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服用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2组疗程2周.分析服药前后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实验室检测的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治疗前后AD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6.78,P<0.01),治疗后ADP值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A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46.36,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分组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158.12,P<0.01),而治疗后2组ADP值下降速度不同,观察组降低更快.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腹泻,1例患者出现齿龈出血,但症状轻微.结论 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组,予氯吡格雷50mg/d,阿司匹林100mg/d,疗程2周,对两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GMP140、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副作用无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3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氯吡格雷(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观察组B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氯吡格雷每天75mg,1次/d,观察治疗期间(四周)心绞痛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观察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再发心梗、心衰、心律失常、心血管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副作用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两组的胃肠道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副作用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5.
薛红霞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52-175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脑细胞活化剂、钙拮抗剂、甘露醇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50mg/d,肠溶阿司匹林100mg/d,疗程均为2周,所有患者均未行溶栓治疗。于入院时及用药2周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与阿司匹林相比可以更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在脑梗死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出冠心病患者中发生AR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300mg及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治疗,4周后采用全血电阻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阿司匹林100mg和阿司匹林300mg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加用氯吡格雷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加大阿司匹林剂量不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AR,而加服氯吡格雷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患者AR的发生率,同时对AR患者应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双联抗血小板在高龄患者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观察.方法 对双联抗血小板组的老年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饭后服用,每日一次同时服用.另一组老年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每日100mg/d,饭后服用.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均为一年以上.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半年和一年后血小板计数情况均照入院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双联抗血小板组老年患者经治疗半年和一年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治疗组(P<0.05).双联抗血小板组治疗半年及一年后出血情况小于阿司匹林治疗组(P>0.05).结论 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双联药物方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更为有效,长期服用的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通道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醋类药物、肠溶阿司匹林片等抗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复发和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复发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并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贾健生 《工企医刊》2010,23(1):20-21
目的:探讨硫酸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聚集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6岁~69岁,正常对照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5岁~59岁。治疗组用硫酸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4周,用药前后分别作常规心电图及血小板聚集测定。结果:治疗组用药前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治疗组较用药前有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NST和∑ST也于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硫酸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心肌缺血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2组各50例患者,且观察时间均为14d,2组通过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两项进行试验对比。结果临床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比阿司匹林组在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上有明显优势。结论氯吡格雷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进行本次实验,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进展,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UA经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5 mg组和100 mg组,每组100例,75 mg组给予75 mg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75 mg,100 mg组给予100 mg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75 mg。2个月后检测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R)、血栓素B2(TXB2)及血小板标志物CD42a+/CD14+、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并判定两组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PWT)、左室舒张内径(LVDd)和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均无明显变化,而PAR、TXB2和血小板标志物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水平则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以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阿司匹林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略低于100 mg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也少于100 mg组。结论 75 mg和100 mg阿司匹林分别联用氯吡格雷75 mg治疗UA疗效相似,75 mg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低于100mg阿司匹林,故推荐临床使用75 mg阿司匹林治疗U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其中对照组利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显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观察组用药前后血小板凝聚率分别为54.16士15.56,30.28士12.15,对照组用药前后血小板凝聚率分别为57.25士17.48,41.14士13.24,两组对应t值为0.7469,3.4187,差异明显。结论:明显看出,氯吡格雷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的疗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30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个组人数平均各为150例。对比组:使用氯吡格雷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结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复发率为研究依据。结果:使用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复发率等指标数据表现均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过程中,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治用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8.6%(P <0.05)。结论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具有一定效果,但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连续应用15d。结果15d后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5.5%比79.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肌肉酸痛等副作用。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15d)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370mg后75mg/d,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和69.1%。结论早期两种药物联合,通过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阻止血管收缩、减少血管损伤,可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运用阿司匹林的同时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后心绞痛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7.5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4.14%,高于的观察组8.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具有疗效,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患者治疗后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5.9%,对照组为77.6%,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相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改善,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阿托伐他汀效果更显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