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IN  一鸣 《新潮电子》2006,(1):274-275
数码败家子,就是那种有钱就盲目地购买自己中意产品的人。“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这段来自冯小刚作品——《大腕》的经典台词无疑是众多数码败家于的真实写照,本身数码产品只是一种方便我们生活,供大家握乐和消遣的玩意儿,怛却有这么一群狂热发烧友为了追求自己心爱的数码产品,不惜血本。但数码产品本身更新换代就很快,追逐时尚的数码产品自然就需要很大的财力来支持了。  相似文献   

2.
王思曼  阿拉兔 《数码》2008,(7):62-65
主人公介绍:阿拉兔。数码发烧友、购物狂.喜欢第一时间拿下所有新出的数码产品,但是很少用,主要以收藏和显摆为主。本期他会遇到几个棘手的小问题,我们要教会他怎么用数码产品去解决困难,并度过一个开心的奥运周。  相似文献   

3.
YU 《新潮电子》2005,(19):160-161
明星似乎总与广告代言分不开,翻开很多明星的“账本”.做代言人的收八都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厂商们也是对明星们趋之若鹜,尤其是数码产品的厂商。数码产品更新快.销售周期短.因此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大量销售.聘请明星作为广告代4言人,不仅有直接的广告效果.明星们本身的人气也可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里.我们之所要加个新代言人的名号.并非是这些明星只是个新人,这个“新”字只是说明他们刚刚出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数码广告之中罢了。  相似文献   

4.
《数码》2007,(10):68-75
我们终于迎来了《数码》六周岁生日。数码产品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会让你上瘾,让你着魔,让你朝思梦想。我们每期带来的无数优秀数码产品就像毒药一样,令发烧友们欢呼、疯狂。数码是一种生活方式,相信你也是一个狂热分子吧!  相似文献   

5.
“诠释科技智慧,引领时尚生活” 一直是《数字生活》的办刊宗旨,是《数字生活》全体工作人员的奋斗目标,力求让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融入现代人的时尚生活,为人们更好地服务。2004年是3C初步融合、消费电子市场急剧膨胀的一年,堪称一个“IT数码年”。如果说数码产品在前几年还是少数人的奢侈品的话,那么2004年的数码产品已经是人们必备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工具了。在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今天,以往冷冰冰的数码产品变得越来越亲切,就像人们的随身伙伴一样。同时,数码产品的消费群体日益壮大,很多人都拥有多件数码产品,预示了数码产品市场的美好前景。虽然提供数码产品的厂商不胜枚举,部分种类的产品已经趋于同质化,可是在2004年琳琅满目的数码产品中,必然有一些个性突出的产品令人难以忘怀。适逢寒假采购高峰到来之际,我们特别举办了这次“《数字生活》2004年度数码产品评奖活动”,意图让消费者从产品入围和获奖情况中了解到2004年数码市场上的“亮点”产品,紧紧跟上数码市场风云变幻的形势。此次评奖活动为期2个月,我们在本期为广大读者将2004年精彩纷呈的数码产品进行分类选拔,推举出能代表数码产品主流技术趋势同时又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群体认可的优秀产品入围;在下一期杂志中将公布本次  相似文献   

6.
《通信电源技术》2007,24(2):57-57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数码产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普通家庭,数码产品电池(尤其是以锂电池为代表的可充电电池)的需求量将是一个足以吸引众多电池生产厂商的惊人数字,当然如此巨大的需求量自然也吸引了众多国外知名电池品牌的加入。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数码电池市场上,国产电池品牌究竟如何与国际品牌竞争?  相似文献   

7.
王思曼  伍笑 《数码》2006,(10):190-193
这次,跟随着《数码》杂志五年来的成长足迹,我们找到了四位不同领域数码产品的应用“达人”,无论是工作原因还是个人爱好,他们接触数码产品的机会都比一般人要多一些,感受也更丰富。那么在他们眼中的这五年,数码产品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8.
恋上你的DIGI     
《数码》2003,(12):64-65
电影中出现的数码产品仅仅是一种广告吗?不,虽然这肯定是广告的一种形式.而我却不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广告,因为电影源于生活.所以电影中数码产品的应用和消费理所应当成为大家选购和应用的一种参考和借鉴。作为时尚数码消费杂志的先锋,我们将领导时尚潮流的现代电影与数码产品结合起来,并谨以此文献给与作者一样喜爱电影和发烧数码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数码》2004,(3):85-85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便携数码产品已经逐渐普及,这些产品极大地延伸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人们对便携数码产品的移动存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数码》2003,(8):32-33
在本期《数码》已经截稿之际,又一款惹人怜爱的MinDV来到了《数码》编辑部.这就是Sharp VL-27E。熟悉家电产品的用户都知道.Sharp的家电、数码产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差于Sony。而由于渠道关系,Sharp的数码产品并没有在国内见到。不过现在不用担心了,Sharp DV产品已经开始在国内销售。而我们手里这台Sharp DV-27E就是当前的主打产品。  相似文献   

11.
高手释疑     
《新潮电子》2003,(7):138-139
进入7月份,天气开始真正热了起来,在炎热的天气下,除了人会感到不舒服外.数码产品的使用环境也会变得恶劣。数码龙要特地提醒各位朋友,在高温环境下,应该特别注意数码产品的正确使用和保养,否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12.
《视听技术》2004,(12):53
11月6日,成都新大发数码音影城及国美数码3C店隆重开业,大发作为成都市最具影响力的音响器材及家电专业市场,多年来一直是音响发烧友选购器材的首选之地。现在数码产品正在迅速普及,而在这之前成都的数码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城南地区,新开业的成都新大发数码音影城及国美数码3C店则位于市中区,良好的经营环境吸引了众多商家进驻,并且商品种类相当广泛,除数码相机、DV摄像机、MP3随身听等数码产品外,世界各大名牌发烧级音响、电视以及高品质小家电应有尽有,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购物好去处。  相似文献   

13.
《数码》2007,(5):160-163
家里的数码产品已经快要堆积成山了吧?可是在妈妈眼里,它们只不过是一堆外观奇特的装饰品而已。别再犹豫了,也许只需要一个下午,你就可以把你的妈妈打造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数码达人!母亲节,教会妈妈用一样数码产品,这个礼物够不够有新意?  相似文献   

14.
《数码》2005,(10):36-42
要谈IT数码产品,美国无疑是IT产品的发源地,从世界上诞生第一台PC开始,美国主导着全球的IT产业。而二战后奋起直追的日、韩两国,尤其是日本,则成为电器与消费电子产品的大国。对于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来说,我们起步较晚,但我们的速度却令世界惊奇。最近20年的发展,让中国成为全球新的加工制造基地和全球IT数码产品的制造基地,中国也成为IT数码消费大国。在《数码》杂志创刊四周年的今天,我们有勇气尝试着对中国数码消费做一次回顾、一次整理,来高调呈现中国令世界瞩目的数码消费、在世界东方崛起的数码品牌、从世界回到中国的优秀设计师以及展现数码时尚的一流摄影师。  相似文献   

15.
张傲 《新潮电子》2009,(11):46-47
自从1999年开始接触到各类数码产品之后,我便成为了一名狂热的数码发烧友。10年的时间里,亲眼目睹了数码产品的各种变化,见证了许多数码领域的流行走势。有意思的是,从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轮回似乎不断地演绎着,多年前的收音机、电子辞典、PDA、MP3、掌上游戏机等都逐一被智能手机整合起来,那些陪伴我们度过最难忘时光的宝贝们,此刻也不知在哪个角落被尘封起来。  相似文献   

16.
自从十年前世界上第一台数码摄像机在索尼公司诞生以来,随后世界知名的诸如松下、三星、佳能、JVC、日立等数码产品公司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数码摄像机,数码影像器材领域开始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新潮电子》2003,(9):54-55
数码时代,几乎所有数码产品都与电脑脱不了干系,有的数码产品必需与电脑连接才能使用,而有的在与电脑连接后才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那么当数字时代的迷你音响与电脑联系在一起,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呢?  相似文献   

18.
《数码》2007,(2):122-122
索尼坚定了自己的数码音频领域当中的定位,那就是对完美声音效果的不懈追求,为纯粹的音乐爱好者打造最好的数码产品。NW-S700的推出是索尼又一次成功的跨越,这款号称“史上最强音质的数码播放器”并非徒有虚名,  相似文献   

19.
如果出差,你会带些什么东西? 同事出差前的一声哀嚎还犹在耳边:要带好多数码产品呀I是呀,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手机………,以及由他们延伸出来的充电器、连接线等等。而且在他的行李箱里,除了这些常规的东西外,还多了一个小套装。  相似文献   

20.
曲宗  李哲 《新潮电子》2005,(8):58-71
越来越多的随身数码装备出现在我们身边,无论是手机、掌上电脑还是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几乎都离不开存储卡这个小家伙。自数码产品诞生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存储卡一定会随着数码产品一起成长。数码产品对于存储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容量.速度、体积等成为了存储卡近来发展的重点。在这涉及到各自利益的小家伙面前,SanDisK、索尼(SONY)、松下(Panasonic)、奥林巴斯(Olympus)等厂商都纷纷推出各自的存储卡,希望能够在这个标准之争上抢得先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存储卡以及相应的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使得用户一时很难明确分辨.存储卡也因此成为了最亲密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