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杏石甘汤煮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选麻杏石甘汤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以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的最佳煎煮粒度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测定麻杏石甘汤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铵的含量,以浸膏得率和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的考察,优选最佳煎煮工艺,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结果:最佳煎煮工艺是加16倍水,煎煮1次,煎煮20 min。结论:优选的煎煮工艺简单快速,稳定可行,适合临床上使用,且为煮散的后续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麻杏石甘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群  邓清平 《中草药》1996,27(3):150-152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麻杏石甘滴丸成型的较优工艺条件:提取物与基质配比为1:1.2,滴制温度95±1℃,滴速9滴/min,冷却剂温度6±1℃。  相似文献   

3.
张奡 《中医药导报》2013,(8):122-123
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对175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治疗,日服1剂,分早中晚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平均治疗1.5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0.3%。说明坚持服用麻杏石甘汤并随证加减对慢性咳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0岁以下6例,20岁~50岁12例,50岁以上2例。本组中均有咳嗽.咳痰,痰黄c16例有胸痛。病程最长25天.最短4天。2治疗方法以麻杏石甘汤加神效散为基础方。药用麻黄og,杏仁og,石膏z‘已甘草3已蝉蜕9小海浮石z‘g海蛤24已胆南星gg。水煎服,早晚各1剂。咳引胸疼痛者加白芍、柴胡、权壳疏肝行气.和血止痛,即有合四逆散之意,咽痛;声哑者配射干、赤芍清热利咽,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加鱼腥草、浙贝清热化痰等。3治疗结果本组痊愈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c眼药时间最长15天,最短3天。4典型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定麻杏石甘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和甘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碱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7%.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供本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和麻杏石甘汤加减口服或鼻饲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麻杏石甘汤加减口服或鼻饲治疗AECOPD急性发作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ICU住院时间.结论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AECOP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0例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102例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辨证治疗,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麻杏石甘滴丸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何群  罗杰英  邓清平 《中草药》1995,26(9):463-464,503
研究了麻杏石甘汤改成滴丸工艺中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麻黄碱的含量为依据,对4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法与汤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开提取法Ⅰ较好.  相似文献   

9.
藏方猫乳儿散抗炎镇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藏方猫乳儿散的抗炎镇痛实验研究,探讨该方抗痛风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上寻找安全、有效、具有藏医药特色的痛风药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鸡蛋清致炎法、棉球植入法、二甲苯致耳肿胀法观察藏方猫乳儿散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及扭体法观察藏方猫乳儿散的镇痛作用;结果:藏方猫乳儿散对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的程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减少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和升高热致痛小鼠的痛阈.结论:藏方猫儿散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味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32只小鼠分成中药治疗组,正常对照组,西药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联合免疫的方法复制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以麻杏石甘汤加味进行治疗,并检测小鼠用药前后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及小鼠对致敏因子的耐受时间.结果:哮喘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而治疗组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小鼠治疗后对致敏因子卵清蛋白的耐受时间也显著的延长.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能通过降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从而缓解小鼠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知网、VIP、万方医学网、CBM、Pub 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的临床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确定文献,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估,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试验组比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OR=5.71,95%CI [3.37,9.66],P <0.00001)更高,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PEF (MD=0.56,95%CI [0.07,1.05],P <0.00001)、FEV1 (MD=0.27,95%CI [-0.03,0.58],P <0.00001)、FEV1%(MD=11.58,95%CI [4.57,18.59],P <0.00001)、FVC (MD=0.36,95%CI [0.25,0.48],P <0.00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是...  相似文献   

12.
李凤玲  黄霞  刘惠霞 《中医研究》2008,21(11):19-21
目的:观察清肠合剂抗炎解热的药理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4组,清肠合剂直肠给药连续3d。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30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取腹腔洗液测OD值;各组动物连续直肠给药7d,给药后腹腔注射0.6%HAc溶液0.2mL,观察记录小鼠的扭体反应和次数,白色家兔分组同前,于直肠给药后1h,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50ng/kg,空白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6h内体温变化。结果:各给药组OD值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给药各剂量组对HAc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均较对照组减少,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静注内毒素后家兔体温即开始上升,至1~2h左右达到高峰。庆大霉素对照组可抑制家兔静注内毒素发热(P〈0.05),随时间持续体温呈逐渐下降趋势。清肠合剂也有较显著的解热作用且量效关系明显,高剂量清肠合剂直肠给药其解热作用优于庆大霉素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合剂直肠给药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于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成文  刘洁 《河南中医》1998,18(6):350-351
炎肿消胶囊主要由大黄、川芎、忍冬藤、黄芪等组成,临床用于治疗脑内炎性肉芽肿。其抗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炎肿消胶囊对正常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趾肿胀有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巴豆油混合致炎剂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及大鼠炎性内芽增生,使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作用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使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上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炎毒清胶囊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角叉菜胶肿胀法小鼠腹腔致炎法,小鼠扭体法和大鼠酵母致热法。结果:炎毒清胶囊能够明显地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炎性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同时还能明显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说明炎毒清胶囊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镇痛实验表明,炎毒清胶囊能够有效地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轻小鼠的疼痛程度,解热实验证明,炎毒清胶囊对由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有较好的解热作用。结论:炎毒清胶囊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和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方法采用豚鼠磷酸组胺引喘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小鼠气管酚红法等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能增强豚鼠对磷酸组胺所致哮喘的抵抗力;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增强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多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具有良好的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MPP)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65例MP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MPP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联合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8%,对照组为81.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与干扰素-γ(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CD3+,CD4+以及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患儿疗效显著,可能与其升高抗炎因子,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两种转速下测定麻杏石甘滴丸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群  周景来  谢宗明 《中草药》1998,29(7):455-457
建立了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麻杏石甘滴丸中麻黄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转篮法测定了两种转速下该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结果表明:100r/min,比150r/min下测得的T50大1.77倍(P<0.05),释放量达到最大所需时间Tmax分别为45min(150r/min);70min(100r/min),T50、Tα、Tmax皆有显著性差异(<F0.05),该实验为制定麻杏石甘滴丸体外溶出度测定条件及标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麻杏石甘口服液中麻黄总生物碱的含量 ,并进行方法学考察 ,结果显示该法重现性、稳定性好 ,RSD1 .32 % ,麻黄总生物碱浓度在 1 .0 61~ 7.42 9ug/ml时 ,吸收呈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A =2 .857× 1 0 - 3+ 1 0 2 .0 953C (r=0 .9990 ) ,平均回收率为 96.93% (RSDO .58% )、98.97% (RSD0 .83% ) ,提示该法可作为麻杏石甘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付润芳 《河南中医》1998,18(5):292-294
太子咽喉净口服液(以下简称咽喉净)为黄现明医生根据慢性咽炎发病特点,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不断筛选、调整配方,完善剂型而组成的补中兼清、清中有养、滋阴固肾、引火归原的方剂,多年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疗效。本文进行了该药的药理研究。1实验材料1.1药品咽喉净:由...  相似文献   

20.
荆防散抗炎、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荆防散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实验观察荆防散对急性炎症的影响;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小鼠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观察荆防散的抗过敏作用。结果:荆防散5、2.5、1.25g/kg能显著抑制动物的急性炎症反应和大、小鼠的PCA反应。结论:荆防散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是其功效与临床应用的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