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40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病性的关系。方法 对40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UL140基因全序列的PCR扩增,对121进行了测序及结果分析。结果 40株HCMV-UL140基因PCR扩增均阳性。测序的12株HCMV-UL140开放阅读框架(ORF)均在Toledo株ULl40-ORF的第174位核苷酸处,插入一个胞嘧啶核苷酸.造成移码突变。与Toledo株相比,临床分离株新增了SCAMP磷酸化SPS和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KP两种重要功能位点,且其所位于的氨基酸位点可能是UL140蛋白的蛋白质作用位点。结论 临床分离株UL140基因的ORF较Toledo株多出231个核苷酸,故两者的核苷酸及其编码产物氨基酸序列明显不同。临床分离株存在SPS及CKP两种新的重要功能位点,可能在HCMV-UL140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呈现一定的基因多态性。病毒的致病性可能与不同分离株的基因变化有关。HCMV Toledo株和其他低传代临床分离株基因组UL/b′区中发现的19个基因(UL133-UL151)可能在病毒潜伏、复制、逃避机体免疫和不同组织细胞嗜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该文研究HCMV不同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多态性,分析这种多态性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HCMV基因多态性的一项基本数据。方法:对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阳性的32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UL134基因全序列PCR扩增、测序及分析。结果:32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134基因PCR扩增均阳性。与Toledo株比较,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核苷酸和预测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较保守,同源性分别为96.4%~98.3%和92.7%~94.9%,但预测编码蛋白质新增一个SUL位点。结论: 与Toledo株比较,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比较保守,但仍具有一定的多态性, 未发现UL134基因与HCMV致病性之间的本质联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83-586]  相似文献   

3.
引起不同临床表现的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背景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株中UL144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HCMV感染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对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122份HCMV感染患儿的尿标本和53份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痉挛段肠组织标本的临床株进行UL144开放阅读框的扩增,扩增阳性的临床株进行UL144开放阅读框核苷酸测序。结果50份尿标本和23份肠组织标本临床株完成DNA测序。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HCMVUL144基因分为3组4个基因型,UL144G1a(52%)为主要基因型。有症状与无症状HCMV感染临床株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引起神经系统及肝胆系统受累的临床株与无症状感染临床株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美国及日本的临床株比较,UL144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HCMVUL144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UL144G1a为先天性或围生期HCM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UL144基因分布与地理位置有关;UL144基因分型与HCM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嗜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42基因在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HCMV先天性感染不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27株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阳性的低传代分离株进行UL142全序列PCR扩增,阳性13株PCR产物进行UL142基因测序及结果分析。结果27株分离株UL142PCR扩增,13株阳性,阳性率48.2%,以Toledo株为参考株序列比较表明,13株UL142可读框长度均与Toledo株相同,为921bp,编码307个氨基酸的蛋白。DNA序列变异均为核苷酸替换,不同临床分离株UL142基因与Toledo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在核苷酸水平为94.4%~95.9%,氨基酸水平为89.9%~99.6%。二级结构预测分为三种构象。大多数HCMVUL142蛋白重要功能基团位点在所有分离株中均高度保守,仅四个位点在一些分离株中存在缺失或新增。系统进化树分析除Toledo株外,13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可分为3个基因组。结论13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HCMVUL142基因DNA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多态性。未发现不同临床分离株UL142基因多态性与HCMV先天性感染不同疾病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阮强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7):524-527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人群中普遍感染,在新生儿中,HCMV先天感染可引起黄疸性肝炎、先天性巨结肠、小头畸形等各种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畸形。导致HCMV不同致病性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方面与宿主免疫功能,即有效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有关;另一方面与病毒的数量、入侵部位及病毒自身的基因结构相关,尤其是与病毒毒力、组织嗜性和病毒逃避机体免疫攻击能力密切相关的基因关系密切。对于HCMV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可以在基因层面揭示不同来源临床株的结构特点,对全面认识HCMV基因组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基因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成为HCMV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国际多个研究小组对HCMV临床株广泛存在而旧有实验室株缺失的UL/b’区基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此专题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要介绍,以供同行了解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通常是不显性感染或潜伏感染,但胎儿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可导致极高的病死率。目前,关于HCMV先天感染的致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HCMV UL146基因编码α趋化因子同源物,其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变异和蛋白趋化因子功能区的高度保守提示这个功能区对于HCMV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通常是不显性感染或潜伏感染,但胎儿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可导致极高的病死率.目前,关于HCMV先天感染的致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HCMV UL146基因编码α趋化因子同源物,其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变异和蛋白趋化因子功能区的高度保守提示这个功能区对于HCMV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编码包膜糖蛋白的UL73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症状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及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尿液进行HCMV感染筛查,选择确诊为先天性HCMV感染的患儿,于1、3、6、12个月进行体检及临床检查,包括头颅超声、脑干听性诱发电位筛查、肝功能、血常规检查等。根据1年内有无临床症状将患儿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对其尿液样本进行HCMV-DNA提取、UL73基因测序及gN分型。结果共68例确诊为HCMV感染的新生儿随诊到12个月,其中无症状41例,有症状27例。对68份尿液样本进行UL73全序列PCR扩增,获得57株阳性株,序列测定gN1、gN2、gN3、gN4型分别为9、5、11、32例。gN1、gN2、gN3、gN4各型症状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2%、40.0%、18.2%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gN4型高于gN1和gN3型(P<0.05)。结论 gN1和gN3型可能代表不致病或最温和毒性的gN蛋白类型,gN2及gN4型有症状比例及严重程度高,gN4型是最主要且严重的毒性类型,建议对gN2及gN4型患儿加强管理和随访。  相似文献   

9.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人群中感染广泛,不仅是免疫抑制患者的严重致病原,也是引起新生儿先天及围生期感染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原体.近年来,针对区别于实验室株的一个特殊区域UL/b’区基因编码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是国内外HCMV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目前已经发现该区域基因产物在HCMV的毒力、传播、组织细胞嗜性及免疫逃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的UL133-UL138位点可能促进HCMV潜伏感染的建立和维持,而pUL138是目前病毒基因组中鉴定出的惟一明确与HCMV潜伏感染相关的决定因子.因此,HCMV UL/b’区基因产物在HCMV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HCMV UL/b’区部分基因,尤其是与HCMV潜伏感染相关的UL138基因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为阐明HCMV感染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巨细胞病毒(CMV)UL44(P52)、UL32(P150)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P52-IgM、抗P150-IgM)与CMV肝炎的临床关系。运用免疫印迹技术(IB)对26例CMV肝炎患儿外周血特异性抗P52-IgM、抗P150-IgM进行检测。结果:26例患儿中抗P52-IgM阳性率为100%,抗P150-IgM阳性率为61.5%;先天感染抗P150-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围生期感染(P<0.01);围生期抗P150-IgM阳性患儿其白细胞计数、直接胆红素值、γ-谷氨酰转肽酶值、锁骨中线肋下肝肿大值均高于抗P150-IgM阴性患儿(P分别<0.01、0.01、0.01、0.05)。提示抗P52-IgM和抗P150-IgM均阳性与疾病严重性有一定关系,抗P52-IgM阳性在确诊CMV肝炎中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及血浆蛋白水平与儿童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3~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HCMV感染的患儿作为HCMV感染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行MBL基因检测和分型,并对HCMV感染组进行随访,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MBL蛋白水平。分别比较两组基因变异频率和血浆MBL蛋白水平。结果HCMV感染组纳入104例,对照组纳入105例;HCMV感染组有50例患儿进行随访,HCMV感染组MBL基因启动子区-550位点的L型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7% vs 34.3%, P=0.001),野生单体基因型HYPA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7.6% vs 62.8%, P=0.002),完整基因型中高水平表达基因型(YA/YA)的频率低于对照组(41.3% vs 60.0%, P=0.007),而低水平表达基因型(YA/XA, YA/YB, XA/XA)的频率高于对照组(52.9% vs 29.5%, P=0.001)。HCMV感染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MBL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9和0.000)。HCMV感染组急性期血浆MBL蛋白水平高于恢复期(P=0.000)。结论MBL基因多态性导致的血浆MBL蛋白水平低下与儿童HCMV感染相关,提示MBL可能对儿童HCMV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儿童130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液学有关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血象、骨髓象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和转归。结果130例中有64例出现外周血象的改变(49·2%)。其中贫血46例(35,4%),血小板减少35例(26·9%),粒细胞减少4例(3·1%),全血细胞减少5例(3·8%),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11例(8·5%)。29例出现血液系统并发症(22·3%),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VAHS)等。部分行免疫功能检查的患儿中,27·5%的病人存在体液免疫异常,71·4%存在细胞免疫异常。结论儿童是HCMV感染的易感人群。HCMV几乎可以感染人体所有组织,造血系统受累,可引起多种造血功能紊乱,甚至发生多种CMV感染相关性血液系统疾病。早期足疗程地应用更昔洛韦,配合对症、支持、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微小RNA是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与某些病毒之中的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可通过转录后抑制作用调控基因表达,由于其不具有免疫原性,可作为病毒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一种高效工具,并且在病毒感染阶段的溶解性复制与潜伏感染的转换中起重要作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在人群中广泛流行,HCMV编码微小RNA通过影响病毒靶基因与细胞靶基因表达,在病毒潜伏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HCMV感染的新靶点.该文就HCMV编码微小RNA在病毒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婴幼儿红细胞系统(简称红系)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至10月收治于我院儿科血液病房的21例伴有红系改变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幼儿可发生红系造血改变如贫血、急性溶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急性白血病、噬血细胞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结论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能通过多系统多靶位影响红系造血,增加红系破坏,甚至造成骨髓恶性增殖性疾病,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对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的粒 单祖细胞 (CFU GM )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用更昔洛韦干预HCMV感染的CFU GM ,观察计数CFU GM的产率、大小、峰期及维持时间。结果 ①更昔洛韦组集落产率明显高于病毒组 (P <0 0 1)。②更昔洛韦组大集落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病毒组 (P <0 0 1)。③更昔洛韦组集落维持时间较病毒组延长。结论 在体外 ,更昔洛韦对HCMV感染的CFU GM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