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DNA载量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其与病毒复制程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对170例健康体检者和252例乙肝病人进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并与血清中乙肝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大三阳组与健康体检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三阳组与健康体检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DNA水平变化与HBsAg、HBeAg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HBV—DNAPCR法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毒复制程度,对乙肝的诊断治疗预后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可指导抗病毒治疗及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2.
陈平 《青海医药杂志》2006,36(12):54-55
目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和HBV—DNA检测结果分析。方法:对1252例患者HBV—M用ELISA法检测,HBV—DNA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HBV—M多种模式HBV—DNA都有一定的检出率为3.7%~97.7%,乙肝病毒每毫升拷贝数多少不等。结论:HBV—M检测同时做HBV—DNA检测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乙肝感染、复制和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3.
祝撷英  张宏星 《当代医学》2009,15(28):44-45
目的通过对儿童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儿童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年龄≤14岁)的611名儿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进行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PCR)法对以上儿童的血清进行HBV—DNA检测。结果对以上儿童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e抗原阳性模式(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中前S1抗原和HBV—DNA的检出率很高,分别为93%和100%。在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弱(HBsAg HBeAb HBcAb)的模式中.乙肝前S1抗原、HBV—DNA的检出率低,分别为42.6%和17%,而其他血清标志物的模式中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出率均为0。结论对于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的儿童来说,乙肝前S1抗原与HBeAg和HBV—DNA有一定的相关性。故乙肝前S1抗原可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重要依据,可作为检测儿童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标志。结合HBV—DNA能准确地检测出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及传染性的强弱.补充了临床上仅依靠血清学标志物对于儿童乙肝病毒诊断和检测的不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及HBeAg的相关性,进一步探明前S1抗原检测对乙肝的诊断及肝炎活动、病毒复制作依据的意义,本文对438例HBV感染者的前S1抗原、乙肝病毒血清抗原抗体标志物(HBV—M)、HBV—DNA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乙肝病人血清标志物(HBVM)指标阳性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病人血清标本94份,同时进行HBVM(ELISA法)及HBV DNA(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结果94例乙型肝炎病人中,HBsAg、HBeAg、HBcAb阳性24例,血清HBV DNA均阳性,阳性率为100%,20例乙肝HBsAg、HBeAg、HBcAb阳性血清中HBV DNA阳性17例,阳性率85%。结论HBVM与HBV DNA同时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立 《河北医学》2013,19(5):791-792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的结果,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共对50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根据乙肝血清的标志物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15例,B组25例,C组10例,并对上述患者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结果-乙肝血清标志物抗-HBc、HBeAg及HBsAg阳性组的阳性率为100%,抗-HBc、抗-HBe及HBsAg阳性组的阳性率为76.6%,抗-HBe、HBsAg阳性组的阳性率为50.O%。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单纯的采用ELISA方法对五项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是难以对患者的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及传染性的强弱进行判断,容易导致某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漏诊的情况。而采用PCR方法进45-HBV—DNA定量检测,具有良好的乙型肝炎诊治效果,明显优于血清标志物检测,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及运阐.  相似文献   

7.
李军 《吉林医学》2009,30(18):2054-2056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HBV DNA的检测,探讨二者在判断乙肝病情和HBV复制情况时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38份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对上述标本进行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HBV—LP检出度与HBV DNA的检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HBV—LP的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 DNA拷贝数与HBV—LP的表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77,P〈0.05)。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 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HBV—LP尚不能完全代替HBV DNA的检测来反映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LightCycler实时监测PCR定量分析血清HBV 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验LightCycler实时监测PCR(real-time detection PCR,RTD-PCR)对血清中HBV DNA定量检测的灵敏性和可重复性,探讨HBV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方法 HBV定量按深圳匹基公司乙肝PCR荧光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对乙肝标志物已明确的773例血清中HBV DNA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时监测PCR对血清中HBV DNA定量检测的灵敏性高,可检测低至1000拷贝/ml血清;可重复性好,批间误差<20%;各种标志物类型的血清HBV DNA含量分布情况表明,HBV血清标志物中HBeAg与HBV DNA含量有明显的关系,一般HBeAg阳性血清HBV DNA含量较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例外。结论 LightCycler实时监测PCR对血清中HBV DNA定量检测灵敏性高可重复性好;仅根据HBV血清标志物往往不能确定乙肝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的高低,HBV DNA定量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患者血清中乙肝五项指标和HBV—DNA变化情况。方法对500份HBV感染血清乙肝五项指标与HBV—DNA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乙肝五项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V—DNA定量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HBV—DNA含量不同于乙肝五项中HBSCAG,阳性检出率也不同,HBEAg阳性感染血清与HBVDNA含量两者具有相关性,而HBSCAB与HBV-DNA具有负相关性。结论定量检测HBV—DNA有助于了解乙肝免疫标志物的不同表达形式,为孕妇患者及胎儿宫内感染的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Pre—S1;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法测定HBV—DNA,最后分析前S1抗原在临床检测应用的价值。结果Pre—S1抗原在HBe如(+)组中检出率(82.8%)和HBeAg(-)组中检出率(27.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re—S1抗原与E系统关系密切;Pre—S1抗原与HBV—DNA有良好相关性。结论HBV—M、Pre—S1抗原和HBV—DNA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Pre—S1抗原是HBV感染与复制的良好指标,可作为乙型肝炎新的检测手段和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对510例临床乙肝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 DNA检测,同时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模式有关。在检测的510例乙肝血清标本中有352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69%,其中在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92.3%;在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35.6%。结论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检测有密切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以及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乙肝病毒前S_1抗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5):571-572
为了进一步探讨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为评价病毒感染、复制提供新的证据,本文对438例HBV感染者的前S1抗原、HBV—M、HBV—DNA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DNA和乙肝模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乙肝前S1抗原(PreS1-Ag)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进一步探明PreS1-Ag在乙肝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835例乙肝患者血清HBV—M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BV—DNA。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6种模式进行分析,模式①中,PreS1-Ag阳性率81.82%,HBV—DNA阳性率92.03%,代表病毒高复制,传染性强,与HBeAg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X^2=1.62,P〉0.05)。模式②中PreS1-Ag阳性率48.482%,HBV—DNA阳性率39.92%,说明HBeAg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1556例PreS1-Ag阳性中HBV—DNA阳性率82.51%(1284/1556),HBeAg阳性率54.18%(843/155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37.24,P〈0.01),说明PreS1-Ag与HBV—DNA符合率较HBeAg高,在判断乙肝复制方面比HBeAg更有意义。结论 PreS1-Ag能敏感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与HBV—DNA的一致性较好,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在乙肝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肺结核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其它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观察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中肝功能损害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血清HBV—DNA用荧光PCR方法检测。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肺结核合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采用以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的化疗方案,疗程半年,三组患者均随访5.8年。结果268例肺结核患者血清HBV—M阳性率为19.0%,HBV-DNA阳性20例(7.5%);化疗中,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肺结核合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线性肺结核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95%、10%及5.1%。肺结核合并HBV感染组、单纯HBV—M携带者组、单纯肺结核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95%、10%及5.1%。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死亡4例(15%),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5.8年后发生肝硬化2例。结论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HBV—DNA有重要意义。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的预后可能有重要作用,化疗前常规检查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血清HBV—DNA,可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血清HBV—DNA与其乳汁HBV-DNA检测结果,探讨两者是否相关。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05例乙肝标志物阳性产妇的血清及乳汁进行HBV-DNA检测。结果“乙肝大三阳”产妇血清与其乳汁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有相关性(r=0.705);“乙肝小三阳”等几种模式产妇血清与其乳汁HBV-DNA阳性率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与其乳汁HBV—DNA拷贝/ml对数值均数比较,“乙肝大三阳”产妇血清与其乳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另外几种HBVM模式中血清与其乳汁HBV-DNA拷贝/ml对数值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标志物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及拷贝数随HBVM模式不同差别不一,“乙肝大三阳”产妇血清HBV-DNA拷贝数均高于其乳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载量之间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测定用荧光定量分析PCR法和乙肝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定量法,分别对22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和乙肝标志物检测并比对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组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组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病毒载量高于105拷贝/m l分别达91.9%和77.8%)。结论 HbeAg与HBV DNA定量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才能准确反映不同个体HBV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载量之间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测定用荧光定量分析PCR法和乙肝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定量法,分别对22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和乙肝标志物检测并比对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组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组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病毒载量高于105拷贝/m l分别达91.9%和77.8%)。结论 HbeAg与HBV DNA定量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才能准确反映不同个体HBV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8.
实时FQ-PCR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HBV—M)检测对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800例本院传染科住院及门诊可疑病人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用FQ—PCR检测800例。HBV—DNA阳性例数602,阳性率87.81%,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800例,HBV—M的阳性例数477,阳性率59.63%,通过χ^2检检,χ^2=2.98,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中,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更优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HBV—M。  相似文献   

19.
乙肝前S1抗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HBV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及HBV—DNA定量检测的对比分析,对其阳性率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372例乙肝惠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比较。结果: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为63.7l%,HBeAg阳性率为48.38%,HBV—DNA阳性率为67,47%,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显示,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强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捡出率高。结论:乙肝病毒前sl抗原能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状况,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怡伶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03-2004
目的:探讨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乙肝标志物模式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率的方法。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检测它的HBV DNA含量及乙肝两对半指标,按照两对半指标的模式进行分组,同时设对照组。结果:在5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共检出“大三阳”、“小三阳”及HBsAg(+)抗-HBc(+)三种模式,其中以“小三阳”及HBsAg(+)抗-HBc(+)为主,阳性率分别为53.45%和32.75%,除“大三阳”的HBV DNA的阳性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模式的HBV DNA的阳性率及三种模式的HBV DNA平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乙肝标志物模式与乙肝后肝硬化有密切关系,乙肝患者应当结合乙肝两对半指标及HBV DNA含量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