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RA33、抗环瓜氨酸抗体(CC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该院诊断治疗的早期RA患者220例纳入RA组,另选择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72例非RA患者纳入非RA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RF、抗RA33、抗CCP、ESR及CRP水平。分析联合检测RF、抗RA33、抗CCP、ESR及CRP在早期RA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RA组RF、抗RA33、抗CCP、ESR以及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RF、抗RA33、抗CCP、ESR、CRP单独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诊断RA的灵敏度达到95.0%,明显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RF、抗RA33、抗CCP、ESR及CRP诊断早期RA能够明显提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RA患者42例(RA组),非RA疾病患者34例(非RA组),健康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抗CCP抗体,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CRP,采用Westergren法检测ESR.比较各组之间RF、抗CCP抗体有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对RA组抗CCP抗体、RF、ESR、CR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度为76.2%(32/42),特异度为98.2%(54/55);RF对RA的敏感度为81.0%(34/42),特异度为90.9%(50/55);抗CCP抗体与CRP、ESR均无相关性(P>0.05),RF与CRP、ESR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抗CCP抗体的敏感度较RF低,但特异度比RF高;与CRP、ESR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39例RA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9例设为对照组。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RF水平,以全自动动态红细胞沉降率分析仪测定ESR。统计分析两组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水平、RA与上述血清指标相关性、RA发病危险因素,并统计分析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RA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与ESR、CRP、RF、抗CCP抗体呈正相关(P0.05);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均为RA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为92.31%(36/39)、准确度为94.87%(74/78),均高于单独检测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4种指标的特异度与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水平异常增高,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减少漏诊及误诊,可为临床及早确定干预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于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RA患者80例,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将患者分为缓解组(20例)、中度活动组(30例)、高度活动组(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DD、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分析DD与CRP、ESR及RF的相关性。结果各RA患者组血浆DD、CRP、RF水平及ES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A中度组患者及重度组患者DD水平与CRP、ESR、RF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评价病情活动度的敏感指标呈正相关,提示DD水平与R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64例(RA组),与89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7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检测各组抗CCP抗体、RF、AKA阳性率及RA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 RA组RF、AK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抗CC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健康对照组中抗CCP抗体无阳性表达。各指标联合检测,健康对照组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为0.0%。RA组各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以RF+AKA+抗CCP抗体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联合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灵敏度高于AKA及抗CCP抗体,抗CCP抗体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最高,显著高于RF及AK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KA+抗CCP抗体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最高,均为100.0%,且准确度达到89.6%。RA组抗CCP抗体阳性患者hs-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抗CCP抗体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F、AKA阳性与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KA+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诊断的特异度,且抗CCP抗体可为RA患者的疾病活动和预后提供预测价值,对RA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液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该院95例RA患者(RA组),同时选取61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非RA风湿病组)和101例健康者(健康组)。分析比较各指标在不同分组中的水平,另外比较抗CCP抗体和RF检测在RA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RA组的抗CCP抗体、RF、ESR、CRP、PLT水平高于健康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抗CCP抗体、RF、CRP、ESR、Hb、PLT水平与非RA风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诊断RA的灵敏度为88.42%,特异度99.38%,阳性预测值为98.82%,阴性预测值为93.60%,阳性似然比为142.610,阴性似然比为0.117。抗CCP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RF诊断RA的灵敏度83.16%,特异度91.98%,阳性预测值为85.87%,阴性预测值为90.30%,阳性似然比为10.37,阴性似然比为0.183。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更高[90.53%(86/95)]。RF的诊断R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结论抗CCP抗体、RF是RA的特异性指标,在RA的诊断中抗CCP抗体价值优于RF,CRP、ESR、Hb、PLT指标不具有特异性但可以判断的RA活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和白细胞介素-21(IL-21)等的表达,探讨其在RA发病过程中可能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根据病情活动度不同将病例组分为轻、中、重度活动组(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RA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CXCR5-藻红蛋白(PE)、ICOS-别藻蓝蛋白(APC)标记的CD3+CD4+CXCR+、CD3+CD4+ICOS+及CD3+CD4+CXCR+ICOS+Tfh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1、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CCP-IgG)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分析其与Tfh的相关性。结果 RA轻、中、重度活动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百分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fh百分率随着RA活动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h细胞百分率与RA患者ESR、CRP、RF及抗CCP抗体滴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Tfh、IL-21、CRP、ESR、RF及CCP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度等有明显相关性,提示Tfh细胞可能在RA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与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20例RA患者纳入观察组,20例非RA患者纳入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20例RA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FSTL1水平;魏氏法测定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透射比浊测定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抗CCP抗体,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评分。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两组被试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中FSTL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与ESR、CRP、RF、抗CCP抗体及DAS28呈较好的相关性(P<0.05);观察组关节组织FSTL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STL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FSTL1可作为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新炎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 抗体)、类风湿因子(RF)、C 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该院290例 RA 患者(RA 组)、286例非RA 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 RA 组)及1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4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结果4项血清学指标在3组间、在 RA 组与非 RA 组间、RA 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在非 RA 组与对照组间抗-CCP 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而其余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抗-CCP 抗体与 RF 联合检测,抗-CCP 抗体、RF 及 CRP 联合检测,抗-CCP 抗体、RF 及 ESR 联合检测,抗-CCP 抗体、RF、CRP 及 ESR 联合检测对 RA 诊断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抗-CCP 抗体、RF、CRP 和 ESR 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93、0.678和0.747。结论抗-CCP 抗体和 RF 联合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有助于 RA 的临床诊断,再结合 CRP 和 ESR 的检测结果,可提高 RA 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5例RA患者(RA组)、90例非RA患者(疾病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RF、抗CCP抗体检测结果,RF测定采用乳胶凝集法,抗CCP抗体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RA组RF、抗CC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P0.05),疾病对照组RF、抗CC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RF、抗CCP抗体鉴别诊断RA组与疾病对照组的灵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CCP抗体鉴别诊断RA组与疾病对照组的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RF(P0.05)。血清RF、抗CCP抗体鉴别诊断RA组与疾病对照组的灵敏度、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抗CCP抗体鉴别诊断RA组与疾病对照组的临床价值优于血清RF。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182例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CCP抗体,使用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法检测RF。结果 (1)182例患者中RA 99例,CCP中位数是4.20,RF是392,非类风湿疾病患者83例,CCP中位数是2.30,RF是20.1,健康对照者106例,CCP中位数是1.23,RF是12.3。健康对照者与非风湿性疾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A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度是90.5%,RF是79.2%,CCP抗体高于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诊断RA的灵敏度是71.4%,特异度是96.2%,高于单项检测(P0.01)。CCP抗体和RF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P抗体特异度高于RF。结论 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有助于RA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和62例非风湿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RA组)的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分析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RA组的抗CCP抗体、RF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RA组患者,且RA组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的检出率(P<0.05);抗CCP抗体的特异度及阳性检测值显著高于RF(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阴性检测值显著高于抗CCP抗体及RF(P<0.05)。结论抗CCP抗体及RF是RA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RA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与其他结蹄组织疾病的区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罗改莹  赵小珍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43-1345
目的 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RA患者61例、健康人61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CCP抗体)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冈子(RF),分别计算敏感度与特异度,并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RA组中AKA阳性率(44.3%)最低;(2)三种检测方法联用后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90.2%.100%);(3)AKA阳性组DAS与ESR显著高于AK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24,P<0.05);(4)AKA与抗CCP抗体、RF、ESR、DAS呈正相关(r=0.358、0.321、0.426、0.309,P均<0.05).结论 AKA与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AKA与RA病情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非类风湿性结缔组织病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RA)54例(其中活动期30例,非活动期24例),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抗体的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Anti-CCP抗体的浓度;用魏氏法测定血沉结果。比较了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两组间Anti-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有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各组的RF、Anti-CCP抗体指标与ESR、CR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RF对RA的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55%;Anti-CCP抗体对RA敏感性为51.9%,特异性为97.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Anti-CCP抗体与ESR、CRP呈正相关(P<0.05);活动组的RF与ESR、CRP呈正相关(P<0.05),而非活动组RF与ESR、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Anti-CCP抗体的敏感性较RF低,但特异性比RF高;Anti-CCP抗体比RF更能反映出RA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变化,且变化情况与CRP、ESR有一定的平行关系,可作为病情改善和恶化情况的判断,治疗有无效果的观察指标,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9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组60例,非活动组32例)、78例非类风湿关节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56例健康对照者中GPI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RF浓度,同时检测上述人群C反应蛋白(CRP)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RA组中血清GPI的浓度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GPI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9.3%和90.3%,RF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2.6%和69.4%;(3)CRP敏感性(65.2%)、特异性(63.4%)与ESR敏感性(55.4%)特异性(52.2%)两者均低于上述两种检测方法。(4)GPI与RF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97.0%)。结论 GPI与RF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为临床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RA患者为RA组,74例骨关节炎(OA)患者为OA组,另选择同期14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MMP-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A组MMP-3水平与ESR、CRP、RF、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28个关节肿胀关节数、28个关节压痛关节数、滑膜炎评分、骨髓水肿评分以及骨侵蚀评分相关性。根据RA患者DAS28、骨密度、是否器官/组织受累以及病程分为不同亚组,比较不同亚组间的MMP-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MP-3在诊断RA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相较于OA组及对照组,RA组ESR及血清CRP、RF、MMP-3水平更高(P<0.05)。相较于OA组,RA组DAS28、28个关节肿胀关节数、28个关节压痛关节数、滑膜炎评分、骨髓水肿评分以及骨侵蚀评分更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组MMP-3水平与ESR、CRP、RF、DAS28、28个关节肿胀关节、28个关节压痛关节、滑膜炎评分、骨髓水肿评分以及骨侵蚀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亚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关节疾病活动度高、骨质疏松、存在器官/组织受累、病程<1年及疾病活动期患者MMP-3水平更高(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MP-3诊断RA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最佳临界值为41.77 ng/mL。结论RA患者血清MMP-3水平显著上升,其水平升高在诊断RA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SIA)检测168例健康体检者和60例稳定期、60例活动期RA患者的IL—18水平.同时检测WBC、RBC、HGB、PLT、血沉(ES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结果:健康体检者、RA活动期与稳定期患者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WBC、PLT、ESR、RF、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01)。RA活动期患者PLT、ES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结论:外周血IL-18可能与RA免疫炎症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 )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RA组180例、健康对照组59例的抗CCP抗体、RF血清水平,分析其在RA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 RA组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组,两种比较间有显著差异(P<0.05),抗CCP抗体用于诊断RA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RF ,抗CCP抗体用于诊断RA的AUC为0.877(CI:81.7%~93.8%),敏感度为77.2%,特异度为91.6%。结论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诊断RA的理想血清学指标,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19.
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影像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部X线的表现与临床指标关系。方法:对6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RA病例行双手正侧位X线检查,分为符合类风湿关节炎X线I期表现的32例(第1组),符合类风湿关节炎Ⅱ期及以上表现的患者28例(第2组),分别统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关节肿胀个数进行两组比较,以及对影像学Sharp评分和临床各指标相关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两组RA患者的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第2组明显高于第1组,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Sharp评分与ESR、CRP、RF、关节肿胀数均有相关性,它们的r值、P值分别为r=0.414,P=0.001;r=0.481,P=0.000;r=0.333,P=0.009;r=0.261,P=0.044。结论:类风湿关节炎Ⅱ期及以上表现的患者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明显高于类风湿关节炎X线Ⅰ期表现的患者,Sharp评分和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有一定相关性,说明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