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对光栅刻划机超精密定位系统的定位控制以及实验进行探索研究.鉴于控制模型和实验分析验证出光栅刻划机超精密定位系统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和时变性,提出将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法用于光栅刻划机定位系统控制,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实时调节PID控制参数,实现精密定位的自适应控制.通过控制实验,稳定地获得了5nm以内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面积衍射光栅刻划机在宏观尺度下进行微纳加工的工作特点以及纳米级刻线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光机电集成优化方法.此方法采用计算傅里叶光学和弦振动理论进行光栅刻线误差分析,结合振动实验及光学测量进行验证,最后采用智能优化方法对刻划系统进行结构参数优化.虚拟样机仿真结果表明,刻划系统的振动幅度降低了30%,验证了该集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莫尔条纹法对光栅干涉仪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干涉条纹进行分析,利用莫尔条纹的平均误差作用减少光栅刻划过程中的局部误差。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控制光栅刻划机刻划出300l/mm和600l/mm的光栅,受环境影响小、结构简单且装调方便。  相似文献   

4.
前向神经网络在自适应控制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前向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系统,论证了基于逆向建模的前向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提出由该控制方案构成的控制系统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而且具有满意的动态指标.文中还通过一个水槽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仿真,给出了上述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案的具体实现步骤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提高圆光栅刻划精度的途径,并给出刻划误差自动校正的方法.通过对误差源的分析,找出主要误差的变化规律并导出其数学表达式,利用微机控制的专门装置,使光栅在刻划时转动一个附加角度,从而自动校正刻划误差  相似文献   

6.
对旋转型垂直式倒立摆系统的机械结构及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最优控制的T-S模型模糊控制方案,即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对此模型实现分段控制作为底层控制和基于T-S模型的模糊控制相协调的上层控制,来实现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采用MATLAB/Simulink对该方法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T-S模型的模糊控制理论对旋转型倒立摆系统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问题,根据四旋翼飞行器的机理建立了运动模型和电机模型,并设计了控制系统.针对建模的不准确性,该控制系统内环回路采用自抗扰控制(ADRC)方法,外环回路采用经典PID控制方法.最后对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仿真,从仿真结果来看,ADRC控制能较好地对系统内扰以及外扰进行估计补偿,减轻了建模工作的负担,并且该控制系统可使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实现小角度姿态、位置控制、到达指定位置,表明该控制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电厂冷凝器清洗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面向电厂冷凝器清洗的新方法,它以高压水清洗为主、以化学药剂清洗为辅,通过智能清洗机器人实现电厂冷凝器的自动化在线清洗.首先设计了水下冷凝器清洗机器人的体系结构,给出了清洗机器人的机械与电气结构,在此基础上,为实现机器人的高效清洗,设计了机器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提出了水下作业环境下二关节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建立了模糊高斯基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通过BP学习算法进行神经网络训练.最后,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在动态性能和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的控制方法,非常适用于水下环境的清洗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相移轮廓术的四步相移法设计了微动光栅三维测量仪微步距控制系统,利用单片机AT89C52与3955芯片的接口对3955进行设置和控制,并采用两片3955芯片驱动两相步进电机,实现了电机的微步距控制。系统通过细化步进电机步距角,提高了分辨率和光栅位移精度,满足了每隔四分之一光栅周期进行光栅图像采集的要求,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并通过人体模特光栅图像获取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完全满足工业及相关三维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伺服控制系统的参数,综合运用自动控制理论、系统建模与仿真以及虚拟样机技术等知识,分别在ADAMS和MATLAB平台上建立数控铣床工作台的三维机械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联合仿真.通过对工作台进行速度仿真控制,取得了良好的仿真效果,证明了该系统模型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可用于数控铣床的设计和调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发动机与发电机组及超级电容工作特性,建立了串联式电传动履带推土机发动机-发电机组和超级电容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燃油消耗曲线的功率跟随控制策略. 通过发动机及发电机的台架试验数据建立系统各部件的仿真模型,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并分析了燃油经济性. 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推土机作业工况下,与传统机械结构的原型机相比,采用最佳燃油消耗曲线的功率跟随控制策略节油率达22.3%.   相似文献   

12.
赵林  闵力  李淑娟 《山东科学》2012,25(4):49-52
应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技术,设计了一种光纤光栅机械振动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对传感器返回的实时振动信号做快速解调,从而实现了振动频率、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多参数监测与远程传输,同时提供了完善的数据分析与显示功能。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有效应用于涡轮发动机、煤矿通风机等机械设备的振动监测中,为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提供了软件支持。  相似文献   

13.
工程车辆传动系统的换挡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工程车辆传动系统中的发动机、工作油泵、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进行了建模分析,建立了传动系统模型并推导出传动系统动力学方程.通过对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换挡过程分析,利用解析法推导出换挡过程中变速箱输出角速度、转矩与发动机角速度、发动机油门开度、变矩器变矩系数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得出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参数对换挡品质的影响效果.为提高换挡品质,分别采用缓冲控制、定时控制以及综合控制方法对工程车辆发动机--传动系统进行整车控制,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缓冲控制和定时控制策略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工程车辆传动系统的换挡品质、综合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装有分体式双转子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的结构,考虑主、副电机的机械耦合关系,建立了分体式双转子电机的数学模型.利用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对分体式双转子电机的主、副电机分别进行转速差和转矩差控制.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主、副电机能够根据内燃机和负载的转矩变化进行转矩合成控制,同时主电机的内转子转速能跟踪发动机转速,副电机转速能跟踪负载转速,实际车速能跟踪目标车速.  相似文献   

15.
基于温差能源的水下滑翔器动力学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下滑翔器作为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系统,对于海洋环境监测与资源探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与采用电能驱动方式不同,设计开发了一种海洋环境能源(温差能源)驱动的水下滑翔器,并应用Gibbs—Appell方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水下滑翔器的垂直剖面运动特性,获得了相应的运动参数.依据动力学仿真结果,设计了基于温差能源的热机系统,以及姿态调整机构与控制系统.水域实验结果表明,水下滑翔器采用温差能源驱动,其原理是可行的,所设计的热机系统热交换功率达到47W,可以满足水下滑翔器驱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控制系统的开发时间和费用,利用Matlab/SimDriveLine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仿真软件,建立了DCT整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神经网络训练改进了软件中的发动机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系统设计了DCT车辆的起步、换挡过程以及换挡规律控制策略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DCT整车系统仿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DCT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所设计的控制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证明该方法建立的仿真模型适用于DCT控制系统开发,提高了系统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进行了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和供油正时调节器二维联合控制以改善柴油机最大扭矩、加速性能及排放的研究。对上海柴油机厂D6114ZQ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器和供油系统作了改造,研制了以8031单片微机为核心的采集器和在线控制器,开发了以286微机为核心的集散式试验控制系统,其软件采用了WINDOWS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计算,制定了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梁丁文  刘荃红  高庆 《科技信息》2012,(29):157-158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车辆信号模拟系统的硬件设计,详细描述了其主要功能以及软硬件的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该集成式硬件模拟系统在提供车辆信号的同时,还可以对仿真系统和仿真策略进行优化,可为发动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前期开发提供很好的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19.
船用柴油机是集机、电、液于一体的复杂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复杂,检验和维修以及故障识别和诊断难度高。为了使学生能直观弄懂船用柴油机的工作原理,熟悉船用柴油机的结构,掌握其故障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使学员毕业后能胜任岗位的需要,建立了船用柴油机动力实验中心,采用了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方式、运用虚拟教学手段构建了船用柴油机实践教学体系,在机电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