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联合I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及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I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5例,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先后路减压复位,植入后路侧块钉棒内固定系统,再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及钢板内固定。结果:5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植骨全部牢固融合,损伤节段稳定,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均获得良好的重建和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及食道损伤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I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充分,损伤节段稳定,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Apofix颈椎后路椎板夹系统及改良的异形骨块在外伤性C1-3不稳伴脊髓神经损伤手术中的作用和疗效。21例外伤性C1-3不稳伴高位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减压,上下位椎板间隙植入异形骨块Apofix颈椎后路椎板夹系统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情况、植骨块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表明,应用颈后路减压植入异形骨块Apofix颈椎后路椎板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C1-3不稳伴脊髓神经损伤具有以下优点:颈椎后路脊髓减压彻底,术后颈椎即可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螺钉技术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颈椎侧块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12例,术中使用Roy-Camille技术置入螺钉。结果:12例病人经5~24个月的临床随访,未发现内固定松动脱落,8例病人获骨性融合。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3例术前为A级,患者均无明显恢复;其余9例术前为B、C级,病人的脊髓功能障碍均得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对颈椎的骨折脱位关节实绞锁具有确实复位作用,并且在进行后路减压的同时能获得稳定的内固定。正确的选择进钉点和入钉方向可降低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颈椎管狭窄不稳后路减压内固定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退变性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伴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18例继发性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在传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的基础上,同时行门轴侧椎板侧块螺钉和开门侧椎弓螺钉内固定术13例.两侧部用椎弓螺钉固定5例。结果本组患者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也无脊髓损伤加重病例。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6.0±5.0)个月,复查X线片,见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和断钉现象,颈椎的生理曲度基本正常,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评分(15.89±1.41)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退变性3节以上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中,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杠杆力较大,容易产生螺钉拔出,或铜板断裂如果同时并有颈椎不稳者,单纯行后路开门术,易出现鹅颈畸形。采用本方法治疗克服了以上治疗的不足经随访6个月至2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Ⅰ期联合后前入路360。施行骨折复位+脊髓减压+内固定重建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20例,颈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le分级,A级7例,B级5例,C级6例,D级2例。结果术后Mill示椎管减压彻底;随访10~24个月,损伤节段内固定可靠;脊髓功能Frankle分级平均提高1~2级;椎节3个月内融合。结论Ⅰ期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解决脊髓前后压迫,其中后路手术使骨折脱位容易复位,特别是对有关节交锁病例;前路可解决脊髓前方的压迫,前方植骨+钛板内固定可恢复椎问高度,重建颈椎前柱结构,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有利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1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其中52例为存在节段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时行不稳定节段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侧块钢板内固定组);同期75例无节段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行单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综合情况及脊髓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 随诊4~57个月,平均(20.46±13.21)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脊髓功能评分两组相近,手术后近期脊髓功能改善,侧块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6.54%(45/52),单开门组优良率为88.00%(66/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时远期脊髓功能改善,侧块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100.00%(52/52),单开门组优良率为88.00%(6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脊髓型颈椎病,能够保证植骨融合,维持颈椎稳定,防止术后畸形发生,有利于远期脊髓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后路联合手术配合丹参川芎嗪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予前路减压、后路固定手术,术后配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37例予前路减压、后路固定手术,术后配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术后1年神经功能变化.结果:2组治疗2个月、1年后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触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均升高;治疗组治疗2个月、治疗1年后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触觉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配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李强  李如求  李泳  武文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066-1068
目的探讨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对31例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关节突交锁松解、前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手术治疗,术后头颈胸支架外固定至植骨融合。采用ASI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正侧位片评价颈椎序列重建,颈椎动力位片评价颈椎稳定性,从三方面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获满意复位并重建颈椎序列,无并发症发生;31例均随访12~37(中位时间2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较手术前提高了1至2级,植骨融合,正侧位及动力位片显示颈椎序列正常稳定。结论对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后路关节突松解联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能有效复位并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程度及手术时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6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并随访 1 8个月 ,观察不同脊髓损伤状态与不同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脊髓损伤越轻 ,伤后施术越早 ,治疗效果越好 ;反之相反。特别是超过 3个月者效果更差。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大多合并有颈椎管狭窄 ,主张早期手术减压 ;后路单开门减压术具有减压广泛、充分、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并发症少等特点 ,可以较彻底地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改善脊髓微循环 ,保护脊髓 ,避免继发性脊髓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005.03~2006.12收治的9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病人采取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减压/椎板切除减压,前路行椎间盘切除/椎体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8例骨折脱位均获得完全复位,1例反屈畸形得到纠正。前路钢板及螺钉未见松动、断裂、移位,本组术中无神经、血管、气管及食管损伤,术后未出现与呼吸道相关的并发症,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本组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月。椎间植骨3月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3例,D级1例。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由B级恢复到C级,2例由B级恢复到D级,1例由B级恢复到E级,2例由C级恢复到D级,1例由C级恢复到E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结论]对于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脊髓前后方均受到压迫时,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能达到减压充分、稳定脊柱、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20例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及颈椎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即刻获得稳定,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获得恢复,平均12周获得骨性融合,无骨块移位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除1例术后死亡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充分减压、复位、获得良好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脊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经前路或后路行椎管扩大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56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植骨融合率高,前路手术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后路后术,并发症少。结论椎管侧前路减压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后路后术适用于单纯脊柱失稳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守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82例)和保守组(采用保守治疗,68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柱神经功能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脊椎功能和神经功能,评估患者治疗12个月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ASI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相对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ASIA评分均显著提高,手术组患者提高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12个月,手术组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保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守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相对保守治疗对患者颈椎功能、脊髓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有更高的改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斌 《现代保健》2011,(32):119-121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方法1998年7月~2010年12月本院共收治46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患者,新鲜损伤43例,陈旧性损伤3例,其中4JD例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症状均获得改善,36例完全恢复,7例残留手指麻木,3例颈椎旋转活动受限,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稳定性上颈椎骨折脱位行牵引、制动、复位和固定;而不稳定性上颈椎骨折脱位应选择手术治疗。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宜早期手术治疗,尽早复位及固定并行融合手术,手术方式以前路手术为主,有小关节绞锁复位困难时要先后路解锁,再前路固定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对脊髓型颈椎病后路侧块钉棒固定手术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5月行颈椎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14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骨质疏松(骨密度T<-2.5)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照组为无骨质疏松(骨密度T>-2.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均为颈椎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天数。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C2~C7夹角、椎间高度、钉棒松动情况,使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组出现C2~C7夹角变小、椎间高度丢失;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出血量、轴性症状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钉棒松动或断钉断棒情况,患者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患者均有较好改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质疏松患者颈椎后路手术较非骨质疏松患者术中出血较多,只要注意术后适当制动,钉棒松动发生率无明显增高,但应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防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伤痛治疗中应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一临床疗效。方法对169例2000~2007年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椎体结核等伤病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200~3000ml(平均400ml),无术中并发症,96例获得随访的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例,除42例A级者,未见神经功能改善外,其余54例均有1~3级改善,平均改善1.6级。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伤病的确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和气管食管推移练习;术后实施体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2例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于术后3~6w死亡,26例颈髓不完全损伤患者有17例恢复行走能力,8例颈髓完全损伤患者术后部分感觉功能改善。经8~16个月随访,34例患者均获稳定骨性融合,无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成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16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96例)和对照组(70例),联合组给予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植骨融合情况进行疗效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脊髓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 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 00%(P0. 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能有效维持患者颈椎稳定性,改善患者脊髓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ASI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ASI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