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赤潮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卫星遥感已成为赤潮探测与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回顾了国内外赤潮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的进展,对国内外已开发的赤潮卫星遥感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给出了国内利用NOAA和SeaStar卫星探测与监测赤潮的3个实例。讨论了我国赤潮卫星遥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赤潮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初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进入民用领域起,遥感卫星地面站作为空间对地观测体系的地面基础设施,作为空间信息基础数据源,在国家经济建设活动中发挥着公用数据平台的作用,其建设与发展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与重视,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发展建设标志着一个国家遥感技术的发展水平。通过对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21个卫星地面站的调研,分析了国外遥感卫星地面站的性质、分布特征、管理体制、人员规模、接收数据类型,指出国外遥感卫星地面站运行具有自动化、商业化、市场化、民用化、国际化、组织化、网络化的特点,并且提出了遥感卫星地面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建设标志着一个国家遥感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亚太地区的遥感事业起步很快,遥感技术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1989年底,亚太地区共建成遥感卫星地面站9座,分别在澳大利亚、伊朗、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了解它们的发展及其活动,对于掌握亚太地区遥感技术的发展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1985年12月8至1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学术讨论会,收到学术论文和报告共133篇。会议以大量事实说明我国遥感技术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在遥感技术方面,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建立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开展了气球遥感试验,研制了机载8毫米成像微波辐射计和RS-Ⅱ四通道野外光谱议。在遥感图像处理方法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六五”计划期间,国家很重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例如:我国多次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科学技术实验卫星,投资引进卫星地面接收站、遥感飞机和图像处理设备;组织十多次遥感应用的中间试验;建立了十多个专业遥感中心(所、室)和省、区应用站网;培训了数千名专业人员。这为遥感技术的开发应用创造了条件,储备了力量,打开了局面。政府决策部门逐渐注意到遥感具有提供信息服务的巨大潜力,联合国有关机构也对我国遥感工作的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合作。  相似文献   

6.
石油遥感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2年美国将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送入太空轨道,开创了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球资源应用研究的新时代。到1978年,遥感技术在地学应用中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开展,以油气为找矿对象的遥感应用研究热潮始于八十年代初。十多年来,由于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成果不断涌现,遥感直接探测油气藏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甚至应用基础研究均得到发展和重视。遥感信息,特别是航天遥感图像以其丰富的地质内涵和它的宏观性在油气探测研究中确  相似文献   

7.
卫星反演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IF)是全球植被生产力遥感监测的理想工具。现有的诸多大气成分探测卫星的高光谱载荷可以满足卫星平台SIF遥感探测的需求,中国和欧洲也计划发射专门的SIF卫星探测器。国内外学者生产了一系列全球SIF卫星遥感产品,并开展了SIF产品时空尺度扩展研究,为SIF应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但现有的全球SIF产品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系统梳理了现有和计划发射的SIF卫星载荷、目前公开发布的SIF卫星遥感产品、以及SIF时空尺度扩展产品,并从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总结了现有全球SIF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后续SIF卫星探测计划的发展方向,为现有SIF卫星产品的应用以及未来SIF探测卫星载荷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法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国家科委国家遥感中心和法国空间中心定于1986年11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共同举行“中法卫星遥感及SPOT卫星数据首次应用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将有10名法国遥感专家以及大约70名中国遥感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专家参加。中国方面将报告:中国遥感技术新进展、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和数据处理系统,以及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特别是SPOT数据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法国方面将介绍:法国地球资源观测计划、SPOT卫星1号  相似文献   

9.
应用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降水,是获取降水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天气雷达对降水量"测不准"和地面雨量计"测不到"的问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手段获取降水量数据,可弥补常规手段降水量观测的不足,尤其是高原寒区、海洋等人迹罕至的地区。主要讨论国际上2种代表性的卫星遥感降水观测系统(TRMM和GPM),并对卫星遥感降水观测技术的应用作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卫星遥感降水数据解决点降水观测数据区域代表性不强、无降水资料地区,以及大时空尺度降水量估计等问题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六十年代以来,用以探测大气、海洋、冰雪以及地球自然资源的遥感方法在苏联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了解决那些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在七十年代末,苏联陆续研制出一系列地球遥感探测卫星系统。这些遥感探测系统不仅包括传统的光学和红外线光学方法,尤其重视主动和被动微波遥感探测方法。苏联  相似文献   

11.
《河北遥感》2009,(3):32-32
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遥感应用大国。遥感技术已经在资源规划、决策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记者从2009国际城市遥感大会上获悉的。据介绍,中国的遥感事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30多年来,中国的遥感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遥感应用大国,初步建成了覆盖陆地、大气和海洋的遥感卫星对地观测系统,并逐步建立了航空、无人机和飞艇等具有快速应急响应能力的航空技术体系。遥感技术广泛应用到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研究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光良 《遥感信息》2001,(4):34-37,39
在总结国际卫星遥感技术和应用的近今发展的基础,出了在甚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数据陆续进入应用领域的情况下,卫星遥感技术如何更好地应用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监测上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遥感考古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飚  郭华东 《遥感信息》2010,(1):110-116
遥感考古是以遥感数据为基础资料而进行的研究工作,目前它主要用于考古遗迹的分布调查和预测、地上地下古遗迹的存在性及分布格局探测、古遗迹的空间制图、古遗迹及所在环境的虚拟复原。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古遗址的分布信息,在现代考古中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已逐渐成为考古勘察特别是大型遗址前期勘察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遥感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考古学的新目标、新需要不断出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田野考古研究的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回顾了遥感考古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当前国际上遥感考古研究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油气分布的遥感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卫星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油气资源调查与勘探,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油气烃类微渗漏模型,认为油气烃类微渗漏可以导致海表烃类气体、油膜异常及喜烃类生物聚集。并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为例,阐明了海洋油气遥感探测的3种方法:①利用红外波段反演海表温度异常。②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检测海表油膜异常。③喜烃类生物的增加导致海表光谱异常,以及利用水色遥感技术检测海表微生物含量异常。最后,对海洋油气遥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技术迅速发展,卫星监测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卫星遥感数据量迅速增加,特别是航空遥感以及地面遥感等领域的出现,遥感数量已经达到十TB级。基于此,对海量遥感数据的存储、共享以及应用研究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对遥感数据下的云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两部分介绍基于遥感数据的云数据库技术,首先介绍面向遥感数据的云数据库相关理论,然后研究遥感数据的云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八十年代中期的第二代地球观测卫星(如陆地—5和SPOT卫星等)及遥感技术的发展已带有商品的色彩,这为欧洲及发展中国家探测其自然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初,遥感技术引入油气资源探测。作为非地震手段,十多年来由于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油气资源探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效日趋明显,由早期主要依据航宇遥感图像进行构造解译以推断油气储集体的被称之为“间接探测油气资源方法”,发展到目前从遥感图像数据中提取烃类信息的“直接探测油气资源方法”。当前,国内外瞄准代表国际遥感研究前沿的直接探测油气资源方法,争相开拓新理论、发展新技术,以获取更加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遥感技术在油气资源探测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愈加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两大应用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以若干应用实例阐明遥感技术在实现对地球资源环境进行宏观、实时、动态、连续观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在列表归纳未来10 年国际卫星遥感计划的基础上,分析了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21 世纪遥感技术将在全球资源环境中起到更重要的动态监测、业务预报、灾害预警等作用,遥感技术本身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客观准确的资料数据,成为指导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遥感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通过全球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的介绍,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数据获取中的重要性。然后概述了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痕量气体,湿地以及地表参数反演等全球变化研究热点问题中的应用及进展情况,遥感技术已渗入到全球变化研究诸多领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辅到主要手段乃至某些问题研究的唯一手段,遥感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表面盐度是气候学和海洋学的重要参数,利用海水盐度在L波段的辐射特性实现海表面盐度探测已经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手段。该文回顾了现有基于微波遥感的海表面盐度探测体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双波段探测体制、L波段被动探测体制、L波段主被动联合探测体制,着重介绍了机载L/S双波段,土壤温度观测卫星和宝瓶座应用科学卫星(Aquarius)的亮温校正技术,反演算法以及两颗盐度卫星的定标技术。此外,还介绍了一种基于GNSS反射信号(GNSS-R)技术的新型海表面盐度探测体制。最后,对基于微波遥感的不同海表面盐度探测体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比较,提出了未来海表盐度遥感可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