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氯化钠溶液电解中的氯电极为例,论述了氯电极的标准电位ψ^ Θ怎样随温度变化,参比电极和标准氢电极电位又是怎样变化,从而引出“等温温度系数”和“温差温度系数”两个基本概念,并导出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电位分析法计算公式的导出和使用中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指出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应采用一个相互一致的公式来描述电动势、电极电位与离子浓度(或活度)的函数关系。以电动势计算待测离子浓度(或活度)时,所用公式应与指示电极的正负极性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不同因素对三维电极体系电极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应器采用颗粒状活性炭为填料,中间位置添加隔膜,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三维电极体系电极电位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维电极阴极和阳极区靠近隔膜处的电极电位绝对值明显高于靠近两极处的电极电位,且阴极和阳极区电极电位绝对值都随外加电压的增大而上升.阴极板材料性质决定了阴极板电极电位的高低:阴极板材料还原性能愈强,其极板电极电位负值绝对值愈大;阴极板材料还原性能愈弱,其极板电极电位负值绝对值愈小.不同厚度隔膜处理不会影响极板电极电位高低,也不会影响阳极反应区电极电位大小,但能提高三维电极体系还原区的还原能力.与低浓度的反应溶液相比不仅提高了阴极反应区电极电位,还能影响极板电极电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刘跃东 《科技信息》2012,(16):385-385
本文介绍了岩矿层自然电位的成因,辨析自然电位的影响因素,找出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校正法非平衡电位自动滴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体发生器阴极电位浮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等离子体发生器工作时阴极电位浮动的原因及其危害,采用光导纤维传输模块测量放电电压。等离子体发生器大电流放电情况下,发生器阴极电位浮动可达800V。这种电位浮动主要是由连接阴极和高压地的通流回路的等效串联电感引起。等离子体发生器阴极浮动电位导致等离子体发生器阴阳两极间电压测量通道地电位与测量系统中其他测量通道的地电位不等,主放电回路的高电压对测量系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文中采用光导纤维传输模块隔离阴极电位,消除了阴极电位浮动对测量通道安全的威胁,使测量系统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谦  马逢修 《山东科学》1995,8(1):24-28
对电极电位符号与电极反应之式间的两种习惯规定一欧洲规定和美国规定的优缺点及其所导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剖析和论证。解除对此类问题的某些误解、凝问和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仪器分析教材中有关电位分析法中电池电动势计算方法的论述上的概念性模糊、公式间相互矛盾等展开了较深入的讨论,并做了相应的实验验证。指出电位分析法中真正要知道的是2支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及其与被测离子活度之间的关系而非电池电动势,因此可采用公式E电位差=Φ指示-Φ参比 计算各种情况下的电位差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用玻碳电极,自制多孔玻碳切片光透电极,对亚甲基蓝(MB)在不同酸度条件下进行循环伏安法及光谱电化学研究,根据实验解释了酸度对亚甲基蓝电极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电流是影响生物反硝化效果的两个重要参数,本实验以电极生物膜为对象,研究了温度和电流比对电极生物膜反硝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10℃或>35℃时,处理效果都不理想,温度为30℃时处理效果最好,同时电流对反硝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难溶盐电极标准电极电势与其活度积常数Ksp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确立了难溶盐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与Ksp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氧化电势,还原电势和电极电势的形成过程.并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旨在明确电极电势的实质,澄清人们在三者之间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在粗糙化金电极和银电极表面吸附的L-蛋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结构随电位改变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外加电位0--0.6V范围内,L-蛋氨酸主要是通过硫原子和去质子化羧基2个吸附位点与银电极表面产生相互作用的;而在金电极表面表现为分子中的氨基、去质子化羧基和硫原子3个吸附位点随电位负移而改变的特征;另外,对于金电极表面吸附的L-蛋氨酸单分子膜而言,还伴随着吸附物分子由于分子内旋转等而引致的分子构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Pt/YSZ电极烧制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循环伏安、计时电流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研究了Pt/YSZ电极烧制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烧制温度升高,电极过程激活能减小,电极总阻抗和响应时间均先减小后增大.烧制温度小于或等于1100℃时,氧原子大量吸附于Pt电极表面,与铂原子发生位置重排反应而生成Pt氧化物,电极过程激活能为177~230 kJ.mol-1;烧制温度大于1100℃时,电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Pt氧化物充分解离,电极过程激活能为107~172 kJ.mol-1.烧制温度为1000~1100℃所制电极总阻抗最小,电荷转移过程响应最快,电极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王新红  戴兢陶 《实验室科学》2013,16(1):11-13,16
利用电池电动势测定方法,从温度和EDTA的浓度探究了Fe^3+/Fe^2+-EDTA体系及Cu^2+/Cu^+-EDTA体系的电极电势-pH关系图。结果表明,在Fe-EDTA体系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极电势和pH平台范围均呈现下降趋势;EDTA浓度为0.12mol·L^-1时平台区范围最大。在Cu-EDTA体系中,随着温度升高,体系的pH平台范围逐渐减小甚至消失,各温度间的电极电势差别增大;EDTA浓度为0.2mol·L^-1实验结果较好。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络离子的分布pH范围与文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介绍某些含氧酸在酸性介质与碱性介质中发生同类型反应时 ,其标准电极电势 φOA 与 φOB 的关系 ,并且应用热力学偶合反应方法 ,推导出三种不同情况下 φOA 与 φOB 之间的换算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吸附式电极记录了荒漠沙蜥在不同体温条件下 ,在体心脏的单相动作电位 (MAP: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实验温度为 :5℃ ,10℃ ,15℃ ,2 0℃ ,2 5℃ ,30℃和 35℃ 7个温度等级 .结果表明 :(1)在最适温度 (2 0~ 2 5℃ )时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与高等动物及人类基本相似 ;但也有其特殊性 :动作电位 0期除极期最大幅值为 11.4 2± 2 .5 8m V;复极 2期电位幅值基本保持恒定 ,呈平台期 (PP2 :Plateau Phase2 ) ;在复极 3期末 ,电位基本恢复到 0电位(膜电位为 0 m V) .(2 )随着体温的升高 (5~ 35℃ )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呈温度依赖性减小 ;0期最大除极速度 (Vmax)呈温度依赖性增加 (5℃为 77.0 8± 4 7.11m V/ms;35℃为 614.63±10 5 . 0 2 m V/ms) ;低于最适温度时 (2 0~ 2 5℃ ) ,在 2相平台期末 ,又出现一次除极电位 (后隆起波 ) .其最大电位为 0 .5 8± 0 .18m V.(3)随着体温的升高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复极 1期电位呈温度依赖性降低 (5℃为 2 .2 4± 1.31m V/ms;35℃为 0 .82± 0 .4 9m V/ms) .(4 )心电图 (ECG)的同步记录表明 :心电图中的 QRS波与心脏单相动作电位 0期除极完全相对应 ;T波与动作电位的复极 3期相对应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整制做氧化锌的工艺参数,使O2的氧化反应能持续、稳定、快速地发生。方法调整制作工艺,使孔隙度、憎水性、极板电阻、催化剂等重要技术参数之间的矛盾能得以协调。结果只有合适的工艺参数,才有可能使氧电极O2的氧化反应正常进行。结论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可有效地解决氧电极技术参数之间的矛盾,使O2的氧化反应速度处于最佳状态。这对燃料电池、空气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NiOOH的涂膏式电极和粉末微电极,并对两种电极进行了循环伏安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粉末微电极出现了还原峰和氧化峰,而涂膏式电极只出现了还原峰,表明粉末微电极的电极可逆性优于涂膏式电极;对于粉末微电极,其氧化峰及还原峰的峰电位、峰电流最终均趋于稳定,说明所制备NiOOH较为稳定;而其ΔE值最小仅为0.131 V,小于涂膏式电极所测值,说明粉末微电极用于循环伏安测试效果更好,所制备NiOOH样品晶格结构较为稳定,具有较好的电极可逆性.对造成涂膏式电极和粉末微电极测试结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Potential control of DNA self-assembly on gold electro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elf-assembly monolayer (SAM) was prepared with 2-aminoethanethiol (AET) on the gold electrode.A new approach based on potential was first used to control DNA self-assembly covalently onto the SAM with the activation of 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EDC) and N-hydroxysulfosuccinimide (NHS). The influence of potential on DNA self-assembly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yclic voltammetry (CV), AC impedance, Auger electron spectrometry (AE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he result proves that controlled potential can affect the course of DNA self-assembly. More negative potential can restrain the DNA self-assembly, while more positive potential can accelerate the DNA self-assembl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trol of DNA self-assembly and will find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DNA-based de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