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界有一句名言:“出版社的艺术就在于将合适作者的合适书稿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市场”。当前,出版物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到买方市场,读者对出版物的选择更加理性化和个性化。电子出版企业究竟应该怎样把现代管理手段与出版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的组合呢?怎样从理论的高度切入.从策划的细节着手.提升电子出版物的选题决策和市场营销的水平呢?电子出版业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2.
第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落下了帷幕,在图书版权贸易达成8129项丰硕成果的同时,电子出版行业似乎仍然不得不面对相对“寂寞”的市场“反应”。而从数字统计方面也很难说明电子出版在博览会上应该有怎样的突破,用业内专家的话讲,电子出版物的平台空间很大,但工作很难做。实际上,并非是市场刻意冷落电子出版,而是这个行业似乎仍有自身“机体”上的许多“阵痛”。  相似文献   

3.
电子出版活动中出版社与制作公司的关系任路平在电子出版活动中出版社与制作公司的关系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出版社和制作公司往往各有各的说法。其中比较简单的一种说法就是“合作关系”。但是光这样笼统地说似乎还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合作往往是有前提的。在以往的电子出...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从最近在北京结束的“’94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研讨会及展览”上获悉,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子出版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具备了CD—ROM光盘出版物的编辑与出版能力。我国现有3家公司可以编辑,5家公司可以“印刷”CD—ROM出版物。在市场上出售的电子出版物已近30种,其中多媒体出版物约占60%,这表明我国电子出版业已全面起步。 这次我国首次举办的电子出版国际研讨会和展览有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术语信息中心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和日本、奥地利、英国、德国等国以及港台地区和国内的电子出版专家和学者参加。有63家国内外  相似文献   

5.
除旧布新,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文化发展规律,对编辑角色来讲,分析和厘定何为“旧”?何为“新”?如何恰如其分地“除旧”?怎样恰到好处地“布新”?正是角色功能与价值的意义所在。因此,除旧布新与取舍有度的有机结合,成为衡量编辑角色承担者是否具有编辑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新闻稿件的“采用率”?一些通讯员常提出这个问题.我当过业余报道员、专职新闻干事、记者、编辑,同样有过上述的苦恼和经历.怎样解决稿件“采用率”低的问题呢?我认为,除认真分析“采用率”低的原因以外,还应该找出克服的办法. 一、主题一般化所写的稿件没有捐导意义,缺少针对性.抓的主题平平淡淡,在全局引不起什么震动,只是一般化的报道。所以,这类稿件编辑难以选用. 一篇稿件的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选好主题是很重要的。在写稿时如何选好主题呢?一方面,要通过看报纸,听广播,学文件,摘调查研究,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心中有底,另一方面,动笔时要考虑稿子的主题能不能给人们以启发?见报后效果怎  相似文献   

8.
怎样把编辑工作作为学问来做呢?我体会至少要在“三个结合”上下功夫,即:策划和精编相结合;读稿和读书相结合;编辑实践和学术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余喜  饯俊 《电子出版》2003,(10):22-24
“电子出版”这个词在十几年前还是一个新鲜的字眼,在几年前成为出版业最热门的话题。而近两年这个名词不仅已成为出版业人人皆知的概念,而且已是最吸引出版业关注的一个新领域。那么,“电子出版”在各出版社的实际重视情况和生产情况又如何呢?本人利用暑假时间,采用上网、电话咨询等方式,以及亲自到广州、深圳进行调查研究,并深入暨南大学出版社“电子开发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生产实习,深切体会了目前国内“电子出版”的行情和趋势。对于一个电子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所见所闻可谓既欢欣鼓舞,又忧患并存。现将收集的一些资料和自己的一点感受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生明1981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20年来他在不同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目前电子出版行业中是获得国家级、国际级奖项较多的编辑之一。1999年他被《出版广角》杂志评为中国出版业产生影响的百位人物之“电子出版排头兵”。 1981──1987年,陈生明担任江苏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工作怎样为“四化”建设服务?怎样提高报纸的宣传质量、特别是经济宣传的质量?怎样掌握新闻工作的规律性?这些已经成为报纸工作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四川日报于最近成立了新闻研究所,将从基础工作做起,加强新闻理论和业务研究,培训年轻的编辑、记者,促进报社编采人员加快提高业务水平,推动改进报纸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出版物的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出版物的诞生是出版业与多媒体软件业相互融合的结晶,它代表了当今出版业的方向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电子出版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一种全新概念的编辑已出现,这就是“多媒体编辑”。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权管理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珂 《电子出版》2003,(4):22-25
1.数字化权和电子出版物制作的关系 已有许多学者就版权保护对电子出版事业的的重要性问题作了论述,比如有学者认为“版权保护是电子出版产业的基石”,还有学者认为“电子出版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解决好版权问题”,等等。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完整含义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电子出版物具备“独创性”、“可复制性”的作品条件,是智力创造的结晶,具有版权价值,理应受到版权法的保护,在当前尤其应重  相似文献   

14.
王缉志 《电子出版》1996,(5):7-7,51
我看电子出版王缉志“电子出版”是个时髦的词,什么是电子出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本文中我谈谈自己的观点。电子出版就是出版数字化“电子出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出版数字化”。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数字化与电脑化几乎是同义词。数字化意味着提高质量和速度,数...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您好!在报纸上常见到“社论”和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这些文章是报社的人写的吗?一篇“社论”是怎样产生的?望贵刊能作一介绍。谢谢您了! 湖北宜昌读者 李 红  相似文献   

16.
挑选好照片的原则:“你要让我吃惊” 曾:中国报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摄影记者,少有图片编辑。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一些重视摄影报道的报纸开始高薪聘请图片编辑,还有些新兴的报刊聘请专职的图片编辑,使用摄影自由撰稿人。中国新闻摄影界目前也十分关注图片编辑的工作方式。《解放报》的图片编辑是怎样工作的?一张照片从选择到最终印刷,大致流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业余报道工作中,我有这样一条经验,即通讯员除了具备刻苦精神外,还要具备“编辑意识”。编辑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编辑思想。即报刊编辑人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所产生的宣传思想和计划。通讯员如果缺乏编辑意识,就不可能写出一碰即响的稿子。那么,如何提高通讯员的编辑意识呢? 一、站在“点”上,想到“面”,点面结合出佳篇基层通讯员,大都是在本单位寻找材料写稿子,这在客观上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据一位老编辑说,在选择稿件时,首先要把它放在社会这架天平上,去掂量它的价值。从编辑的角度来看,既要看“点”上(指拟选用的这篇稿件),但想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记者编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的口号过时了没有?在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是一种什么形象?这些问题历史地摆在每个人面前。 深入实际是记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 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新闻事业曾经数次受到“浮夸风”和“假大空”思潮的干扰。在那一时期,新闻,成了某些人手中的橡皮泥,想怎样捏就怎样捏,新闻已无真实可言。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被  相似文献   

19.
一篇篇稿件,经过修改、编辑,连闯几关后,如今出现在大样上,“生米”即将煮成“熟饭”,“新娘”马上要“上轿”,此时,校大样的值班编辑怎样调动一切手段,将“新娘”打扮得八时、得体,以收到给婆家人耳目一新的效应? 几年来校大样的经历,使我感到,值班编辑在打扮“新娘”时要能有所作为,就必须——  相似文献   

20.
编辑人员是编辑系统的主体要素。编辑工作的成败利钝,出版物内容的精粗优劣,编辑人员对此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总体上和本质上说,从事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编辑人员是教育者,是以编辑传播出版物为手段而育人的“灵魂工程师”。鉴于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加以当代知识更新之高速化,编辑人员必须终其职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亦即在职教育。编辑人员在职教育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具有成人教育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它又含有双补课的成分,即文化补课和专业基础知识补课。对此,本文提出三个问题试作初步的探讨。这三题就是:为什么要实施编辑人员在职教育;编辑人员在职教育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开展编辑人员在职教育活动?一个是“为什么(Why)”,一个是“是什么(Wh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