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中等卫校物理教学中,液体的流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又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从书本上的概念出发,建立抽象的物理模型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效果较好.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高一物理教科书(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对物理知识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旨在降低学习梯度,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学生升入高中后,物理由初中的自然综合课变为物理单科,此时教学内容的较大变化,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学习要求的提高,以及知识衔接出现"断层",难免在初中和高中教学衔接中出现"台阶",给学生带来了暂时的不适应和学习上的困难,造成学生严重的分化现象,且危及高二、高三的物理教学.解决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优化高一物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谈谈多年来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3.
无线电波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天文学、通信技术、医学、军事等领域.在人教版<选修*3-4>教材中,在无线电波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都了解的电视、收音机、手机等无线电波的应用,而要拓宽视野,引导学生进入当代科技前沿.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个与无线电波在天文学中应用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对教材补充,使学生掌握最新科技动态;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新教材把"伯努利方程"增加为选学内容,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伯努利方程不仅能解释很多物理现象,而且它也体现了能量这一概念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还有伯努利方程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也有较高的地位,就是从伯努利方程开始建立起了完整的流体动力学体系,而后又使麦克斯韦在研究电磁场时有了可参照的体系,建立起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另有拉格朗日、达朗伯等人正是沿着伯努利的方法创立了《分析力学》.但因为是选学内容,许多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可能会忽视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1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高中物理新的人教版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一节,是一节典型的教学探究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充满思维、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适度地设置问题,调控学生的学习注意和知觉的选择,开启学生的智慧,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从而让物理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经验,从中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汪明 《物理通报》2009,(10):24-27
1问题的提出 “三点一线”教学法:第一点,明晰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点,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与学生心理特点;第三点,了解学生思维兴奋点和能力创新点;“一线”则强调教学需按照“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一流程线来组织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结构主线安排井然有序,思维主线发展层次分明,即使简单的物理问题也不简约其研究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优秀的研究品质.2008年12月,笔者应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之邀,示范执教了普通高中《物理&#183;选修3—2》中“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下面即以此节教学研究课为例,来阐述其核心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初中物理课堂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的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注重联系实际及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的应用;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实施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即使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有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也不能深入,或者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和节奏,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  相似文献   

9.
王兴  刘宏 《物理通报》2002,(9):45-47
1 比赛目的 在传统教学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做理论题顶呱呱,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成"傻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被充分调动,不少学生对科学缺乏真正的兴趣,学习过程显得呆板,不够灵活.为克服这些弊端,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我校高2002级组织了两次高空摔鸡蛋的比赛.比赛结果达到预期目的,加强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活跃了学生间的"科学文化氛围",培养了创新意识,训练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体现了在活动中愉快学习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0.
陆爱江 《大学物理》2021,40(1):51-54
“计算物理”因其课程特点适合引入案例式教学,同时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可通过课程设计实现,由传统课堂讲授——做题——考查的学习模式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提出实际问题,通过课堂启发、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模型,并通过调研、数值计算层层深入,在不断改进模型的过程中,对物理问题/过程做出系统性研究.这样的课程给学生创造了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机会,也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研训练,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最近有机会听了一些老师的初中物理课,在一些老师的“内能”概念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他们总是在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调如下两个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一种“类耗散系统”中的“类Ⅴ型阵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类不连续不可逆保面积映象可以展示类似耗散的行为,因此可称其为“类耗散系统”.在一种类耗散系统中观察到了椭圆周期轨道及其周围的椭圆岛与映象不连续边界碰撞而消失的现象.周期轨道消失后,经过一系列过渡椭圆周期轨道之后,系统的行为由一个混沌类吸引子主导.在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混沌时间序列呈现层流相与湍流相的无规交替.这一切都与不连续耗散系统中发生的Ⅴ型阵发的相应性质十分相似,因此可称为“类Ⅴ型阵发”.然而,当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仅可以找到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岛的“遗迹”,并不存在它的“鬼魂”,因此类Ⅴ型阵发不遵从Ⅴ型阵发的特征标度规律.反之,混沌类吸引子的鬼魂却存在于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周期轨道的类瞬态过程中,因此在类Ⅴ型阵发导致混沌运动的临界点之前,由此“类瞬态混沌奇异集”中逃逸的规律就成为标志这一种临界现象的标度律.这与Ⅴ型阵发又根本不同. 关键词: 类耗散性 类混沌吸引子 类Ⅴ型阵发  相似文献   

13.
Highly localized, dynamic particle-like excitations are observed in a dc-driven, quasi-two-dimensional gas-discharge system. These localized excitations undergo a transition from isolated to aggregated state as the discharge current is increased. Although they provide us a macroscopic analogue of microscopic atoms and molecules, they are quite distinct from the latter in the point that they exhibit a rich variety of complex dynamics. The fact that these localized excitations can show synchronous dynamics even in distant places, together with recent theoretical studies, indicates that a global coup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dynamics of such localized excitations.  相似文献   

14.
15.
浅议"做功"     
关于功的概念高中物理的定义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产生的位移之积即为该力对物体所作的功.  相似文献   

16.
本刊在1999年第18卷第2期曾刊登了应崇福院士所著“南下访‘淇淇’”一文。据媒体报道,“淇淇”已于今年(2002年)7月14日辞世。消息传出后,原饲养单位两天内收到各界表示关注的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40余份(见《光明日报》2002年7月17日A2版)。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目前在我国掀起了新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制定了课程标准,新编写的教材已在少数地方试用.面临这种形势制约改革成败的重要问题之一--新的评价体系,亟待改革完善.此文既涉及课程的构建,也涉及评价和测量.发表此文意在引起广大读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The hypothesis that fullerenes grow in a carbon plasma by the addition of C2 units (the "fullerene road") has been widely acclaimed as the most plausible mechanism for formation of larger fullerenes including C60 and C70.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association of C2 with fullerenes proceeds through two classes of intermediates, "sticks" and "handles." Here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 of these species using high-resolution ion-mobility measurements for C(n) cations generated by laser vaporization of graphite and laser desorption of C60. Sticks with up to eight-atom chains have also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