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尿道断裂伤经尿道会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近15年后尿道断裂经尿道会师术治疗患者52例,进行临床分析,经验总结。结果:所治疗的患者中,2例病人发生了会阴部尿瘘,6例病人发生尿道疤痕狭窄需再次手术治疗;46例病人治愈出院的长期跟踪疗效满意。结论:后尿道断裂伤的治疗仍应首选尿道会师术;需严格把握尿道会师术的适应症;操作需轻柔;加强抗炎治疗;拔尿管时间需据伤情而定。  相似文献   

2.
游离包皮瓣补片式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尿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游离包皮瓣补片式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尿道狭窄的疗效。 方法 :对 8例长段尿道狭窄病人行闭锁段后尿道切除和 /或切开狭窄段前尿道 ,切取相应长度和宽度的游离包皮瓣作补片式缝合 ,尿道内置多孔硅胶管。 结果 :术后 7例排尿通畅 ,1例经 2次尿道扩张后排尿正常。 结论 :游离包皮瓣补片式尿道成形术是治疗长段尿道狭窄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号硅胶引流管作为牵引固定装置的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5年6月我科采用此方法治疗复杂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36例。其中25例为骨盆骨折外伤后1期尿道会师术术后尿道闭锁,余11例为骨盆骨折外伤后仅行膀胱造瘘术。尿道狭窄长度1.0~4.5cm,平均2.2cm。患者年龄17~59岁,平均44.5岁。术前并发ED9例。结果:术后随访1年,25例排尿通畅,无需尿道扩张;6例术后需行尿道扩张3~6次;3例术后需定期尿道扩张1年以上(1~3个月扩1次);2例失败。手术中无1例需要输血,术后ED患者无增加,无术后尿失禁发生。结论:改良尿道拖入术操作简单,手术效果好,损伤小,无ED、尿失禁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瘢痕疙瘩和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相关性及处理方法。方法:调查2008-2012年26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病人再造的尿道是否出现局部瘢痕疙瘩及相应治疗。结果:26例病人中再造的尿道有程度不等的瘢痕疙瘩者16例,未达到瘢痕疙瘩诊断标准的10例,表达率为61.54%。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病例中再造尿道和局部瘢痕疙瘩有较高的相关性,治疗上需要改进术式避免术后再次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近十年来湖南男性尿道狭窄患者发病原因及治疗策略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6~2015年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诊治的男性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处理时间将纳入患者分为A组(1996~2005年)和B组(2006~2015年),收集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病因、狭窄部位、处理策略、治疗后并发症、定期扩张情况。结果:共收集498例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纳入203例,B组纳入29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10年以来,外伤依然是引起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经尿道操作引起的医源性损伤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放射治疗及感染引起尿道狭窄所占比例下降。单纯尿道狭窄治疗方面,尿道成形手术比例由12.6%(12/95)提高至20.9%(27/129),术后1年再次手术率由55.8%(48/86)下降至36.1%(44/122),术后尿道瘘和假道等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下降;复杂性尿道狭窄患者接受皮瓣尿道成形手术治疗的比例由29.6%(32/108)提高至57.8%(96/166),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无明显差异,射精异常及阴茎弯曲等并发症存在下降趋势。结论:湖南省近10年引起尿道狭窄的主要因素是外伤及医源性损伤。单纯性短段尿道狭窄的治疗方式以腔内微创治疗为主,尿道成形手术比例提高,术后尿道瘘、假道等并发症降低,治疗有效率升高;复杂性前尿道狭窄的治疗中,皮瓣成形手术治疗比例提高,阴茎弯曲及射精障碍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IP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P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83.33%)(P0.001)。结论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尿道狭窄的诊断年和治疗中逆行尿道造影是标准的显像方法,但难以确定准确的狭窄长度和疤痕形成深度;又因其是一种二维图象,狭窄的影象会随阴茎的伸展和病人的体位而变化。作者采用逆行注水超声尿道图检查尿道狭窄,能显著改进常规的放射学检查效果。总共17例拟诊尿道狭窄的病人作了上述两种检查。先行逆行尿道造影,见到狭窄后即作超声尿道图(检查者不知道X线诊断)。超声尿道图的方法是:在前尿道插入F12号带气囊的导尿管,气囊注水约2ml,然后在尿道内注入10~15ml无菌盐水。选择阴茎背侧作为超声探测部位以减少近视野的假象。前尿道检查完毕后,改为阴囊部探测后尿道,见到狭窄部位和测定其长度后,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在尿道狭窄和尿道假道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输尿管镜技术诊断及协助治疗尿道狭窄及尿道假道15例,其中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内口狭窄5例,外伤后尿道狭窄4例,尿道假道6例。结果15例患者均在术中得以确诊,并同时在良视下将输尿管镜或导丝插过狭窄段或进入尿道真道,进一步完成尿道内切开术或电切术。手术时间15—60min,平均30min。术后2—4周拔除导尿管,均排尿通畅。结论在尿道狭窄或假道的处理中,输尿管镜的应用可增加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孔硅胶支架管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修复中的效果。方法:2008~2012年在26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修复术中使用多孔硅胶支架管做新建尿道的支架,观察术后尿道感染、再狭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到1年,26例病人无一例发生术区感染,1例出现不同部位的狭窄,2例(采用口腔黏膜)出现明显瘢痕增生导致再次狭窄。结论:采用多孔硅胶支架管做新建尿道的支架可以减少术后尿道感染机会,有效减轻再造尿道的挛缩,防止再次形成尿道狭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输尿管镜尿道置管治疗尿道损伤及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输尿管镜尿道置管方法 ,治疗尿道球部撕裂、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内口狭窄、外伤后尿道狭窄以及医源性尿道损伤 ,方法简单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1~ 74岁。外伤性尿道球部撕裂伤 4例 ,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内口狭窄7例 ,外伤后尿道狭窄 2例 ,医源性尿道损伤 8例(其中导尿损伤 4例 ,膀胱镜检及尿道扩张损伤各 2例 )。2 方法与结果在腰麻或骶管麻醉下 ,取截石位。F14 号输尿管镜 (硬镜 )自尿道口直视下插至损伤或梗阻部位 ,沿正常粘膜 (梗阻时为细小通道 )插入 F4~ 5号输尿管导管 ,有尿液滴出 ,…  相似文献   

11.
尿道、阴茎     
球海绵体悬吊术治疗男性尿道括约肌损伤后尿失禁;后尿道直针吻合治疗25例后尿道狭窄体会;阴茎悬韧带松解术;内窥镜术中尿道内留置尼龙线防治男童外伤性后尿道狭窄;血管细胞外基质和尿道细胞外基质修复兔尿道缺损的比较研究;儿童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手术治疗;儿童后尿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女孩尿道损伤;尿道套入法治疗男童外伤性后尿道闭锁;尿动力学评估小儿尿道外伤Ⅱ期尿道成形术疗效的意义;经会阴途径后尿道吻合术治疗小儿外伤性后尿道狭窄;输尿管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小儿尿道结石(附31例报告)。  相似文献   

12.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后并发尿道狭窄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6例TUVP术并发后尿道狭窄患者定期进行尿道扩张术、冷刀切开术、电切术等方法治疗.结果:本组26例均治愈.结论:TUVP术后并发尿道狭窄常发生于术后1个月,多可采用尿道扩张术治愈,效果差者可用其他方法治疗.操作轻柔,持续膀胱冲洗及应用高质量尿管及润滑剂,可预防尿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窥视下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多段狭窄的经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窥视尿道内切开镜(Sachse氏镜)治疗较短的尿道狭窄已有成功的经验,但对尿道存在多段狭窄者,过去认为治疗较困难。1985年9月~1989年12月我院用此法治疗损伤性尿道狭窄60例,其中19例为多段性狭窄。本组病例除1例出院后未坚持尿道扩张,发生尿道狭窄需再次手术治疗外,其余病人随访半年以上,均排尿通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讨合理应用尿道扩张器、筋膜扩张器以及绿激光等腔内微创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9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所有患者根据膀胱尿道软镜的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式,筋膜扩张器扩张联合尿道扩张器治疗25例,尿道狭窄绿激光汽化术治疗14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术后拔除导尿管后最大尿流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根据病变部位及程度对尿道狭窄患者分类并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是处理尿道狭窄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内切开治疗后尿道狭窄的方法。方法对6例后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内切开及瘢痕电切术治疗。结果6例均排尿通畅,随访6~38个月,无排尿困难发生。结论经尿道内切开是治疗后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黏膜重建尿道治疗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的应用价值与疗效.方法:对既往已有平均2.5次不成功的尿道修复史的35例患者,采用结肠黏膜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其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所用结肠黏膜重建的尿道长10~20cm,平均14.6cm.术后分别行尿道造影,检测尿流率,部分患者行尿道镜检查.结果:患者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8.5个月.31例术后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大于15 ml/s.1例因结肠黏膜新尿道与前列腺部尿道吻合区血供较差,术后继发尿道狭窄;1例在术后3个月并发尿道外口狭窄,经手术矫正后排尿通畅;2例分别在术后46,20个月时发生与重建尿道无关的球膜部尿道狭窄,采用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后排尿通畅.结论:利用结肠黏膜重建尿道治疗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适合在较多常规方法治疗失败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评价置入Allium球部尿道支架治疗男性复发性复杂尿道狭窄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外伤骨盆骨折术后患者15例,其中14例曾行尿道成形术,1例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术2次,8例有多次尿道狭窄球囊扩张病史。采用全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尿道狭窄后置入Allium支架,7例患者经会阴部固定支架,8例未行固定。术后第一天夹闭膀胱造瘘管,开始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并行骨盆平片了解Allium支架位置。门诊随访尿流率,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3例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排尿, 8例患者术后4d~3个月因支架发生远端移位进行调整或更换新支架,其中包括2例之前已行支架固定的患者,2例出现排尿不适,1例发生明显肉眼血尿,4例术后息肉堵塞支架,1例支架内膜多发细小结石。留置时间为2~11个月,平均5.5个月,平均随访11.9个月(2~24个月),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值为10.6ml/s,排尿满意者8例(53.3%)。结论:Allium球部尿道支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与术后支架移位有关,可临时用于治疗尿道成形术后复发而不愿或...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种腔内技术治疗长段尿道狭窄/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长段尿道狭窄/闭锁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对26例长段尿道狭窄/闭锁,联合应用纤维膀胱镜、硬性输尿管镜、尿道内切开镜、电切镜、钬激光多种腔内技术,行尿道内切开手术治疗。结果:26例长段尿道狭窄/闭锁均手术一次成功,术后无尿失禁、尿瘘发生,术后近期内需定期尿道扩张。结论:应用多种腔内技术治疗长段尿道狭窄/闭锁,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盲目性。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双极柱状电极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柱状电极及影像监视系统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12例.结果:12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13个月,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柱状电极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 :对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道狭窄 2 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尿道外口狭窄 2 1例 ,其中 11例经扩张治愈 ,另 10例分别行狭窄的外口切开及狭窄段切除阴茎包皮转移皮瓣尿道外口整形术。吻合口狭窄 8例 ,对其中 2例行吻合口狭窄直接扩张 ,另 6例行狭窄部切除端端吻合术 ,均获成功。结论 :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成形尿道皮瓣的设计不合理、血供差、感染、原尿道外口狭窄或发育不良处未切除以及缝合材料选用不当。对尿道外口狭窄主要行扩张治疗 ,对吻合口狭窄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