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锡伯族、汉族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48例锡伯族、57例汉族冠心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结果 锡伯族、汉族冠心病患者内膜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者(1.1±0.3 mm和1.0±0.1 mm比0.6±0.2 mm、88.3%和77.2%比38.0%,P<0.05),但锡伯族与汉族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锡伯族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少于汉族(1.82±0.24比2.54±0.31, P<0.05),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也明显低于汉族(8.23±1.35比15.84±2.68,P<0.05),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锡伯族、汉族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结论 锡伯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均重于正常对照者,但锡伯族和汉族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锡伯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存在差异,且锡伯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低于汉族;通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程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女性患者676例,按不同民族分为两组,其中维吾尔族组343例,汉族组333例。冠脉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部位、病变分型及Gensini总积分表示。结果 (1)两组A型病变率最高,维吾尔族低于汉族组(44.6%比64.8%),维吾尔族组B型、C型病变率(29.2%和26.2%)高于汉族组(15.0%和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维吾尔族组三支病变(36.4%)高于汉族组(28.2%),而单支病变(36.2%)低于汉族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两组患者Gensini总积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相同年龄段,维吾尔族组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汉族组。结论冠脉病变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单支病变逐渐减少,三支病变逐渐增加。维吾尔族女性冠心病患者三支病变率高,C型病变多,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较汉族女性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且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14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病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s,ACS)组73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41例;另选择非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2±3.5)mg/L vs(1.6±4.1)mg/L vs(0.7±2.9)mg/L,P<0.01].且ACS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Gcnsini积分≥30分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Gensini积分<30分患者[(2.6±2.7)mg/L vs(1.8±5.2)mg/L,P<0.01]。3支病变患者血清胱抑紊C水平和Gensini积分较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明显增高[(2.8±1.8)mg/L vs(1.9±3.4)mg/L vs(2.1±4.1)mg/L;(49±16)分v5(17±9)分vs(28±1 8)分,P<0.05,P<0.01];双支病变患者Gensin积分较单支病变患者明显增高(P<0.01);而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73,P<0.01)。结论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显著相关,胱抑素C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分析648例患者资料.从病变血管支数、病变部位、病变狭窄程度加以分析研究.结果 各相同积分段比较,维吾尔族患者平均年龄均小于汉族患者(P<0.05).Gensini积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同年龄段比较,维吾尔族患者Gensini积分均高于汉族患者(P<0.05).两组患者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逐渐减少,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维吾尔族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较相同年龄段汉族患者重,发病年龄或许比汉族患者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民族分为汉族组(604例)和维吾尔族组(403例)。从冠状动脉血管优势型、病变部位、病变血管支数、病变分型、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加以分析。结果维吾尔族组Gensini积分高于汉族组(P<0.01);两组男性Gensini积分均高于同组女性(P<0.05,P<0.01)。维吾尔族组C型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组,而A型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汉族组(P<0.01)。汉族组男、女性患者C型病变发生率分别低于维吾尔族相同性别患者(P<0.05,P<0.01)。维吾尔族组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汉族组,而3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组(P<0.01)。汉族组男、女性患者3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低于维吾尔族相同性别患者(P<0.05)。两组男性患者3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同组女性(P<0.05.P<0.01)。结论相同民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男性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较女性重。维吾尔族老年冠心痛患者3支病变率高,C型病变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较汉族相同性别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90例患者(年龄≤55岁)的病例资料,从冠状动脉血管优势型、病变部位、病变支数、病变分型、病变狭窄程度加以分析研究。结果维吾尔族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汉族,而高血压发生率低于汉族(P<0.05)。维吾尔族左回旋支病变率及三支病变率明显高于汉族(53.8%比34.0%和30.3%比14.0%,P<0.01);而单支病变率明显低于汉族(45.5%比67.0%,P<0.01)。两组患者A型病变率最高,维吾尔族A型病变发生率低于汉族(55.9%比72.0%,P<0.001),而B型病变率高于汉族(27.6%比16.0%,P<0.05)。Gensini总积分维吾尔族明显高于汉族(33.8±28.6比21.5±19.5,P<0.01)。结论维汉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维吾尔族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而汉族患者是高血压。维吾尔族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比汉族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高血压伴冠心病(CHD)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维吾尔族与汉族高血压患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病历资料,对其冠脉病变特点加以对比研究;冠脉病变程度用病变部位、支数、分型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结果:维吾尔族组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高于汉族组(59.5%∶46.0%,P<0.05),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汉族组(28.9%∶37.9%,P<0.05),而3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汉族组(44.3%∶25.6%,P<0.05);维吾尔族组A型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汉族组(40.9%∶62.1%,P<0.05),而C型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汉族组(32.6%∶15.2%,P<0.05);维吾尔族组Gensini总积分高于汉族组[(43.1±33.0)∶(28.6±25.9),P<0.05]。结论:维吾尔族高血压伴CHD患者以3支病变率高,C型病变居多,冠脉病变程度较汉族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因胸口疼痛或胸闷等症状在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94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7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30例、冠心病组93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9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4例、双支病变组30例和三支病变组29例。比较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冠心病组患者血生化检查指标,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血生化检查指标及Gensini积分,并分析血清LDL-C、non-HDL-C水平及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冠心病组受试者血糖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DL-C、non-HDL-C水平及non-HDL-C/HDL-C比值高于正常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血糖及血清TC、LDL-C、BUN、Cr、UA、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清TG、non-HDL-C水平及non-HDL-C/HDL-C比值高于单支病变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及non-HDL-C/HDL-C比值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Gensini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患者Gensini积分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L-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57,P=0.031),血清non-HDL-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01,P=0.010),non-HDL-C/HDL-C比值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01,P=0.020)。结论血清LDL-C和non-HDL-C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且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优于血清LDL-C水平。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602例,其中老年女性207例(老年女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123例,中青年女性129例(中青年女性组),老年男性266例(老年男性组)。对比分析老年女性组与中青年女性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老年女性组与老年男性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特点。结果老年女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青年女性组(77.3%vs57.7%,95.8%vs66.7%,P<0.01),两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统计学差异((78.2%vs76.5%,95.0%vs100.0%,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老年女性组与老年男性组患者不同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女性组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组[(54±7)分vs(46±5)分,(78±9)分vs(68±4)分,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高于中青年女性,部分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老年男性患者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93例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分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RP及HbA1c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4.93±8.05)mg/L vs(2.21±2.70)mg/L,(5.73±1.28)%vs(5.28±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低密度脂蛋白、CRP及HbA1c与冠心病密切相关(OR=1.05~2.36,均P<0.05)。冠心病组CRP及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2~0.15,均P<0.05)。结论 CRP及HbA1c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260例,非冠心病组90例;依据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113例,双支病变组89例,三支病变组58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分别为(1.37±0.23)、(5.37±3.98)、(23.32±7.3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斑块检出率为79.8%和81.0%,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1±0.21)mm和(1.37±0.27)mm,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与颈动脉IMT值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2.
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平均(48.2±7.5)岁,同时入选同年龄段CHD男性及非CHD女性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CHD男性患者比较,绝经期前CHD女性有糖尿病史者比例明显升高(18.0%比27.5%),而吸烟者(31.0%比12.7%)、患ST段抬高心肌梗死比例(15.0%比2.9%)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59.7±9.8)%比(52.8±8.5)%],C型病变(32.0%比56.9%),Gensini积分≥40的病例(32.0%比44.1%)明显增多,P均〈0.05。与非CHD女性相比,高血压(32.0%比52.9%),糖尿病患病率(9.0%比27.5%)及C反应蛋白水平[(11.35±8.35)mg/L比(16.40±6.49)mg/L]明显升高,LVEF[(59.9±5.3)%比(52.8±8.5)%]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重,临床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脂肪因子Chemeri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心内科确诊为CHD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4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入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单支轻度狭窄,冠状动脉阻塞程度<30%的10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并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不同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CHD患者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差异,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CHD患者的病变支数增加,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Gensini积分均显著增高;随着Genisini积分增高,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均显著增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HD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702,P<0.05),血清Chemerin水平、hs-CRP水平均与Genisini积分成正相关(r=0.643、0.593,P均<0.05)。结论:血清Chemerin、hs-CRP升高可以反应CHD患者病变累积及病变程度,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尿酸、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85例患者包括10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及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31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浓度,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后计算Gensini积分与病变支数来估计.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冠状动脉痉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中男性患者血尿酸浓度高于对照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中女性患者血尿酸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尿酸、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积分显著相关,尿酸、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结论 各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与血尿酸、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有关,血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积分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维吾尔族老年ACS冠脉C型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例在我院诊断考虑ACS并行冠脉造影的年龄≥65岁的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临床资料、脂蛋白(Lp)α、血清尿酸(UA)、胱抑素(Cystatin,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4、纤维蛋白原(FG)等生化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由冠状动脉血管优势分型、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累及血管、血管病变分型、Gensini积分表示。根据民族分为维吾尔族老年ACS组(154例)和汉族老年ACS组(176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维吾尔族老年ACS患者分为冠状动脉C型病变组(99例)与冠状动脉非C型病变组(55例),分析影响维吾尔族冠状动脉C型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维吾尔族老年ACS组冠状动脉C型病变比例、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汉族老年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C型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OR=4.324)、高脂血症(OR=3.732)、FG(OR=1.827)、UA(OR=1.006)、Lpα(OR=1.003),均P<0.05。结论 维吾尔族老年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与汉族老年ACS患者相比,存在民族差异。维吾尔族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C型病变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汉族老年ACS患者严重。高血压病、高脂血症、FG、UA和Lpα是维吾尔族老年ACS患者冠脉C型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