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合室肥厚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常规心电图把V1导联R/S>1及RV1+SV5>1.05mV作为上要诊断标准。我们把常现心电图上V1导联R/S>1及RV1+SV5>1.05mV的患者同时作心脏彩色超声检查,作结果对比,旨在探讨V1导联R/S>1对右室肥厚的诊断意义.1研究对象1997-08-1998-08在我院就诊患者83例,男37例,女46例,年龄28-53岁。2仪器方法日本TOSHIBASSA-270A型心脏彩超仪,多切面与角度观察,右室肥厚主要诊断标准:上室长轴切面,在室前壁厚度>6mm,室间隔厚度)l!turn;上海产NlllONKOHDENECG七353型心…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16例高原肺水肿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总结了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讨论了发病机理。本组资料均为移居高原汉族,男13例,女3例,发病海拔高度3060~4507m。双肺重1229~2370g。光镜观察肺泡腔普遍有水肿,6例小血管壁增厚,7例见纤维蛋白血栓,8例肺透明膜形成,10例肺泡腔出血,8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7例肺不张。电镜观察肺泡Ⅱ型细胞损害较重,肺毛细血管细胞连接间隙增宽,气血屏障结构变薄等。本病根本原因系高原急性缺氧所致。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治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治特点。结果 20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后的确诊率为95.00%(19/20),存在1例漏诊情况;16例患者经药物保守治疗及清宫术治疗后保留子宫,2例患者行子宫瘢痕妊娠清除术,1例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1例患者行子宫局部病灶切除术。结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应该早诊断、早治疗,超声检查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具有积极的诊断价值;保守药物治疗及清宫术治疗可以保留子宫,可供临床借鉴,但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病情严重者,应选择相关的子宫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4.
王和平  夏雷  丁坤  朱超 《淮海医药》2003,21(5):345-346
目的 采用导管法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室早 )及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并通过临床效果、安全、可靠等特点方面以探讨该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 ,以起搏 12导联心电图与室早及室速发作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以即刻室早消失及右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不能诱发室速为消融终点。结果  6例室早消融即刻早搏消失 ,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早。2 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室性早搏消融前为 ( 16 72 8± 2 75 2 )次 / 2 4 h,消融后为 ( 2 16± 112 )次 / 2 4 h( P<0 .0 5 )。 1例先心室间隔修补术后室早消融前为 2 185 6次 / 2 4 h,消融后为 175 6 9次 / 2 4 h( P>0 .0 5 )。 1例右室心肌病右室流出道室速发作时 ,药物及食道调搏均未终止发作 ,行急诊射频消融即刻成功。2 d后再次发作右室流出道另一部位室速 ,再次行射频消融术成功 ,随访 1月无复发。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对右室流出道且发作时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速经导管射频消融已得到临床认可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郭道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6):88-89,103
目的探讨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性心脏B超和心电图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心脏B超检测出9例左室肥厚,10例左室增大,8例左房增大,3例主动脉扩张。心电图检测出2例左室肥厚,3例左室增大,2例左房增大,0例主动脉扩张。两种诊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B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与心电图相比,效果较好。在临床诊断中,因结合B超和心电图的优势,取长补短,以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小儿睾丸扭转的认识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例睾丸扭转患儿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左侧睾丸扭转16例,右侧4例,2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睾丸存活,行睾丸固定术,17例睾丸坏死,予以切除.结论 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治疗睾丸扭转的关键,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是诊断睾丸扭转的首选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89例中男65例,女24例。年龄27~81岁,平均56.8岁。89例中二维超声心动图(TDE)显示室间隔(IVS)与左室后壁(LVPW)均肥厚者60例(67.4%),单IVS肥厚者24例(27%),单LVPW肥厚者4例(4.5%)。IVS与LVPW之和>21.5mm,平均27.9mm。其厚度之比<1.5者86例(97.7%)。心肌肥厚伴左室及/或左房扩大者共30例(34%),左房室扩大及主动脉扩张者3例(3.4%)。50例心电图(ECG)检查者TDE均有心肌肥厚,ECG显示左室肥大或高电压者28例(56%)。13例TDE有左房扩大者均无BCG之P波异常改变。讨论: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主要诊断标准,临床多以ECG为依据。町井认为,这种肥厚在心电图表现之前,超声心动图已能够发现,并为对称性肥厚,多不伴心腔扩大。本组50例心肌肥厚者ECG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NV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小儿NVM患儿,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患儿的诊断结果、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患儿中孤立型20例,非孤立型10例。30例患儿经检查显示左室型17例,右室型8例,双室型5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扩大17例,右心扩大7例,全心扩大5例,房室正常1例。病变位置主要包括心尖部合并中断侧壁位置,包括下壁心肌12例,心尖部心肌8例,基底段心肌3例以及室壁心肌7例。随访3例患儿死于心力衰竭(心衰)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10.00%。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生NVM的风险较高,容易引发患儿心衰,其临床症状表现与NVM的范围关系密切,孤立型患儿早期阶段症状表现具有隐匿性,对患儿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对于评估患儿心脏功能,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右心室心肌梗塞临床较少见,由于临床上对此症的认识不足,致漏诊或误诊者并非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室前壁前间壁合并右室梗塞2例报告如下。例1,男,60岁。因反复心前区压榨性痛伴心悸气促5个月、症状加剧一周入院。体检:T:37℃,P:102次/分,R21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半坐位,急性病容。颈静脉怒张。肺(-)。心界向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立正常中青年国人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256层CT正常值,并探讨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16肌段正常值的规律。方法 128例正常中青年国人行256层CT心脏冠脉CTA及心功能检查,飞利浦智能高级后处理工作站按16肌段法测量局部功能参数收缩期室壁厚度(ESWT)、舒张期室壁厚度(EDWT)、室壁运动(WM)、室壁增厚率(W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测得256层CT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正常值范围。(2)依据左心室室壁各个肌段之间的解剖学毗邻关系,整合16肌段数据,分析发现:左心室游离壁:从心尖部到基底部EDWT和WM逐渐增大;ESWT乳头肌部最大、基底部次之,心尖部最小;WT乳头肌部最大,心尖部次之,基底部最小。左心室室间隔:EDWT、ESWT、WM均为乳头肌部最大、心尖部次之,基底部部最小;WT从心尖部到基底部依次减小。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比较:各肌部、各参数值前者均较大。(3)圆周方向分布特点:依照前段、前隔段、下隔段、下段、下侧段、前侧段的顺序,EDWT、ESWT、WT%、WM在平滑线散点图上均呈近似正"V"形分布。(4)径向分布特点:从心尖部、乳头肌部到基底部,EDWT、ESWT、WT%、WM在带平滑线的散点图上均呈近似倒"V"形分布。结论获得正常中青年国人256层CT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正常值,且16肌段参数存在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 (TEA )技术阻滞心脏交感神经干 (第 1~ 5胸椎 )治疗严重冠心病 16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4月至 10月住我院监护病房严重冠心病患者 16例 ,临床诊断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 WH 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16例中急性心肌梗死 10例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8岁。梗死部位 :下壁 5例、下壁加右室壁 1例 ,下壁加后壁 1例 ,前壁 1例 ,前间壁 1例。顽固性心绞痛 6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2~ 80岁 ,平均 6 6…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其中17例确诊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Ⅲ/Ⅱ>1对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STⅢ/Ⅱ>1对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较高.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STⅢ/Ⅱ>1可作为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中,抽取6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选取60例同期来我院行常规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参照对象将其设置为参照组,两组均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两组心功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径(LADD)水平、左心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两组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A峰值)、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值)以及E/A比值。结果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LADD、A峰值、E/A比值等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组,LVEF、E峰值以及E/A比值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可准确显示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高原昏迷1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2例高原昏迷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总结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本组资料中,汉族11例,藏族1例,男10例,女2例。发病海拔高度3060~5110m。脑重量1260~1730g,平均1448g。光镜观察脑组织疏松水肿,4例脑出血,6例小血管水肿并微血栓形成。神经细胞呈缺血缺氧性改变。电镜观察神经原纤维溶解,突触肿胀,髓鞘变性或解离,核蛋白体减少。本病基本原因为高原急性缺氧造成神经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酒精性心肌病(AHCM)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180例长期大量饮酒所致酒精依赖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从心脏各腔室内径、室壁厚度、心肌内回声、室壁运动幅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增厚率等指标方面观察,结合病史,做出超声诊断或超声提示。结果①心脏左室内径增大者94例,占52.2%;左心房增大者56例,占31.1%;②心肌肥厚68例,占37.8%;③心肌内出现异常散在斑点状强回声者102例,占56.7%;④运动幅度降低者78例,占43.3%;⑤心功能改变者86例,占4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酒精性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是临床确诊AHCM的重要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我院收治的2例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①例1,女,34岁.孕2产1.因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化疗后5个月、阴道流血4个月入院.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41 U/L;B超检查示子宫体下段实性包块.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全切+右卵巢囊肿剥离术,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壁妊娠,子宫壁出血、坏死,绒毛及蜕膜坏死.术后复查血hCG 1.46 U/L.术后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②例2,女,25岁.孕3产1.因停经64 d、下腹胀痛20 d入院.查血hCG 11 032.00 U/L;B超检查示宫体下段近宫颈内口左侧壁处见一妊娠囊,内见卵黄囊.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下段子宫瘢痕妊娠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瘢痕组织,绒毛组织.术后复查hCG 12.4 U/L.术后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结论 子宫瘢痕妊娠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供血少,导致纤维化和修复不全,产生细微缝隙有关.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腔镜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提高临床妇科医师的警惕性可减少该病的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7.
常规心电图ST段改变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兴仁 《天津医药》2000,28(9):542-543
右室梗死(RVMI)的心电图早期诊断主要依据右胸导联ST段改变,如V_4R ST段抬高幅度≥1 mm。本文通过对照观察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常规心电图改变与右胸导联ST抬高的关系,探讨ST↑Ⅲ/Ⅱ>1与STV_2↓/STaVF↑≤0.5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58例患者均为发病10小时内就诊。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演变均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同时合并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及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5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进行实验研究,选取的同期体检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实验对象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心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E/Ea)。结果对照组LVEF、E/Ea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LVESd、LVEDd、LVFS、LVEF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已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现将本院近1年来52例CAG结果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象:1997年9月至1998年11月住院病人,男42例,年龄26~83岁,女IO例,年龄41~69岁。造影前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ZO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1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1例(前壁6例,前壁十下壁3例,下壁十正后壁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6例;AMI+OMIZ例;心内膜下心肌梗塞3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肥厚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室性早搏及高血压病伴心电图左室肥厚劳损各1例;胸痛待查4例。方法:按Ju…  相似文献   

20.
肥厚型心肌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其中以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为主要病理类型,此外还有心肌均匀肥厚或心尖部肥厚的类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指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此病临床症状可不典型,心电图可表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部分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低,临床上易误诊为冠心病。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AHCM患者15例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AHCM,男性1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