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小儿支原体肺炎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9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发热65例(94.20%),不发热4例(5.80%)。持续性咳嗽69例(100%)。双侧斑片状阴影34例(49.28%),单侧斑片状阴影25例(36.23%),表现为间质性肺炎10例(14.49%)。多数患儿(69.5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3周均痊愈或明显好转。结论儿童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月本院确诊的195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为婴幼儿组(0~3岁)和年长儿组(3-14岁),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体征、X线表现、肺外并发症情况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主要症状及肺外表现与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婴幼儿组MPP咳痰喘息症状相对明显,肺部干湿罗音多,体温相对低,平均热程短:年长儿组多表现高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热程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多样性,小叶实质浸润是各年龄组最常见的胸部X线征象。年长儿组肺段实质浸润更多见,消化系统症状更少,以胸膜受累多见。结论不同年龄儿童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须结合实验学等检查才能帮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6例婴幼儿MP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MPP患儿(126例)占同期所有MPP患儿(281例)的44.8%。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为主,72%伴有喘息,84%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和(或)喘鸣音。32.6%出现肺外表现,以心肌酶升高最为常见。胸部影像学检查双肺均可累及,以右、双下肺受累最常见,多为斑片状、大片状阴影。病程10 d之后检测血清MP-IgM 100%阳性。多数血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CRP)升高。85%病例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抗感染,15%病例联合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疗程2~3周。喘息严重或发展迅速的MPP使用甲泼尼龙或氢化可考的松琥珀酸钠。全部病例均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时间7 d~3个月。结论婴幼儿MPP的发病率高,好发年龄明显提前。血清MP-IgM抗体检测是诊断婴幼儿MPP的主要手段。采用大环内酯类序贯治疗效果好。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轻MP感染引起的喘息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6例婴幼儿MP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MPP患儿(126例)占同期所有MPP患儿(281例)的44.8%。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为主,72%伴有喘息,84%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和(或)喘鸣音。32.6%出现肺外表现,以心肌酶升高最为常见。胸部影像学检查双肺均可累及,以右、双下肺受累最常见,多为斑片状、大片状阴影。病程10 d之后检测血清MP-IgM 100%阳性。多数血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CRP)升高。85%病例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抗感染,15%病例联合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疗程2~3周。喘息严重或发展迅速的MPP使用甲泼尼龙或氢化可考的松琥珀酸钠。全部病例均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时间7 d~3个月。结论婴幼儿MPP的发病率高,好发年龄明显提前。血清MP-IgM抗体检测是诊断婴幼儿MPP的主要手段。采用大环内酯类序贯治疗效果好。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轻MP感染引起的喘息发作。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IL-2、sIL-2R、IL-6、IL-8动态变化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及检查方法、技术的发展,发展肺炎支原体(Mycoplosma Pneumonia,MP)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且发病年龄有小年龄趋势,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虽然MP肺炎(MPP)免疫功能研究已有些报道,但不完全,其婴幼儿期MPP的免疫学研究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研究MPP免疫学发病机制,我们对40例婴幼儿MPP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IL-2,sIL-2R,IL-6,IL-8水平进行检测,为MPP患儿免疫学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高分辨率CT(HRCT)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急性期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HRCT检查,测定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评估MPP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患儿好转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有无肺部后遗症发生,剔除失访患儿。结果:MPP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性肺实变影(82.31%)、支气管壁增厚(70.77%)、支气管充气征(51.54%)、淋巴结肿大(22.31%)和胸腔积液(20.00%)。大叶性实变影MPP患儿的血清CRP、TNF-α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节段性实变影和小叶性实变影患儿(P均<0.05),节段性实变影患儿的血清CRP、TNF-α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小叶性实变影患儿(P均<0.05)。重症组中大叶性实变影的比例显著高于节段性实变影和小叶性实变影患儿所占比例(P<0.05)。共112例MPP患儿完成全程随访,其中17例存在肺部后遗症,有肺部后遗症组与无后遗症组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及肺实变影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现支气管充气征和实变影增大是MPP患儿发生肺部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MPP患儿的HRCT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淑花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07-130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恢复期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35例急性期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其中24例恢复期患儿外周血CD3、CD4、CD8,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G、IgM,并与30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MPP组急性期及恢复期较正常儿童的血清IgG及IgA水平降低(急性期P〈0.01,恢复期P〈0.05),CD3及CD4水平降低(均P〈0.01)。结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与了MPP感染的发病过程,且存在免疫功能降低及紊乱。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VGG19的深度迁移学习模型在儿童胸部X线片(胸片)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价值。方法:搜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患儿3763例,其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将患儿胸片分成细菌性肺炎组、MPP组和病毒性肺炎组,并按照9: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另外选择150例患儿胸片作为验证集(细菌性肺炎、MPP和病毒性肺炎各50例)。模型性能评价指标包括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准确率(Ac)及在验证集中的精确度(Pr)、召回率(Rc)、F1评分(F1)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VGG19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最高Ac分别为0.99和0.95。细菌性肺炎组的Pr、Rc、F1、AUC分别为0.87、0.82、0.85、0.92,MPP组分别为0.85、0.74、0.78、0.90,病毒性肺炎组分别为0.76、0.88、0.81、0.93。VGG19对三组图像分类诊断的总体AUC为0.92。结论:基于VGG19的深度迁移学习模型是儿童胸部X线片诊断MPP的可靠方法,能够帮助临床早期诊断MPP。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7.5mg,静滴,2次/d,连续5d,观察婴幼儿肺炎相关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50例肺炎患儿经盐酸氨溴索辅佐治疗5d后,显效25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6.0%。结论:盐酸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高分辨力CT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MPP患儿(学龄前组70例和学龄组79例)的胸部高分辨率CT特点并归纳总结.结果: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咳嗽和/或发热.最常见的影像学征象为肺实变、支气管壁增厚、树雾征、树芽征、磨玻璃影,学龄前组分别占60.6%、34.3%、37.1%、18....  相似文献   

11.
李娅  王倩  袁刚  骆孟  周莹 《放射学实践》2020,(2):234-237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重症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正规治疗后的病情转归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胸部CT表现,如病灶部位、形态、密度、是否合并肺不张、胸腔积液、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等。结果:40例重症MPP患儿中,19例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22例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12例表现为网格状改变伴小结节、斑片条索影;合并肺不张21例、胸腔积液17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0例及坏死空洞1例。预后良好组31例,其中13例(41.9%)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预后不良组9例,大片状实变影发生率为100%,两组的大片状实变影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影像学征象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胸部CT在儿童重症MPP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胸部CT表现为大片实变影的患儿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儿童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准确率,使儿童支原体肺炎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材料与方法:对所收集的17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分柝、研究,总结其临床及X线特点。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在临床及X线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可以提高儿童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基于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对难治性儿童支原体肺炎(RMPP)进行CT定量分析,寻找影像学定量分析的敏感指标,并探讨预测RMPP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1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30例,普通支原体肺炎(GMPP)患儿88例。利用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分析软件对患儿胸部CT进行定量分析。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CT定量参数的差异,将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RMPP组较GMPP组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临床症状较重(P<0.05)。CT定量参数中病变区域容积(LV)、病变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LV%)、病变平均密度(MLD)及病变质量(LQ)均高于GMPP组,低于-300HU的低密度区百分比(GGO%)低于GMP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LV、LV%、MLD、GGO%及LQ均有助于区分RMPP及GMPP患儿,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LV%>4.2、MLD>-296.36HU、LQ>21.6g是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工具能够识别与定量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LV、LV%、MLD及LQ可用于鉴别RMPP患儿,当LV%>4.2、MLD>-296.36HU、LQ>21.6g是儿童RMPP的重要预测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引起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也是儿科最常见的非典型肺炎之一。近年来MPP发病率居高不下,且重症病例,如重症MPP及难治性MPP日趋增多,故早期诊断、识别重症病例对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炎性细胞因子,D-Dimer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研究表明MPP患儿血清IL-6、TNF-α、D-Dimer升高,且重症高于轻症,提示以上指标对MPP严重程度有提示作用,可作为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作者对近年来IL-6、TNF-α、D-Dimer对MPP患儿的价值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2],发病年龄提前,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之一。为了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现收集我院2004年5月~2007年6月9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缩短换药时间,减轻婴幼儿创面疼痛及肢体躁动所致的创面再损伤。方法:采用自制的MEBO纱布条治疗婴幼儿烧伤创面76例。结果:换药过程迅速完成,患儿一般不出现躁动,创面愈合速度加快。结论:MEBO纱布条治疗婴幼儿烧伤可明显减轻患儿痛苦及创面再损伤,换药方法简便易行。为MEBO治疗婴幼儿烧伤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袁淑霞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74-2274
目的:探讨炎琥宁联合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炎琥宁和六味地黄丸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联合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见效快,时间短,且可以显著改善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74例烧伤后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婴幼儿烧伤后惊厥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给予婴幼儿惊厥常规治疗,在烧伤创面使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结果 74例患儿中,73例患儿烧伤创面治愈后出院,1例患儿死亡.结论 婴幼儿烧伤后及时有效地行抗休克复苏、维持水电解质稳定、正确的换药方法、积极清除坏死组织,可以减少烧伤后婴幼儿惊厥的发生,提高婴幼儿烧伤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急重症21例的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佳磊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23-2024
目的:探讨小儿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急救方法,总结临床急救经验,提高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救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06本科室收治的21例急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急救经验,为提高小儿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救治效率提供支持。结果:经过急救处理和临床住院治疗,21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临床死亡病例,未遗留严重并发症,临床救治效果满意。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控制患儿体温、提高血氧饱和度、控制感染症状是小儿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急救急救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原地区婴幼儿肺炎的护理青海省儿童医院逯敬萍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特别在我省,地处高原,寒冷季节长,缺氧、温差大,与内地相比,发病率相对较高。加之广大农村牧区交通不便,病情得不到及时治疗,来院治疗的患儿病情多已危重,并发症和死亡率比平原地区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