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盲源分离的CDMA系统上行链路多用户检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分析码分多址(CDMA)系统信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各用户信息之间的独立性.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一定时,该算法的误符号率是传统最小均方差(MMSE)算法的50%左右. 当干扰用户与期望用户的功率比(干信比)为40?dB时,本算法的误符号率比MMSE检测算法要低2个数量级,而且干信比越高,抗远近效应性能改善的程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新型上行链路非码本预编码传输方法,可用于局域网或广域网无线通信系统中.本方法包含发送端基于几何均值分解预编码算法和接收端正交三角(QR) 分解的混合并行干扰消除/串行干扰消除(PIC/SIC)检测算法两部分.本传输方法克服了现有上行链路码本预编码复杂以及反馈码本序号占用信道资源的缺点,在几何均值分解预编码基础上,对QR分解的混合并行干扰消除/串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几何均值分解预编码结合接收端QR分解的混合PIC/SIC检测算法性能较好、复杂度较低,有利于应用于无线局域网上行接收端的信号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对快变信道环境下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 OFDM)系统信道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的基扩展模型(BEM),并联合迭代判决反馈并行干扰抵消(PIC)检测的信道估计算法.利用BEM将信道估计转化为对少量模型参数估计的特性,并结合PIC检测算法,以达到精确信道估计和消除载波间干扰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最小二乘、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信道估计算法相比,在误码率约为10-3时,信噪比增益为5dB左右.此外,新算法不需要知道信道的时域统计特性,且采用了移相正交导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道估计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多载波直扩码分多址(MC—DS—CDMA)系统中的多址干扰问题,将克隆选择算法应用于该系统的多用户信号检测,充分利用免疫理论中的克隆选择算法组合优化的能力,来同时确定每一个用户传输的符号位.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不仅克服了该系统的多址干扰,而且通过调整算法的参数,可以在检测时间和系统平均误码性能间进行均衡.与最佳多用户检测器相比明显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在相同带宽相同检测算法的条件下,获得了比DS—CDMA系统更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在CDMA系统与OFDM系统相结合的多载波CDMA系统中,应用自适应并行干扰抵消器(APIC),并对这一算法的误码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APIC获得了明显优于传统PIC的性能,且随着干扰级数的增加,系统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软入软出联合迭代GPDA多用户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近最优检测的多天线多电平正交调幅条件下的广义概率数据关联(GPDA)算法出发,把多入多出(MIMO)系统的GPDA算法与码分多址(CDMA)中的多用户联合检测相结合,得到了软入软出(SISO)的GPDA加前向信道解码(FEC)的迭代多用户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外部信息的传递进行干扰抵销并进行联合解码和判决. 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此算法可以以较低的复杂度获得近似最大似然单用户接收机的误比特率性能.  相似文献   

7.
TDD 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技术的应用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一种基于上行链路中提出的次优检测算法及其快速算法,并应用于TDD CDMA下行链路系统中,与传统接收机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了不同干扰情况下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常用高阶准则存在局部极小点问题。提出了一种约束最小四阶矩(LMF)盲多用户信号检测准则。它是最小均方准则(LMS)的一种高阶改进形式,通过Hessian矩阵对LMF目标函数的凸性分析,证明这种检测准则拥有全局收敛的特性,将此检测准则与最小二乘迭代方法相结合,在空时多径CDMA系统中构造出自适应RLS-LMF多址检测算法,继承了前者的稳态解相关性能和后者的计算有效性,在多径CDMA信道和直扩超宽带(DS-UwB)空时信遒下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证高收敛速度的同时,拥有优异的稳态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9.
理论分析了影响基于自适应智能天线技术的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容量的因素,研究了波束赋形平均干扰因子、小区外与小区内干扰比率因子以及多用户检测因子对系统容量的影响. 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研究成果可用于自适应智能天线技术下的CDMA系统上行链路容量规划和先进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消除多用户全双工干扰信道中的自干扰和互干扰,将干扰对齐思想应用于全双工干扰信道中. 根据多用户全双工模型的特性将其等效为单向信道模型,并给出了等效模型与原模型之间的信道矩阵对应关系;基于此等效模型和信道矩阵对应关系,应用迭代干扰对齐和最大信干噪比方法将其自干扰和互干扰消除;干扰泄漏功率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系统容量和平均能量效率也较其他算法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 L C_ CDMA通信系统中 ,由于在多径衰落信道下使用了时变扩频码 ,使得信道估计非常困难 ,而对接收机的设计往往需要信道的先验知识。通过利用 L C_ CDMA的输出进行信道估计 ,建立一个CDMA通信系统数学模型和多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 FIR滤波器模型 ,用线性神经网络结构的子空间分解方法获得噪声子空间 ,提取噪声分量的信道估计算法 ,并结合信道估计 ,利用噪声子空间与信号子空间正交的特性 ,求解出频率选择性多径信道的响应系数。构建了一个长码条件下的多用户检测器 ,并仿真分析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Turbo CDMA多用户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简述了Turbo译码原理及逐符号最大后验算法,并将Turbo译码原理应用于CDMA系统的多用户检测;提出了基于Turbo译码原理的多用户检测接收机方案,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案经过4次迭代之后,其误码率接近单用户界,这种接收机可去除多址干扰(MA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定量分析了具有多用户检测功能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讨论了采用遗传算法实现多用户检测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抗多址干扰还是抑制远近效应,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都明显优于传统检测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混合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通过将模拟退火融入进遗传算法,运用到多用户检测技术上,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该多用户检测技术在抗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的能力方面均接近于最优多用户检测器,优于传统的多用户检测器.  相似文献   

15.
加权并行干扰删除空时分组码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多址干扰与径间干扰严重地影响多用户空时分组码 (STBC) CDMA系统容量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加权多级非线性并行干扰删除的空时分组码 (基于WNPIC的STBC)多用户 CDMA方案,并从理论上分析和比较了基于 RAKE接收的空时分组码系统和基于加权多级非线性并行干扰删除空时分组码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际应用中的DS/CDMA系统多为多径衰落信道下的异步DS/CDMA系统情况,通过对用于AWGN信道下的同步DS/CDMA系统中的常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的改进,使这类算法在多径衰落信道下的异步DS/CDMA系统中仍具有很好的性能。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改进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群多用户检测和STBC解码的线性检测相结合的两级检测技术设计出STBC系统多用户接收机,解决了码分多址(CDMA)系统空时码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仿真结果表明它能消除绝大部分多用户干扰,证明该接收机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设计CDMA最佳接收机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减少和消除系统中存在的符号间干扰(ISI)及多址干扰(MAI).干扰的消除可由均衡及多用户检测技术来实现.本文针对异步CDMA的上行链路系统模型,以最小均方误差(MMSE)作为检测准则,采用并行的部分判决反馈方法进行干扰抵消,推导出一种能同时消除ISI并且极大限度抑制MAI的判决反馈型多用户检测器结构,并通过仿真证明其具有比传统线性检测器更为优良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