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毒人群自杀意念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该特殊人群的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强制戒毒所中的强制戒毒人员,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使用阿片成瘾严重程度量表及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和自编的访谈提纲,采取各大队各班抽测、单独访谈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173名调查对象的问卷有效,对自杀意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职业、成瘾史、成瘾程度、自杀史和曾经用药这5个因子都被纳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强制戒毒者的自杀未遂率和自杀意念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失业、较长的成瘾史、严重的成瘾程度和以往的自杀经历都是影响强制戒毒人员自杀意念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中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eck scale for suicidal ideation,SSI)对155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评估有无自杀意念,并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人口学资料,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患者进行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评估。结果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49.7%(77/155),有自杀未遂史的患者为17.4%(27/155)。相对于非汉族患者,汉族患者自杀意念更强(P0.05);相对于无自杀未遂史患者,有自杀未遂史患者自杀意念更强(P0.05);与无自杀意念组比较,有自杀意念患者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分、认知障碍因子分、阻滞因子分更高(P0.05)。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抑郁(β=0.22,P0.01)、自杀未遂史(β=0.41,P0.01)和疑病(β=-0.21,P0.01)对自杀意念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焦虑(β=0.08,P0.01)和疑病(β=0.07,P0.01)皆通过抑郁对自杀意念起间接作用。Bootstrap BC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抑郁在焦虑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疑病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有自杀未遂史和抑郁情绪严重程度是自杀意念主要的危险因素,在自杀预防工作中要多关注有自杀未遂史和严重抑郁情绪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无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应对策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差异。方法:对14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评定。结果:有自杀意念抑郁症发作患者BDI总分、婚姻家庭应激及社会生活应激分及CERQ-C适应性策略与不适应性策略总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P<0.05或P<0.01)。有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抑郁总分与工作学习应激、婚姻家庭应激、社会生活应激及CERQ-C不适应性策略分呈显著正相关(r=0.569,0.470,0.341,0.303,P<0.05或P<0.01);无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抑郁总分仅与婚姻家庭应激呈显著正相关(r=0.361,P<0.01)。结论:有自杀意念较无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存在更严重的抑郁情绪,较多地采用认知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精神障碍和自杀意念强度特征,为自杀未遂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收集到资料完整的239例自杀未遂者,以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评估自杀意念及其强度,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自杀前1周的抑郁程度。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结果①自杀未遂者总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69.46%(166/239),前3位依次为:心境障碍47.70%(114/239),焦虑障碍38.91%(93/239),精神病性障碍8.37%(20/239);②有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组总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84.34%(140/166),其中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1.45%(102/166)和48.19%(80/166),均明显高于从无自杀意念组(P0.01);HAMD总分以及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因子中的项目得分明显高于从无自杀意念组(P0.01);③在有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患者中,有精神障碍组BSS中13个条目的自杀意念强度较无精神障碍组高(经秩和检验,P0.05)。结论自杀未遂者中以精神障碍患者居多,且有自杀意念并伴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其自杀意念严重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5.
应激、自我、抑郁与自杀意念形成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应激、自我、抑郁与自杀意念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自杀意念条目等分别对732名大学生的应激、自尊、自我效能、自我概念、抑郁以及自杀意念水平进行测评,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应激、自我、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应激对抑郁的总体效应为0.312(标准系数估计值,下同),其中通过自我的间接效应为0.203;应激对自杀意念的总体效应即通过自我和抑郁的间接效应为0.133;自我对自杀意念的总体效应为-0.279,其中通过抑郁的间接效应-0.155;抑郁对自杀意念的总体效应为0.211,通过自我的间接效应为-0.106。结论应激通过自我和抑郁的中介效应间接导致自杀意念。抑郁和自我可以相互作用,共同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66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根据Beck自杀意念量表将其分为有自杀意念组(40例),无自杀意念组(26例),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Beck绝望量表、生存理由量表中文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①有自杀意念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患者,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障碍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母子依恋在其中的作用,为降低抑郁障碍青少年的自杀意念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145例,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IPPA)中文简版和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进行评定。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抑郁障碍青少年BSI-CV评分与ASLEC评分呈正相关(r=0.453,P<0.01),BSI-CV评分与IPPA母子依恋评分呈负相关(r=-0.165,P<0.01);母子依恋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008,占总效应值(0.055)的14.55%。结论 抑郁障碍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可能与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与较差的母子依恋有关,母子依恋在其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少年自杀意念的现状及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和湘潭市2836例青少年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23.4%.有无自杀意念两组在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及自尊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差、家庭暴力、负性生活事件以及低自尊水平.结论 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产生与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家庭环境、低自尊水平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疼痛是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种痛苦的感受,在肿瘤病人中,疼痛发生率在70%^[6]。癌性疼痛影响心理功能,并使患者焦虑、抑郁和自杀意念增加。对癌性疼痛病人进行正确的疼痛评估、诊断,制定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帮助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使护理人员在癌痛控制中发挥独特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中学生情绪及相关问题调查表、贝克抑郁量表和自杀行为问卷一修订版为工具对417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自杀计划发生率和自杀未遂终生发生率分别为42.40%、7.92%和1.4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自杀意念相关的因素为抑郁情绪、抑郁家族史、父母婚姻关系差、自杀家族史、独生子女、高年级学生和家庭经济状况差;与自杀计划相关的因素为抑郁情绪、母亲文化程度高、自杀家族史、家庭经济状况差和学习成绩差等因素;与自杀未遂相关的因素为抑郁情绪和父母婚姻关系差。结论深圳市中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高,抑郁情绪、父母婚姻关系差、有抑郁家族史、有自杀家族史和家庭经济状况差是发生自杀倾向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引起社会与家庭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尽量减少自杀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医学生中探讨气质性乐观、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以及乐观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两所医学院校的8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应激事件对医学生的自杀意念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应激事件越严重,学生的自杀意念水平越高;②气质性系观对应激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气质性乐观是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特征、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济南市初中生共830人.结果 初中生年自杀意念检出率10.7%,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呈上升的趋势(P<0.05).有无自杀意念两组在生活事件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包括: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亲密度、知识性、独立性、矛盾性及道德宗教观.结论 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与不良的家庭环境、负性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某部新兵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兵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编的自杀意念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自杀态度问卷,对某部889名新兵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相关因素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心理健康状况是自杀意念最主要的直接影响因素,负性生活事件通过心理健康状况微弱地间接作用于自杀意念,并起“扳机”作用;人格特征通过应对、防御、支持等中间变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结论人格特征、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状况,三者依次递进有机结合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村未遂自杀者再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乡镇卫生院近2年的抢救记录为调查线索,共完成74例自杀未遂者的调查,对其再自杀意念进行评定,并用SDS和FES对其抑郁症状和家庭环境进行评估,收集其一般资料。结果74例自杀未遂者中有48例(64.86%)有不同程度的再自杀意念,48例有再自杀意念者的SDS得分(42.42±7.64)明显高于26例无再自杀意念者(33.58±9.52)(t=4.35,P<0.001),有再自杀意念组的家庭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均较无再自杀意念组差,家庭矛盾性较对照组突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自杀未遂者再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家庭成功性、SDS总分和家庭矛盾性。结论64.86%的自杀未遂者在其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再自杀意念,而且再自杀意念主要与患者的家庭环境和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5.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以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经验选编条目池形成初稿,再以216名受试者的测试结果,对初稿进一步检验与筛选,形成最终量表,同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SIOSS共26条,绝望、乐观、睡眠、掩饰4个因子。除掩饰因子外,余各因子及条目与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及抑郁因子聚合度良好。抑郁症组(患者组)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组自杀意念的发生率(42.3%)明显高于对照组(5.4%)。量表参考划界点为12分。结论: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达到统计要求,可作为筛查自杀意念的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因素及其影响路径.方法 对1 81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具有自杀意念者共330名,利用路径分析探讨了初中生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因素.结果 影响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因素包括抑郁焦虑情绪、神经质、精神质、内向性、对自杀者态度、对自杀性质认识、对自杀者家属态度、情绪孤独、社交孤独、入睡困难、白天精力不足等,他们对自杀意念产生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结论 个体易感因素不仅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产生,而且还会通过中介变量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肿瘤病人疼痛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疼痛是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种痛苦的感受,在肿瘤病人中,疼痛发生率在70%[6].癌性疼痛影响心理功能,并使患者焦虑、抑郁和自杀意念增加.对癌性疼痛病人进行正确的疼痛评估、诊断,制定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帮助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使护理人员在癌痛控制中发挥独特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大五人格特质、童年期创伤、生活事件等因素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127例有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组)和44例无自杀意念(无自杀意念组)的首发未服药抑郁症患者及185名健康对照(对照组)。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童年期创伤问卷-简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和生活事件单位(life event unit,LEU)分别评估被试的人格特质、童年期创伤经历和生活事件。结果 NEO-FFI中,有、无自杀意念组的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42.87±8.04 vs. 37.98±8.42 vs. 30.16±6.25),外向性(31.02±6.32 vs. 34.11±6.83 vs. 40.29±5.37)、宜人性(38.60±5.92 vs. 40.36±6.49 vs. 44.79±4.68)和责任感(38.98±7.16 vs. 40.89±6.66...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乐昌市3所中学的518中高中生,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防御方式问卷、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有20.7%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杀意念;女性、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非独生子女、核心家庭及传统大家庭;有自杀意念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低,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及消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抑郁、自杀意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8例MDD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清TC水平,并据此分为TC异常组和TC正常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组的MDD患者中,44例(40. 7%)入TC异常组,64例入TC正常组; TC异常组HAMD-17总分及其中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因子分、以及SIOSS总分显著高于TC正常组(P均0. 01);以血清TC水平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MD中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和SIOSS总分纳入方程(P 0. 05或P 0. 01)。结论:MDD患者血清TC水平越高,其焦虑/躯体化症状和自杀意念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