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Ki-67增殖指数在评估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1年9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初治并手术的86例MT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TC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分析Ki-67增殖指数与M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评价其在MTC预后判断中的意义。结果 86例MTC中淋巴结转移51例(59.30%),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增殖指数与MTC病灶数目、病灶大小、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各参数、淋巴结结外侵犯以及TNM分期相关(P均<0.05),而与MTC患者的性别、年龄、被膜侵犯、脉管侵犯以及是否达到生化治愈无关(P均>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向前LR法)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与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P=0.001)。本组患者随访6~1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出现复发或转移14例,死亡5例,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9.7%,5年总生存率为93.2%。采用Kaplan-Meie法分析生存数据显示,Ki-67增殖指数与MTC预后(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血清中降钙素原含量与作为MTC的肿瘤标志物的血清降钙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MTC荷瘤小鼠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PCT及CT的含量,测量MTC瘤体的瘤质量和体积,分析PCT及CT与MTC肿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TC荷瘤小鼠血清中PCT及CT的含量与瘤质量呈显著正相关;MTC荷瘤鼠血清中的PC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手术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风险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6月~ 2020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接受初次手术的145例MTC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LLNM与MTC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外周血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预测价值。结果 145例可手术M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7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LLNM与性别、多灶特征、双侧病灶、被膜侵犯、腺外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病灶大 小、降钙素(calcitonin,Ctn)、癌胚抗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相关(P 均<0.05)。多因 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被膜侵犯、Ctn>303.10 pg/ml以及CLNM是可手术MTC发生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 均 <0.01),这4项风险因素构建的数学模型(Y=-4.953+1.548×性别+1.634×被膜侵犯+2.911×Ctn+2.133×CLNM)预测 LLNM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敏感性为80.65%,特异性为97.59%。结论 性别(男性)、被膜侵犯、Ctn>303.10 pg/ml 及CLNM是预测可手术MTC发生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术前超声、增强CT、超声联合增强CT三种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同一治疗小组完成的339例PTC病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前完成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及增强CT检查,对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做出影像学诊断,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假设以超声和/或CT发现中央区淋巴结做为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标准,超声、增强CT、超声+增强CT的敏感度分别为75.62%、91.04%、97.01%,特异度分别为55.07%、55.80%、34.78%,准确度分别为67.26%、76.70%、71.68%。当以US和/或CT的典型的PTC转移性淋巴结特征做为诊断标准时,US、CT、US+CT的敏感度分别为58.21%、74.13%、84.58%,特异度分别为86.23%、77.54%、71.01%,准确度分别为69.62%、75.52%、79.06%。结论 超声和CT联合应用可提高PTC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范围的合理选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收治的160例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functional node dissection,FND)患者,按VI区阳性淋巴结数由少到多分为4组:组1(对照组),54例患者,淋巴结数0个;组2,52例患者,淋巴结数1~2个;组3,28例患者,淋巴结数3~4个;组4,26例患者,淋巴结数≥5个。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比较各组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与II~IV区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原发灶侵及范围和VI区阳性淋巴结数均与II~IV区淋巴结转移有关(χ2=8.025,P〈0.05;χ2=17.234,P〈0.05)。诸因素与V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无关(P均〉0.05)。另随VI区阳性淋巴结数增加,II~IV区淋巴结转移相对危险度依次增加,肿物范围侵出腺叶时患者II~IV区淋巴结转移是腺内II~IV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2.48倍。结论 PTC原发灶侵及范围及VI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对II~IV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并随VI区阳性淋巴结数增加,II~IV区淋巴结转移相对危险度依次增加。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可为临床合理选择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选择更适宜的术式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彩超结合增强CT分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颈部彩超同时行颈部、纵隔薄层增强CT检查的115例(141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分为彩超组、CT组及彩超结合CT组分析比较三组在评估不同区域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结果:评估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彩超、CT及彩超结合CT三组的准确率分别是61.0%,48.9%,62.4%;评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彩超、CT及彩超结合CT三组的准确率分别是87.9%,78.7%,85.8%。彩超在颈中央区(P〈0.05)及颈侧区(P〈0.05)评估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均高于CT。彩超结合CT检查在颈中央区的准确率高于CT(P〈0.05),而在颈侧区的准确率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无论在颈中央区(P〉0.05)或在颈侧区(P〉0.05),彩超与两者联合检查的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前CT考虑6例纵隔转移及1例咽旁间隙转移,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淋巴结转移。纵隔增强CT扫描发现5例患者肺部转移。结论:彩超结合CT或单一彩超评估颈中央区及颈侧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要高于CT。CT可以评估纵隔等彩超探及不到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同时对肺部转移进行评估。彩超结合增强CT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的评估,较单一检查更加精确、全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处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2收治的1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所有患者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均进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临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36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56.6%(77/136),其中临床淋巴结阴性(cN0)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47.5%(48/101),临床淋巴结阳性(cN1)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82.9%(2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没有增加手术风险的情况下,切除甲状腺癌原发灶的同时应该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及一期手术时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方法: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82例中,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者60例(第1组),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良性疾病者22例(第2组),未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60例中,13例(21.67%)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0.7cm与≥0.7cm的肿瘤转移率分别为4.76%和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59.8个月,无复发和死亡,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具有一定比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对于肿瘤最大直径≥0.7cm者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NO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NO( clinical NO,cN0)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外科处理方式.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术前采用核素法和染料法定位前哨淋巴结,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与术后颈清扫标本常规病理进行对照.记录51例患者53侧颈部淋巴结清扫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情况.研究患者年龄、肿瘤多中心病灶、被膜外侵、肿瘤大小、中央区淋巴转移数目与颈侧区淋巴转移的关系,影响颈侧区淋巴转移率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77.4% (41/53),颈侧隐匿性转移率58.5%(31/53),中央区淋巴转移≥3枚是颈侧区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NO 12侧,pN+41侧,17侧仅有1个分区转移,占pN+的41.5%( 17/41);2个或2个以上分区转移24侧,占pN+的58.5%( 24/41).转移淋巴结分布以Ⅵ区最常见,为62.3%(33/53),其次为Ⅲ区52.8%(28/53),Ⅳ区30.2%(16/53),Ⅱ区18.9%(10/53),Ⅴ区0% (0/53).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隐匿性淋巴结转移以多区转移为主,Ⅵ、Ⅲ、Ⅳ、Ⅱ区常见.中央区淋巴转移≥3枚较易出现颈侧淋巴转移,对cNO患者选择性清扫Ⅱ、Ⅲ、Ⅳ、Ⅵ区能清除大部分存在的颈部隐匿性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甲状腺癌的60%~70%,虽然其分化较好,但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cN<,0>PTC患者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现仍存争议.现对威海市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87例cN<,0> PTC伴高危因素且同期行颈清扫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N<,0>高危因素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乳头状癌约占分化型甲状腺癌的90%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较早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根据最新的美国癌症综合委员会(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前上纵隔淋巴结(Ⅶ区)淋巴结转移也已从第7版的N1b更改为N1a(VI区或VII区淋巴结转移,单侧或双侧),而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颈淋巴结是否归属于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清扫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将从颈淋巴结的解剖分区及术式选择、中央区淋巴结的定界(前上纵隔淋巴结是否归属于中央区淋巴结)以及前上纵隔淋巴结的清扫相关研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颈淋巴结清扫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喉癌颈淋巴结超声表现与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手术资料,统计颈淋巴结的超声表现以及相应的转移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①转移与未转移的最大淋巴结长径分别为2.30±0.82、1.46±0.59,短径分别为1.58±0.63、0.67±0.26,长短径比值分别为1.46±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神经调节肽U(neuromedin U,NMU)在喉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为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收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共120例喉癌患者标本,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原发灶及淋巴结组织中NMU的表达,组织芯片技术分析NMU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NMU在转移组喉癌原发灶和淋巴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与肿瘤的N分级相关而与T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MU在伴转移的喉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成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最为好发。如果治疗得当,预后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甲状腺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PTC患者约30%~80%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而淋巴结转移是引起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且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逐渐成为评价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术前诊断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尤为重要。目前甲状腺癌术前检查包括B超、增强CT及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有助于提高颈淋巴转移的诊断率,但每项检查均有其局限性,处于转移早期的淋巴结或淋巴结肿大不明显者,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如果能够发现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这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指导术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对目前国内外研究从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与转移淋巴结(lymph node,LN)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筛选与PT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蛋白并初步探讨其转移机制.方法 利用固相PH梯度双相凝胶电泳技术,分离PTC以及LN组织的总蛋白,建立PTC与LN组织的蛋白表达谱.用Imag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BRAFV600E突变比值(The Ratio of BRAFV600E expression),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234例PTC患者,采用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法检测病理石蜡标本BRAFV600E突变比值,分析突变比值与PTC患者LNM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PTC患者伴有LNM者的BRAFV600E突变比值显著高于无LNM者(P <0.01),ROC曲线显示BRAFV600E突变比值预测LNM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7.7%、91.0%、73.3%、58.5%、0.581。结论 利用PTC病理石蜡标本中BRAFV600E突变比值预测LNM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为PTC颈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5年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多发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突破包膜和肿瘤直径.结果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率30.9%(166/537),其中单纯VI区转移率24.95%(134/537),VI区+颈侧转移率5.21%(28/537),单纯颈侧率0.74%(4/537).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淋巴结转移与男性、年龄<45岁、突破包膜与肿瘤直径>1 cm有关(P<0.05).术后17例患者暂时声嘶,1例失访,1例随访1.5年未完全恢复正常.术后61例患者暂时低钙,2例失访,2例分别随访1.5和4年,仍需补钙.结论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男性、年龄<45岁、突破包膜、肿瘤直径>1 cm是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建议个体化治疗,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在行腺叶切除时是否需要同期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仍有较多争议。本文主要叙述性别、年龄、多病灶、病灶大小、肿瘤位置、被膜侵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等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总结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需要考虑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xtracapsular spread,ECS)广泛存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在其浸润与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被认为是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ECS的研究进展,涉及其发生发展机制、临床病理诊断、预后状况与指导性治疗方式等。对于ECS病理学检查仍为其金标准,而各类影像学检查方式也各有优劣而被综合使用;治疗方式建议采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伴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