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间接免疫萤光法测定96例淋巴细胞恶性患者血清中抗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抗体。其中,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现一例成人抗HTLV—1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80,阳性率1.04%。並在培养细胞中检出HTLV—1抗原阳性细胞,前后两次阳性率分别为1.7~1.5%(P>0.05)。确诊病人已感染本病毒,提示HTLV—1已传入江西。认为测定HTLV—1抗原比抗体更重要,可用于早期确诊及游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美国Gallo于1983年提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可能为AIDS病原因子,但未被人们所公认。1984年Gallo等人从AIDS患者身上分离到HTLV—Ⅲ,认为HTLV—Ⅲ与AIDS有极其密切的病原学关系。目前,AIDS的病因已经确定为人体Ⅲ型T细胞白血病病毒(即HTLV—Ⅲ)。这种病毒能影响调节细胞生长的基因,危害辅助性T细胞,并造成T细胞的癌变或杀死T细胞,使之失去免疫功能。HTLV-Ⅲ病毒主要存在于AIDS病人  相似文献   

3.
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 cell leukema;ATL)是由人类T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human T cell lymphotropiec Virus type Ⅰ;HTLV—Ⅰ)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近年来在我国也发现了小的流行区。为了了解ATL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少数民族中的抗体携带和感染  相似文献   

4.
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HTLV)是1977年由日本的高日发现的一种嗜T淋巴细胞病毒。能引起成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该病具有地区性,除了亚州的高发区日本国外,在非州中部和加勒比海的黑人中也流行。在日本主要以九州和四国地区为中心分布。目前,国外尤其是日本对HTLV方  相似文献   

5.
爱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Ⅲ(HTLV—Ⅱ)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性疾病。该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淋巴结,精液、泪液、唾液、乳汁和尿液中,血液中有相应的抗体。HTLV—Ⅲ对OKT_4~ (辅助/诱导)T 淋巴细胞有选择  相似文献   

6.
20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逆转录C型病毒(retrovirus C)可引起某些动物恶性肿瘤如淋巴样及髓细胞样白血病。1980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院Gallo和Poiesz等首次从美国东南部一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Iymphoma简为CTCL)患者淋巴结活检材料体外培养建立的T淋巴细胞株(HUT_(102))中分离出一株崭新的人逆转录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一淋巴瘤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Lymp-homa Virus;HTLV)。世界各地随后相继分离出共12株以上。现已证实HTLV不同于动物的逆转录病毒,与人类某些特殊类型白血病/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外,且与新近发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亦相关。HTLV的发现是人类肿瘤病因学的一大进展,引起广泛重视,本文重点复习  相似文献   

7.
Ⅰ型人类T细胞亲淋巴细胞病毒(HTLV-Ⅰ)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脊髓病有关,HTLV-Ⅱ首先从一个毛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分离而来,尚未肯定其与任何一种疾病有关。1988年4月~1990年1月,研究人员在参加美国国家HIV监督的8个卫星城进行了HTLV血清血调查,调查对象是静脉内药物应用者和性传播疾病(STD)诊所的病人。他们对病人血标本测定了HTLV抗体,对阳性标本进一步做了合成肽基酶联免疫试验以区别HTLV-Ⅰ和HTLV-Ⅱ。  相似文献   

8.
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 ,1982年美国和日本的学者分别在成人T细胞淋巴瘤培养细胞 (HuT 10 2 )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 (ATL)培养细胞株MT 1分离出C型逆转录RNA病毒 ,称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 ,又称为嗜人T细胞病毒 1型 (HTLV Ⅰ )。诊断HTLV Ⅰ感染主要依据有血清学、病毒分离、RNA检测、抗原检测等。检测HTLV Ⅰ抗体常用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明胶凝集试验 (GPAT)、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免疫印迹法 (IB)及放射免疫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TLV Ⅰ感染呈典型的地区群集性 ,世界上主要流行区为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地区、中西非、美…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出现进行性成人T细胞白血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现,苔癣样皮损主要是CD8阳性T细胞浸润,而不是CD4阳性T细胞,表明皮损是由反应性增生的正常CD8阳性T细胞引起的,而不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这个病例表明慢性光化性皮炎可能与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的晚期感染有关。慢性光化性皮炎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Sugita K.$Dr.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School of Medicine, Univ.Occup. Environ.Hlth.,Japan, 1-1 Iseigaoka, Yahatanishi-ku, Kitakyushu 807- 8555, Japan @Shimauchi T. @To…  相似文献   

10.
成人 T 细胞白血病病毒属于嗜人 T 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与 AIDS 病毒属同一族群,传染途径亦相似。人类感染此病毒发病的病死率很高。日本九州和四国岛为本病流行区,台湾也已发现此种病人。我院微生物学教研室部分同志和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病毒室及其他单位合作,在省高教厅支持下,从1984年开始调查我省是否存在 HTLV—1病毒、  相似文献   

11.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是一种外源性的反转录病毒。1980年Gallo小组首次从T细胞淋巴瘤病人分离出HTLV-Ⅰ;二年后,他们又从成人毛细胞白血病病人分离到了HTLV-Ⅱ;接着Montagnier在1983年、Gallo在1984年分别从淋巴腺病综合征及AIDS病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中分离到AIDS病毒,并分别将其命名为LAV及HTLV-Ⅲ,最近该病毒被统一命名为HIV。实验表明,这三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HTLV-1)病毒感染状态的患者临床观察显示其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异常,特别对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血髓象出现异常分叶状淋巴样细胞以及血清钙、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质、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异常增高。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及HTLV—1病毒携带者病情恶化有关。并对ATL临床诊断进行了探讨及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的感染。方法 检测CTCL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抗体以及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活检标本中的前病毒DNA。结果 PCR法检测CTCL患者外周血样 5 7例 ,其中HTLV Ⅰ前病毒DNA阳性患者 6例 ;ELISA法检测CTCL患者 5 4例 ,其中 1例为可疑阳性 ;Western印迹法检测CTCL患者 18例 ,其中HTLV Ⅰ抗体阳性者 4例 ,此 4例患者前病毒DNAPCR结果也为阳性。结论 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存在HTLV Ⅰ病毒感染 ,CTCL与HTLV Ⅰ有一定的关系。HTLV Ⅰ病毒感染可能是CTCL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免疫应答是由具有特殊功能的淋巴细胞亚型(例如辅助性T细胞或抑制性T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某一淋巴细胞亚型的缺损或机能障碍可引起某些免疫疾病。例如:(1)在患有通常变异的免疫缺损病人中,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过度引起低γ-球蛋白血症;(2)在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中,可检测到抗抑制性T细胞的自身抗体。本文说明建立评定某些淋巴细胞亚型的功能以及提高抗体识别淋巴细胞亚型的方法,对检测和控制免疫疾病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是由人T细胞亲合性I型病毒(HTLV-I)感染所致的一种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此病首先由高月、内山等人(1977年)所命名[1]。在80年代初将HTLV-I分离出来[2]。进入90年代在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分型、治疗方法上有了显著性进展。本文将有关ATL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的现状作以介绍。1.ATL的诊断和临床特点1.1ATL的临床诊断及分型。1.1.1ATL的诊断标准:如具备以下特征、条件者,可确立诊断。①细胞学或病理学上所见为淋巴系肿瘤者。②HTLV-I抗体阳性者。③肿瘤细胞属于T淋巴细胞系。1.1.2…  相似文献   

16.
免疫病理学方面的进展自美国(1981)报告了首例艾滋病以来,诸多研究者均证实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症,患者主要以细胞性免疫缺陷为主体,尤以CD_4~(?)T—淋巴细胞大幅度减少为特征。CD_4~(?)T—淋巴细胞(即辅助性T—淋巴细胞)通常约占末梢血T—淋巴细胞总数的55~60%,由于此细胞  相似文献   

17.
现在有充分证据表明,AIDS是由一种“淋巴细胞病逆转录病毒”〔又称“淋巴结病相关病毒”、“Ⅲ型嗜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Ⅲ)、“AIDS相关逆转录病毒”(ARV)引起。这种逆转录病毒感染具有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包括完全显现的AIDS,AIDS有关的复合征或淋巴结病综合征以及无症状性免疫缺陷。各种血清学试验的开展确认接触过AIDS病毒的高危人群,可以无任何症状。完全显现的AIDS是由逆转录病毒感染数月或数年以后引起的T辅助细胞免疫缺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肠道病毒EV71感染对T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EV71感染对T淋巴细胞系Jurka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用RT—PCR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EV71能否感染Jurkat细胞,其次用AnnexinV—FITC试剂检测EV71感染后的Jurkat细胞凋亡的情况,最后用ELISA的方法分析感染后的Jurka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结果EV71能够感染Jurkat细胞,并能够引起Jurkat细胞的凋亡,同时EV71感染还能导致Jurka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FN-1,IL-6和IL-10的能力下降。结论EV71病毒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但能够诱导T细胞的凋亡,还能引起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降低,从而在数量和功能上影响参与免疫应答的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9.
日本首次发现并报道了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该病在日本西南部的发病率较高。逆转录病毒HTLV—I(人T细胞亲淋巴性I型病毒)被认为与该病的病因学有关。在ATL流行地区,研究人员发现HTLV-I携带者的百分数相当高,即使健康人群中也占相当高的百分数。ATL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型(急性慢性郁积型、危象型及淋巴瘤型)。ATL细胞起源于CD4阳性的周围T细胞亚群,其特点为  相似文献   

20.
感染宿主免疫机能不全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文献报道用转移因子、OK-432等细胞免疫增强剂治疗乙型肝炎有效。香菇多糖(Lentinan)可增强T细胞功能,延长胃癌患者寿命,且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及人T淋巴细胞逆转录病毒(HTLV)感染有效。本文对12例HBsAg及HBeAg阳性的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