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栽培于广西地区2 个圆叶葡萄品种‘Noble’和‘Carlos’为实验材料,以真葡萄品种‘赤霞珠’和‘雷司令’为对照,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其种子发育过程中多酚组成和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在4种葡萄发育过程的种子样品中共检测到106种多酚,包括48种鞣花酸及前体物、24种黄酮醇、20种羟基苯甲酸、9种黄烷-3-醇、3种芪类和2种羟基肉桂酸。鞣花酸及前体物(主要是前体物)和黄烷-3-醇(主要是没食子酰化体和单体)分别是圆叶葡萄和真葡萄种子中最主要的多酚类型,但其含量在不同年份和品种间具有较大差异。前体物含量在圆叶葡萄‘Noble’幼果期种子中较高,然后逐渐下降,完全转色后再次上升;‘Carlos’则在浆果转色前种子中含量较高,随后略有下降。黄烷-3-醇在真葡萄‘雷司令’种子中2013年随着浆果发育含量显著升高,转色时含量达到最高,随后有所下降,2014年不受发育期的影响;‘赤霞珠’则分别在2013年幼果期和2014年果实完熟时的种子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南方葡萄育种材料,改良葡萄品种,提高葡萄品种的抗性,本文研究了5个圆叶葡萄品种Fry、Alachua、GV、Carlos和Noble在成都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的避雨栽培表现。结果表明:5个圆叶葡萄品种表现出对四川省湿热气候下较强的适应性,长势良好,抗性强,其中以GV表现最好,成活率较高,成熟期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适宜在成都地区推广避雨栽培。  相似文献   

3.
对调色葡萄品种‘烟73’、‘烟74’、‘Kolor’、‘Tintorera’和‘Dornfelder’成熟期果实和小规模发酵的葡萄酒进行基本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分析。结果表明,‘Kolor’和‘烟73’果实花色苷含量较高,均超过4?000?mg/kg(以果实鲜质量计);‘Tintorera’和‘烟73’果实黄酮醇含量较低,分别为43.99?mg/kg和59.6?mg/kg(以果实鲜质量计);‘Dornfelder’果皮黄烷醇含量最低。在5?个调色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中,‘烟73’的花色苷质量浓度最高(1?827.87?mg/L);‘Tintorera’葡萄酒中黄酮醇(19.87?mg/L)、黄烷醇(35.34?mg/L)和酚酸(43.77?mg/L)质量浓度都低于其他品种。对果实花色苷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能将大部分品种很好地区分。在此基础上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能将各品种的果皮和果肉很好地区分,筛选出的差异物质大多为F3’5’H羟基取代花色苷。利用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中共同的酚类物质构建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结果显示,有70.37%的物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针对调色葡萄的酚类物质轮廓进行分析,能为干红葡萄酒以颜色和辅色为目的的调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裴旋旋  史宁  卢浩成  王军 《中国酿造》2022,41(3):219-227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指纹技术对葡萄品种进行鉴定,测定葡萄果实的理化指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和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品种被鉴定为‘贝达’,果实糖度为18.07 °Bx,酸度为19.9 mg/g;分别共鉴定出游离态、结合态香气物质70种、44种,其中C6、C9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香气物质的90%以上;果实花色苷中甲基花翠素类花色苷含量最高(108.68 mg/kg);黄酮醇中槲皮素类含量最高(47.48 mg/kg);表儿茶素在果皮和种子中含量最高,分别为1 819.72 mg/kg和2 009.62 mg/kg。‘贝达’葡萄果实的品质分析可为其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对酿酒圆叶葡萄品种Noble和Carlos浆果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其中含有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等成分。Noble的挥发性成分总含量高于Carlos,2个品种中含量最高的成分都是(E)-2-甲基环戊醇和4-羟基-2-丁酮,二者在挥发性组分种类和含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了6个白葡萄品种‘霞多丽’、‘小芒森’、‘贵人香’、‘雷司令’、‘长相思’和‘维欧尼’果皮和种子中类黄酮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长相思’果皮含有较多的黄酮醇(10.61 mg/kg),显著高于‘贵人香’、‘霞多丽’和‘维欧尼’(P<0.05)。此外,异鼠李素仅在‘小芒森’和‘长相思’中检测到,芦丁和山奈酚仅在‘贵人香’和‘雷司令’中检测到。‘维欧尼’果皮的黄烷醇含量较高(2.74 g/kg),‘小芒森’葡萄籽中的黄烷醇含量较高(11.15 g/kg),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基于类黄酮物质含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类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与白葡萄品种密切相关,可以将供试的白葡萄品种区分开。  相似文献   

7.
中早熟苹果品种可以丰富水果市场,是苹果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其贮藏特性及品质差异意义重大。本实验以‘鲁丽’‘鲁艳’两个苹果新品种为研究对象,以其亲本‘嘎啦’为参照,探究3种苹果的贮藏品质和酚类物质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嘎啦’苹果,‘鲁丽’苹果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最高,果皮a*值最大,外观品质最佳、适于鲜食,而‘鲁艳’苹果总酸度高、固酸比低,贮藏期间乙烯释放量高,不耐贮藏。与‘嘎啦’和‘鲁艳’苹果相比,‘鲁丽’苹果有着最高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能力最强。3种苹果主要的酚类物质也因品种、成熟度和果实部位存在差异,‘嘎啦’和‘鲁丽’苹果果肉均以绿原酸含量最高,而‘鲁艳’苹果表儿茶素含量最高,果皮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果肉。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硬度与a*值有高度显著负相关性(P<0.001),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与总酚、总黄酮、绿原酸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高度显著正相关(P<0.001),主成分1主要由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表儿茶素含量等指标决定,成熟...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欧亚种葡萄‘赤霞珠’(无性系338和685)、‘宝石解百纳’和山葡萄品种‘双优’、‘双红’、‘双丰’,以及山欧杂种葡萄品种‘北冰红’果实中花色苷、黄酮醇、黄烷-3-醇和香气化合物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山葡萄总花色苷含量远高于欧亚种葡萄,以花色素双糖苷为主,山葡萄未检测出酰化的花色苷;欧亚种葡萄只检测出花色素单葡萄糖苷;山欧杂种葡萄既含有花色素单葡萄糖苷,又含有花色素双糖苷,还含有2种酰化的花色素双糖苷。欧亚种葡萄槲皮素类黄酮醇含量最高,而山葡萄的杨梅酮类黄酮醇含量最高;欧亚种葡萄果皮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高于种子,而山葡萄则相反;山葡萄的C_6/C_9类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欧亚种葡萄。通过分析和总结供试品种(品系)果实类黄酮及香气物质含量和组成的差异,这些指标可以为区分欧亚种葡萄、山葡萄和山欧杂种葡萄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红地球’‘瑰香怡’‘巨峰’‘醉金香’4个葡萄品种葡萄的果皮、种子、果梗中的多酚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乙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发现,葡萄组织的多酚含量与葡萄种类有关,不同品种的葡萄籽中多酚含量相比于果皮、果梗多酚含量高。果皮、籽多酚含量最高的品种为‘瑰香怡’,果梗多酚含量较高的品种为‘瑰香怡’与‘巨峰’,4个品种酚类物质含量与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清除效果呈正相关性,其中葡萄籽多酚对上述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显著,最高可达98%。  相似文献   

10.
酚类物质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品质至关重要,以‘黑比诺’、‘马瑟兰’和‘北红’为试材,分别于转色初期、盛期、成熟期和采收期采样,测定果实中总酚、黄烷醇和黄酮醇等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结果表明,3个品种总酚、总单宁和总花色苷含量因品种特性在成熟过程中呈不同变化趋势;采收时,3个品种中黄烷醇为主要单体酚,‘黑比诺’显著高于‘马瑟兰’和‘北红’,分别高63.97%和66.77%,儿茶素为主要成分;羟基苯甲酸为3个品种中含量第二高类酚,‘北红’显著高于‘黑比诺’和‘马瑟兰’,分别高12.27%和28.31%,主要成分为香草酸;‘马瑟兰’中黄酮醇显著高于‘北红’和‘黑比诺’,是‘北红’和‘黑比诺’的1.91倍和3.13倍;白藜芦醇表现为‘马瑟兰’>‘北红’>‘黑比诺’。对3个品种采收期单体酚含量进行PCA和OPLS-DA,筛选出差异物质主要为黄烷醇类。该研究针对不同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红色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品丽珠’‘美乐’‘黑比诺’及‘马瑟兰’为试材,在陕西省合阳县气候条件下研究了葡萄成熟过程中浆果的还原糖、总酸的变化趋势,并测定了成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皮总酚、果皮单宁和花色苷含量,以及穗质量、果梗率、出汁率、种子含量、果穗尺寸、粒质量、果穗紧密度、果实病害与卫生情况。研究表明,5个供试品种成熟果实糖含量以‘赤霞珠’‘美乐’较高,‘马瑟兰’次之,‘黑比诺’‘品丽珠’较低。总酸含量为5.0 g/L左右,成熟系数均大于20。果皮总酚、总花色苷、总单宁含量较高,其中‘赤霞珠’‘品丽珠’‘马瑟兰’的表现较好。总体来看,‘赤霞珠’‘美乐’和‘马瑟兰’可作为陕西合阳地区的推荐种植品种,采收时间以8月31日—9月4日为宜。研究结果将为合阳地区酿酒葡萄的种植示范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美乐’‘马瑟兰’‘西拉’‘黑比诺’为试材,调查倾斜式单干水平蔓(SS)与倾斜式单干双水平蔓(SD)树形对不同葡萄品种果实产量、基础理化指标、酚类物质以及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SS树形,SD树形可显著提高4个葡萄品种的果实产量,可显著提高‘黑比诺’果实糖类物质含量,提高‘美乐’‘马瑟兰’总酚、类黄酮、黄烷三醇、单宁、总花色苷等物质总含量以及‘美乐’‘黑比诺’香气物质含量;可显著降低‘美乐’‘马瑟兰’‘西拉’糖类物质含量,‘西拉’‘黑比诺’总酚、类黄酮、黄烷三醇、单宁、总花色苷等物质总含量以及‘马瑟兰’‘西拉’香气物质含量。以上结果表明,两种树形对不同葡萄品种的基础理化指标、酚类物质以及香气物质影响不一,糖酸、酚类物质以及香气物质含量不仅受树形影响,还与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新疆主要栽培品种梨生长发育期果实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选取‘库尔勒香梨’‘早酥梨’及其杂交后代‘新梨7号’果实为试材,对其总酚、总黄酮、酚类物质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种梨果实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总体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花后50 d‘早酥梨’果实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分别达23.10、32.25 mg/g和29.12 μmol/g;花后80 d,‘早酥梨’果实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达80.74 μmol/g。不同生长发育期同品种梨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果实中的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槲皮葡萄糖苷、山柰酚-3-O-葡萄糖苷含量总体逐渐降低,其中熊果苷含量最高,平均值为5 797.82 μg/g,其次是绿原酸含量,平均值为1 781.02 μg/g。梨果实中总黄酮、总酚、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 种梨幼果期(花后50 d)酚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较高,‘早酥梨’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比‘库尔勒香梨’和‘新梨7号’高。  相似文献   

14.
罗娅 《食品科学》2014,35(23):88-91
以5 个新西兰主栽费约果品种为试材,比较不同费约果品种果实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费约果果实富含多酚类物质,特别是原花青素,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不同基因型和果实不同部分(果皮、果肉和果浆)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差异。在5 个品种中,“Anatoki”具有最高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且费约果果实的果皮积累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最多,其次是果肉,果浆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2):180-184
为了解贵州主栽蓝莓品种果实中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综合抗氧化活性,以贵州规模化种植的粉蓝、圆蓝、巴尔德温和灿烂为试材,测定其9种酚类组分含量、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并用FRAP法、总还原力(TRAP)、DPPH法和ABTS法开展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对4个品种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没食子酸、表儿茶素、芦丁、p-香豆酸、槲皮素、儿茶素、鞣花酸、绿原酸、阿魏酸是供试蓝莓果实中的酚类成分较高,4个品种蓝莓果实中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粉蓝中没食子酸、阿魏酸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圆蓝中绿原酸、鞣花酸和芦丁含量最高,巴尔德温中槲皮素和花色苷含量最高,灿烂果实中儿茶素、表儿茶素、p-香豆酸和总酚含量最高;4个品种蓝莓果实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灿烂的抗氧化活性指数最高;蓝莓果实中不同活性成分对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绿原酸含量对FRAP值具有较强贡献,阿魏酸、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对TRAP值的贡献极强,没食子酸含量对DPPH值的贡献极强,花色苷含量对ABTS值的贡献较强,抗氧化活性指数(ACI)与表儿茶素和p-香豆酸含量呈现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以白色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爱格丽’‘雷司令’‘小芒森’和‘贵人香’为试材,在陕西省合阳县气候条件下探讨葡萄成熟过程中浆果的还原糖、总酸的变化趋势,并测定成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皮中总酚和单宁含量。结果表明‘爱格丽’在8月中、下旬成熟;‘雷司令’‘贵人香’和‘霞多丽’在9月上旬成熟;‘小芒森’在9月中旬成熟。成熟时‘小芒森’的含糖量最高,‘爱格丽’次之,‘雷司令’较低;含酸量‘小芒森’最高,‘霞多丽’最低,5个品种的糖酸比均大于20。‘贵人香’和‘霞多丽’的总酚和单宁含量较高。综合来看,‘爱格丽’与‘小芒森’可作为合阳地区白色酿酒葡萄的主推品种,‘贵人香’与‘霞多丽’为次要栽植品种,研究结果将为合阳地区酿酒葡萄的种植示范和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班清风  王庆国  彭勇 《食品科学》2018,39(13):258-265
苹果含有多种功能性酚类物质,但对其采后货架期间的变化规律尚无系统研究。本实验以‘乔纳金’苹果 为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后贮藏3 个月,货架时间和温度对果皮和果肉中 5 种单体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乔纳金’苹果果皮中金丝桃苷含量最高,果肉中绿原酸含量最高,随着货架时 间的延长,‘乔纳金’果实中金丝桃苷、绿原酸、槲皮素、芸香叶苷及总酚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根皮苷含量呈上 升趋势。1-MCP有效地延缓了贮藏期和货架期果皮、果肉中金丝桃苷、总酚含量的下降和根皮苷含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以‘红地球’葡萄为材料,分别在果实转色始期和转色末期进行1、2、4片摘叶处理,对不同摘叶处理的果实理化指标、果皮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将这些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同时选择得分较高的2个处理,对其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并对酚类物质含量与类黄酮合成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摘叶处理对葡萄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多数摘叶处理提升了果实的糖含量,增加了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上调了类黄酮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CHS3、DFR1、FAOMT、CHI2和GST4基因与酚类物质的含量关系密切。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在‘红地球’葡萄转色末期从结果枝基部摘除1片叶处理,所得果实的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4年生避雨栽培的‘阳光玫瑰’和‘巨玫瑰’葡萄为试材,对葡萄果实进行人工诱导日灼处理,研究不同物候期人工诱导日灼处理下两品种日灼发生情况及特点,以及不同发育期和不同日灼进程葡萄果实的总酚含量变化,探索葡萄果实日灼发生的表面阈值温度、敏感时期及日灼与果实总酚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人工诱导日灼处理下‘阳光玫瑰’葡萄在E-L31~E-L33时期较容易发生日灼,在E-L33时期对日灼最敏感;‘巨玫瑰’葡萄在E-L31与E-L32时期较容易发生日灼,在E-L32时期对日灼最敏感。整个果实发育期‘阳光玫瑰’较‘巨玫瑰’葡萄更易发生日灼,两品种在日灼发生进程中果实总酚含量均在日灼诱导后有一次显著升高,‘阳光玫瑰’葡萄正常果中总酚含量在各个发育期均显著低于‘巨玫瑰’葡萄,表明果实总酚含量与日灼发生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通化葡萄产区主栽4个品种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何文兵  李乔  张来钰 《食品科学》2017,38(17):107-113
以吉林省通化葡萄产区主栽‘双红’、‘双优’、‘公酿1号’和‘北冰红’4个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技术对4个葡萄品种的基本理化指标、总酚、总花色苷、色度、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双红’和‘北冰红’的硬度较大,‘双优’和‘公酿1号’的单果质量和出汁率较好;‘双红’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丰富;4个葡萄品种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公酿1号’的总酸含量、‘北冰红’的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双红’的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4个葡萄品种均呈紫红色,颜色最深为‘双红’;4个葡萄品种果实中共鉴定出7大类96种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种类和相对含量最高为‘北冰红’。4个葡萄各具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可以利用其各自特点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加工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