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煤矸石提铝尾渣制得的介孔硅酸钙为吸附材料,研究了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亚甲基蓝溶液pH、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在298 K、pH=11、介孔硅酸钙投加量为0.2 g/L、吸附时间为60 min条件下,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87.33%。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 吸附等温线方程,吸附方式为单分子层吸附,饱和吸附量为89.68 mg/g。吸附过程为熵增加的自发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吸附焓变ΔH为62.72 kJ/mol,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2.
以F127为模板剂,以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为碳前躯体,硼酸为硼源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硼碳比的硼掺杂介孔碳材料BC-X(X为硼碳的摩尔比),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有序介孔结构,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5%以上且重复利用性能优越。在吸附时间为1 h、温度为273 K时,BC-0.0625对MO和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了265 mg/g和241 mg/g。动力学实验中,BC-0.0625对MO和MB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99.2%。吸附动力学符合准2级模型,吸附行为与Langmuir等温模型一致,表明所制备的材料是一种良好的染料吸附剂。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由基聚合和原位共沉淀法制备了1种磁性半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酰胺凝胶,研究了该凝胶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特别考察了凝胶用量、pH、吸附时间、亚甲基蓝初始含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凝胶用量增大,凝胶单位吸附量下降;pH增大,凝胶吸附量增加;初始亚甲基蓝的质量浓度从25 mg/L增加到250 mg/L,凝胶吸附量不断增大。凝胶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符合准2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吸附等温线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的Zn改性氧化硅(0.1Zn-Si、0.2Zn-Si和0.4Zn-Si)和纯氧化硅(0.0Zn-Si)介孔材料,并探讨了介孔Zn-Si材料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行为。详细的考察了p H、时间和温度对吸附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Zn-Si样品的吸附容量高于纯的Si O2材料,特别是0.2Zn-Si样品的吸附量达到228.88 mg/g;实验数据表明,Zn-Si介孔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采用硬模板法制备的介孔炭CMK-3吸附剂对模拟油中噻吩(TS)、苯并噻吩(BT)及二苯并噻吩(DBT)的吸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介孔炭CMK-3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介孔炭CMK-3具有有序的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平均孔直径和平均孔容分别为1 232 m~2/g、4.878 nm和1.502 cm~3/g。同时探讨了介孔炭CMK-3对TS、BT及DBT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相比,CMK-3吸附剂对TS、BT及DBT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为放热过程,CMK-3对TS、BT及DBT的吸附焓变分别为-11.53,-19.74,-26.10 k J/mol。CMK-3吸附剂对TS、BT及DBT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活化能分别为37.53,34.42,47.67 k J/mol。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采用硬模板法制备的介孔炭CMK-3吸附剂对模拟油中噻吩(TS)、苯并噻吩(BT)及二苯并噻吩(DBT)的吸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介孔炭CMK-3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介孔炭CMK-3具有有序的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平均孔直径和平均孔容分别为1 232 m2/g、4.878 nm和1.502 cm2/g、4.878 nm和1.502 cm3/g。同时探讨了介孔炭CMK-3对TS、BT及DBT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相比,CMK-3吸附剂对TS、BT及DBT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为放热过程,CMK-3对TS、BT及DBT的吸附焓变分别为-11.53,-19.74,-26.10 k J/mol。CMK-3吸附剂对TS、BT及DBT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活化能分别为37.53,34.42,47.67 k J/mol。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介孔氧化硅(SiO_2),运用氧化石墨烯(GO)对其改性,将所制备的样品应用在亚甲基蓝(MB)的吸附上,考查了酸碱度、温度、溶液浓度及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显示了对亚甲基蓝良好的吸附性能,溶液pH值、吸附剂量和温度对吸附有一定影响;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一个准二级动力学过程;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磷酸改性处理活性炭,考察改性前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量的变化。关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的描述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进一步研究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性质。试验改变因素包括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亚甲基蓝溶液体积和活性炭投加量,探究这些因素对亚甲基蓝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60%磷酸改性活性炭在吸附时间30 min、亚甲基蓝溶液体积40 m L、活性炭投加量0. 4 g、温度70℃时对亚甲基蓝的清除率最好。Langmuir等温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试验结果。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曲线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磷酸改性的秸秆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聚醚PPG(R–[O(C3H6O)m–O]–)和聚乙二醇PEG(2000)为模板,以Al(NO3)3·9H2O和CO(NH2)2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η-Al2O3(PPG)和η-Al2O3(PEG)介孔纤维,并对材料进行表征,比较了醚类及醇类表面活性剂模板对产物性质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平衡试验考察了上述两种η-Al2O3介孔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采用两种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均可合成η-Al2O3介孔纤维;表面活性剂种类对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有较大影响;η-Al2O3(PEG)表面介孔结构更加规则,平均孔径更小,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是η-Al2O3(PPG)的1.5倍;η-Al2O3介孔纤维对染料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经验公式,不遵循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方程,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BET吸附等温方程)。η-Al2O3(PEG)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大于η-Al2O3(PPG)的,吸附行为遵循准一级、修正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对3种常见有序介孔碳(OMCs)吸附脱除典型气相多环芳烃——萘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吸附等温线模型(Langmuir、Freundlich、Sips)和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等温线和穿透曲进行拟合分析。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通过失重曲线分析了吸附剂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和Sips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低浓度气相萘在OMCs上的静态吸附行为(R~299%),吸附量呈CMK-5CMK-3FDU-15排列。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介孔促使3种吸附剂对萘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扩散系数。具有微通孔结构的CMK-5和FDU-15表现出更好的再生性能。综合吸脱附动力学分析,CMK-5在3种吸附剂中表现出更好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1.
对3种常见有序介孔碳(OMCs)吸附脱除典型气相多环芳烃--萘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吸附等温线模型(Langmuir、Freundlich、Sips)和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等温线和穿透曲进行拟合分析。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通过失重曲线分析了吸附剂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和Sips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低浓度气相萘在OMCs上的静态吸附行为(R2 > 99%),吸附量呈CMK-5 > CMK-3 > FDU-15排列。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介孔促使3种吸附剂对萘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扩散系数。具有微通孔结构的CMK-5和FDU-15表现出更好的再生性能。综合吸脱附动力学分析,CMK-5在3种吸附剂中表现出更好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合成的针铁矿为吸附剂,处理模拟亚甲基蓝废水,考察了多种因素对针铁矿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针铁矿吸附亚甲基蓝的平衡时间为30 min;对于3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投加量为8 g/L,去除率达88.2%;温度影响较小;亚甲基蓝溶液为中性,吸附效果最佳;针铁矿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模型拟合,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随着温度的增加,吸附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3.
樊相汝  羊依金  郭旭晶  张全碧 《化工进展》2022,41(12):6664-6671
以含油污泥为原料,添加适量软锰矿制备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的亚甲基蓝并探究其吸附性能与吸附机制。采用SEM、BET、XPS、FTIR表征活性炭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结构,利用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探究活性炭与亚甲基蓝的吸附点位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活性炭是比表面积达464.409m2/g的介孔材料,且表面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的单分子层吸附。结合移动窗口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分析发现,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过程中吸附较低浓度的亚甲基蓝参与的官能团较多,以各种含氧官能团为主,当亚甲基蓝浓度升高,以π-π相互作用为主;吸附机制包括氢键作用、含氧官能团参与和π-π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1):26-29
采用一步氧化还原法室温制备了Mn O2纳米颗粒,并考察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Mn O2纳米颗粒大小均一,为无定型的δ-Mn O2,其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可达157.7 mg/g,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2,(3):496-500
以高岭土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吸附行为、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探讨了吸附时间、高岭土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盐浓度、p H值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120 min,高岭土投加量10 g/L,低温、碱性条件下就能达到更好的亚甲基蓝吸附效果。高岭土对亚甲基蓝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步氧化还原法室温制备了Mn O2纳米颗粒,并考察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Mn O2纳米颗粒大小均一,为无定型的δ-Mn O2,其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可达157.7 mg/g,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16,(3):496-500
以高岭土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吸附行为、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探讨了吸附时间、高岭土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盐浓度、p H值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120 min,高岭土投加量10 g/L,低温、碱性条件下就能达到更好的亚甲基蓝吸附效果。高岭土对亚甲基蓝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以农林废弃物榴莲壳为原料,用KOH化学活化法制备榴莲壳基活性炭(DSAC),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和甲基橙进行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炭化温度500℃,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90 min,碱炭比4∶1的条件下得到多级孔炭材料,比表面积达到了2 975 m~2/g,其微孔率为94%,介孔率为6%。DSAC对亚甲基蓝吸附值高达315 mg/g。同时研究了DSAC对有机染料的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其吸附等温模型更接近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9.
芝麻叶对亚甲基蓝吸附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娥  刘金盾  韩秀丽  刘洁 《化学工程》2011,39(6):40-43,49
以天然芝麻叶为吸附剂,亚甲基蓝(MB)为吸附质,考察芝麻叶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热力学以及溶液pH值、吸附剂投入量、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准二级、颗粒内扩散吸附动力模型及Langmuir,Freundlich及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温模型分别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柠檬皮渣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柠檬皮渣用量、溶液pH值、吸附时间、亚甲基蓝浓度、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柠檬皮渣用量为1 g/L,亚甲基蓝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pH值为7,温度为30℃时,柠檬皮渣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为36.2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此吸附过程为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