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准确定量肉及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的含量,建立了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系统。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羊肉质量与DNA含量、DNA含量与DNA拷贝数之间均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选择DNA含量作为中间换算值,计算出羊肉的质量与拷贝数之间的关系为M_羊=0.03C+0.69。应用建立的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对已知质量分数的羊肉模拟混合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无论在两两混合还是多肉样混合的情况下,其含量偏差最大为1.52%,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对市售样品的检测,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不同样品中羊肉的含量,并发现可能存在掺假现象,说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实验建立的微滴数字PCR定量方法在肉及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检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肉制品日常检测及是否掺假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秀平  苗丽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7):119-123,130
为准确定量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的含量,以羊单拷贝基因为扩增靶基因,设计合成羊源的引物、探针,制备羊源和脊椎动物通用基因的重组质粒以构建标准曲线,通过方程算出各自的拷贝数,根据拷贝数的比值计算样品中羊肉源成分占总肉成分的百分比含量,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对已知目标肉含量的混合肉样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低检测到羊的DNA含量为0.02 ng/μL。对已知目标肉含量的混合肉样进行定量检测发现,羊肉掺入量为90%、50%时所得结果相对准确,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69%和10.82%, 且不受外源物种的干扰。本试验建立的定量PCR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不同样品中羊肉的含量,并发现存在掺假现象。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PCR)与微滴式数字PCR技术(micro-droplet digital PCR,ddPCR)相结合,利用ddPCR建立拷贝数和羊肉质量的函数关系,确立了基于rPCR定量检测羊肉含量的方法。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除绵羊和山羊外,非目标物种DNA未出现特异性扩增;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ng/μL;通过对已知成分的混合样品和市售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含量在5%以上的羊肉进行准确定量。因此,该方法在肉制品中羊肉含量检测和掺假鉴别方面具有较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微滴式数字PCR对肉制品中羊肉和猪肉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肉制品中羊肉和猪肉的量化研究,本文应用微滴式数字PCR对肉制品进行定量检测。通过在看家基因上设计单拷贝特异性引物,能更好的鉴别是人为因素的掺假还是在加工过程中无意的带入。根据dd PCR的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肉质量和DNA的浓度,DNA浓度和DNA拷贝数(C)成现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人为掺假及市售样品检测以验证此方法。以DNA浓度作为中间换算值,得到肉质量和DNA拷贝数之间的换算关系M_羊=0.12C-10.6 M_猪=0.07C+4。通过对已知掺假比例的肉样及市售样品进行检测,能够较好的得到掺假肉的质量。目前市场上存在一定的掺假现象且该检测方法具有一定市场应用前景,本文建立的微滴式数字PCR在羊肉和猪肉及其制品中的掺假检测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对目前混乱的肉制品掺假的市场监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参考外文文献中羊肉和猪肉的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分别建立一种定量检测羊肉制品中羊源和猪源性成分的微滴式数字PCR方法,并将该方法与标准SN/T 2051-2008中实时荧光PCR方法做对比来检测3份羊肉制品中的羊源和猪源性成分。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5号、9号、23号样品中的羊源性成分的Ct值分别是14?424/19?214、18?345/20?147、17?321/20?542;猪源性成分的 Ct 值分别是18?923/34?483、20?121/28?963、20?352/33?851;微滴式数字PCR方法检测5号、9号、23号样品中的羊源和猪源性成分的DNA拷贝数分别为236/0 copies/μL、421/0?3copies/μL、402/0?11copies/μL。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检出3份样品中均含有羊源和猪源性成分,而微滴式数字PCR方法能够对DNA模板定量分析。结论:在肉种成分真伪鉴定上,微滴式数字PCR方法较实时荧光PCR方法更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 PCR)技术对食品和饲料中鹅源性成分进行检测与精确定量。选取鹅的单拷贝核基因作为靶基因,建立了鹅源性成分靶基因拷贝数与样品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选取21种常见动物物种及鹅的9个品系对所设计的引物及探针的种间特异性和种内保守性进行了验证,并对该方法的检测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检测下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进行了验证,利用已知鹅源性成分含量的样品和市售商品对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及探针具有良好的种间特异性和种内保守性,该定量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和定量检测下限分别为1 copy/μL和5 copies/μL,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可用于对食品和饲料中鹅源性成分进行检测和精确定量。  相似文献   

7.
将低价肉类原料掺入高价肉制品是一种典型的肉类掺假方式,为准确鉴别牛肉及牛肉制品的真伪,建立一种基于双重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的牛源性成分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14 种动物的Beta-actin单拷贝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设计牛源性特异性引物、探针与动物源性成分通用引物、探针并建立双重ddPCR体系,推导出牛源性成分质量与其特异性扩增拷贝数之间的计算公式,对牛源性成分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得到牛源性成分质量M牛(mg)与其特异性扩增拷贝数浓度C牛(copies/μL)之间的计算公式为M牛=0.033C牛+2.37,对已知牛肉质量的混合肉样品与不同部位的牛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牛肉定量检测值与实际质量基本一致。同时拷贝数相对含量可辅助判断肉制品中是否存在非牛源性的其他动物源性成分掺假。对市售样品的检测发现,存在目标肉样含量不达标以及不同程度的动物源性成分等掺假现象,说明该检测方法可为牛肉制品掺假量化判定和混合源性产品分级鉴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杨硕  江丰  刘艳  李诗瑶  王鸣秋  马弋  林敏  张莉 《食品科学》2017,38(16):280-286
目的:为市售核桃乳中核桃源及主要掺杂物种大豆两种源性成分建立准确、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从植物组织(核桃、大豆)或是植物蛋白饮料(核桃乳饮料)提取核酸后,主要采用多重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测算单位质量核桃和大豆的目的基因拷贝数比值,建立基因拷贝数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该比例关系换算出植物蛋白饮料中核桃和大豆的投料量,以实现对植物蛋白饮料中植物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结果:基于多重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市售产品中大豆和核桃源性组分的方法,引物探针特异性好,目标物种间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核桃中掺杂大豆的质量检测限为0.5%,相对误差为5.6%。将单一源性5种不同质量下靶基因拷贝数之比与5种不同比例混合源性靶基因拷贝数之比通过重复3次检测,综合比较并拟合后得到单位质量下拷贝数(C_(大豆)/C_(核桃)=1.771 1)的换算比例值。在从商品超市中抽取的11份不同品牌的核桃乳中(仅含核桃一种植物源成分),多重微滴式数字PCR方法检测显示:11份样品均检出核桃源性成分,6份样品检出大豆源性成分,其中4份样品中大豆与核桃质量之比高于10%,判断存在掺杂使假;2份样品大豆与核桃质量之比低于0.2%,极低的检出量推断为工艺沾染。结论:采用多重微滴式数字PCR准确、快速的定量方法可作为鉴别核桃乳中掺杂使假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冷冻羊肉卷中羊肉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类研究》2016,(7):26-29
目的:探索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冷冻羊肉卷中羊肉含量。方法:以羊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为羊特异性基因,线粒体12S rRNA为内参基因,应用ΔCt法对羊肉含量进行相对定量,并与称重法进行比较,分析基因拷贝数和羊肉脂肪含量对定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荧光PCR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在羊肉含量为1%~100%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0 1)。检测7个市售冷冻羊肉卷样品,荧光PCR方法检测出的羊肉含量与称重法羊肉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45 0(P0.001),平均绝对差异为-11.0%,95%可信区间为(-7.4%,-14.6%)。基因拷贝数不同和羊肉脂肪含量不同对内参基因扩增Ct值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2和0.206)。结论:荧光PCR法可用于快速检测冷冻羊肉卷中羊肉成分的相对定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肉制品中猪源性成分的相对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针对猪的ER-beta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序列,并对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进行了验证。构建重组质粒,利用质粒拷贝数的log值和Ct值构建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各个样本拷贝数,将待测样本和标准种源样本的拷贝数进行比较,确定检测样本的猪源性含量。结果实际掺加量分别为20%、40%、50%和60%的混合样品经该方法检测所得掺假量均值为猪体系24.8%、53.1%、53.1%、61%,检测结果与其实际含量基本一致。结论该方法基本能实现肉制品中猪源性成分的相对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羊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并且量化羊肉成分含量的方法。以羊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出具有特异性引物。选择真核生物核糖体16S rDNA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法。羊肉质量百分比的对数值与之对应的循环阈值差值ΔCt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回归公式为y=-3.4057x-0.3112,R2=0.9916,扩增效率达E达96.62%。本试验中羊源性DNA检测限可达16 pg/μL,回收率在93.07%~106.20%。抽取8份市售羊肉制品进行检测,有3份含量低于50%。本试验中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操作方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所得数据可靠,为肉制品羊源性成分检测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肉类研究》2015,(9):30-33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出市场中掺假牛肉制品,采用Taq Man探针法,建立一种用于快速有效检测牛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选择Gen Bank中牛β-acti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及Taq Man探针,以构建的p MD-18T-96-beef质粒为标准品,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标准品经PCR、测序和酶切鉴定正确,建立的标准曲线Ct值与模板拷贝数对数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斜率为-3.345,敏感度为46.1 copies/μL。特异性实验表明,用该方法检测猪肉、羊肉、鸡肉、鸭肉、鹅肉等非牛肉制品结果均为阴性。批内重复实验变异系数均小于0.98%,批间重复实验变异系数均小于0.33%,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与SN/T 2051—2008《食品、化妆品和饲料中牛羊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PCR法》同时对市场上40份牛肉加工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检测有3份样品为牛源成分阴性,与SN/T 2051—2008方法检测结果相同。可见,本实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适用于检测市场中肉类掺假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检测肉制品中DNA的来源进行动物源性检测是打击鲜肉及加工肉制品制假掺假的重要技术手段。依据GB/T 25165—2010《明胶中牛、羊、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合成用于TaqMan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引物和探针,利用鲜肉及加工肉制品进行羊源性成分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研究。首先利用12 种不同动物鲜肉组织的DN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然后以羊源DNA梯度稀释液为模板进行灵敏度实验,最后在加工肉制品中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定量检测能力。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羊源性成分检测特异性,对其他动物来源的鲜肉DNA均无扩增信号,可以检出羊肉和猪肉混合样品中0.1%的羊肉;方法灵敏度高,可以检出10 pg的羊源DNA;方法适用性广,可以对加工肉制品(羊肉干)进行羊源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微滴数字PCR法对肉制品中牛源和猪源成分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苗丽  张秀平  陈静  李轲  王永杰  白杰 《食品科学》2016,37(8):187-191
为准确检测肉及肉制品中肉源成分的含量,实验基于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ddPCR)技术,建立了定量检测肉及肉制品中牛肉和猪肉含量的方法。由ddPCR结果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鲜肉质量与DNA含量、DNA含量与DNA拷贝数之间均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并以DNA含量为中间值计算出DNA拷贝数(C)与生鲜肉质量之间的换算公式M牛=0.062C-0.943,M猪=0.045C-1.72。应用建立的数字ddPCR方法对已知目标肉种含量的混合肉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测量值和真实值基本一致,且不受外源物种的干扰。通过对市售样品的检测,能够准确检测出不同样品中牛肉和猪肉的含量,并发现存在掺假现象,说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实验建立的ddPCR方法在肉及肉制品中牛肉和猪肉含量的定量检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为肉制品真伪鉴别日常检测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检测方法,检测肉制品中牛源成分。先依据牛肉单复制基因组特异区域,通过多序列比对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再利用苯酚-氯仿法提取标准品基因组DNA,确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两种方法的反应条件,测定DNA模版纯度及浓度可得实验提取的DNA溶液不含杂质,在此基础上构建牛源性成分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检测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抗干扰性与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引物与探针在两种方法中均对牛肉有荧光信号显示,两种方法具有牛源性特异性,检测数值与实际样品数值基本一致,且两种方法抗干扰性较好,当存在其他肉类干扰时,仍可准确监测出牛源性,两种方法的最大误差分别为3.8%和4.0%;可定量检测不同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两种方法均未检测出样品10牛肉丸中牛源性成分,验证了市面上确实存在假肉情况。说明所用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肉制品中的牛源性成分,适用于市场中肉制品的检测,对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牛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并且量化牛肉成分含量的方法。以牛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出具有特异性引物。选择真核生物核糖体16SrDNA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法。牛肉质量百分比的对数值与之对应的循环阈值差值△Ct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回归公式为y=-3.3645x+0.8737,R2=0.9926,扩增效率达98.25%。通过模拟混合样品对标准曲线进行质量评估,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对牛肉成分的鉴定以及含量的检测,为量化肉制品中牛肉成分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的鸭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鸭线粒体DNA序列为目的基因,设计并筛选了鸭源性特异性引物及探针,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建立鸭源性成分检测方法。通过特异性、灵敏性、及盲样检测试验,对该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鸭源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及灵敏性,灵敏度约为0.01%(质量分数);通过市售盲样肉制品的检测,表明该体系可用于定性检测加工肉制品中的鸭源性成分。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对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的掺假鉴别。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牛、羊、猪、鸡、鸭、马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为研究对象,设计羊源性成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同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引入16SrDNA内参基因校正羊种属特异性基因测定方法,建立快速、高通量的鲜肉及鲜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确证方法,实现科学准确的食品掺假量化判定技术体系。通过特异性、通用性及模拟混合样品的检测,对所建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羊源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通用性,且通过标准曲线的构建,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均达0.996以上;通过羊种属特异性基因与16SrDNA内参基因Quantity值及校正系数,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羊源性成份的质量百分比含量,经模拟混合样品的检测,回收率平均值到达96.25%,说明量化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了解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以帮助判别掺假情况,应用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技术对市售的肉松、香肠、肉卷、预制调理肉、肉干及肉脯等23份样品动物源性成分进行筛查分析,同时,针对筛查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进一步确证。结果表明: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一致,提高了未知样品的筛查效率;在本次随机分析的样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结果与标签标示不一致的情况占比高达21.7%,肉制品掺假虚标情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基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以鸡的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猪的朊蛋白基因和牛的生长激素基因为靶基因,建立香肠制品中鸡、猪、牛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ddPCR方法特异性强,能特异性检测相应的鸡、猪、牛源性成分;根据肉粉质量(mg)与DNA质量浓度(ng/μL)、DNA质量浓度(ng/μL)与基因拷贝数浓度(copies/μL)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鸡肉粉、猪肉粉和牛肉粉质量(x1)与基因拷贝数浓度( y 2) 之间的关系式为: 鸡:x1=(n*y2)/273.946 - n/886.557 + 0.216; 猪:x1=(n*y2)/64.950 + n/60.644 + 0.215; 牛:x1=(n*y2)/62.839 + n/12.646 + 1.218(n为稀释倍数);基于建立的ddPCR方法对64 份市售不同种类香肠样品进行检测,在1 份原料标识仅为“猪肉”的香肠中检出鸡源性成分含量为18.68%。本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能够实现香肠中鸡、猪、牛源性成分的准确定量检测,并可以此判断“蓄意掺假”或“无意带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