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研究了由两种可聚合型乳化剂马来酸酐单十六酯羧酸钠(HEC16)和马来酸酐单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羧酸钠(MAEM)组成的复配乳化剂在St/MMA细乳液聚合中的应用。考察了复合乳化剂的比例、浓度对单体转化率和乳胶粒径大小及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在细乳液中的cmc较其在水中的cmc大。在复合乳化剂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MAEM比例的增加,复合乳化剂的cmc逐渐增大,复合乳化剂的转化率在单体聚合的前、后期均逐渐提高,单体液体粒径及乳胶粒径逐渐增大,小粒子逐渐增多,乳胶粒径分布逐渐变宽,单体聚合速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连续乳液种子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复合乳液,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得出复合乳液的最佳配方。考察了丙烯酸用量对乳液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及乳化剂用量对粘度的影响。采用离心法测得乳液的乳胶粒径分布,并对胶膜的耐水性及拉伸强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采用最佳配方可制得粘度适当、固含量适中、稳定性好、粒径分布较窄、转化率较高的BA/ST/MA/MMA/AA/AM复合乳液。由该复合乳液制得的胶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主链含有C=C双键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然后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A)共聚物乳液。讨论了MMA的用量对共聚物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A用量为体系总固含量的20%时,改性后的乳液分散稳定性最佳,涂膜的吸水率和耐水性等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纳米微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属于Gemini型的表面活性剂KD-1为乳化剂,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用于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考察了乳化剂KD-1用量、去离子水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微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对制备的微乳液进行流体力学性能的测定,并将制备的微乳液和胶膜与常规方法制备的微乳液和胶膜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KD-1用量40g,去离子水用量120 g,过硫酸铵引发剂用量0.46 g,反应温度80℃优化条件下制备的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固含量达40.50%,混合单体与乳化剂比例达20.6:1,转化率97%以上,微乳液平均粒径34.3 nm,克服了目前微乳液聚合中存在乳化剂含量高,而乳液中固含量低的两大缺陷.力学性能测定说明,制备的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属于膨胀性流体.与常规方法制备的微乳液相比,粒径小,表面张力低,成膜温度有所降低,而玻璃化温度有所提高,透明度、附着力、耐水性、耐冲击强度等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轿车地毯成型用聚合物乳液的粘接性,抗油性和耐水性,在以苯乙烯,丁二烯和丙烯酸为单体的乳液聚合体系中,又加入了醋酸乙烯酯和丙烯腈单体进行5元共聚合,试验研究了复合乳化剂,引发剂,电解质和5种单体的加入量及其加入方式对聚合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搅拌转速和聚合温度,用试验选择的最佳条件的合成乳液具有良好的质量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实验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苯乙烯、可聚合型乳化剂等为原料,以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型苯丙微乳液。利用有机概念图选择微乳液聚合用乳化剂,选用高效乳化剂MS-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磺酸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和聚合型乳化剂复配,在复配比为6:2,用量为体系的2.4%时,合成粒径为47.24 nm、吸水率8.09%的苯丙微乳液。探讨不同乳化剂配比对乳液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乳化剂(α角分别为72.98°和72.63°)与聚合体系(α角为72.91°)的α角(I/O值)相匹配时,得到性能较好的苯丙微乳液。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制备了聚氨酯(PU)种子乳液,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FPUA复合乳胶膜的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激光粒径仪对FPUA复合乳液的粒子形态进行分析,探讨了引发剂种类对FPUA复合乳胶膜耐水性的影响、氟含量对FPUA复合乳胶膜与水接触角的影响和在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含氟单体对FPUA复合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氟单体成功接入了大分子链中;与单体滴加法相比,单体预乳化法制备的FPUA复合乳液的聚合稳定性更好,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与水溶性引发剂相比,采用油溶性引发剂制得的FPUA复合乳胶膜的吸水率更低;含氟单体的引入增大了FPUA复合乳胶膜与水的接触角。对两种聚合工艺的成核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用乳化性单体进行了无乳聚合研究。考查了乳化性单体对乳液稳定性、耐水性和粒径的影响,并对聚合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无乳聚合乳液的耐水性有显著提高,可在较宽的pll范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先通过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在中和阶段,加入乙烯基共聚单体降低体系粘度,合成羟甲基丙烯酰胺封端的聚氮酯乳液;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乳液共聚,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对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表征,用凝胶色谱法测定其数均和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乳液及其涂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MMA用量增加,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粘度降低,但涂膜的吸水率降低、拉伸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树脂的无皂乳液聚合及增稠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醇为胶体保护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过硫酸钾-亚硫酸钠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进行无皂乳液聚合,以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印花增稠剂。并研究了引发剂、胶体保护剂、丙烯酸丁酯、交联剂的用量等聚合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增加,增稠剂粘度下降,稳定性提高:采用 PVA 作为胶体保护剂,产物增稠能力强,稳定性好,耐电解质等综合性能均较好;丙烯酸丁酯的加入可提高无皂乳液的稳定性;交联剂用量增加可使增稠剂的粘度出现极大值.当引发剂用量为0.2%,PVA为30%,丙烯酸丁酯为14%,交联单体为0.3%时,乳液的粘度达10 Pa·s,且乳液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用顺丁烯二酸酐衍生物、苯乙烯与基体醇酸树脂反应制备了改性苯乙烯醇酸树脂。研究表明 :当基体树脂中顺酐的质量分数为 8%~ 1 0 %时 ,改性树脂的清漆涂膜外观透明 ,表干时间为 1 h。在合成体系中 (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 4 0 % )添加 1 0 % (与苯乙烯的质量比 )的顺酐衍生物 ,苯乙烯最终转化率可达 98%。在适宜的添加量下 ( 1 0 %~ 1 2 % ) ,改性树脂涂膜抗冲击强度大于 5 0 kg· cm;清漆的外观平整光滑 ,经 72 h耐水性和 2 4 h耐汽油试验 ,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用环戊二烯和顺酐与半干性油合成气干型醇酸树脂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环戊二烯和顺丁烯二酸酐代替苯酐与半干性油 (豆油 )合成气干型醇酸树脂漆 ,显著地提高了漆膜的实干性及硬度 ,提供了开发应用石油组分环戊二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石蜡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石蜡的极性,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作用下,采用石蜡与马来酸酐进行接枝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和马来酸酐用量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引发剂和马来酸酐的用量分别为石蜡的3%和8%,并且马来酸酐与引发剂一起分8次加料,每10 min加1次,产物的接枝率为0.909%。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合成马来酸二异辛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质量比为1∶1∶1的ZrOCl2、FeSO4和粉煤灰制备了粉煤灰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制备条件为陈化时间12h,浸渍液硫酸的浓度为0.25mol/L,浸渍2h,120℃下干燥24h,600℃下焙烧3h。将该催化剂用于异辛醇与马来酸酐合成马来酸二异辛酯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异辛醇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带水剂的种类及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在异辛醇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为2.5、催化剂用量为马来酸酐质量的6%、带水剂二甲苯的用量为异辛醇体积的42%、反应时间3.0h的条件下,酯化率达93.2%。所得产物易分离纯化,操作过程简单易行。粉煤灰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在引发剂(BPO)的作用下反应得到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再与混合高碳胺酰胺化得到目标产物。通过正交实验对产率影响的研究,获得聚合反应的较优工艺条件:n(马来酸酐)∶n(苯乙烯)=1∶1,聚合反应温度80℃,溶剂用量(质量分数)90%,引发剂用量(以原料总量计)1.0%;通过酰胺化反应中各因素对降凝效果的影响,得到制备目标产物的较优条件:SMA与混合高碳胺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1.5%,酰胺化时间为5h。当加剂量为0.3%时,试验原油可降低7℃。  相似文献   

16.
环保型阻垢剂PESA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聚环氧琥珀酸(PESA)。分析了催化剂用量、环化pH值、环化温度、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PESA阻CaSO_4垢性能的影响,得到PES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 g,环化pH值为4,环化温度60℃,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2 h。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产品进行了阻垢性能评价,当PESA加量为3 mg/L时,对硫酸钙的阻垢率达98.2%。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水含量有机法制备的V-P-O催化剂母体或La、Fe助催化的V-P-O催化剂母体中,均含有VOHPO_4·H_2O.随着原料中及制备过程中水含量的减少,使用后的V-P-O催化剂中(VO)_zP_2O_7含量逐渐增多,提高了催化剂对正丁烷氧化制顺酐的活性.Fe的加入有助于正丁烷的转化,但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环氧琥珀酸的合成工艺条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来酐为原料,钨酸钠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合成了环氧琥珀酸,并对其进行了红外、~(13)C核磁表征。考察了实验中影响环氧琥珀酸收率的主要因素,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氢氧化钠用量。综合考虑产品成本等因素,得到合成环氧琥珀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约1 h,反应温度 60℃左右,催化剂用量约为马来酐物质的量的1%,氢氧化钠与马来酐物质的量比约为2:1。在上述条件下,环氧琥珀酸的收率可达 96.8%。  相似文献   

19.
富马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以含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复合催化剂 ,以顺酐为原料合成富马酸。探讨了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所需水量对产率的影响。反应的最优条件为 :1 5g顺酐和 2 5m L水反应 ,加入0 .1 g催化剂 ,1 0 2℃回流 1 h,产率可达 93% ( w)以上。与盐酸催化剂相比 ,本催化剂用量少 ,不腐蚀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