3.65)分,中重度共情疲劳发生率为78.12%;职业认知度总分(106.88±21.65)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43.84±11.01)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知、领悟社会支持是共情满意、职业倦怠及继发性创伤应激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疲劳处于中度水平,并且受职业认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管理者须重视并开展有关职业认知及共情的教育与培训,改善工作环境,为护士提供更多的支持,以降低护士的共情疲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膀胱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在疾病确诊后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于膀胱癌确诊时、确诊后1个月、确诊后3个月、确诊后6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13例膀胱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4个时间点膀胱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得分分别为(28.92±6.69)分、(28.18±6.11)分、(27.15±5.84)分、(25.44±6.43)分;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TNM分期、肿瘤复发、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为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膀胱癌患者普遍存在癌症复发恐惧,确诊时至确诊后6个月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呈下降趋势。应早期识别与干预,以降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ICU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发生情况,为保持和促进ICU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济南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个ICU 170名护士,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及自制ICU创伤事件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创伤事件总发生情况平均得分为1.10±0.49,对ICU护士精神影响程度平均得分为2.05±0.53。ICU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率为21.76%。不同工作年限ICU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分别与12项ICU创伤事件的影响程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r=0.201~0.489,均P<0.05)。结论 ICU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ICU护士的身心健康,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  相似文献   

5.
化疗期肺癌患者症状困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化疗期肺癌患者的症状困扰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症状评估和有效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困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对109例化疗期肺癌患者进行测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症状困扰的影响因素。结果化疗期肺癌患者症状困扰发生率为96.33%,症状困扰得分(31.48±6.75)分。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社会支持、面对、回避、屈服能够显著影响化疗期肺癌患者的症状困扰水平(P<0.05,P<0.01),面对、回避、屈服、社会支持共同解释症状困扰43.20%的变异。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症状困扰对化疗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康复造成的消极影响;可根据患者一般资料对症状困扰进行预测评估,提供社会支持、调整应对策略等干预措施进行症状管理,以改善患者症状困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癌症患儿家长自悯能力现状,并分析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成长及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州市3所医院治疗的227名癌症患儿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悯量表、中文版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筛查问卷、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及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儿家长自悯能力得分为18.75(17.80,20.50)分;自悯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状态呈负相关,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均P<0.01);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成长和抑郁是家长自悯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能解释总变异的38.3%.结论 癌症患儿家长自悯能力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针对性干预提升家长自悯能力,缓解其负性情绪,促进创伤后成长,改善患儿和家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首诊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状况及其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事件冲击量表(IE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7例首诊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总均分2.46±0.33,睡眠状态总均分2.41±0.68,心理健康状态总均分1.82±0.32;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均P0.01);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状况、患者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医疗支付方式、肿瘤分期及是否转移是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状况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需采取针对性干预降低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及其直接因素及间接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103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对希望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患者希望总均分(31.27±3.59)分,75岁及以上患者希望水平总均分显著低于60~64岁患者及65~74岁患者(均P<0.05);社会支持是希望水平的直接保护因素(P<0.01),积极应对方式(P<0.01)、家庭收入水平(P<0.01)是希望水平的间接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希望水平的间接危险因素(P<0.01)。结论患者希望整体水平中等,但75岁以上患者希望水平偏低。社会支持通过直接路径影响希望水平,家庭收入通过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患者希望水平。应根据希望影响因素作用模式制定干预措施,提升患者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复诊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研究,取得其同意后经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先收集受伤原因、创伤部位、创伤时间、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向其发放《社会人口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 PTSD-SS)、中文版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PQ)分别调查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睡眠状况及积极心理状况。结果 共187例纳入分析,PTSD-SS得分5~78分,平均(47.27±11.60)分,诊断为PTSD(PTSD组)53例(28.34%),非PTSD(non-PTSD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职业韧性、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无锡及昆山市5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应用PTSD自评量表(PTSD-SS)、职业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测定量表,对126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急诊护士PTSD检出率23.02%,PTSD总分46.65±6.28,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是否省级专科护士、承担中班夜班数护士PTS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职业韧性各维度、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需重视急诊科护士PTSD的状况,通过提升急诊护士的职业韧性的水平,增加社会支持,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以降低护士的PTSD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