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面部微整形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12月需行面部微整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瑞马唑仑低剂量组(M1组,n=20)、瑞马唑仑中剂量组(M2组,n=20))和瑞马唑仑高剂量组(M3组,n=20)。P组:(丙泊酚1.50 mg/kg+瑞芬太尼0.10μg/kg静注诱导)+丙泊酚3~5 mg/(kg·h)静脉泵注;M1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10 mg/kg+瑞芬太尼0.10μg/kg静注诱导)+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5 mg/(kg·h)静脉泵注;M2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15 mg/kg+瑞芬太尼0.10μg/kg静注诱导)+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5 mg/(kg·h)静脉泵注;M3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0 mg/kg+瑞芬太尼0.10μg/kg静注诱导)+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5 mg/(kg·h)静脉泵注。待MOAA/S评分≤2分时置入鼻咽通气管给氧后开始手术,MOAA/S评分3分时追加丙泊酚0.25 mg/kg或甲苯磺酸瑞马唑仑2.5 mg/次。于麻醉诱导前(T_1)、手术开始后5 min(T_2)、手术结束苏醒后(T_3)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及手指末梢血糖(Glu)变化。记录追加药物次数、定向力恢复时间及Steward苏醒评分,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的发生情况。结果 T_2时M1组MAP、 HR、 RR、 SpO_2, M2组MAP、 SpO_2变化较P组明显(P0.05); M3组HR、 RR、 SpO_2变化与M2组有差异(P0.05)。M1组药品追加例数明显增加;但M1、 M2、 M3各组较P组苏醒质量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M1组心动过缓、呼吸道梗阻及呼吸抑制发生例数,M2、 M3组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道梗阻及呼吸抑制发生例数较P组明显降低(P0.05);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剂量降低时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可以安全的用于面部微整形手术静脉麻醉,其中(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15 mg/kg+瑞芬太尼0.1μg/kg静注诱导)+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5 mg/(kg·h)静脉泵注的方案拥有患者循环呼吸抑制轻、机体应激反应弱、苏醒质量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七氟醚复合全身麻醉(全麻)与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I或II级,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七氟醚组(S组)和雷米芬太尼-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人.以咪唑安定0.1 mg/kg、雷米芬太尼1μg/(kg·min)、丙泊酚2.0 mg/kg、罗库溴铵0.6 ng/kg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为S组3%~4%七氟醚吸入和0.5μg/(kg·min)雷米芬太尼静脉泵入,P组60~100μg/(kg·min)丙泊酚和0.5μg/(kg·min)雷米芬太尼静脉泵入.观察两组的苏醒时间、术中BP、HR的变化.结果 两组苏醒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组中SBP、DBP、HR的波动大于S组(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七氟醚对循环影响更小,无蓄积,适合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中分别静脉泵注血管加压药去氧肾上腺素和正性肌力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位接受肝移植的受体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去氧肾上腺素组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0.3~0.4μg/(kg·min),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组持续静脉泵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μg/(kg·min)起至5~8μg/(kg·min),比较两组患者失血量、补液量及血浆中乳酸水平。结果去氧肾上腺素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红细胞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组,手术结束时血浆乳酸含量低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组。结论肝移植手术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可安全有效地逆转血管舒张,较正性肌力药减少出血和输注液体量,有利于改善内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防御性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量效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行剖宫产术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不使用去甲肾上腺素)、NE0.025组[去甲肾上腺素0.025μg/(kg·min)]、NE0.05组[去甲肾上腺素0.05μg/(kg·min)]、NE0.075组[去甲肾上腺素0.075μg/(kg·min)]、NE0.10组[去甲肾上腺素0.10μg/(kg·min)],每组20例。麻醉药注射完成后,NE0.025组、NE0.05组、NE0.075组、NE0.10组分别持续输注去甲肾上腺素0.025μg/(kg·min)、0.05μg/(kg·min)、0.075μg/(kg·min)、0.10μg/(kg·min)。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高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NE0.05<...  相似文献   

5.
单文燕  孔高茵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72-1973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昂丹司琼用于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患儿以芬太尼0.2 μg/(kg·h)+咪唑安定0.05~0.1 mg/kg+昂丹司琼0.2 mg/kg,稀释至100 mL.采用LCP模式(负荷量+背景量+自控镇痛)镇痛.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负荷量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锐  林剑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41-3042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直肠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年龄45~60岁,体重55~70kg,分为A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和B组(瑞芬太尼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以芬太尼3.5μg/kg,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诱导。A组于诱导后以芬太尼0.01μg/(kg·min),瑞芬太尼0.1~1.0μg/(kg·min),异丙酚5~6mg/(kg·h)泵注维持麻醉,B组以瑞芬太尼0.1~1.0μg/(kg·min),异丙酚5~6mg/(kg·h)泵注维持麻醉。两组均按需要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手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静脉麻醉药剂量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分别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较B组苏醒质量好。结论: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可预防单独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的躁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恒速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在纤维支气管镜(FOB)清醒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方法 对估计有气管插管困难的全麻怠者40例,咪达唑仑以0.05 mg/kg静脉注射,瑞芬太尼以0.2μg/(kg·min)泵注,同时用1%丁卡因5 mL和2%利多卡因10 mL作鼻腔至气管的表面麻醉,瑞芬太尼总量至1μg/kg后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插FOB前(T1)、FOB进入声门即刻(T2)、插入气管导管即刻(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术后随访插管过程中病人的知晓情况.结果 与T0比较,T1时的HK、MAP降低,T2、T3时HIL、MAP差异无显著性;T1、T2、T3时BIS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表面麻醉基础上,以0.2μg/(kg·min)恒速输注瑞芬太尼至1μg/kg复合咪达唑仑0.05 mg/kg可为病人FOB清醒插管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不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对上肢骨折手术患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患儿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安全泵注速度范围.方法:选择25例2~12岁上肢骨折怠儿,面罩吸氧,未行气管内插管,手术开始前泵注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从0.100 μg/(kg·min)开始,之后每间隔5 min增加0.025 μg/(kg·min),直至出现呼吸抑制.观察不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时患儿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和体动情况.结果:3名患儿在泵注速度0.175μg/(kg·min)时出现呼吸抑制,18名患儿在泵注速度0.200 μg/(kg·min)时出现呼吸抑制,4名患儿在泵注速度0.225 μg/(kg·min)时出现呼吸抑制.停药和加压面罩给氧后所有患儿呼吸恢复,术后患儿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躁动和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瑞芬太尼泵注引起呼吸抑制的ED05为0.170 23μg/(kg·min),ED50为0.188 06 μg/(kg·min),ED95为0.207 75μg/(kg·min).  相似文献   

9.
陈丽  李崎  王晓 《中国内镜杂志》2013,19(4):443-44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烧灼痛4个月入院.术前超声胃镜提示:胃窦黏膜隆起,直径约1cm,可疑异位胰腺.拟无痛内镜下行胃窦占位剥离术. 入院前患者曾有阵发性心慌、乏力、出汗、头晕病史.入院时空腹血糖2.82mmol/L.术前复查指血糖3.2mmol/L(禁食10h),无低血糖临床症状.给予静脉缓注50%葡萄糖10mL,5min后复查指血糖5.2mmol/L.顺序全麻诱导使用咪达唑仑2mg,异丙酚120 mg,舒芬太尼15μg,维库溴铵6mg,顺利插入内径8.0mm气管导管,全凭静脉持续泵注异丙酚6mg/(kg·h)与瑞芬太尼0.1μg/(kg·min)维持麻醉.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5岁,因全身多处烧伤约8h于2011年9月17日入院.入院诊断:特重度烧伤(全身多处烧伤、深Ⅱ度、烧伤总面积为83%).人院后持续有创足背动脉血压监测、持续股静脉压监测、睡翻身床(翻身1次/2 h),给予抗休克、强心、输血浆、输人血白蛋白、远红外线机治疗及磺胺嘧啶银保痂等治疗.入院后第5天,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等症状,测血清钠163.7 mmol/L.次日复测血清钠最高173.2 mmol/L,患者出现浅昏迷等症状.采用持续微量泵滴入小剂量盐酸多巴胺1.75μg/(kg·min)[<2 μg/(kg·min)]排钠利尿.  相似文献   

11.
<正>拟交感神经药物多巴胺系,属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的功效,是治疗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临床常使用标准药物配置方法[1]配置多巴胺,使用浓度一般从2μg/(min·kg)开始,根据血压逐渐调整至满意输注速度,一般不超过20μg/(min·kg)。多巴胺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但经静脉注射多巴胺引起的静脉炎及组织损伤事件时有报道。静脉炎  相似文献   

12.
胡洁 《临床医学》2005,25(2):73-74
目的 比较硬膜外辅助用药的作用。方法 3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麻醉完善后,Ⅰ组 先静注异丙酚1mg/kg,继之用微量泵持续输注2mg/(kg·h);Ⅱ组,给予哌替啶50mg、咪唑安定5mg静注。结果  Ⅰ组在用药后5~10min呼吸抑制明显,20min后渐正常;Ⅱ组在10~30min之间有较强的呼吸抑制。Ⅰ组在用 药后5~10min血压下降明显。二组病人HR、ECC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用异丙酚2mg/(kg·h)持续输注辅助 硬膜外麻醉平稳舒适、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轻微、术后恢复好、无恶心呕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长链脂肪乳(LE)预治疗对老年大鼠罗哌卡因心血管毒性剂量的影响及复苏效果.方法:健康雄性老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C组(Cl组、c2组)、L组(LI组、L2组),每组12只.大鼠腹腔内注射氯胺酮100mg/kg.监测心电图、血压并行机械通气.C组、L组分别泵注9 g/L氯化钠注射液、200 g/LLE,速度为3 mL/(kg·min).5 min后两组右颈静脉泵注7.5 g/L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g/(kg·min).记录血压较基础值下降20%、出现心律失常、心跳停止时的罗哌卡因总量.心跳停止30 S后进行心肺复苏,同时C1组与L1组、C2组与L2组分另1静脉注射9 g/L氯化钠注射液、200 g/L LE 5 mL/kg后0.5 mL/(kg·min),记录5 min和10 min的复苏成功率.结果:L组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20%、心跳停止时的罗哌卡因剂量明显高于C组(P<0.05).不同时点复苏成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大鼠LE预治疗后罗哌卡因心血管毒性阈值升高,LE的复苏效果与生理盐水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中采用吸入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对罗库溴铵用量的影响,探讨其在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51例行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组25例,静脉麻醉组26例。2组均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2.5 mg/mL、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深度肌松麻醉,静脉泵注丙泊酚3~5 mg/(kg·h)和瑞芬太尼0.1~0.3 mg/(kg·min),维持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值40~60;强直刺激后计数≥3时静脉泵注罗库溴铵,初始剂量为7.5μg/(kg·min),调整静脉泵注速率,维持术中肌松深度强直刺激后计数≤2。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组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烷并维持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为1.0;静脉麻醉组不吸入七氟烷。2组均于预计手术结束前40 min停止泵注罗库溴铵,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至术毕;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组在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吸入七氟烷。记录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等用量,拔管时间,手术时间,PACU治疗时间,肌松起效时间,临床肌松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氨溴索对大鼠体内利福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评价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1个剂量组,2种用药方案分别单次给药。利福平给药量为30 mg/kg,合并用药时,先尾静脉注射氨溴索15 mg/kg,20min后再尾静脉注射利福平。给药后于10 min、30 min、1、2、4、6、8、10、14、20 h采集血样,用反相HPLC-UV检测法测定血药浓度。据利福平在体内经时过程,用BAPP 2.0统计软件求算该药单用及联合用药后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利福平单用组主要药动学参数:Ke为0.09/h,t1/2为7.35 h,AUC0→20为391.65 h/(μg.mL),AUC0→∞为447.93 h/(μg.mL);合用组:Ke为0.09/h,t1/2为7.43 h,AUC0→20为368.65 h/(μg.mL),AUC0→∞为424.10 h/(μg.mL)。两者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氨溴索与利福平在联合使用时对大鼠利福平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临床上二者联合使用安全,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氨溴索和利福平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麻黄碱、多巴胺、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低血压的疗效,寻找较合理、安全有效的药物及剂量.方法 将8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20):麻黄碱组[60 μg/(kg?次)]、多巴胺组[60μg/(kg?次)]、小剂量肾上腺素组(5μg/次).记录入室后(T0)、收缩压低于入室时20%(T1)、给药后1 min(T2)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给药后麻黄碱组、多巴胺组患者(T2)时的心率(HR)显著高于入室时及小剂量肾上腺素组(P<0.05),且T0时组内、T2时组间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肾上腺素组(5μg/次)可改善术中低血压且不增加心脏的负荷;疗效优于麻黄碱组和多巴胺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抑制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有效性和合适的剂量.方法 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2.5 μg/kg芬太尼诱导,术中输注0.03 μg/(kg·min)芬太尼维持;Ⅱ组2 μg/kg瑞芬太尼诱导,术中输注0.2 μg/(kg·min)瑞芬太尼维持;Ⅲ组2 μg/kg瑞芬太尼诱导,术中输注0.4 μg/(kg·min)瑞芬太尼维持;各组其他麻醉诱导均为咪唑安定0.04 mg/kg、丙泊酚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注入,维持药物均为维库溴铵0.1 mg/kg维持肌松、丙泊酚6 mg/(kg·h)微量泵注入.观察入室时基础值、T1、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等变化.结果 Ⅲ组心率较Ⅰ组显著下降(P<0.05);Ⅱ组,Ⅲ组T1平均动脉压较Ⅰ组显著下降(P<0.05);Ⅱ组、Ⅲ组术中、术毕血糖较Ⅰ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有效抑制妇科腹腔镜术中应激反应,且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与异丙酚配伍维持麻醉,0.2 pg/(kg·min)瑞芬太尼可能是更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组(T组)30例和恒速组(M组)30例.T组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维库溴胺0.1 mg/kg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3 μg/mL,瑞芬太尼8 μg/mL,气管插管后调为丙泊酚2.5 μg/mL,瑞芬太尼6 μg/mL维持.M组给予丙泊酚1 mg/kg,瑞芬太尼2μg/kg诱导.维持丙泊酚6 mg/(kg·h),瑞芬太尼0.3 μg/(kg·min).术中机械控制呼吸,维库溴胺间断静脉注射维持肌肉松弛.记录2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前1min(T5)血压、心率,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阿托品使用率、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结果:2组T1血压,心率均较T0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T3血压较T0上升(P<0.05),与T组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4心率下降(P<0.05),与T组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术中阿托品使用率高于T组(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法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效果平稳、可控性好、易掌握深度.  相似文献   

19.
罗百花  吕慧颐 《护理研究》2005,19(16):1447-1447
微量注射泵是将小剂量药物持续均匀定量输入人体静脉的装置。在ICU病人的治疗中,对特殊药物如多巴胺、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等通常使用微量注射泵给药。由于此类药物常以μg/(kg·min)或ng/(kg·min)为单位给药,因此快速、准确、及时计算药物量及调节泵速至关重要。在ICU微量用药中,常用常数为3或是3的倍数,将体重乘以3或3的倍数所得出的药物量(mg)加液稀释至50mL,然后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关于泵速的调节介绍如下。1方法1.1方法1目前报道的微量用药计算方法[1]。原理:浓度=溶质/溶液×100%1mL/h=体重(kg)×3mg/50×60min-1×kg-1=体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普通麻醉机高频通气在硬质支气管镜手术中运用的安全性。方法连续47例次气道手术患者,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1.5~2.0 mg/kg和瑞芬太尼1.0~2.0μg/kg,之后持续输注丙泊酚8.0~10.0 mg/(kg·h)和瑞芬太尼5.0~10.0μg/(kg·h),硬质支气管镜插入气管后接Dr?ger麻醉机行高频通气(300 ml,60次/min)。分别在术前、手术15 min、30 min和术毕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患者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7.8±19.8)min。围术期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为(95.3±8.4)%,SpO2下降低于90%共6次,其中诱导硬质支气管镜插入气管期2例次,手术操作期4例次。术中血气分析显示术中存在轻度高碳酸血症。结论普通麻醉机高频通气可以用于硬质支气管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