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氢氧化钠与甘油混合物催化猪油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氢氧化钠与甘油混合物催化猪油酯交换反应的工艺,结果显示最优工艺为反应温度140℃,氢氧化钠浓度0.3%,反应时间45min,甘油与氢氧化钠质量比1:1,此条件下酯交换程度为97.6%,产物中甘三酯含量为94.4%。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体系酶法催化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CO2超临界体系酶法催化甘油解反应制备甘油二酯进行研究,考察了底物大豆一级油/甘油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加酶量、加水量、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甘油二酯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为:大豆一级油与甘油摩尔比2:1,反应温度65℃,加酶量2.5%,甘油含水量1%,反应时间7h,搅拌速度120r/min,得到反应产物中甘油二酯含量为70.2%,其中1,3-甘油二酯含量迭56.2%。与常规甘油解相比,甘油二酯含量要高出7%左右,其中1,3-甘油二酯含量要高出5%左右,并且,时间减少2h左右。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型絮凝剂木素季胺盐的合成条件优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盐法制浆黑液中的木素为原料,合成了阳离子型木素季胺盐絮凝剂。对影响合成的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投料方式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物质量比、活化时间、反应时间和水的添加量等因素对絮凝剂木素季胺盐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剂木素季胺盐的合成的适宜条件为:过硫酸铵催化,反应温度70℃,搅拌速度500r/min,一次性投料,活化时间3min,木素与单体质量比为1:2.5,反应时间4h,木素与水质量比为1:1。  相似文献   

4.
盐酸制备小麦微孔淀粉的性能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盐酸制备小麦微孔淀粉,研究盐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微孔淀粉的结构.结果表明:盐酸制备小麦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盐酸浓度4.0%,反应时间16h,反应温度45℃,搅拌速度为1500r/min.通过XRD、DSC分析发现:小麦微孔淀粉的结晶部分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物酶法对葵花油与植物甾醇的酯交换反应技术参数和条件进行了探索。采用Novozym435脂肪酶,催化植物甾醇与油脂的酯交换反应。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甾醇浓度5%,酶添加量1%,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00℃,搅拌速度600r/min,在最佳条件下酯交换反应的酯化率达到89.7%。  相似文献   

6.
化学催化法制备甘油磷酸胆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反应时间、搅拌条件、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对以磷脂酰胆碱(PC70)为原料化学催化法制备甘油磷酸胆碱(GPC)的影响。单因素试验表明:较佳的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80min,底物浓度为10%(m/v),催化剂用量为0.75(v/m,甲醇溶液),反应溶液与催化剂搅拌均匀后进行静置反应。该试验条件下GPC产率为97.4%。  相似文献   

7.
利用盐酸对小麦淀粉进行处理,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盐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微孔淀粉的结构。研究表明:盐酸制备小麦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盐酸浓度4.0%,反应时间16h,反应温度45℃,搅拌速度为1500r/min。通过XRD、DSC分析发现:小麦微孔淀粉的结晶部分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8.
酶促反应合成蔗糖棕榈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以Novozym 435脂肪酶为催化剂,以蔗糖和棕榈酸为底物的糖酯合成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考察了在丙二醇和正己烷存在下,底物酸糖摩尔比、含水量、温度、脂肪酶浓度、时间以及摇床速度对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底物棕榈酸与蔗糖的摩尔比为1.2∶1.0、含水量为4%,反应温度为65℃、脂肪酶浓度为棕榈酸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4.5 h、摇床速度为200 r/min时,棕榈酸的转化率可达到86.94%.  相似文献   

9.
以钛白废酸和石灰为原料制备钛白石膏,再以钛白石膏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硫酸钙晶须,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料浆浓度等因素对硫酸钙晶须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60 min、搅拌速度为70 rpm和料浆浓度为4%条件下,制备得到的产物形貌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10.
赵磊  唐婧  王成涛 《食品科学》2013,34(6):19-26
对固定化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合成葡萄糖棕榈酸酯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脂肪酶添加量、底物浓度、底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分子筛添加量为影响因素,应用二次回归中心组合法进行五因素五水平试验,以葡萄糖棕榈酸酯产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酶法合成葡萄糖棕榈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脂肪酶添加量14.67U、底物浓度1.31mol/L、底物物质的量比(棕榈酸:葡萄糖)3.03:1、反应时间6.63h、分子筛添加量0.71g、反应温度45℃、转速150r/min,在此条件下,葡萄糖棕榈酸酯产率实际值为89.72%,与预测值相近。固定化假丝酵母脂肪酶重复使用7次后仍能保持40%的酶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棕榈油硬脂和葵花籽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零反式脂肪酸涂抹脂基料油。考察了不同搅拌速度、反应温度、酶加量和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前后油脂的熔点、晶型和结晶速率等结晶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搅拌速度200 r/min,酶加量6%,在70℃下反应3 h为最优的酯交换条件。酯交换产物的熔点大幅下降,晶型主要以β’晶型为主,结晶速率变慢。  相似文献   

12.
通过L16(45)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碱煮法提取稻秸秆纤维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案,确定烧碱浓度、碱液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固液比等因素与提取的稻秸秆纤维组成及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组合是碱液温度90℃、反应时间120min、搅拌速度720r/min、固液比1g∶30ml、秸秆/氢氧化钠(质量比)1∶0.6;稻秸秆纤维的最佳性能是平均长度10.3mm,宽度19.3μm,成纤率25.88%,未离散率0.5%,纤维中纤维素成分质量分数为74.85%,灰分质量分数为2.21%。对最佳工艺参数下制备的稻秸秆纤维进行了微观结构和红外分析,为后期研究新型稻秸秆纤维复合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制备盐酸小檗碱微胶囊,研究制备中乳化剂的用量、皮芯比、乳化时间、固化时间、乳化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探讨最佳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5%,皮芯比为5∶12,乳化时间150min,固化时间120min,乳化温度50℃,搅拌速度1200r/min时,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与包埋率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14.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羧甲基淀粉。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羧甲基淀粉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羧甲基淀粉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淀粉与氯乙酸钠物质的量比1∶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5?h、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18.8%、搅拌速率380?r/min、球磨介质堆体积500?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羧甲基淀粉取代度为0.540?1。FTIR、XRD、SEM检测进一步证实木薯淀粉发生了羧甲基化反应。理化特性结果显示,羧甲基淀粉的黏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吸水性、保水性、冻融稳定性、抗酸碱性、抗酶解性等均得到较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壁材,以锐铁矿型二氧化钛为芯材制备了微胶囊.该微胶囊可通过后整理方法施加到聚丙烯非织造布中,当微胶囊的壁材破裂后释放出二氧化钛,可促进聚丙烯非织造布的光降解.研究了壳聚糖的浓度、溶液pH值、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和复凝聚时间对微胶囊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阿拉伯胶质量浓度为6%、二氧化钛质量浓度为0.8...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动物胶爆珠在国际市场上的材质禁忌和可贮存周期不足问题,在植物胶壁材取代动物胶壁材基础上,采用单因子试验粗选和正交试验平衡优化结合的方法,对溶胶温度、搅拌速度、卡拉胶添加比例及丙三醇添加比例共4个因子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直观分析。结果表明:①溶胶温度、搅拌速度、卡拉胶添加比例及丙三醇添加比例均对植物胶壁材爆珠品质有极显著影响,其影响顺序为:搅拌速度 > 丙三醇添加比例 > 卡拉胶添加比例 > 溶胶温度。②植物胶壁材爆珠溶胶工艺参数宜为:溶胶温度80℃、搅拌速度180 r.min-1、卡拉胶添加比例0.5%、丙三醇添加比例0.9‰。③通过提高溶胶温度、搅拌速度、丙三醇添加比例,可使得植物胶壁材爆珠的滴制成型质量优于动物胶壁材爆珠,且可贮存周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虾壳中甲壳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脱除虾壳中无机盐的最佳条件为:室温、超声波频率60kHz、功率180W、柠檬酸浓度为14%、液料比为12∶1(mL/g)、反应时间22min;脱除虾壳中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为:60℃,超声波频率60kHz,功率100W,NaOH浓度为5%,液料比为5∶1(mL/g),反应时间20min。在最佳提取工艺下制备的甲壳素产品含氮量为5.92%,灰分含量为0.04%,水分含量为3.8%,得率21.3%。  相似文献   

18.
用盐酸法对罗非鱼鱼鳞脱灰工艺进行研究。考察盐酸浓度、料液比、搅拌速度、浸酸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脱灰率的影响。在常温(20℃)下,盐酸浓度0.5mol/L、料液比(体积分数)1∶15、搅拌速度100r/min、浸酸时间1.5h时,灰分含量为1.94%。脱灰率达到94.77%,灰分含量2%,达到企业对灰分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优化了樟树叶天然染料微波提取的条件及提取液对羊毛染色的条件.讨论了氢氧化钠用量、微波功率、辐射时间等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讨论了提取液对羊毛染色时染色pH值、染色温度、时间、硫酸钠用量等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优化工艺为:氢氧化钠0.25 mol/L、微波功率595 W、辐射时间11 min、料液比1∶20.提取液对羊毛直接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液pH值5.00左右,染色温度100℃,时间60 min,浴比1∶50.樟树叶提取液染色羊毛具有一定的牢度,媒染可适当提高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20.
对合成的改性超支化聚合物在脱墨浆中进行了助留应用试验。通过单条件确定法,对聚合物单体与核试剂比值、CPAM与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比例、助留剂用量(相对于绝干纤维)、搅拌速度、加入聚合物后的反应时间以及浆料pH值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终确定了脱墨浆中助留剂的最佳使用条件:CPAM用量为0.05%(相对于绝干纤维),与4号改性聚合物(聚合物单体与核试剂的比值为1∶10)以1∶4的比例配合使用,加入聚合物后的反应时间为30s,搅拌速度为500r/min。同时,实验还证明在酸性至中碱性的浆料pH值范围内,其应用效果都很好,可应用于酸性至中碱性较宽pH值范围内的抄纸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