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雪梅  杨景  方强  宋波  金锡御 《重庆医学》2007,36(21):2211-2212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尿失禁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1例临床诊断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测定、压力流率同步测定、漏尿点压测定(ALPP)结果.结果 在211例患者中,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急迫性尿失禁2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者160例,伴低顺应性膀胱者26例,ALPP阴性23例.169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则低于正常参考值(PdetQmax).GSUI组ALPP值16~142cm H2O,与Stamey分级成直线负相关(r=-0.588,P<0.01)).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功能、尿失禁分型及程度的评价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充盈性膀胱压力、尿道压力、压力流率和腹压漏尿点压测定。结果患者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的各项指标均为正常,但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关闭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则均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测定腹压漏尿点压,按照McGuire的方法分型:Ⅰ型10例,Ⅱ型12例,Ⅲ型8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宁  冯超  吴宗山  刘春林  渠渊  张进生 《北京医学》2010,32(11):887-889
目的了解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女性尿失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2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年龄39~52岁。依据临床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SI)患者(56例)、急迫性尿失禁(UI)患者(13例)、混合型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MI)患者(23例),比较各组患者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在腹压漏尿点压(ALPP)方面,MI和SI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道压(Pmu)和最大尿道闭合压(Pmuc)方面,3组患者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SI和MI组的MCC和BC明显高于UI组(P〈0.01),Pmu和Pmuc明显低于UI组,而SI和MI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Qmax)、最大尿流率(Qmax)和功能性尿道长度(FPL)方面,3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充溢性尿失禁上尿路扩张患者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女性充溢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按照上尿路情况分为上尿路扩张组(31例)和无上尿路扩张组(24例).结果:上尿路扩张组患者排尿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分别为(370.3±242.5)ml,(534.0±231.4)ml,(3.4±2.3)kPa,分别高于无上尿路扩张组的(29.5±21.1)ml,(366±201)ml和(2.0±1.4)kPa;扩张组膀胱顺应性为(141.8±56.1)ml/kPa,低于无扩张组的(336.7±154.1)ml/kPa,P<0.05.扩张组膀胱危险容量、危险系数较非扩张组增高,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准确评估女性充溢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状态,为预防上尿路损害和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49例不同原因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尿潴留组24例,尿失禁组25例。对其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肌电图联合测定和静止期尿道压力进行测定。结果:尿潴留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降低,残余尿量增加,大容量膀胱,逼尿肌无反射,高逼尿肌漏尿点压;而尿失禁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对其进行尿动力学分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尿动力学检查在BPH术后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失禁患者进行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流率同步测定、漏尿点压测定(LPP)和尿道压力图(UPP)测定,比较其结果.结果在134例患者中,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急迫性尿失禁122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者10例,混合型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者2例.急迫性尿失禁组和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组的MV、VFD、BC、PdetQmax、MUP、C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对BPH术后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功能、尿失禁类型、程度以及尿控能力作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的诊治及尿动力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疑似FBOO的患者,年龄21~80岁,平均56.3岁。主诉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对患者完善常规检查,同期行膀胱镜、排尿期尿道造影以及尿动力学检查。对确诊为解剖性FBOO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32例疑似FBOO患者中解剖性FBOO 20例,功能性FBOO 7例,正常5例。解剖性FBOO组与功能性FBOO组比较尿动力指标,其中最大尿流率、峰值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20例解剖性FBOO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术前和术后比较,最大尿流率、峰值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残余尿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对功能性与解剖性的女性膀胱出口梗阻作出客观判断。经尿道离子束刀膀胱颈切开术治疗解剖性FB00疗效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术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48例女性膀胱白斑患者为观察组,20例泌尿系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均正常的女性为对照组。测定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压力-流率和静态尿道压力,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48例均有尿频、尿急症状,其中伴尿痛11例,夜尿增多14例,排尿不畅7例,肉眼血尿5例,镜下血尿25例,伴焦虑、紧张、失眠等精神症状22例。观察组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均低于对照组,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最大逼尿肌压力(P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Qmax)、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膀胱感觉增强(IBS)、膀胱出口梗阻(BOO)和逼尿肌活动低下(DU),发生率分别为33.3%(16/48)、22.9%(11/48)、14.6%(7/48)和12.5%(6/48),其余16.7%(8/48)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正常。结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异常表现多样化,多数患者同时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刺激盆底肌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I)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方法:35例GSI女性患者,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每周3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18例(51%)白天尿失禁症状消失,12例(35%)明显改善,5例(14%)无改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和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功能性膀胱容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治疗后valsalva漏尿点压、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可用于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余68例为实验组,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排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初始尿意容量(VFD)、强烈尿意容量(VSD)、急迫尿意容量(VUR)、最大膀胱容量(MC)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 PdetQmax)、膀胱颈压(P1)、最大尿道压(M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最大尿流率(Qmax)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O)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感觉功能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是女性OAB患者重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及患者具体情况,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女性尿失禁患者术前尿动力学参数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4例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0~82岁,平均(56.97±10.68)岁,病史1个月至50年,平均(8.44±8.85)年。尿动力学检查均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术前常规进行,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两部分,包括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达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排尿时间、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最大逼尿肌压、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总容量、初始尿意、强烈尿意、急迫尿意和漏尿点压力等参数。按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进行比较,使用Kolmogorov Smirnov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4例患者资料,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总容量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残余尿量、排尿时间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最大逼尿肌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结论:女性尿失禁患者随年龄增加,尿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总容量显著下降,残余尿量、排尿时间随年龄增加上升,最大逼尿肌压随年龄增加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盆腔器官脱垂对下尿道功能影响的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腔不同部位器官脱垂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5例不同程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与无前盆腔器官脱垂组相比,前盆腔器官脱垂组年龄大、绝经患者比例高、阴道分娩次数多、剖宫产比例低、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比例少,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患者强烈排尿欲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初始排尿时逼尿肌压力和残余尿量均增大,平均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明显降低,排尿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而与无中后盆腔器官脱垂组相比,中后盆腔器官脱垂组绝经患者比例高、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比例少且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残余尿量明显增大,排尿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结论:前盆腔器官脱垂明显增加了尿道阻力,是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白斑患者电切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该院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37 例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分别进行术前和术后3~6 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观察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和手术前后尿动力学变化的特点。结果30 例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异常,占全部患者的81.1%,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感觉增强、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活动低下,发生率分别为32.4%(12/37)、21.6%(8/37)、16.2%(6/37)和10.8%(4/37),尿动力学表现呈多样化。患者电切术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较术前增加,最大尿道闭合压力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功能性尿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多数同时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患者手术前后下尿路功能的评估、手术疗效的判断、辅助治疗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多功能泌尿检查床在影像尿动力学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运用多功能泌尿检查床配合单纯尿动力仪行60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47例、前列腺增生312例、前列腺电切术后31例、神经源性膀胱106例、其他功能性异常104例)影像尿动力学检查。除同单纯尿动力学检查:调零、记录膀胱压力(Pves)、直肠压力(Pabd)、逼尿肌压力(Pdet)、尿流率(Q)和肌电图、膀胱感觉、膀胱容量及顺应性等参数外分别在膀胱储尿前期、膀胱储尿初期、膀胱储尿晚期及排尿期的点拍记录透视影像。结果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32例、膀胱结石37例、膀胱憩室49例、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17例、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41例、膀胱后壁膨出12例。结论 多功能泌尿检查床在影像尿动力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很好地将单纯尿动力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合在一起,为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性下尿路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结合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丹迪尿流测定仪对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尿流率、充盈性膀胱侧压、压力—流率测定、尿道侧压及肌电图检查。结果:不稳定性膀胱9例(45%),低顺应性膀胱5例(25%),膀胱出口梗阻11例(55%),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7例(35%),其中不稳定膀胱合并膀胱出口梗阻6例,低顺应性膀胱合并膀胱出口梗阻4例,不稳定膀胱合并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2例。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与不稳定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了解这些相关因素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3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29例患者术前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并与术后其中19例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测数据对比。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后主观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主观治愈32例。尿流动力学检测指标中最大尿流率、排尿时最大逼尿肌压和腹压漏尿点压力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该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明确诊断分类、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