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笪敏峰  王春龙  刘俊保 《当代化工》2011,40(11):1107-1110
对国内5家橡胶生产厂生产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 1502,进行了分子量及分布、结构组成、门尼粘度均匀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 1502的均匀性进行统计,统计量F值均小于临界值2.31,说明各厂家的样品均匀.对均匀性较好的样品进行了稳定性考察,采用t检验法考察样品稳定性,在12个月内样...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离子聚合法制备了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无规共聚物,考察了单体浓度、聚合温度以及聚合时间对正离子聚合的影响,并通过光照溴化反应对共聚物进行溴化改性,制备出主链结构完全饱和的溴化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无规共聚物(BIMS),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80℃、单体质量分数为25%~28%时,异丁烯与对甲基苯乙烯正离子共聚合,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可达2.1×10~5。随着温度的降低,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窄。随着溴含量的增加,BMIS中苄基溴含量也增加,当溴质量分数为1.9%时,聚合物中苄基溴摩尔分数达到1.38%。BIMS热稳定性较好,在较低的温度下仍能保持橡胶的高弹性,且耐热氧老化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3.
陈建军  李伟  贺小进 《弹性体》2005,15(6):19-22
采用环烷酸镍、三异丁基铝为催化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及微观结构的氢化丁苯共聚物,研究了苯乙烯/丁二烯质量比、聚丁二烯段1,2结构含量及基础聚合物分子量对氢化前后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丁苯共聚物数均分子质量为(4~7)×104,苯乙烯/丁二烯质量比为30/70~35/65,共聚物聚丁二烯段1,2结构含量为30%~50%(质量分数)时,加氢后可得到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的氢化丁苯共聚物产品。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8 家合成橡胶厂生产的顺丁橡胶BR 9000 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微观结构、生胶性能、硫化特性和硫化胶性能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国产BR 9000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数均分子量偏低,重均分子量偏高,分子量分布较宽。国产BR 9000 在微观结构、灰分、挥发分及凝胶含量等方面相当,但A 厂的挥发分含量偏高,H 厂的凝胶含量较大; 硫化速率基本相同,硫化胶的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处于同一水平; 国产BR 9000 的性能指标均能满足优等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结构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分子链中间段为嵌段均聚结构的SIBS的加工性能优于无规共聚结构的SIBS;苯乙烯与异戊二烯/丁二烯的质量比对SIBS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小;随着分子链中间段异戊二烯与丁二烯质量比的增大,SIBS的流变性能逐渐提高;在分子链中间段加入苯乙烯后,SIBS的流变性能逐渐改善,加工性能变好;分子量和温度对SIBS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环己烷为溶剂、苯乙烯和丁二烯为单体、n-BuLi为引发剂、二乙二醇二甲醚(2 G)为结构调节剂,通过活性负离子溶液聚合合成了高苯乙烯橡胶,研究了引发剂种类、聚合温度、2 G/n-BuLi(摩尔比)、苯乙烯/丁二烯(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共聚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苯乙烯/丁二烯为60/40、2 G/n-BuLi为1.0时,在(65±2)℃下可聚合得到力学性能较好的高苯乙烯橡胶,其数均分子量为15×104~20×104、分子量分布为1.40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调节剂,在模试装置上合成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改性用橡胶——丁苯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与产品支化结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与产品门尼黏度、凝胶质量分数、微观结构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反应最高温度的升高,共聚物支化结构含量增大;当引发温度为55℃、反应最高温度为110~120℃时,产品支化结构含量约为5%,分子量分布约为1.12,其凝胶质量分数、微观结构含量与目标产品一致,丁苯嵌段共聚物的各项性能实测值符合ABS树脂改性用胶要求。  相似文献   

8.
用双筒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丁苯共聚物支链含量不同的3种接枝1,2-聚丁二烯的流变性能,并与线型1,2-聚丁二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丁苯共聚物的接枝使得1,2-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减小,重均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接枝前后1,2-聚丁二烯的1,2-结构摩尔分数均大于80%,都属于高乙烯基聚丁二烯。在80~120℃内,接枝前后1,2-聚丁二烯的表观黏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接枝后的黏流活化能明显增大;随丁苯共聚物接枝量的增加,接枝橡胶的黏流活化能逐渐减小,黏温敏感性减弱。丁苯共聚物的接枝对1,2-聚丁二烯黏度剪切敏感性的影响比较复杂,在150~3 000 s-1的剪切速率内,接枝前后1,2-聚丁二烯的表观黏度均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线型及接枝质量分数为5%的1,2-聚丁二烯的非牛顿指数明显降低,接枝质量分数为1%的非牛顿指数增大,更接近牛顿流体行为,而接枝质量分数为7%的非牛顿指数基本不变。在温度为80℃和100℃时,于相同的剪切速率下,随着丁苯共聚物接枝量的增加,3种接枝橡胶的表观黏度有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接枝质量分数为7%的1,2-聚丁二烯的表观黏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对氯丁橡胶(CR)硫化胶进行热氧老化试验,研究100 ℃下老化时间对CR硫化胶化学结构、交联密度、溶胶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氯质量分数、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氧老化过程中,CR硫化胶的橡胶分子链发生氧化反应,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在老化初期,CR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增大,溶胶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橡胶分子链以交联为主;老化时间超过192 h后,CR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减小,溶胶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指数增大,橡胶分子链氧化断裂增多;在老化过程中,交联及脱氯使CR硫化胶结构化越来越严重,导致CR硫化胶的拉伸性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赵光贤 《特种橡胶制品》2000,21(5):39-43,45
从橡胶结构的角度,介绍和讨论了橡胶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集聚状况和外界条件对橡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热硫化硅橡胶并用硫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硅橡胶制品的研制中,采用了加成硫化和过氧化物化并用的新的硫化方式。比较了并用硫化方式在热空气和模压硫化的性能及特点。并用硫化体系可以改善硅橡胶硫化胶的某些性能,保持在二段硫化后不变色或少变色。介绍了显影用硅橡胶管生产的应用实例,在热硫化硅橡胶制品的研制和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铑-钌双金属配位催化剂体系制备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表观黏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口型膨胀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HNBR的加工流变行为具有较高的剪切速率敏感性和很低的加工温度敏感性,且其加工流变行为与已工业化生产的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3.
马祥文 《广州化工》2014,(17):173-175
凝胶含量是顺丁橡胶的重要质量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生产反应、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加工性能。降低凝胶含量,一直是顺丁橡胶技术攻关的目标。通过多年来的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叙述了凝胶对顺丁橡胶生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凝胶生成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凝胶生成的方法。使产品具备玻璃化温度低,压缩变形小,分子量容易控制,分子量分布也较宽,加工性能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Blends of polypropylene homopolymer (PP) and metallocene produced ethylene‐octene copolymer (EOR) with a bimoda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aim of the work was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EOR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ncentration on the tensile and impact properties of the blends. The matrix ligament thickness between rubber particles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those predicted us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lend morphology and impact property were repor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ntent of comonomer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EOR as well as its concentration in the blends were the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tensile and impact properties of the blends. These factors became ineffective to impact property when the ligament thickness of the matrix was larg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T ~0.3–0.4 μm). To achieve blends of high impact strength, the ligament thickness between rubber particles should be small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and for a certain ligament thickness, EOR with high octene content and high molecular weight was preferred.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5: 2412–2418, 2002  相似文献   

15.
以3种本体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ABS)牌号树脂胶液配比和工艺参数为基准,从橡胶的种类、结构、活性官能团数量、黏度、分子量及其分布等方面进行参照对比,选用1种适合本体ABS合成用国产橡胶,代替专利商指定配方用胶(720AX和565T橡胶),在4釜串联平推流本体ABS小试装置上进行试验。通过对原橡胶与替代橡胶在结构、性能上的差异对比,结合相应ABS树脂的试样性能表征分析,对选用替代橡胶的可行性做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国产编号BR?A胶与720AX胶在试验过程中表现的性能差异性较小,可相互替代;国产编号BR?B胶中的1,2?乙烯基含量偏低,橡胶分子量偏大,若替代565T胶,还需进一步进行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16.
稀土异戊橡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异戊橡胶是一种综合性能很好的通用合成橡胶,其结构与性能基本上与天然橡胶相同。稀土催化剂合成异戊橡胶,与国际上传统使用钛系催化剂相比,具有催化剂用量较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聚合物凝胶含量低等优点,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稀土异戊橡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选取3种市售中流动抗冲聚丙烯产品,分析了产品的乙烯含量、橡胶相含量、橡胶相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橡胶相形貌;同时对3种产品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乙烯含量决定了橡胶相含量,橡胶相含量和橡胶相的相对分子质量对产品的刚韧平衡性能起到重要作用;乙烯在橡胶相中的含量达到50 %以上才能起到良好的增韧作用;根据此结论可优化抗冲聚丙烯产品的结构和共聚物含量,达到最佳的刚韧平衡。  相似文献   

18.
国产溶聚丁苯橡胶T2000 R的微观结构及基本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凝胶渗透色谱-激光光散射-自动黏度在线检测仪、动态力学性能分析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手段对国产溶聚丁苯橡胶(SSBR-T2000 R)的微观结构及其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并与乳聚丁苯橡胶(ESBR-1502)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与ESBR-1502相比,SSBR-T2000 R具有分子量分布窄、数均分子量较高、重均分子量明显低、支化度低的特点;其链结构中顺式-1,4-结构含量高、反式-1,4-结构、1,2-结构含量低;热稳定性高于ESBR-1502;玻璃化转变温度比ESBR-1502低,说明其具有优异的低温性能;高弹态动态模量较低,但其动态损耗因子和动态生热低于ESBR-1502;其硫化特性为焦烧时间较长,而正硫化时间较短;用密炼机加工胶料,SSBR-T2000 R的耐屈挠龟裂性优于ESBR-1502,且压缩生热较低。  相似文献   

19.
橡胶含量对ABS成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橡胶含量为40%和6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粉料分别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掺混造粒,制备一系列不同橡胶含量的ABS成品,分析了不同橡胶含量ABS成品性能,比较了高橡胶含量和低橡胶含量的ABS粉料对成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橡胶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高橡胶含量的ABS粉料,成品的力学性能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