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位注射新生大鼠肝细胞构建的工程化肝组织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学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制成实验性肝纤维化造模大鼠,肝脏原位多点注射工程化肝组织,3周后测定血清肝功能并行肝组织学检查。结果原位注射组大鼠肝功能较单纯假手术组大鼠有改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HE染色提示纤维化明显改善。结论肝脏原位多点注射新生大鼠肝细胞的工程化肝组织能改善大鼠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软肝胶囊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的肝保护作用及抗纤维化作用。方法模型组及各给药组首次皮下注射40%CC145ml/kg,以后每3d注射1次40%CCl43ml/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积橄榄油,持续9周,给药自造模之日开始。结果四氯化碳所致慢性肝纤维化大鼠有明显肝损伤及慢性纤维化的表现,软肝胶囊三个剂量组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4,2.8g/kg组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0.7g/kg组HA的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其肝脏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软肝胶囊对慢性肝纤维化大鼠具有肝保护作用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汉防己甲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肝功能、体内透明质酸(HA)含量变化、肝脏病理损害及胶原增生程度为指标,研究汉防己甲素(Tex)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各期治疗组大鼠体内HA含量、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均低于模型组。3周治疗组大鼠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12周模型组成纤维细胞增生达2.8级,肝脏用HE及VG染色显示假小叶已形成,治疗组有成纤维细胞及胶原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硫磺软肝丸对改良方法所致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的保肝及抗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配方饲料加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的改良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给药1 个月。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留取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检测血清中转氨酶(ALT、AST)指标、血清肝纤维化(HA、LN、Col-Ⅳ)指 标的变化,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的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病变;各给药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 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其肝脏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复方硫磺软肝丸 对慢性肝纤维化大鼠有明显的保肝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瘦素对实验性大鼠肝脏纤维化进程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26只,随机分成8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瘦素加四氯化碳Ⅰ~Ⅴ组:40%四氯化碳蓖麻油溶液皮下注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瘦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造模组:40%四氯化碳蓖麻油溶液皮下注射;瘦素组:瘦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分别于第3、5周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中瘦素表达的变化,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瘦素各组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肝脏中瘦素表达都增加,部分瘦素加四氯化碳组同四氯化碳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部分瘦素加四氯化碳组之间也有差异.瘦素组同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瘦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进程有促进作用,但不是一个独立的致肝纤维化因子.  相似文献   

6.
水芹总酚酸抗四氯化碳所致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水芹总酚酸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的保肝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复制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4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首次剂量按0.5ml/100g,以后按0.3ml/100g体质量,3天1次,共42d)。自造模之日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42d。末次给药后禁食24h,取大鼠血和肝脏,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ALB、ALP、TP、ChE、LDH)指标、肝纤维化指标(HA、LN、Ⅲ-C、Ⅳ-C)和肝组织中SOD活力与MDA含量及免疫组化法测α-SMA、TGF-β1、TIMP-1的表达量和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有明显肝损伤和慢性纤维化表现;各给药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其肝脏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水芹总酚酸对慢性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明显的保肝和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四种糖苷酶(β-NAG、BDGP、NAGS、AFU)活性的变化及其与传统的血清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为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提供新的简便的血清指标。方法:用CCL皮下注射法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四种糖苷酶活性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β-NAG、BDGP水平明显增加,其敏感性分别为82.4%、47.1%,特异性分别为80.8%、70.0%,准确率分别为81.5%、55.6%,并与PCⅢ、CⅣ、HA的增加及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而血清NAGS、AFU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β-NAG、BDGP活性明显增加,其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参数的意义及其与 CD34、a-SMA 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 SD 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84)和对照组(n=16)。实验组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定点注射,每次200 mg/kg,3次/周,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建模第6~30周后实验租和对照组分批次行肝脏磁共振常规扫描及灌注成像。病理上将鼠肝损伤分为肝纤维化0期、Ⅰ~Ⅱ期和Ⅲ~Ⅳ期、肝硬化结节期,并与灌注参数TTP、WIR、WOR 和免疫组化指标 CD34、a-SMA 表达作对照。结果:共有69只大鼠(实验组57只,对照组14只)成功获取 MR-PWI 参数,成功率69%(69/100)。实验组门静脉和肝实质的 TTP 随着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展而延长,而门静脉WIR、WOR 在肝纤维化Ⅰ~Ⅱ期和Ⅲ~Ⅳ期下降不明显,肝硬化结节期则明显下降;肝实质 WIR、WOR 则随着肝纤维化、肝硬化进展而逐渐下降,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各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有较好相关性(P <0.05)。CD34和 a-SMA 表达在肝纤维化Ⅰ~Ⅱ期不明显,肝纤维化Ⅲ~Ⅳ期和肝硬化结节期则明显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肝纤维化Ⅲ~Ⅳ期和肝硬化期 CD34、SMA 表达均显著增加(P <0.01)。门静脉及肝实质灌注参数 TTP、WIR、WOR 和 CD34、a-SMA 表达有相关性(P <0.05)。结论:门静脉和肝实质 TTP、WIR、WOR 与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分期之间有相关性,与 CD34、a-SMA 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舒肝安乐宁浸膏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TGF-β1mRNA表达和细胞外胶原沉积的影响,探讨舒肝安乐宁复方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方法以皮下注射CCl4花生油溶液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测舒肝安乐宁浸膏不同剂量组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以及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舒肝安乐宁浸膏能抑制肝组织中COLⅠ和COLⅢ的含量和TGF-β1mRNA的表达。结论舒肝安乐宁浸膏对CCl4造成的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胶原蛋白的形成以及抑制TGF-β1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舒肝安乐宁浸膏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舒肝安乐宁浸膏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为开发中药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皮下注射CCl4花生油溶液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测定肝组织Hyp、MDA的含量和SOD、GSH—Px的活力,病理观察HE和Masson染色后的组织形态以及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结果舒肝安乐宁能明显降低肝组织中Hyp、MDA的含量,同时升高肝组织中SOD、GSH—Px的活力;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表明,舒肝安乐宁能明显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结论舒肝安乐宁对CCl4造成的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抗过氧化脂质、抗肝纤维化作用,以舒肝安乐宁高剂量组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CD44在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3和CD44在42例肺癌患者的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 42例肺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占64.3%(27/42)。原发灶CD133阳性率73.8%(31/42);CD44阳性率59.5%(25/42)。转移淋巴结CD133阳性率92.6%(25/27),CD44阳性率81.5%(22/27)。CD133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4.2%(23/31),较阴性组的27.3%(3/11)高。CD44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6.0%(20/25),较阴性组的41.2%(7/17)高。原发灶CD133和CD44表达与转移淋巴结CD133和CD44表达呈正相关。肺癌组织中CD133与CD44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性。CD133阳性组患者3 a生存率明显低于CD133阴性组(P〈0.05)。CD44阳性组患者3 a生存率明显低于CD44阴性组(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44在肺癌的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状态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对分析和预测肺癌临床表现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太华  刘德芳  汪晓军  王骏  罗陈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168-1171,F0004
目的:探索乌头碱、新乌头碱对巨噬细胞RAW264.7活性、分泌TNF-α和表达CD91、CD13的抑制作用.方法:加入不同浓度的乌头碱、新乌头碱与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1 d后,采用MTT法检测巨噬细胞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制作细胞爬片,与不同浓度的乌头碱、新乌头碱共培养,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91和CD13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染色图像进行分析,测量IOD值.结果:不同浓度的乌头碱、新乌头碱对巨噬细胞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均能抑制巨噬细胞表达CD91和CD13,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变化而不同,20 mg/100 ml对巨噬细胞表达CD91和CD13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乌头碱、新乌头碱均能抑制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性及分泌TNF-α,对巨噬细胞表达CD91和CD13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CD44和CD95均是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其中CD44是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介导细胞之间及细胞与胞外基质成分的结合,同时参与淋巴细胞的迁移和归巢;CD95是细胞凋亡相关的受体分子。正常情况下,CD44和CD95存在于细胞膜表面,体液中也可能有低水平的存在,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感染状态下,血清中可能会出现这些游离型受体分子的异常表达或出现变异型的受体分子。因此,分析血清中游离的受体分子对于分析它们在各种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游离受体分子的存在可能成为多种疾病诊断和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本实验室建立了双抗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HL肿瘤性H/RS细胞与反应性背景淋巴细胞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32例cHL进行CD20、CD30、CD15、CD45RO和LMPI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1)32例cHL中LrHL11例,NSHL2例,MCHL14例,LDHL5例;(2)30/32(93.8%)的H/RS细胞与14/32(43.8%)的北景淋巴细胞表达CD30,25/32J(78.1%)的H/RS细胞与7/32(21.9%)的背景淋巴细胞表达CD15 6/32(18.8%)的H/RS细胞与8/32(25.0%)的背景淋巴细胞优势表达CD20,7/32(21.9%)的H/RS细胞与18/32(56.3%)的背景淋巴细胞优势表达CD45RO;(3) 20/32(62.5%)的H/RS细胞表达LMP1蛋白.结论:H/RS及其背景细胞的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CD20、CD30、CD15、CD45RO和LMP1五蛋白表达基本能协助HL的诊断与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再障免疫抑制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48例分别接受常规和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将患者分为比值正常型和比值倒置型2个免疫亚型,分析和比较各亚型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总有效率为62.5%(29/48),常规治疗组有效率(43.2%)显著低于免疫抑制剂治疗组(72.2%,P〈0.05),比值倒置型患者采用免疫抑制治疗时其总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46.4%,P〈0.05)。结论:再障患者存在CD4+/CD8+比值失调,其发病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吕豪  刘建春  于华  张英  王京  翟丽 《武警医学》2007,18(8):608-610,F0004
 目的 探讨缺血后的肠道是否引起T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类型改变,从而影响肠上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功能.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7);I/R模型组(n=7);假手术组(n=7).I/R模型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60 min、再灌注24 h,取其回肠.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来分析CD4+ T细胞、CD40、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模型组大鼠回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CD4、IFNγ和CD40表达明显增加,而IL-4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CD4+T细胞的激活并进一步向产生IFN-γ的Th1分化有关,而CD4+T细胞的活化可能与CD40信号途径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h1/Th2型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固相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检测方案,进一步比较Th1/Th2淋巴细胞和CD4+/CD8+在大鼠递增负荷过度训练过程中的改变,为筛选最佳免疫学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雌性SD大鼠进行9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分别在训练的第1周、第3周、第9周训练结束后的36小时,以及恢复1周后处死大鼠。采用不同种类刺激剂、不同刺激剂浓度刺激不同数量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建立最佳ELISPOT检测方案。检测大鼠血红蛋白、睾酮、皮质酮,评估疲劳模型的建立,并对Th1/Th2型淋巴细胞亚群以及传统免疫学指标CD4+/CD8+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建立最佳ELISPOT技术检测方案:PMA和Ionomycin联合刺激。刺激物浓度:检测γ干扰素(IFN-γ)时PMA浓度为2.5ng/ml,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时PMA浓度为10ng/ml;检测IFN-γ时Ionomycin浓度为0.05μg/ml,检测IL-4时Ionomycin浓度为0.2μg/ml。细胞浓度:3×104cells/孔(IFN-γ),60×104cells/孔(IL-4)。运动后36小时,运动组血红蛋白、睾酮、皮质酮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经1周恢复后,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递增负荷运动第1周跑台训练后,运动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第3周跑台训练后,运动组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恢复1周后,运动组IFN-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递增负荷训练结束后的恢复期,运动组Th2型细胞因子IL-4较对照组升高了1.44倍(P<0.01)。CD4+/CD8+在整个训练期及恢复期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递增负荷过度训练过程中,与CD4+/CD8+相比,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SD大鼠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8.
炎性介质在冠状动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成  汪承炜 《武警医学》2007,18(8):600-60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质IL-6、TNF-α、CRP水平和白细胞表面CD11b/CD18双阳性百分率表达.方法 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TNF-α、CRP、CD11b/CD18水平.结果 IL-6、TNF-α、CRP、CD11b/CD18双阳性百分率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Ⅱ型病变高于Ⅰ、Ⅲ型病变.结论 炎性介质IL-6、TNF-α、CRP、CD11b/CD18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颅高压电烧伤后大鼠CD11b/CD18的表达对白细胞黏附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CD11b/CD18表达和白细胞黏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4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干预组,每组48只。用TC-30-20kVA型调压器和YDJ-10kVA型实验变压器复制大鼠经颅高压电烧伤动物模型,用Epics-XLⅡ型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伤前15min、伤后5min、1h、2h、4h、8h大鼠白细胞CD11b/CD18的变化,用BVPM-15型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观测以上各时相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LISCA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以上各时相胸部皮肤微循环灌流量。结果电伤组和干预组伤后各时相CD11b/CD18表达量高于伤前15min,也高于对照组同时相,两组CD11b/CD18表达量于伤后5min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干预组伤后各时相的CD11b/CD18的表达量均低于电伤组各相同时相,但高于对照组各相同时相。两组白细胞黏附数及微循环灌流量与CD11b/CD18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经颅高压电烧伤导致大鼠白细胞CD11b/CD18表达增强、白细胞黏附数增加及微循环灌流量下降,乌司他丁可降低白细胞CD11b/CD18表达、减少白细胞黏附及增加微循环灌流量。  相似文献   

20.
CD40与CD138在骨髓瘤细胞表面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法迎  侯健  张学光  李彩霞 《武警医学》2003,14(11):649-651
 目的探讨CD40与CD138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瘤细胞表面的表达程度.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分别用一抗和二抗羊抗鼠IgG-FITC标记30例MM患者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中CD40与CD138,计数阳性细胞.结果CD40与CD138在骨髓瘤细胞都有较高的表达,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不同,CD403b1和CD 138在MMⅢ期患者与Ⅱ期患者的表达率分别为(68±0.22)%,(77±0.60)%,(75±0.46)%,(90±0.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0和CD138在IgA型MM患者和IgG型中的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D40和CD138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都有较高的表达,并且与疾病的分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