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23岁,因"体检发现脾占位1个月"入院。既往史及个人史无殊。无腹部症状及阳性体征。血细胞计数及生化结果均正常。腹部B超提示:脾脏低回声占位,大小为4.4㎝×3.5㎝。上腹部增强MRI提示:脾门处占位,4.4㎝×4.1㎝,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周围高信号,伴中央低信号,表明中央纤维化、血栓形成及出血。增强MRI提示早期外周结节样强化,伴多个非强化区域,具有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图1至图3)。术前诊断为脾占位,血管瘤首先考虑。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3岁.因左上腹部胀痛不适6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自发病以来,无呕血、黑便及便秘、腹泻,6个月来体重减轻约5 kg.体格检查:左上腹略隆起,脾脏触诊达肋下10 cm,质韧,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脏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WBC 9.8×109/L,N 0.65,RBC 3.92×1012/L,Hb 94 g/L,PLT 109×109/L;肝功能ALT 79 U/L,AKP 252 U/L,HBV(-);CA-19963.9 mg/L,癌胚抗原6.26 mg/L,甲胎蛋白7.84 mg/L.B超提示: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回声占位,内部回声欠均匀;脾脏体积明显增大,被膜完整,脾实质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低回声结节、团块灶,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示血流信号丰富.  相似文献   

3.
1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因乏力、右上腹胀痛10 d人院.患者无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体格检查: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脾末触及,肝功能Child A级,HBsAg阳性,AFP阴性.B超检查:肝右后叶有一大小约6.5 cm×5.0 cm的实性占位性病变;CT检查:肝右叶有一直径为6.4 cm的占位性病变,密度不均匀.诊断为肝脏肿瘤,行右半肝切除术.术中发现:肝脏肿瘤大小约6.6cm×5.5 cm,包膜完整,与膈肌等组织粘连.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患者术后15 d出院,术后随访近6个月仍生存.  相似文献   

4.
伴血清CA19-9升高的脾脏表皮样囊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17岁。因左上腹胀痛 1个月就诊。查体发现 :左上腹较对侧明显膨隆 ,肋下 6cm可扪及类球形肿物 ,随呼吸上下移动 ,轻度压痛。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提示 :脾脏低回声占位病变 ,约 12cm× 12cm ,圆形 ,考虑为脾囊肿。CT检查提示 :脾大 ,脾囊肿 ,约 12cm× 10cm。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发现血清CA19 9>5 0 0ku/L。手术中发现脾脏中下极一类圆形囊性肿物 ,约 12cm×10cm ,囊壁张力较高 ;手术切除脾脏。术后切开囊壁 ,见囊液为淡褐色混浊稀薄液体 ,囊肿无分隔。手术后 7d复查血清CA19 9,恢复到正常水平。病理检查结果证…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2009年7月16日,患者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发现肝脏外形欠规则,肝包膜不平整,肝内回声增粗,于肝左叶见大小约4.5 cm×3.4 cm的高回声区,肝右叶见大小约2.1 cm×1.7 cm、1.5 cm×1.2 cm的高回声区,提示肝硬化,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病人,女,34岁,左上腹部闷胀不适1周入院。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可,生命体征平稳,心率73次/min,血压121/74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脏未触及,脾脏于左侧肋缘下2cm处可触及,质地稍硬。B超检查脾脏大小约13cm×10cm×7cm,肋下2cm,脾脏形态欠规整,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少量散在的点状回声,后方回声不增强,无声影,血运丰富,其周围未见到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为脾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不除外淋巴瘤)。CT提示脾脏肿大,大小约12cm×10cm×8cm,达8个肋单元散内密度不均,较正常脾脏组织密度稍低,CT值2…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4岁.于入院前3个月健康普查时B超发现“脾脏肿块”.无腹痛、发热、消瘦.体检:体温37℃,营养发育良好,未见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正常.全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症阴性.实验室检查:RBC4.72X10~(12)/L,WBC6.7×10~9/L,N81%,L19%;PLT152×10~9/L;Hb152g/L.B超:脾厚4.1cm,肋下(一),内部见多个低密度占位,最大约4.4cm×3.5cm.CT:脾内多发性低密度占位.脾动脉造影:脾脏多发性密度下均匀的占位性病变.入院诊断:脾占位性病变,肿瘤可能.1995年9月手术,见脾脏约10cm×8cm×4cm,色泽正常,下极及表面有多个大小不等、质地稍硬的结节,最大直径3.5cm,最小直径1.0cm,包膜完整,行脾切除术.剖开标本切面为实质性,呈暗紫褐色,脾脏部分区域呈细蜂窝状,结节区质较硬.显微镜下同时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扩张的淋巴管,病理诊断为“脾脏血管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8.
病例 患者67岁,左侧睾丸大小33mm×20mm×25mm,右侧睾丸大小39mm×16mm×24mm,双侧睾丸形态大小正常,实质部分回声分布均匀,彩色血流分布正常.左侧附睾头厚11mm,尾厚5mm;右侧附睾头厚10mm厚厚6mm;双附睾大小形态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因远端脾肾分流术(Warren术)后2年、鼻衄齿龈出血2周于2010年6月14日入院.2年前该患者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Warren术,术前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重度静脉曲张伴红色征;B超检查示脾脏大小15.5 cm×4.5 cm,血常规检查:WBC 2.4×109/L,Hb 105 g/L,PLT 64×109/L.术后第14天复查血常规:WBC 3.3×109/L,Hb 101 g/L,PLT 72×109/L.本次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壁无静脉曲张,肝脏未触及,脾脏下极在肋缘下3 cm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静脉轻度曲张.B超检查示肝脏大小正常,肝实质回声不均,门静脉内径13 mm,脾脏大小16.6 cm ×4.6 cm,脾静脉内径12 mm,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左肾静脉内径13 mm.血常规检查:WBC 1.6×109/L,Hb 112 g/L,PLT 30×109/L.入院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Warren术后;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于6月18日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先经脾动脉造影显示脾静脉及肾静脉明显增粗,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且有造影剂向肾门方向逆流(图1).再经导管向脾下极分支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0%脾脏.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6岁.2009年11月因肉眼血尿伴间断发热至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神清,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中上腹偏右侧可及7 cm大小质硬光滑不活动包块,无触痛及叩痛,肠鸣音正常.CT检查:右肾下极不规则软组织占位,大小7.9 cm×6.7 cm,密度不均,临近组织受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脾脏形状规则,内见一5.4 cm×5.0 cm实质团块,圆形,边界尚清,形态规则,增强后强化,肾图曲线:右肾峰值较左肾略低,其余各项肾功能指数尚在正常范围.诊断:右肾癌伴脾转移.行根治性右肾切除、转移脾切除,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3岁。因体检发现"脾占位性病变"入院。查体:皮肤和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正常。彩超结果示脾脏厚4.2 cm,脾脏中下极可见一大小约2.6cm×2.4 cm类圆形稍高回声不均质肿块,边界清晰,包膜不明显(图1)。CT增强扫描:脾脏中下极见一大小约2.8 cm×2.6 cm类圆形低密度影(图2)。术中见脾中、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6 d入院。否认有腹部外伤史。查体:腹部平坦;左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脾下缘距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接处5 cm,边缘钝,质地中等。腹部B超:脾区可见大小134 mm×129 mm的囊性包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可见稍强回声区。CDFI显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示脾脏巨大囊性占位,边缘清楚,大小约13.7 cm×12.6 cm,CT值约12 Hu。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患儿男,6岁,以“间断腹痛半年,再发加重2天”入院。查体:腹部稍膨隆,左中腹压痛,可触及一约9 cm×5 cm大小肿块,有触痛。彩超检查:脾脏形态饱满,脾肿大,脾窝少量积液;CT平扫及增强提示:脾脏增大、移位,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脾周渗出性病变,脾动脉扭转呈漩涡征,并于脾门处显影中断,考虑游走脾扭转、脾梗死。  相似文献   

14.
病例:女,22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2周入院,无任何不适主诉。腹部体检: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外院B超示:脾脏内见60mm×50mm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腹部CT平扫示:脾胰密度均匀,胰管扩张。脾前方见-50mm×5mm类圆形低密度影,血流尚清,其内见条索状高密度影(见图1);CT增强后显示脾脏病灶密度较周围更低,延迟后密度稍高(见图2)。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27岁,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7d,以左肾占位性病变为初诊断于2017年8月15日收治入院,入院7d前无诱因出现无痛性间断全程肉眼血尿。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泌尿系彩超检查,提示左肾低回声包块。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外伤史。查体:双肾区、双输尿管走行区及膀胱区无压痛及包块。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红细胞11.78/μl,白细胞0.72/μl。泌尿系增强CT提示(图1~3):左侧肾实质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向肾窦内突出,大小约3.3cm×3.1cm×3.4cm,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稍不均匀,排泄期可见集尿系形态欠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5岁.因左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入院.入院前半年患者有车祸外伤致脾破裂病史,予以保守治疗好转出院.入院后查体: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B超:肝内弥漫分布粟粒状高回声结节,4 mm×5 mm,5 mm ×6 mm等.脾内见混合性回声区81 mm×92 mm×106mm,边界欠清.CT:脾脏外形增大,脾内见一大小约97 mm×80 mm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图1),CT值约为50 HU.肝内见多发小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欠清.  相似文献   

17.
肾嗜酸细胞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72岁。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中部实质内有2 .1cm×1 .9cm类圆形低回声占位性病变,向外突出,与周围界限模糊,内部回声欠均匀,其周边及内部均可见血流信号。CT检查提示上述位置有同样形态肿物,边缘较清楚,呈高密度影,密度均匀。入院后体检无任何阳性体征。术前诊断为右肾癌。2 0 0 2年1 2月1 0日在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右肾癌根治术,术中经过顺利。病理检查:右肾大小1 1cm×7cm×5cm ,肿瘤位于肾中极前面肾实质内,约2 .0cm×2 .0cm ,呈半球形突出于肾表面。切面肿物呈实性,包膜尚完整,呈紫棕色,质中,无出血坏死及瘢痕。光镜见瘤组织由均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和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B超和CT检查,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施行脾切除术或联合器官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选择化疗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至2013年6月.结果 脾脏占位性病变多无特异性症状,其中以左季肋区不适、胀痛为首发症状的4例,其余10例患者均无症状.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14,其中并存疾病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2/5.术前B超检查14例,明确诊断9例.CT检查9例,明确诊断7例.14例患者中,右侧卵巢癌、双侧卵巢癌与乙状结肠癌患者均与术后孤立性脾转移相关;其他11例患者的并存疾病与脾脏占位性病变不相关.合并左半结肠癌及2型糖尿病的脾脉管瘤患者、合并肾癌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转化患者和合并高血压及胆囊结石的脾淋巴管瘤患者的并存疾病和脾脏占位性病变为同期发现.其余11例患者的并存疾病与脾脏占位性病变为先后发现.14例患者中行单纯脾切除10例,行脾切除联合其他脏器切除4例.5例经病理检查明确的脾脏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后根据并存疾病选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全身凶险性感染发生.14例患者中,2例脾肉瘤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出现全身转移;合并右侧卵巢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随访3年出现横结肠转移;合并双侧卵巢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随访2年出现腹腔广泛转移;合并乙状结肠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术后4年死于腹腔肿瘤复发;合并左半结肠癌、2型糖尿病的脾脉管瘤患者因左半结肠癌分期早,随访6年仍生存.其余9例并存疾病为良性疾病的患者随访时间内均生存.结论 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依靠术前影像学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在排除绝对手术禁忌证后采取外科治疗安全可靠,预后由并存疾病的进展和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肿瘤性质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8岁.发现颈前区无痛性肿块1月余入院.B超:甲状腺右叶及峡部见一偏低回声团块,范围约42 mm×28 mm×37 mm,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血流信号增多.团块体积较大,仅上极残留少量腺体组织.甲状腺左叶上极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约2.1 mm×2.8 mm.诊断为甲状腺右叶巨大肿块,甲状腺左叶小结节.  相似文献   

20.
患者1女性,38岁,因"体检发现腹腔占位11 d"于2009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无发热、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腹泻等.入院体检:全腹无异常体征,未触及包块.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侧腹腔内近右肾下极处可见一大小约95 mm ×49 mm偏低囊性回声,界清,内回声欠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腹部CT增强扫描提示:右肾下极及下腔静脉前方见类似哑铃状囊性密度肿块,CT值约23.0 Hu,最大层面大小约40 mm×100 mm,下腔静脉变扁,右肾及肠系膜上血管受压移位,增强后见部分囊壁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