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建筑物的抗震问题,探讨了建筑物的隔震技术,并从设计,施工等方面介绍了隔震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某体育馆隔震技术的使用部位、技术措施和施工要点。施工中,通过对隔震支座的竖向变形观测,使用时不会对建筑物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概括了隔震技术的原理及隔震体系的基本特征,介绍了我国现行的隔震技术规程,探讨了隔震技术的优越性,一些设计施工注意事项,说明了隔震技术极具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的优点,夹层橡胶垫隔震房屋的隔震设计,夹层橡胶垫的安装和质量检验评定以及支橡胶垫隔震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常红星  李雨阁  张新中 《甘肃科技》2007,23(8):134-137,113
文章在总结分析基础隔震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既有建筑物加固改造中运用基础隔震技术,来提高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并且提出在建筑物整体移位过程中运用基础隔震技术的施工技术,来提高移位后的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可为既有建筑物加固改造和古建筑保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凌郁 《科技信息》2011,(13):341-342
近几年来,全球地震灾害频发,建筑物的抗震减灾性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基础隔震结构建筑与传统抗震建筑的差异,重点介绍了基础隔震结构的技术关键—基础隔震层和隔震装置。结合近20多年来隔震结构建筑成功运用的实例,凸显出了隔震结构建筑在抗震方面的优越性,最后,结合基础隔震技术的经济性,对未来隔震结构建筑的发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秦慧  张润钢 《科技信息》2010,(3):295-295,330
隔震技术在桥梁上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桥梁体系的抗震性能.目前隔震技术在桥梁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种隔震装置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桥梁的隔震中。本文主要介绍了桥梁隔震技术的基本理论,并参考先关文献资料总结和阐述了桥梁隔震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桥梁抗震的减隔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鹏 《科技资讯》2006,(33):247-248
本文介绍了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原理、设计原则、装置与系统,并给出一个减隔震桥梁的设计示例来说明该技术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首先比较了现行的几种保证连续梁桥顺桥向抗震安全的减隔震措施,然后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新近开发的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抗震机理和构造特点,接着简要介绍、分析了对该支座进行的抗震性能试验的研究结果,最后通过对一个11跨连续梁桥算例的抗震分析,表明这种减隔震支座非常适用于连续梁桥的减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滑移隔震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滑移隔震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并对滑移装置和限位消能元件作了简析,介绍了我国滑移隔震的应用情况及隔震构造.根据滑移隔震特点,提出了建筑滑移隔震设防目标和设计原则,指出了有关问题,并对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王成  潘锋  魏正昆 《应用科技》2004,31(9):48-49,55
针对具体工程,全面阐述了隔震工程的设计,并对该结构进行了与抗震规范相应多遇地震、罕遇地震水平下的动力时程分析,与传统结构做了对比,表明了其优越性.结果表明,在地震区,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其具体应用仍需深入研究,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构振动控制是防震减灾技术中的前沿领域,隔震作为此领域中较为成熟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高层隔震结构体系的研究和应用代表了现阶段隔震技术的发展方向。阐述了高层隔震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一步提出了高层隔震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完善高层隔震结构体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一幢8层框架结构的隔震建筑和传统抗震设计建筑的抗震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应用ABUQUS软件建立框架计算模型,分别采用普通叠层橡胶支座(RB)和铅芯橡胶支座(LRB)作为隔震装置的基础隔震2种隔震抗震方案,对其框架结构模型的底部输入E-l centro形地震波.分析结果表明,RB方案与LRB方案的抗震效果均优于传统方案,且RB方案抗震效果略好于LRB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叠层橡胶支座抗震是结构抗震技术中的新兴技术,是通过采用隔震技术把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隔离”,来延长隔震结构的系统周期,消化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可以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以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文章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论述了隔震支座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参照CECS160(《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和ASCE41(《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SEI 41—06》),研究确定拟建的上海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化抗震设计目标,提出了直接用于该结构的基于材料本构关系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以及基于位移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控制指标,选取合适的结构单元模型与合适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中心超高层结构进行整体抗震性能评估.为该结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并为基于位移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村民居低矮房屋抗震能力普遍不足的现状,提出一种新型、经济、简单、可靠的隔震技术: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墩技术.根据相关理论设计了相应的隔震墩试件,进行了砌体模型房屋隔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加速度峰值0.3g以下时,隔震墩钢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震后能自动复位.隔震墩加速度折减系数在0.14~0.67之间,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并且对高频波形的过滤作用尤为明显.设置隔震墩后上部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可相应降低,将节省的资金用于隔震体系的建设,基本不增加房屋整体造价。  相似文献   

17.
隔震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减震技术,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能使设计出的结构在未来地震中维持所要求的性能水平。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大大提高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和投资效益。本文探讨了基于位移的隔震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实现形式,即通过在隔震层设置限位装置,直接采用目标位移作为设计值,由此明确了结构的目标性能,并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隔离和耗散地震传入结构的能量。通过一个实际工程的隔震优化设计表明,隔震结构的目标性能得到了改善,同时隔震器的特性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隔震技术的发展,将该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高层基础隔震结构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标准的研究还不十分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通则及规范,以及国内学者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基于性态的设计方法的研究,依据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结合高层结构的特点,提出了适合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设防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功能分类、性态目标及抗震设计类别;将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性态分为五个水准:充分运行、运行、基本运行、生命安全、接近倒塌;最后将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设防目标进行量化,为高层隔震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位于强震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座大跨径连续梁桥改造工程为背景,分析比较了常规设计方案以及常用的减震和隔震技术方案的抗震可行性.结果表明:常规设计方案难以满足抗震要求;采用Lock-up装置的减震方案不适用于纵桥向自振基本周期较短的改建桥梁;在合理的参数设计下,粘滞阻尼器减震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下部结构的地震需求;固定-滑动型支座隔震方案可显著降低下部结构的地震需求,然而有上部结构无法复位的缺陷;摩擦摆式支座隔震方案既可显著降低下部结构的地震需求,又可有效控制上部结构的位移反应,是理想的抗震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对核电站典型CPR1000堆型反应堆厂房应用隔震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针对反应堆底部的圆形筏基,进行了隔震支座的布置与选型.基于时程分析法,研究了核电站基础隔震效果,并建立了结构内部设备层的楼层反应谱.此外,文章研究了地震波加速度峰值、设备层所处标高及设备阻尼比对楼层反应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隔震技术后大大提高了核电站反应堆厂房的抗震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