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京红  庞博 《北京中医》2006,25(11):663-665
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代真定(今河北保定)人,是著名金元四大家之一。一生以活人为己命,因创建脾胃内伤学说,被后世尊为“补土派”宗师。《兰室秘藏》一书,与其《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共为鼎足而三的著作,系其逝世后二十五年由弟子罗天益整理而成。书名《兰室秘藏》,是取《黄帝内经·素问》“藏诸灵兰之室”之义。《兰室秘藏·卷上·消渴门》[1]对消渴的论治独具特色。笔者就此试加评析,谬误之处,望专家不吝赐教。1津血不足、血中伏火引发消渴东垣在文中开篇即引用《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说,二阳即指阳明,指出…  相似文献   

2.
林越  李雨 《国医论坛》2008,23(3):13-15
李东垣,名杲,字明之,“金元四大家”中补土派的代表。他上承《内经》,近师易水宗师张元素,将其所学所成撰为《脉诀指掌病式图说》、《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书。众所周知,李东垣擅长辨治内伤杂病,尤其擅长调  相似文献   

3.
李呆(1180~1251),金元四大家之一。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晚年著《内外伤辨惑论》,简称《内外伤辨》、《东垣辨惑》,为中医学第一部内伤专著。 笔者从病因病机、诊断辨证等诸方面,再现东垣对内伤与外感鉴别的论述,并进一步阐述内伤病的治则和方药,以期读者对  相似文献   

4.
金元医学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名果,字明之.金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因真定汉初为东坦国,故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先生创立脾胃内伤学说,著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书,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论治主张补脾胃,升清阳.成为"补土派"之开山.近年以来,研究探讨先生学术思  相似文献   

5.
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于公元1180年,卒于1251年,终年72岁。他在医学上造诣很深,颇负盛名。是我国著名金元四大家之一,因创建脾胃内伤学说,被后世尊为“补土派”宗师。他一生以活人为己命,冥思苦虑,且勤于笔...  相似文献   

6.
东垣灸法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中补土学派的创立者,李氏师承张元素,擅长于内外兼治,在针灸学术上同样贯穿了以脾胃为中心和补元气不足以治内伤的观点,并有十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明代的针灸专著《针灸聚英》、《针灸大成》曾辑录其要。名曰:“东垣针法”,惜较简略,于灸法尤...  相似文献   

7.
论“东垣针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垣针法,悉本《素问》、《难经》,法古而创新,将补土法灵活应用于针灸,结合《灵枢》"导气"与"同精",提出了"导气同精"与"同精导气"法,据《素问》"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创背俞治外感、腹募治内伤的治疗大法,不仅提出了用刺经放血——通调气街,并大胆地提出了虚证亦可放血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东垣补土法辨治慢性胃炎399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创立的脾胃学说和补土法方药,辨证论治慢性胃炎399例,以助“补土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1 东垣内伤理论和脾胃学说东垣先生的理论和学术观点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内外伤辩》、《脾胃论》中。《内外伤辩》对饮食劳倦内伤之病有独创性见解:外感风寒、六淫之邪,主要伤形,为有余之病。而劳役所伤,饮食失节,主要伤气,为元气不足之病。故外感初为伤寒,传为热中。内伤之病,却初为热中,末传寒中,并提出可从寒热、手心手背、日鼻四肢、气少气盛等方面去辨别。为内伤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其中心思想是注重脾胃之气,创出补中益气汤类方、橘皮枳术丸、曲蘖枳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学术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莲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813-1814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从学于易州张元素,在脏腑辨证的启示下,创“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是有卓越贡献的。他的外感与内伤辨证体系,至今对临床仍有一定指导意义,特别是内伤疾病,从损伤脾胃元气加以论述,并独树一帜地创立了脾胃学派,后人称之为“补土派”。其他治疗上的成绩,如补中益气、升阳散火、升阳除湿、益气活血、内托消肿等,尤其是甘温除热的法则,直到目前仍然脍炙人口,疗效显著。东垣先生对中医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强调脾胃的作用上。他认为脾胃能“运化水谷”“升阳益气”“生…  相似文献   

10.
《格致余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学术思想之代表作。朱氏上溯《内经》等前贤理论,创立了养阴学说,详细论述相火的生理与病理及阳有余、阴不足之主张,对当时滥用温补之风起着纠偏之意义。养阴学派的形成,对明清温病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明·张景岳更明确论述相火是生理名称,提出阳不足、阴有余之主张,使养阴学说更臻完备。  相似文献   

11.
李杲 (1180~ 12 5 1) ,金元四大家之一 ,字明之 ,自号东垣老人。河北正定人。学医于张元素。李东垣其论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蕴藏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开中医脾胃学说之先河。他所倡导的“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等学术思想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考其所载针灸补脾之法 ,并验之于临床 ,颇见实效 ,很有指导意义。1 循经取穴三里 ,温中理气止痛《脾胃论·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篇谓 :“皆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脏所伤 ,而后胃气不行 ,劳役、饮食不节继之 ,则元气内伤。当从胃合足三里穴中推而扬之以伸元…  相似文献   

12.
李东垣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大倡脾胃之重要,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为健康之本,脾胃内伤,元气衰惫则百病由生。治疗上常用甘温药物顺其升发之性补益脾胃,创制补中益气汤等名方;同时重视用针灸调补脾胃。然而,这一点却鲜为人知。鉴此,笔者根据李果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著作,对其补脾之针灸用穴,治法,作一初步探讨。1.补土伸元气法:取足阳明胃经合土穴足三里,采用推而扬之的针刺补法,以伸展、充实脾胃下陷之元气。《脾胃论·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中说:“皆先由喜、怒、悲…  相似文献   

13.
<正> 吕留良,宁用晦,耐可、晚村、耻翁、何求老人皆其别号,明末清初(1629~1683年)浙江桐乡人。儒而精医,学验俱丰,惜因“曾静案”之累,其医、文著作均为清庭所毁,留存者仅《吕批医贯》《东庄医案》,爰就其学术经验作初步探讨。擅治内伤崇尚温补夫内伤病调治与外感迥异。金元以降,学派分歧。河间重火、子和善攻、丹溪树养阴、东垣调脾胃,而明代医家很重视温补脾肾,从薛立斋、王肯堂、张景岳、赵献可辈之论,进一步阐扬温补之义,或善用补中益气,或强调“阳统乎阴”,或演绎“六味”“八味”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证认为:李杲学医时间是在15岁以前,其“初不以医为名”,而志在仕途。随着金王朝的破败,疫病的流行,东垣志向渐易,因治“大头天行”而一举成名。此后,其不断总结治疗经验,著《内外伤辨惑论》,详辨外感内伤,提出了脾胃内伤不足之病,当补不当泻,创甘温除大热、甘寒以泻其火之说,拟定了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升阳、益气方药。晚年,著《脾胃论》,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补上学说”。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治疗头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卫华 《光明中医》2000,15(4):20-21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补土派代表。他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将疾病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说 :“内伤脾胃 ,乃伤其气 ,外感风寒 ,乃伤其形 ;伤其外为有余 ,有余者泻之 ,伤其内为不足 ,不足者补之” ,头痛亦然 ,《内外伤辨惑论》曰 :“外感头痛 ,常痛不休 ;内伤头痛 ,时痛时止”。在内伤病的诊治方面 ,东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提出了“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的观点 ,并形成了脾胃学说这一具有独创性的系统理论。1 外感头痛的处方用药思路东垣认为 ,人与万物一样 ,处于不停的升降浮沉运动之中 ,脾胃居中 …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通补胃气、温通胃阳、建中补虚、缓调脾胃、通络补虚五个方面,对叶氏“通补阳明”法的主要运用作了探讨,认为“通补阳明”法是叶氏论治胃腑疾病的一大治法,其为完善脾胃内伤证治作出了贡献,实可与养胃阴学说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7.
李杲,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创始人。其著作《脾胃论》中记载很多关于针灸疗法的内容,并被高武整理、总结并命名为《东垣针法》。就《东垣针法》有关学术思想进行汇总与分析,分别从其理论基础、理论渊源和理论特点进行讨论,以期“东垣针法”能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服务于针灸从业者。  相似文献   

18.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1180~1251年)的晚年著作,也是充分体现李氏学术思想的代表作。《脾胃论》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第一部系统论述脾胃内伤学说的专著,它奠定了东垣成为“补土派”创始人的地位的基础。东垣所创立的脾胃学说,是通过时《难经》、《内经》等有关脾胃观点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发挥而形成的,既继承历代学说,又提出新的见解,有所发明、创造,不仅为内伤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而且使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达到高潮,为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世医家常着重研究其“补土”的用药法度及临床治验,但对其饮食调摄以调理脾胃之法,并未予足够的重视。笔者有感于此,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金元医家李东垣创“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临证擅治脾胃内伤疾病,并对妇人崩漏辨治独辟蹊径,倡崩漏血证与湿胜泄泻异证同治,立升阳益气、除湿止崩之法而善用风药,今结合《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中升阳治崩方药4首探析如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1辨崩漏与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医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外感效仲景,内伤法东垣。”金元时期的医家李东垣在中医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常与医圣张仲景相提并论。同是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也给李东垣以极高的评价:“夫假说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名著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