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湖语十五音>是修订<湖声十五音>编撰而成的.本文对<潮语十五音>的音系系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湖语十五音>的体例;其次,通过考察分析<潮语十五音>与现代潮汕方言的不同,拟定其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并根据现代潮汕方言,运用"排除法",考证出<潮语十五音>所反映的音系是汕头方言音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流传下来的反映漳州音系的韵书有三种,即《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增补汇音》、《渡江书十五音》。本文拟探讨关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一书中的若干问题,于后两种韵书暂不讨论。《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刊行于清代嘉庆二十三(1818)年,是一本流传很广、陈炙人口的反映漳州方言的通俗的书。作者署名“东苑谢秀岚”。此书无序例,“东宛”究属何地,谢秀岚之生平事迹如何,文献不可征,皆不得而知。(十五音‘声母用“柳边求去地颇他曾八时英门语出喜”十五个字表示。韵母分为五十部,凡例中列“字早共五十字”:君坚金规嘉、干公乖经观…  相似文献   

3.
《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马重奇先生研究方言的又一新作,该书观点新颖、内容全面、资料丰富、源流清晰、值得语言学界重视。一、观点新颖。研究福建、台湾的方言专著不少,加上各省县志中的方言志,不下百种。在如此众多的方言专著中,如何研究才有新意?作者独辟蹊径,从方言比较这个角度来进行闽台方言的深入研究,颇具新意。前此研究闽台方言的都是对某一方言的具体研究,如台湾学者竺家宁的《台北闽南语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是专门研究台北闽南方言声韵调系统的,台湾学者洪惟仁《台湾十五音字母》(1995年复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笔者发现了19世纪末叶《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1895)和西文《中西字典》(1891)、《厦门音新字典》(1913),深入仔细地比较研究三部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的方言音系。全文四个部分:一、清末民初台湾三种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简介;二、中西三种方言文献声母系统比较研究;三、中西三种方言文献韵母系统比较研究;四、中西三种方言文献声调系统比较研究。最后,我们的结论是:台湾三部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的音系对导致台湾"混合腔"乃至"漳泉滥"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方言研究在广东具有悠久的传统。清代就有《广州话本字》(詹宪慈撰)、《客话本字》(杨恭垣撰),《广州音说》(陈澧撰)以及流传于民间的《潮汕十五音》等颇有影响的方言著述;20年代以后,关于现代广东方言的论著陆续面世,早期的如王力的《两粤音说》(1928)、孔仲南的《广东俗语考》(1931),较后的如黄锡凌的《粤音韵汇》(1941)、赵元任的《粤语入门》(1947,英语本)和《中山方言》(1948)、岑麒祥的《广州音系概述》(1946)等等,这些著述大都一反过去只着力于考证“本字”的研究旨趣,转而采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调查方法来描写方言,把广东的方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论《闽南方言大词典》是一本创新之作,比之过去出版的闽南方言词典有许多创新之处,如综合收录厦、泉、漳三地方言词条,体现闽南文化特征,收录闽南各地特征词,注意闽南方言词语的溯源,配有读音光盘等,为方言辞书编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岳纯之 《兰州学刊》2014,(4):61-65,115
《唐律释文》原为宋人此山贳冶子为学习《宋刑统》而编纂的《宋刑统释文》,后经元人王元亮重编而附入《唐律疏议》。《唐律释文》现有两种版本系统,一是至正本系,一是文化本系,文化本系更原始一些,应是沿袭了最早的泰定本《唐律释文》,至正本系则是文化本系所代表的泰定本的修正版。《唐律释文》错乱严重,文化本尤甚,但仍对学习、校勘《唐律疏议》《宋刑统》及解决某些学术问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一书运用历史比较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福建漳州的三种韵书《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增补汇音》、《渡江书十五音》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方法及结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所见到的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实际上有新、老版本之别,老本《安腔八音》乃陆求藻仿福州方言韵书《戚林八音》参考明梅应祚的《字汇》于18世纪中、末叶编成,新版由陈登昆与其师陆尚淋在原本基础上根据时音于20世纪初重新修缮,目前所见版本是陈祖蔚1953年对新版《安腔八音》的手抄本。通过将残卷中残存的韵部与《安腔八音》手抄本作比较,结合现代福安方言,发现残卷所反映的福安方言韵部系统与新版《安腔八音》和现代福安方言有很大差别,推测残卷成书年代大概在18世纪中、末叶,最迟在19世纪初。  相似文献   

10.
《福建方言字典》(1837)是一部较早且具影响力的闽南方言字典,本文从三个层面对该字典进行研究:首先,从史料和音系考证其记录的是19世纪初期的漳浦方言;第二,将它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对比,并参照同时期其它历史语料和现代方言,考订其讹误之处;第三,结合古今语料的记载和实地语言调查来考察19世纪初期至今漳浦方音的传承和演变。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研究中,《朱子语类》仅被视为研究朱子思想的文献,其编纂过程中展现的思想特质尚未得到关注。《朱子语类》以文献编纂的形式“述朱”,此一“述”的过程就包含了“作”,体现了编纂者对朱子学思想逻辑的理解,体现了一种知识秩序空间的建立。《朱子语类》的成书包含一从“语录”到“语类”的过程,“类编”的出现是为了尽可能消除语录记录者的记忆偏差而导致的材料可靠性问题,而“类编”本身又加进了编纂者对朱子思想的理解,分类的门目与类目间的理解,展现了朱子后学对朱子思想体系的不同理解。黄士毅分二十六个门目,按照强调形上学的思路,对门类进行了排序。黎靖德则在此基础上创设细目,进一步优化材料,在材料的优化中体现自己对朱子思想的认识,特别是从细节上对朱子学的思想逻辑进行了再勾勒。《朱子语类》以及其他不同时期各类型朱子文献的编纂本身就体现了朱子学的展开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空军某部打算编一部年鉴,希望请几位专家讲一讲年鉴的基础知识。年鉴工作委员会邀请我会孙关龙副会长、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周奇主任、北大肖东发教授和《中国铁道年鉴》姚世刚主任用了四天时间,结合年鉴文稿撰写、编辑的实际,深入浅出地作了讲解。有理论,有实践,有水平,与会学员感到能够解决编年鉴的实际问题,受益匪浅。 年鉴编纂出版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仅新年鉴编纂单位需要,建立多年的年鉴编纂单位也需要。一则,老的机构近年来不断增添了新鲜血液,需要充实年鉴编纂知识;二则,即使是编了多年年鉴,也需要回过头来再认识,再提高。为此,我们把这次讲座的内容略加节录,刊载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自从贺长龄、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于1826年刊行后,到民国初年止,竟有19种仿《皇朝经世文编》的续编问世,形成了独特的经世文编现象。经世文编代表了一种著录形式的创立,具有体例精善,搜罗美备,注重时效的特点。经世文编一续再续的内在思想动力源自中国传统的交易思想。贯穿于经世文编的思想主旨是传统必须变革。经世实学的致用性使经世文编呈现出强烈的现实性和开放性。经世文编宣扬的经世之学“政详学略”,究其本质而言属于政治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所编《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将中国地方志中有关方言的部分加以汇编影印,对于汉语方言研究及辞书编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试对其方志所收的"兀搭、作事哩、话、么事、个介、甚"等六个方言词进行考释,期望对汉语方言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一、明清方言研究福建方言研究始于明末。较早的一部著名方言著作便是假名于戚继光所著的《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人所反映的是福州话音韵系统。戚继光是明末名将,四川定远人(又说山东济宁人),嘉靖四十一年(即1562年)追击倭寇,至连江,第二年任福州总兵,镇福州。在驻闽时,为了让士卒尽快学好福州话而编写此书。《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份韵母为36类,以一首诗的36字作为韵目。“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颂金杯,孤灯光辉烧银江,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为。”后又注“内金同宾,梅同林,遮同奇.实只三十三字母。”声母分…  相似文献   

16.
研究徽州方言。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对徽州当地社会的深刻了解.是不可能有实质性收益的。我是语言的矮子。无力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近日看到二篇帖子,一是《独具特色的黟县方言》,一是《休宁方言中的三音词》,深受启发,凭着一股热情,心血来潮地谈谈徽州方言。  相似文献   

17.
重编《说郛》辑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郛》是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杂钞而成的一部大型丛书。该书保存不少今已罕见的文献资料,前人多能识之言之,但从辑供角度系统研究者至今尚无。《说郛》传世有百卷本与一百二十卷本两个系统。百卷本以张宗样校理的涵芬楼本为代表,学术界习称为原本《说郛》。一百二十卷本通行于世者为清顺治四年刊刻的宛委山堂本。李际期重刊序中称此本乃“重定较梓”而成,学术界习称为重编本《说郛》。原本《说郛》辑佚研究笔者另有专文,此不赘述。本文意在探讨重编本的辑佚价值及其在辑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研究重编本辑佚价值就不能不提及原本《…  相似文献   

18.
重庆方言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维克 《重庆社会科学》2005,(6):118-118,123
重庆方言音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体系。本文对重庆方言词汇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有音无字的方言词汇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对《重庆方言志》的编写、区域方言的进一步研究及普通话推广,都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富有特色的云南地名辞书──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云南省)》谢本书近读由云南省编纂委员会编朱惠荣教授主编,吴光范、梁乃英副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辞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云南省》一书,颇为受益。这部图文并茂检索方便,全面系统、简明充实而又...  相似文献   

20.
国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北京语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是现代汉民族用来进行交际的通用语言。但普通话里某些字词的多音多义现象,尤其是多音现象却增加了使用这个交际工具的困难。因此,我认为,汉字“多义”可以保留,“多音”大可不必,这样才能更便于学习者(特别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 多音难以识记。《新华字典》98年修订本和现行的《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和”字就有五种读音:(1)he和气;(2)he和诗;(3)huo和面;(4)hu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