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的苦荞茶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和山柰酚四种成分含量,并比较差异。应用PLATISIL ODS(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5 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结果,不同来源的苦荞茶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别很大。以果实制作的苦荞茶,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明显高于以皮层或全株制作的苦荞茶,而后者的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又明显高于前者。结果提示,以果实制作的苦荞茶含黄酮苷较多,更适宜冲饮。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大孔树脂对山楂黄酮的分离效果,比较了10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山楂黄酮的静态吸附效果,在确定了适合的大孔树脂后,通过进一步的动态吸附过程分析,确定D101树脂适合于山楂黄酮的吸附,其静态吸附率为88.1%,解吸率为92.9%。并对其动态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样黄酮浓度18.75mg/mL、pH3~4、上样流速1BV/h、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5%、洗脱液流速1BV/h;上样量达到6BV时,树脂达到吸附平衡,当洗脱液用量为3BV,达到洗脱终点。经D101树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纯化后,所获得纯化产物中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总含量达到65.47%,回收率为86.22%。  相似文献   

3.
研究应用大孔树脂纯化枸杞叶总黄酮的工艺,比较了AB-8、ADS-5、ADS-7、ADS-17、ADS-21、HP-20六种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枸杞叶总黄酮的优劣,结果表明,HP-20型大孔树脂对枸杞叶总黄酮的吸附性能与解吸效果最好.确定了其最佳工艺为:上柱液13 BV,上样流速2mL/min,上样浓度2.336 mg/mL,以70%乙醇为洗脱液,洗脱流速2 mL./min,洗脱剂用量3.5 BV.在此条件纯化后,枸杞叶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由29.02%提高到83.75%.该工艺条件科学合理,可有效地用于枸杞叶黄酮的分离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芦丁含量由9.88%提高到23.79%.  相似文献   

4.
苦荞黄酮大孔吸附精提物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回流、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对苦荞黄酮进行提取、纯化,得到苦荞黄酮精提物。通过颜色反应、薄层色谱(TLC)、紫外光谱(UV)、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精提物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别。结果表明,从苦荞麸皮中提取、并纯化后的黄酮主要为5,7,3′,4′-四羟基-3-O-葡萄糖黄酮醇苷(芦丁)。  相似文献   

5.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杜仲叶超临界法提取液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富集和纯化,得到树脂富集杜仲叶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对4 种大孔吸附树脂NKA-2、X-5、D101、AB-8 的吸附和解吸能力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AB-8 树脂的吸附率和解吸率都最高,最佳吸附洗脱工艺为上样液黄酮质量浓度193.92mg/mL、pH2、吸附流速2.6mL/min、洗脱流速1.6mL/min、解吸剂80%乙醇用量30mL。所得洗脱液中黄酮质量分数从纯化前的10.2%可增加到纯化后的42.6% 以上。  相似文献   

6.
朱琳  任清  徐笑颖 《食品科学》2014,35(2):47-50
利用乙醇溶液提取苦荞麸皮中总黄酮,将得到的苦荞黄酮粗提物用DA-201大孔树脂进行初步纯化。以 得到的黄酮初步纯化产物为原料,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对其中的芦丁和槲皮素进行分离、纯化。所用两相溶剂体系 为乙酸乙酯-正丁醇(4∶1∶5,v/v),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 mL/min,转速850 r/min,检测波长 254 nm。所得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得到芦丁纯度为99%,槲皮素纯度为94%。表明该法分离制备苦 荞麸皮中芦丁、槲皮素简便,所得产物纯度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分析其黄酮类成分,评价不同黄酮单体的抑菌活性。通过平板打孔法及二倍稀释法检测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及其4种黄酮单体的抗菌活性,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检测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的黄酮成分。结果表明,苦荞麸皮黄酮精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志贺氏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优于粗品。苦荞麸皮黄酮主要黄酮成分为芦丁、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和山奈酚,精品的总黄酮含量是粗品总黄酮含量的2.84倍。4种黄酮单体的抑菌能力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其中槲皮素对所有供试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大孔树脂纯化银杏叶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脱脂银杏叶粉为原料,采用70%乙醇浸提法提取银杏叶黄酮,研究大孔树脂纯化银杏叶黄酮的工艺条件。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考察了AB-8、D101、HPD-100 3种大孔树脂对银杏叶黄酮的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出适合银杏叶黄酮分离纯化的树脂为AB-8型大孔树脂。结合静态与动态吸附解吸试验,得出AB-8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黄酮的最佳工艺:将银杏叶黄酮提取原液稀释1.5倍(浓度为0.94 mg/mL)、调pH至4.85作为上样液,以1.5 BV/h的流速上样吸附,上样量200 mL,之后采用pH 4.95的80%乙醇作为洗脱剂,以2~2.5 BV/h的流速进行洗脱,洗脱剂用量约50 mL。在此纯化条件下所得银杏叶黄酮含量为26.16%,较纯化前提高了3.2倍。该纯化工艺条件科学合理,可有效用于银杏叶黄酮的分离富集,提高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9.
苦荞黄酮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苦荞黄酮提取物样品进行纯化,利用薄层色谱分析了纯化前后苦荞黄酮的成分变化,并以维生素C为参照,比较了纯化前后苦荞黄酮对O2-·和DPPH·体外清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过AB-8纯化后,苦荞黄酮提取物2中黄酮的含量由78.42%提高到98.73%,纯化后主要成分为芦丁;其清除O2-·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由0.099 mg/mL升高到0.123 mg/mL,纯化后清除能力反而降低;清除DPPH·的IC50由0.273 mg/mL降低到0.185 mg/mL,清除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了6种大孔吸附树脂D4006、NKA-9、X-5、HPD450、HPD600和AB-8对花椒总黄酮的吸附及脱附性能,筛选出最佳树脂进行动态实验研究,得到优化的纯化条件。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纯化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为:上样浓度3.0~4.0mg/mL,上柱pH4.5左右,上柱速度2.5mL/min,洗脱剂最适宜体积分数与洗脱剂用量分别为70%和3BV(柱体积bed volume)。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花椒黄酮的纯度由51.46%提高到90.25%,总黄酮回收率81.65%。对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后的花椒黄酮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发现,黄酮纯度显著提高,其中芦丁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AB-8树脂纯化柿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分离纯化柿叶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并对影响分离纯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优化的纯化条件。方法:选用AB-8、ADS-17和D3520三种型号大孔吸附树脂,采用动态吸附-解吸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研究了不同的大孔吸附树脂及其不同的工艺条件对柿叶黄酮分离纯化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AB-8树脂的分离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为:上柱液pH6,上柱液流速2BV/h,样液浓度为3mg/mL,70%乙醇为洗脱液,洗脱液流速控制在2BV/h,洗脱液用量为3BV。在此条件纯化后,柿叶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由9%提高到34%。结论:AB-8大孔树脂可以较好地分离纯化柿叶黄酮。  相似文献   

12.
苦荞黄酮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智峰  付英娟  王敏  王军  郑慧 《食品科技》2007,32(3):126-129
苦荞黄酮粗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精提物,以芦丁、Vc为对照,对精制前后苦荞黄酮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H2O2以及NO-2的清除效果进行了体外研究。结果表明,苦荞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而且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几乎不受影响,而且对部分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大孔吸附树脂对苦荞黄酮吸附分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筛选出一种适合于精制苦荞总黄酮的吸附剂。选择在黄酮类化舍物精制过程中效果较好的15种树脂,通过静态吸附、解吸试验,比较了各种树脂对苦荞总黄酮的吸附量、吸附率、解吸率以及吸附动力学曲线。DM-2型树脂的静态吸附量达到了109mg/g以上,吸附率超过了83%。用70%乙醇解吸,其解吸率达到了52%。该树脂对苦荞总黄酮具有良好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性,是可供苦荞黄酮精致工业化生产选择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HPLC法测定6款造粒成型苦荞茶、8款全麦(胚)苦荞茶中芦丁、槲皮素含量,并研究两类苦荞茶中芦丁、槲皮素的冲泡溶出率。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A)-0.1%冰乙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7 nm,柱温30 ℃。在此色谱条件下,芦丁和槲皮素完全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00362~0.90613 mg·mL-1(r=0.9996)、0.01439~0.71947 m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99%(RSD 1.71%)、98.37%(RSD 2.03%)。结果表明,造粒成型苦荞茶中芦丁和槲皮素总量17.34 mg·g-1,槲皮素占89.10%,其冲泡液中芦丁、槲皮素总溶出率19.41%;全麦(胚)苦荞茶中芦丁、槲皮素总量11.96 mg·g-1,芦丁占91.39%,其冲泡液中芦丁、槲皮素总溶出率67.86%。苦荞茶冲泡液中芦丁、槲皮素总量:造粒成型苦荞茶<全麦(胚)苦荞茶(P<0.01)。采用SPSS 22.0对14款苦荞茶及冲泡液中芦丁、槲皮素总量和溶出率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造粒成型苦荞茶和全麦(胚)苦荞茶两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满足企业对添加葛根、罗汉果、苦荞麦提取物的新款年份陶藏酒中活性成分含量的精准控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17种活性成分(3′?羟基葛根素、绿原酸、葛根素、表儿茶素、儿茶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阿魏酸、芦丁、槲皮苷、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罗汉果苷IV、罗汉果苷V、槲皮素、山奈酚)的定量方法。方法:通过梯度优化使各组分有效分离,并对定量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采用Waters Atlantis?T3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此条件下各测定成分70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不同活性成分相对应的定量波长为203、250、280、365 nm。定量方法重复性好RSD≤4.06%,精密度高RSD(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3.86%,加标回收率准确可靠(平均加标回收率92.46%~106.25%,RSD≤4.56%)。结论:该方操作简单、高效、准确,适用于年份陶藏酒活性成分的品控。  相似文献   

16.
以吸附—解吸率和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两种方法,进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薄荷总黄酮工艺优选。试验考察ADS-7、ADS-17、NKA-9、AB-8、D101、HPD-100六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薄荷总黄酮的纯化能力。结果表明:AB-8对薄荷总黄酮吸附与分离性能最佳,确定纯化薄荷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流速1mL/min,上样液中薄荷总黄酮质量浓度为2.56 mg/mL,上样量3BV,解析液为4BV 30%乙醇,最终得到含量90.35%的薄荷总黄酮。上述工艺对薄荷总黄酮的分离高效、稳定、可靠,为薄荷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晓婷  张根义 《食品科学》2017,38(18):42-47
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获得不同极性的苦荞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提取物的成分。结果表明苦荞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包括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及其糖苷等,还含有羟基苯甲酸等酚酸类物质。再以抑制率、抑制类型、荧光猝灭效应实验分析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荞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乙酸乙酯相提取物、正丁醇相提取物与粗提物的结果类似,都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石油醚相提取物则没有明显且规律的抑制效果,可推断出苦荞提取物中各成分共同发挥了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通过荧光猝灭实验得知抑制的机理为苦荞提取物中的成分与α-淀粉酶结合,从而使α-淀粉酶的荧光特性发生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8.
马娇  高蕾  施月  蔡冬宝  熊双丽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4):207-213,219
通过比较D-101、AB-8、X-5、DA-201 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景天三七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筛选出最适合的树脂及最佳静态吸附-解吸附条件。对纯化后的总黄酮进行初步鉴定,并考察了纯化前后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和解吸附效果最好,其最佳静态吸附分离工艺参数为:吸附时间为1 h,样液质量浓度为0.7 mg/mL,上样液pH为3.0,解吸附乙醇浓度为90%。在该条件下静态吸附率为81.05%,解吸附率为86.05%。纯化后,总黄酮的纯度由19.38%提高到43.78%,其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由69.47、44.02 μg/mL下降到43.25、30.16 μg/mL。另外初步判断纯化后的景天三七总黄酮可能含有水飞蓟素类、金丝桃苷类、山奈酚类、槲皮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